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向魚問水

  向魚問水

  ——賢宗法師于企業高管答疑、開示集錦之一

  杜柯整理  

  [1]《警策文》有感

  賢宗法師:先自我介紹一下,我跟你們算是同行,哈哈,也是做管理的,沒看出來吧?我原來在佛學院教書,後來呢,就“下海”了。目前我在管理一個“市場”,——從2004年到現在9年時間,我們籌到差不多7千萬資金,完成了香海禅寺的複健工程。其實,我跟你們所做的事情差不多,就是怎樣把自己營銷出去,讓別人支持你所做的事情。

  我早上聽高總講,他念了我們的《日誦警策文》兩年,都會背了。我不知道在座的每位在念的過程中,有什麼樣的啓發和心得?沿著這條路延伸下去,你們有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思考?

  觀衆:有。

  賢宗法師:我們一個個說好不好?

  觀衆1:我每天早上讀一遍警策文,然後回家再琢磨,覺得說得非常對。我們每天對別人微笑的時候別人也會對我們微笑,也就是說,還是要抱著感恩的心面對世界。我總是告誡自己,想贊美別人時,請大聲;想批評別人時,閉上自己的嘴巴。以前,我的脾氣非常暴躁,現在要發火了我會想,發火不光別人不愉快,自己也一樣不痛快……我就這樣反省自己。

  賢宗法師:嗯,好。

  觀衆2:就像剛才這位主任說的,我感覺,每天按警策文這樣要求自己,大家才會喜歡你,或者你用那種方法去做的時候,周圍的人才會接受你,我是這麼認爲的。

  觀衆3:我每次誦讀警策文的時候,尤其是讀到第六條,心裏有種深深的自責和愧疚感:我要學會用佛的智慧與慈悲彌補心靈的不足,要體察別人的情緒波動,學會寬容。每讀到這一段,我就覺得自己做得特別不好,因爲我是屬于比較感性的,性情中人,可能在工作中情緒控製得不好,自己沖動時也給身邊人帶來很大傷害。其實事後也蠻後悔的,但是當時就是控製不住。所以每次誦讀警策文時,我就有深深的愧疚感。確實,它的每一句對我們做人都有一種很高的境界要求,但是要想做到,尤其是那十條都做到,我覺得只有師父您了。當然,還是得好好把警策文裏面的內容領悟,哪怕把其中的某一條落到自己行動上面,我想讀警策文這個功夫才沒有白廢。今天既然有緣分來到這裏,我希望您也多給我們一些心靈上的指導。

  賢宗法師:指導談不上,一起探討吧,呵呵。

  觀衆4:他們都說得挺多的哦,我感覺只有一點,每次讀完警策文,一天的心情是開闊的,舒暢的,工作的時候狀態比較好,這是我的一點感受。

  觀衆5:我覺得這個警策文,每一條每一句話去琢磨的時候,都有比較深的意思。感覺比較深刻的是最後一條:我應該把身心培養得像月光一樣慈悲柔和。的確,這個社會在發展,我們比較容易受一些東西影響,每當我消極的時候,就去想,應該把身心培養到月光一樣慈悲柔和,有寬大的心胸。比如我以前遇到不好的事情,會說怎樣這麼倒黴啊!消極的情緒比較多。現在,我去想這話的時候,就不斷地提醒自己,應該聚集一些正能量,應該積極一些,應該使心靈清潔一些。

  觀衆6:其實我也對這句話有感觸,“你要把你的身心培養成像月光一樣的慈悲柔和”,從字面上看是這樣,但要付出實際行動,自己做到,這需要一個過程。我覺得自己還要再努力一些。

  觀衆7: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一顆愛心來面對周圍的人和事。

  賢宗法師:謝謝。

  觀衆8:我每次讀完警策文,心裏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不見得每個人早晨上班情緒是平靜的,因爲你看這個城市每天公交上坐的人都很疲憊,可能有的在閉目養神,整個面容睡了一覺還沒有完全釋懷一樣。所以每天早上讀完警策文以後,心裏有很多糾結或者想不通的東西,可能一瞬間得到了答案,但不見得是全部答案。每讀一次你對生活都有一種新的感悟,因此能常讀常新。其次,我本人挺喜歡佛學的,但是一直看不懂,真的是信佛但不懂佛。我上學的時候,也特別喜歡看南懷瑾大師的書,每次看完心裏都很靜,但是問我裏面講了什麼,我一點也說不上來。

  賢宗法師:那你有了最高境界了,哈哈。

  觀衆8:我總的說一句話吧:人要相信因果,你種下一個因,肯定會收獲一個果。

  賢宗法師:挺好。

  觀衆9:我對警策文的了解是,不同的心態去讀産生的結果不一樣。警策文十條,每一條在吃完飯或就寢前讀一下感覺不一樣。我覺得每一條不管是拆開了還是把十條放在一起讀,都很經典,每條都能給你不一樣的啓發。我跟佛學還是挺有緣的,前幾年,我身邊一直出現佛家和道家的人,他們會教我一些基本知識。我的第一個老師是密宗的,他認識一個道士,跟我講了許多東西,要我把心態放好,告訴我,人一定要有向善之心,因爲産生的氣場不同,你用這氣場吸引別人,他也是這種氣場,這種人肯定會給你幫助。

  ……

  賢宗法師:好,我們這個團隊是很正能量的,第一,大家心氣平和,第二,大家都有一個理想和正確的生活態度,這是很好的事情。我們走到這裏來,首先是認可這個平臺,其次,在交流中能不能以自己的力量去推動這個平臺更好、更健康、更積極地發展?就是我們每個高管必須時刻思考的一個主題。今天,我也不想給大家太多說教,你們每個人可以提一個問題,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碰到哪些困惑,都可以提出來,以我的經驗跟你們做一個交流互動,這樣好不好?

