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我們每個人修行的方向,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行爲,使之符合天地大道,自然規律。比如說現在外面天氣很熱,我們一天到晚都開空調,這符合自然規律嗎?不符合。長時間處于溫室效應,不能流汗,有毒排不出來,久之就會生病。故而不要老是在空調房裏呆著,空調是人後天製造出來的,適當的時候我們可以調節調節,如果把這個當做正事,一天到晚離不開它,那你身體的機能就下降了,因爲它自己的調節能力處于閑置狀態,這是不符合人體的自然之道。
家庭有光明,就充滿幸福和歡笑,內心有光明,整個人就很心安。光明跟黑暗是什麼關系呢?他們是相對的,又可以互相轉化,當我們看到一個東西時,如果看到的是痛苦、陰暗、汙染,光明就在你眼前消失,如果看到的是積極、光明、美好,黑暗,你些負面情緒就會消失。它們是事物的兩面,有A就無B。
光明心會讓我們整個人充滿在輕安、愉悅、自在的氛圍裏,你對人生會更積極,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能去接納。我一直認爲,這世界上沒有最好的人,也沒有最壞的人,只有可用與不可用之人。你把每一個人優點用到最好同時又避免了他的短處,你就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在一個出色的木匠眼裏,天下沒有廢棄的木料。同樣,天下本無廢棄的人,你不能用他,只是把他放錯了地方,只是你缺少一雙伯樂的眼睛而已。
有這樣一個故事:以前廣州番禺的一個野生動物園裏,一天進了一只老虎。廣州很熱,管理人員爲這個東北虎裝了空調,弄一個石山,山周圍有一條河隔開,用鐵籠子把它圍起來,讓遊客可以在很遠的地方觀賞虎威。結果老虎放進去,每天用鮮肉喂養,一天到晚卻躺在那裏,恹恹的沒有一點生氣。飼養員很著急,這麼名貴的老虎如果死掉了怎麼辦?他們就去找專家。專家說不難,在裏面養幾只狼,狼一進去,每天看到鮮肉,要去吃。這時候老虎就在山上大吼,保護自己的食物,虎威就出來了。老虎爲什麼有生氣呢?就是幾只狼把它刺激激發的。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做管理,你手下有幾只“狼”,恰恰可以把你激發成老虎,磨煉成老虎。這就是你的逆增上緣,正好來成長自己。這樣想的時候,你的內心就充滿了光明。
喜樂是你的心正確解讀世界的結果
第四個是喜樂心。
時時充滿喜樂心的人,內心是豐足的,人生是充盈的。喜樂的人不管走到哪裏,都會影響身邊的人,改變那裏的空氣。樂觀者吸引樂觀者,悲觀者吸引悲觀者。當一個人隨時讓自己像鮮花一樣綻放的時候,他的人生一定是非常美好的,即使暫時不如意,也會漸漸轉變,因爲他的頻道是跟他的心相應的,境隨心轉爲必然之結果。
要得到這種喜樂的狀態,就需要修行。很多人的快樂需要條件,什麼金錢,美女,功成名就,或者抽煙喝酒搖頭丸之類刺激。但真正境界高的人,是把外界的條件降到最低,降到零,也可以無條件地快樂。因此,真正的喜樂是從我們自己的內心升起,而不是皆助外部的東西。爲什麼不能借助外部的東西呢,外部的東西都是不斷變遷隨時生滅,此即是“無常”,以“無常”來要求“常”——恒常的快樂,怎麼可能達到呢?所以快樂必須從內心深處生發。
一個喜樂的家庭,一定是幸福和諧的,一個喜樂的企業,一定是朝氣蓬勃的。喜樂,乃是你的心正確解讀世界的結果。
一個擁有慈悲心的人,連上帝都對他微笑
第五個是慈悲心。
何謂慈?給予快樂。何謂悲?拔除痛苦。西方人講“愛”,東方人講“慈悲”,是一個東西。大家知道佛教裏面有一個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她的信衆遍及千家萬戶,爲什麼會有這麼大影響呢?因爲她可以做到“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什麼叫同體大悲?就是把你我的身體看做一個,就像連體嬰兒,所以你的痛就是我的痛,你的苦就是我的苦,我能感同身受。什麼叫無緣大慈?你與我沒有任何關系,你不是我的親人,不是我的朋友,甚至我不認識你,但是你身上的苦相當于我自己的苦,我願意代你去受。
範仲淹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也是觀音菩薩慈悲的精神。在我們管理中,如果具有這種慈悲心的話,對我們的員工、客戶,能感同身受,以同等的心去對待,你的心自然就柔和了,自然就包容了。就像我們的父母對自己的子女一樣,縱觀天下,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無私、最不要求回報的,也只有父母是最能原諒孩子的,哪怕犯了再大的錯誤,都不忍心抛棄他。
