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難得,但是在自己工作崗位中一定要培養一個助手,就是說除了非常重要的事情外,平常的事情他能成爲你的助理。比方說20個員工裏面你要培養一個,覺得這個孩子不錯,培養一個你的助理,平常的時候就讓他去處理事情,你就在旁邊看,他怎麼處理,怎麼思考,怎麼對待問題,當然他處理問題的時候你不要去幹涉他,等到他處理完了之後你偷偷地對他講,哪個行爲做的特別好,非常贊同你,哪個行爲你如果能這樣做可能會更好一點,你這樣去跟他講的時候,他就會很有信心,下次你不在的時候,他就會把你的那一塊擔起來。每個人都不是唯一的,包括我,我的手機在外面從來都是24小時靜音,他們經常找不到我,我也會看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就聯系一下。如果我到外面十天半個月不在,他們也沒有想到找我,這點要學放權,把權力下放給他們,讓他們跟著你一樣的去承擔一些事情。我們把2013年所有做的事情,在2012年底全部列出來,然後我跟他們講,你們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做,自己獨立去思考,獨立去解決。即使有些事情都塌在那裏了,我基本上都不去理他,我明明一伸手就可以處理好,我說你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決,自己去面對,把它處理好,這樣我把權力給你,你就要學會獨立思考。你一插手,今天插個手明天又要依靠你,後天還是這樣。所以真正的管理者要學會這樣去處理問題,即使碰到一些小問題不要擔心,因爲每個人都要成長,會犯點小錯誤,很正常。我們從小不也是犯錯誤長大的嗎,都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才走到今天。當我們像保姆一樣守護他們的時候,他們永遠長不大。所以我覺得高管應該形成一種你爲什麼這樣做的思維方式去教給你底下的人,不要認爲他成長起來你就沒位子坐了,真正的強者永遠不擔心他會代替你。因爲他能代替你的時候,你的思想已經到更高的境界去了,除非你是一個非常弱的人,靠走關系那是沒辦法的。
[6] 挑戰自己和說服下屬
觀衆5:師父來的真是時候,我有一個問題,就是當你認爲能做什麼跟企業認爲你能做什麼發生碰撞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決策?怎樣抉擇?
賢宗法師:就是你覺得自己能做什麼,但是企業好像不一定認可你,是吧?
觀衆5:不是,你理解的有點反了。我再說透一點,就是企業認爲你可以勝任更高職位的工作,而我個人認爲無法勝任更高職位的工作,可能降一級會做的更好,這種問題出現的時候,怎麼辦?
賢宗法師:如果是我的話,我從來不滿足的,呵呵!我覺得不管是陰差陽錯也好,這就是給自己一個鍛煉機會,可能我們覺得有點力不從心,但一個人要成長,就要去挑戰,去克服內心的恐懼,往往這個時候你成長的最快。如果這個事情隨便就能做好,你就不會得到成長。我有時候發現,自己去講一般的課,就沒有挑戰,如果講一個陌生的課題,底下就要准備很多,看很多書,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這時候講完以後,會發現自己得到了成長。其實人生有挑戰,是很刺激的事。
觀衆5:但是刺激的我晚上連覺都睡不著了。
賢宗法師:睡不覺那就去打坐。
觀衆5:打坐的話第二天怎麼上班?
賢宗法師:第二天接著挑戰,接著刺激。我相信你可以的,因爲人的潛能往往自己都不知道。
觀衆5:師父,我還想再問一下,讓員工知道我們爲什麼這樣去做。但是大部分的員工認爲你是主管你就應該做的好,你是主管你就應該加班,你是主管就應該拿的錢多,你的工資高就應該這樣做。我認爲自己也是從基層上來的。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作爲管理層有更好的方法去說服下面員工嗎?