  我也讀過EMBA,讀過高級管理,還上過企業方面的課,也有很多企業家跟我講各種各樣他們所碰到的問題,我想這裏面大家應該有很多可以溝通的地方。可以把你工作中或家庭裏所碰到的問題提出來,我再做一個分析。

  

  [2] 正確的方向和使不上力

  觀衆1:我覺得可能在工作中,對我來說,最大的困惑就是很難找到一種平衡,無論是對上還是對下,有時候有一種搖擺不定的感覺,不知道要偏向哪一方,這對我來說挺難的。

  賢宗法師:實際上碰到這種問題,不是說偏向哪一方,而是偏向正確的一方。第一,我們高管要有一種從始至終利益不動搖的觀念,就是說我們這個企業是什麼樣的企業,我們是以老板爲主還是以客戶爲主?這個一定要衡量。你作爲一個高管,一定要往正確的方向走,就是主管不一定認可你的想法,一定要想盡辦法說服他,如果員工不理解你的做法,一定要讓他明白你這樣做爲什麼。不用去擔心,你如果能堅持自己正確的想法,現在所碰到的問題都會慢慢解決掉。我們在寺院管理過程中也碰到這種問題,我的判斷就是,這件事如果符合道德、符合一個正確的方向,就一定做。

  比方說去年我們有一批書,別人給我們印壞了,也不是印壞了就是沒有達到我們要求的品質,我們要求進口紙,他給我們國産紙,雖然質量差不了多少,但是國産的紙有很多問題,粉末掉的快,印出來的彩色效果差很多。後來我們要求他們降價,他死活不降價,我們就不把錢彙給他,結果他就去告我們。但最終法院來要求我們和解,我說可以,因爲這些書如果全部毀掉,覺得怪可惜,也可以用,但是我說國産紙一定要降價給我們。如果按一般來講,第一,我可以找你索賠,因爲你沒有達到我的要求。第二,我可以一本都不要,可以漫天要價,因爲我們有理。但是我知道不能這樣做,最終,我們確定了一個適當的方案。

  我們作爲主管,第一,不要怕死,你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就要擔任責任。一定要站在老板的角度去看待你的職務,當然更優秀的老板是站在行業的角度看待我們的店,甚至看待未來人類整個行業會走向什麼樣一個趨勢,你如果能了解到,你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你要了解那方面的趨勢來看待我們的行業,從行業來看待我們的店,我們在同行業當中優點是什麼,劣勢是什麼,我們的人才是什麼,我們哪方面還沒有做到?那我們業余時間在幹什麼?是搓麻將,還是唱卡拉OK,還是去看專業方面的書?

  特別是私營企業他永遠以數據說話,永遠是以業績說話,不像國企,拍拍馬屁他就對你怎麼樣,不是這個概念,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我今天跟高總也講過,十八大以後,我們的社會越來越務實。務實是什麼?實實在在做事,實實在在爲人。實實在在體現你正確的行爲和規劃上。社會上好像流行拍馬屁、陰奉陽違,這套很吃香,實際上這種行爲你們一定要記住,當你使用什麼方式來做事情的時候,最後你就往往被它所用。我前段時間看大型帝國書,十一本,看完後發現,喜歡耍手段的人最後就被手段所耍,像商鞅、趙高等等都一樣。

  實際上我們公司也一樣,你們看看,哪個員工囂張怪誕,哪個員工實實在在做人,其實領導心裏很清楚。反過來講,老板看你也一樣,你在吃什麼,做什麼,想什麼,是不是以公司利益爲主,老板心裏都清清楚楚。你不要認爲今天做的這些事情,他沒看到,好像他什麼都不知道,不是的,只不過是他現在不想處理你而已,還沒找到合適的人代替你。即使說覺得你好,要把你提拔起來,現在還沒有到一定程度,你也不要覺得委屈。我們在管理過程中,這些事情心裏很明白,其實不是不知道,可能一件不知道,但是兩件、叁件、四件最終擺露在別人面前。所以我覺得人是不能自欺,不能欺騙自己,不能做“掩耳盜鈴”的事。

  觀衆1:我在那個企業還是相對比較穩定的,平臺非常好,老板也很好,這就是爲什麼我能幹這麼久,但是現在非常困惑的一點是,有的時候覺得使不上勁,這個勁得往哪裏使,就是領導來支持你必須得這麼去做。好比你自己想這麼做是對公司有利的,但是得不到肯定和支持。我是不管哪裏去做都本著良心,這是關鍵的。第二,我既然在這個公司做事,肯定是站在公司有利的角度去考慮事情,但是困惑的就是很多時候使不上勁。

  賢宗法師:這個問題我也碰到過,這裏面有幾個方面:第一,你的想法…

《向魚問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