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人間的一味解心妙藥▪P2

  ..續本文上一頁的每一件事,都要預想到終極結果。例如做生意,或者結婚,其實都是一筆風險投資,誠然,投資之前,每人心裏都想賺一筆的,可事實並非如此,有很多的虧本和敗北,正如有人的婚姻很不幸,事業是失敗的。所以在投資之前,你就要想明白。一個想明白的人,無論他處于人生的高峰還是低谷,都會坦然面對,世間任何事情都打擊不到他,功成名就、飛黃騰達,他不會忘乎所以狂妄自大,因爲他知道這些東西終歸靠不住,早晚成過眼煙雲;屢受挫折、一敗如水,他也一笑置之,因爲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總之一句話,成敗都不執著。但在開始行動前,他會有細致周詳通透明白的考慮。

  我們這裏有很多山,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爬到高山之巅,去俯視大地,騁目遠遊,感受宇宙之浩大,生命之渺小。也可以找個黑暗的地方,把自己關在裏面幾個小時,真正在黑暗中體驗自己的內心,臣服、駕馭自己的內心。

  可這些,我們似乎都沒有做過,那麼,空閑時間我們又在做什麼呢?不斷玩手機,或者不斷換電視頻道,或者打開電腦看些無聊的八卦新聞,或者叁五狐朋狗友去外面喝酒、搓麻將、跳舞……一方面,我們希望自己的壽命盡量延長,另一方面,每天又在浪費生命,覺得無聊,時間無法排遣。如果你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飯、睡覺、拉屎這樣周而複始——我不提倡自殺——但是想一想,這樣活到100歲,又有什麼意義呢?既然沒有意義何必一定要長壽,如果哪天搓麻將暈倒了,我看也不用搶救,因爲你明天活著,也無非是接著搓麻將,所以還不如早點休息好。如果大家每天都這麼活著,那活20歲與100歲,又有多大區別呢?

  我想,作爲一個人,他存在的意義就是因爲自己的存在而對別人有益,可以對別人帶來方便,幫助。相反,如果你每天都給別人製造麻煩,讓別人很痛苦,那你就是一個社會的累贅,甚至是毒瘤。我也時常在反思自己,你活著到底爲了什麼?——這個問題就涉及到我們學生時老師提出的一個基本問題: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你以什麼樣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的一期生命?來看待這個世界,來解讀成功,解讀生命,解讀政治,解讀環保,解讀人物關系,解讀宇宙萬有……比如說,我的家庭不幸福,那不幸福的原因是什麼?我和同事關系不和諧,不和諧的原因在哪裏?我的孩子教育不成功,不成功是怎麼造成什麼?——如果我們沒有追根究底尋求答案的精神,就不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蛻變,生命也不會向更高一個層次進化,而是一直保持原狀,頑冥不化執迷不悟。

  故而,我們每個人都要修煉自己的內心,找出生活中問題的所在,把它解決掉。人生就是這樣一個不斷地自我修行,自我蛻變,自我成長,自我圓滿的過程。最後,我送給大家幾句話。

  叁、明來暗謝,身心一如

  第一,要讓自己的心量像虛空一樣廣闊。我經常有一個比喻,當你的心像杯子一樣大的時候,一粒微塵扔進去都會激起漣漪,當的心胸像大海一樣浩瀚的時候,航空母艦丟進去都沒動靜,當它像虛空一樣無限的時候,地球扔進去,銀河系放進去,照樣運轉不息,毫無阻礙。如果一個人能夠讓你生氣,讓你糾結,讓你睡不著覺,讓你咬牙切齒,說明你的心還像杯子一樣大小。古人說,宰相肚子好撐船,將軍額上能跑馬,我們要讓自己的心裏面開個飛機場才行。

  想起了書上看到的一個笑話。說有父子兩個,性子都極倔,不肯容讓人。一日父親留客人吃飯,讓兒子進城去買肉。兒子買肉後剛要出城門,正好碰上一個人對面走來,于是兩下各不相讓,就對立起來。過了半天,父親等不及,找到這裏,見狀大怒,對兒子說:“你把肉拿回家去,讓我和他在這裏繼續對立到底!”

  這雖然是個笑話,明顯誇張,但現實中也不乏這樣“一根筋”的狀元戶,而且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一個家庭中家長是這樣不融通、不開竅的人物,子女會怎麼樣呢?孩子天然具有模仿能力,所謂“父不慈,則子不孝”,“上梁不正下梁歪”,幾乎是必然的。反過來,如果我們的家長能夠溫良恭儉讓,子女怎麼會不在這種氣氛中受到熏陶呢?

  所以,生活中我們遇到問題時,遇到痛苦、煩惱時,要反思,要容忍,要接受,然後慢慢把你的心量撐大。常言道,量大福大,你的心量越大,煩惱糾結就越少,這不是福是什麼?因而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不是向佛菩薩求來的。

  第二,要學會吃虧。

  首先應該厘清一個概念,吃虧,絕對不是懦弱,絕對不是腦殘,也絕對不是無能。吃虧是什麼呢?是一種大心量的表現,是宅心仁厚,是不與計較,是放下自己,成全別人。從某種角度講,一個人一生取得多大成就,就看他能吃多大虧,“吃一虧,坐一堆”。在《聖經》裏面,耶稣曾對他的門徒數次說過這樣的話:你們中間誰爲大,誰就要作你們的傭人。這是什麼意思呢?——你要做一個團體的領導者,就要服務大家,成爲他們的傭人,而不是高高在上,唯我獨尊,享受自己的特權和供奉。

  吃虧首先建立在心胸開闊之上,如果心裏放不下,即使吃虧了也會念念不忘耿耿于懷,吃這樣的虧才真叫吃虧。正如我們布施,如果對布施念念不忘,那便不是布施,而是放債。所以,肯吃虧的人,他是在不斷利益別人。如果自己既吃了虧,又沒有利益別人,這樣的虧一定不要吃,你損人又不利己,何爲呢?