賢宗法師:我覺得前面要有一個東西拉著,不斷往前走,那樣的話,你做好了,你也能成爲我們的主管,你做不好你就會面臨淘汰的可能,不是說拿錢多的事情。在我們公司裏面的績效考核,你如果做到什麼就會升級,如果沒做到什麼就會淘汰,有沒有這樣一種績效考核?如果有的話,每一個員工心裏都明白的。
觀衆5:就是這方面的考核製度應該明白一些。
賢宗法師:不是說你做主管的時候永遠是主管,你做不好就要下來,下面有好的人就上去,並不是說我錢拿的多,這裏面的績效考核一定要有人文關懷,不然的話裏面什麼手段都耍得出來。然後你有空的時候,跟那些特別不認可你的人做一些溝通,說我曾經在底線是怎麼做的,雖然你可能不認可我的行爲,我確實拿的工資比你多,但是我是怎麼熬過來的走到今天,你如果也能這樣做有一天你也能成爲主管,你不想錢多,不想有更好的生活嗎?你可以跟他們做溝通,其實主管不是在上面指揮別人,更多的是跟不認可的員工進行溝通,這樣團隊才有凝聚力,學學《亮劍》的李雲龍,他是怎麼煽動下面兵的,把柴草烤得幹幹的,有什麼活動一點就熊熊燒起來,要達到這種效果。主管就要有這種煽動性和鼓動性。
觀衆5:謝謝。
[7] 沒有誰“一鳴驚人”
觀衆6:有一個問題特別困擾我,我比較內向,不愛說話、溝通,這使我非常糾結,感覺一出門好像別人就提“不愛說話”四個字,久而久之,我形成一種習慣就是不愛說話。
賢宗法師:我看你微笑很莊重,你要不愛說話,就笑一笑。你如果覺得溝通難,我教你一招,每天拿一篇文章,大聲朗讀,對自己朗讀,對鏡子朗讀,讀多了,你的語言能力就會加強。第二,有時候話並不一定要講太多,現在你每天開始口袋放一本小冊子,接下來在這種場合你要講哪幾句話,把它記錄下來,然後把它講出來,真的沒關系。我覺得能丟得起臉,後面一定能當超人,太自尊的話,不可能成爲超人。首先要克製自己某一個弱點,去挑戰它,即使別人把你笑的怎樣,都沒關系。我現在有一種心態,別人罵我時從來不在意。你們有沒有看《泰囧》,別人罵他傻子,他說你怎麼知道我是傻子,別人都這麼叫我的。你如果能這樣調侃自己,發現沒有過不去的坎。也就是說,你怕講話,可能是因爲怕講話的效果不好,被別人笑。如果這樣你永遠都不會講話。不能因爲怕摔倒就不走路是吧?我第一次學在臺上講話的時候,班裏搞一個演講比賽,到現在印象還非常深,我站在臺上手腳發抖,手心冒汗,不知道手放到哪裏,也不敢看大家。你看現在幾千人幾萬人面對我根本不在意。實際上這是慢慢訓練的,剛開始這樣,很正常。
觀衆6:謝謝。
[8] 小目標、大理想
觀衆7:我也有一個困擾很久的問題。記得幾年前有個老板問我,有沒有自己的理想?我想了半天說有,他又問有沒有自己的目標?我想了半天問他,你說的是長遠目標還是短期目標,我每個階段都會有目標,但沒有大目標。因爲我的目標會隨著時間的發展而改變。現在隨著工作的經曆我的目標一直在變,但是自己的理想還在心裏,我不知道應該放棄還是堅持,而且離得越來越遠。
賢宗法師:人生肯定都會有目標,所以我們把這種目標叫做職業生涯也好,或者說職業願景也好,它肯定需要。但是不管什麼樣的目標,都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人的一些大目標不會改變,比方說你選擇這樣的工作,你讀這樣的課程離你的目標有什麼樣的關系,除非你的目標是隨隨便便想出來的,如果真正從你內心當中産生出來的目標,你永遠都會圍繞這個目標,因爲別的目標你不感興趣,你走著走著又回歸到那個目標點,不管環境怎麼改變,你離你的目標永遠都是近的。就像我當和尚一樣,你讓我幹什麼,我都不會動搖這個總目標,所以我做什麼事情都是圍繞這個目標往前走。這樣去想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除非你的目標不是你想要的,如果那個目標是你想要的,你一定會圍繞這個目標。而且這個目標是跟金錢沒有關系,金錢只是某一個階段所需要的東西,或者跟權力也沒關系,權力也就是在某個過程裏面所要達到的,但你要問你內心當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當然有的時候,我們會定一些短期目標、長遠目標和終極目標,那長遠目標一定是你內心深處渴望達到的東西。但是人如果真的是內心渴望得到的東西,他永遠不會偏離很遠。比如說一桌菜,你喜歡吃芹菜,你的眼睛肯定會動不動就看到芹菜,最後你要把芹菜吃完了才完事,是不是這樣?所以你回去深入想想,人生有很多情況是不得已的,可能父母、家庭,有些東西促使你沒辦法達到想要的結果。可能現在的工作不是你想要的,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接受眼前的工作,再伺時而動,因爲你去抱怨也不能去改變目前的現狀,還不如去接受它。當你接受目前的現狀,就會很開心把工作做好,這個感覺很舒服。
觀衆7:是的,我覺得自己能接受的肯定是能做好的,反而當你做了很長一段時間,你再回頭去想,就會徘徊。
賢宗法師:是的,人生有很多情況是不得已的,就像我碰到很多情況,很多事情不願意做,但是別人一定要強加于你,就只能接受。這個世界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真的很多東西我們自己沒辦法左右。所以我們說不自由,別人會說什麼叫自由,自由就是你不做什麼就能不做什麼,但我們現在是想不做什麼就不能不做什麼,所以自由不是那麼容易的。
觀衆7:謝謝。
[9] 力不從心時與你共享
觀衆8:我就感覺做很多事力不從心,並不是什麼外在因素,而是內在因素。
賢宗法師:力不從心是你的價值觀跟整個單位的價值觀不一致還是?
觀衆8:應該是我自己的問題,就是做什麼事情時會想得很好,但是做的時候會力不從心,就是體力達不到你想去幹的事情,是這麼回事,並不是說和目標的關系,這是一個私人的關系。
賢宗法師:價值觀或者力不從心,一般情況我是這樣理解的:如果說你的工作職務讓你的身體能力達不到,就是經常把這個問題抛給團隊,讓他們幫著你一起去想,比如說這個部門…
《向魚問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