我們經常吃的老幹媽老板,有次記者問她怎麼把企業做到這麼大,她就回答了一句話:“我愛所有的員工,把她們每一個人都當做我的孩子”,這是最簡單的一句話,卻有著超世間的重量。
企業管理原本是很複雜的一門學問,我覺得,要它簡單高效,就是以心換心,真正地站在員工,站在客戶,站在市場,站在需求的角度去看待你所做的事情,所以這幾年我們對企業提出四個觀點:企業要像軍隊一樣富有執行力,一聲令下,所有人都不顧生死勇往直前;企業要像學校一樣不斷地學習提升,不斷改變自己,所以現在提出軟實力文化建設。第叁,企業要像家庭一樣富有凝聚力。富有人情感,富有人性化。第四,企業要像宗教一樣持久而永恒。這世上所有的宗教都存在千年以上,爲什麼我們的企業做不這麼長久,爲什麼我們的客戶留不住,爲什麼我們的員工老是跳槽?總是出現這些不理想的狀態,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答案是,因爲我們沒有感同身受,沒有把他們當做兄弟,沒有去改變和提升他們。我覺得未來的企業真正的競爭應該是軟實力文化建設的競爭,把企業文化提升到最重要的位置。如果你的員工,把每一位客人都服務得盡善盡美,給予客人的笑容,都像鮮花一樣綻放,對待客人就像對待自己一樣,甚至更好,這就是文化。
愛便是慈悲,以心換心便是慈悲。慈悲是最強大的力量,它可以融化一切,包容一切,承載一切。一個擁有慈悲心的人,連上帝都對他微笑。
菩提心是最高級的營銷
下面一個講菩提心。
這個基本是佛教專用術語。在佛教裏,有很多階位,羅漢、菩薩、佛。爲什麼羅漢的果位比佛和菩薩都低呢?因爲他是只管自己不管別人,自己修自己的。菩薩是什麼?不但自己修行最後達到圓滿,還要度化衆生。所以羅漢是自了漢,而菩薩是自利利他。
有空可以到我們寺院去看看。我們的寺院“運營”方式其實和其他寺院不同,我們不在乎香火有多少,只在乎我們能否爲更多人做好服務,讓每一個來到這裏的人心靈甯靜,擺脫煩惱,回歸生命的自在狀態。我們只考慮服務,不考慮回報,不考慮捐錢,就這麼簡單。在我們這裏,禅修從來不收一分錢,我出去講課也不收一分錢。錢在我們眼裏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只是爲衆生服務,弘法利生,結果呢,你越不在意錢,錢就來了,在幾年時間內,我們寺院就得到七千萬捐款,把大殿建起來了。
我每一次講課,不管走到哪裏都會拉一車書送去,我們每年印書款就有叁四百萬之巨。這些書全免費發,免費寄。還有光碟,每年也有十幾萬張之多,很多人得到後又不斷地刻錄出來送給朋友,朋友再傳給朋友。一個人來寺院體驗,回去就帶來一幫人,引起連鎖反應,人氣長久不衰。
有人說,沒看出你是個營銷大師!還有人說,這是最高級的營銷模式。其實,我從來沒有考慮過營銷。如果把我們寺院看做一個企業,也可以,我們是慈善企業,無償企業,爲人民服務是我們永恒的宗旨。如果說我們搞營銷,也可以,我們是不銷而銷,所以最後我們是不得而得。這些,的確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可以借鑒的。
智慧心做你的導遊
最後一個,智慧。
智慧在佛教中又稱般若,它是其他各項的指導。如果人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旅遊,它就應該是導遊。
最高級的智慧是什麼?無上智慧,終極智慧,就是出世間的智慧。爲什麼把智慧叫做般若呢,因爲它告訴我們世間萬事萬物存在的規律。什麼規律?成住壞空,生住異滅,萬事萬物不停變化,沒有不變的自性。所以,這世間沒有永恒的東西,一切都是一個過程。
打個比方,你今天好,不等于明天好,今天壞,也不等于明天壞,今天年輕,不等于明天年輕,今天健康,也不等于明天健康,今天不健康,也不等于明天不健康,今天成功,不等于明天還成功,今天失敗,不等于明天仍然失敗……總之,一切都在變化中,一切都是無常的。
明白無常的規律,我們就能正確地理解生命的本質。理解了生命的本質,你就沒有迷惑,就能站在生死的高度對待人生,就能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這個世界,就能以出世的智慧來入世。
所以,格局決定你的結局,思維決定你的命運。我們站在什麼樣的高度來解讀企業,來成就自己的事業,來圓滿自己的人生,最終得出理想的結果,這是我們每天要去參悟,去修行的。
好,今天我們簡單地講了“七心”,清涼心、無上心、光明心、喜樂心、慈悲心、菩提心、智慧心。每一心,都會産生無量功德,無上福報。全部擁有這七心的人,絕非人中凡品,在世獲富貴,出世得解脫。
好,今天就分享到這裏,謝謝大家!
《靈臺旋轉 “七心”照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