  現在,我們反思一下:你的人際關系和諧嗎?如果長期不和諧,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你是個自私自利的人。——對症下藥,這時候你如果能夠學會吃虧,學會幫助別人,就會發現,原來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至于做生意,我們更要學會吃虧,一代大商李嘉誠,就曾這樣教育他兩個兒子。如果說“商經”,這就是他的商經。一個能吃虧的人,往往心態好,身體好,人際關系和諧,這已經是福了。相反,如果一個人心胸狹窄,動辄生氣,生氣時很難受,久而久之,他的身體肯定不好,一天到晚老是晚病怏怏的,這便是殃了。所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今天在座有的老師就是學中醫出身,我想這方面他最有發言權和說服力,最能明白心理與生理之間的關系。人類的疾病,外在的病毒可以消除,內在的病毒怎麼消除呢?心病必須心藥醫,什麼是“心藥”?——吃虧、寬容、慈悲、放下,等等,這些都是。

  第叁,要有一顆光明心。

  出家師父最愛說的一句話是“阿彌陀佛”,大家知道它的含義嗎?他的意思是祝你無量光壽!——也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壽,大家都明白,就是長生不老,無量光呢,即是光明之心。什麼是光明心?顧名思義,便是內心沒有黑暗。內心是光明的,快樂就存在了,快樂存在了,痛苦就沒有了。清淨、喜樂一旦主宰了你的心,身體就能夠健康、長壽。你健康長壽就活的很幸福,——福報就這樣來了。

  因此,我們要時刻讓自己的內心處于一種光明狀態,光明來則黑暗去,此叫“明來暗謝”。光明是電,如果電力飽和、能量大,陰翳怎麼産生呢?如果你的內心電力微弱,如同一只15瓦的燈泡,很昏暗,就有很多陰影産生,這些陰影就是負面情緒。

  當別人罵你一句笨蛋,你急著跟人家爭論自己不是笨蛋,別人罵你一句白癡,你非要證明自己不是白癡,這有必要嗎?好比路上一條瘋狗咬你一口,你也要咬它一口才行嗎?人之所以是人,就因爲他不是“狗眼看人低”,而是往高處看的。如果一個人還能使你生氣、痛苦,正說明你和他在同一層次上,因爲只有在同一頻道才能發生共振,不是嗎?

  這也是因爲你的內心光明不足。

  事實上,曆史上那些建功立業的偉人志士,往往都是具足光明心的人。

  宋朝有個著名的宰相,叫韓琦,他當知府時,有一位下屬呈上公文,最後竟然忘記署名。這在當時要治罪。韓琦看完之後,用袖子蓋住文件,擡頭和他談話。講完又從容地把文件還給他。這位下屬下來之後,才發現自己犯了不小錯誤,一面慚愧不已,一面感歎說:韓公真是天下盛德之人!

  還有一次,韓琦宴請官員,一位小官不小心碰倒了桌子,把兩只玉杯摔碎了。在場的人都大驚失色,這位小官嚇得跪倒在地,韓琦卻神色不變,笑著對大家說:“什麼事的成壞都有一個定數。”又對小官說:“你也不是故意的。”在場的人無不感恩佩服。

  韓琦還在山東做統帥的時候,有天晚上寫信,叫一個士兵拿蠟燭在一邊照明。這位士兵是個馬大哈,偶而向其它地方張望,結果蠟燭燒了韓琦的胡子。韓琦只是用袖子拂了一下胡須,照樣寫下去。

  過了不久,韓琦回頭一看,已經換了掌燈人。他擔心主管的官員會鞭打那位士兵,就急忙把他叫回來,而且對管事的說:“不必要換人,他現在懂得怎麼拿蠟燭了。”

  寬容是人和人之間必不可少的潤滑劑。它和誠實、勤奮、樂觀等價值指標一樣,是一個人氣質涵養、道德水准的自然流露。

  韓琦爲什麼能這麼“不拘小節”呢?因爲他寬容,爲什麼能夠寬容?因爲他具有一顆光明的心,這顆心輕易不會被陰翳遮蔽,它充盈著天地宇宙之間的正能量。

  所以,什麼是光明心,就是一切正面的情緒,寬容,慈悲,喜樂,清淨,智慧,忘我,隨緣,平等,放下……這些,都是正能量。正能量進來了,負能量自然退場,因爲佛魔不同道,冰炭不同器,光明永駐,陰邪不侵。

  縱觀古今,一個人要真正明白地活著,雖然不一定出家,但他的心一定是出世間的。只有他的心出世間,身才能超脫出來。身超脫出來,做事才能遊刃有余,舉輕若重,張弛有度。

  身心合一,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明明白白我的心,自自在在我的身”,身心一如,不受束縛,身隨心轉,即便困于牢籠之內,也是活潑曼妙、優裕自在的。這樣的生活狀態值得追求,這樣的人生境界必須修行。

  

《禅,人間的一味解心妙藥》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