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靈一夢解禅機
賢宗法師于河北石家莊容大開示
杜柯整理
下午,我們分享一下什麼是佛教禅宗的智慧,以及這種智慧對我們高層管理人員有什麼作用。
據統計,美國現在每天有1500多萬人禅修。在日本、東南亞等地方,禅宗對社會精英人士的影響也非常大,像喬布斯,就是一個資深禅修者,日本的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包括我們國內的馬雲、陳峰等等,他們都是禅修者。
爲什麼大家對禅修如此癡迷呢?因爲禅修可以帶來無與倫比的好處——它可以打開我們的靈魂,改變我們思想,讓自己升華到一個嶄新高度,從而輕松實現人生理想。人,最終極的敵人其實不是別人,恰恰是我們自己。所以如何戰勝自己,駕馭自己,乃問題之關鍵。
禅修,正是教我們如何駕馭自己,主宰自己。
人才的本質是品質
大家都是做企業的,深谙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一個企業如果引進一個重要人才,企業可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樣,一個國家如果啓用一個人才,可以使國家由弱至強,蒸蒸日上。孫皓晖寫的《大秦帝國》共11本,我很喜歡看。裏面就講秦王朝因爲引進了商鞅這個人,最後秦國這個西部邊陲之地,一個將要被滅掉的貧窮落後國家,因他的變革而崛起,強大,最終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到現在爲止,我們中國的版圖爲什麼那麼完整,就是秦王朝奠定的基礎。統一了中國之後,秦始皇又和李斯商量,統一語言文字和度量衡,用這些方法把人民凝聚在一起。如果沒有秦始皇把中國統一,現在我們的版圖就和歐洲差不多,一個個小國家延續到如今。
由此可見人才是多麼重要,而人才的本質,是品質。
所謂修行,其實就是自我改變和提升,不斷完善自己的品質。一個修行人便是每天面對自己的內心,覺悟自己有哪方面缺點、不足,去克服它,改變它。如果你每天抽兩包煙,現在能不能每天抽一包半,再減少到一包?這就是對自己行爲的約束。如果我們每天能自我反省,並且校正自己,就會發現,人際關系、工作、健康、家庭等等都越來越好,這,即是修行。
一個人,如果不想渾渾噩噩過日子,想有所作爲,有所建樹,他必須不斷克製自己的缺點,發揮自己的優點——所謂揚長避短,即是成功的關鍵。故而,曆史上那些取得巨大成就之人,其實他們的一生都在修行中。史料記載,嶽飛同志原來很喜歡喝酒,有次皇帝對他說:這樣以後會影響你做事啦。從此以後,嶽飛滴酒不沾。還有鄧小平同志,在晚年,一次醫生對他說,爲了你的肺,不要再吸煙了。鄧小平第二天就戒了,此後再沒有犯過。
他們的所作所爲,讓我想起儒家說的“君子不二過”,——一個真正的君子,同樣的錯誤不會犯兩次。他們可算真正的君子!
《孫子兵法》是一本論述打仗的書,裏面講一個將軍的品質,他說,如果有五方面弱點,就會對自己構成巨大威脅。比如說,愛人民——當然這個本來不算弱點,而是優點,但如果被敵人抓住利用,對敵人而言就是弱點——對方就用民衆來騷擾你。如果你脾氣暴躁,對方就會挑逗你,讓你發火,失去理智。如果你愛美色,就會用美色來引誘你,消磨你鬥志。如果你愛錢財,就會用錢財來收買你,賄賂你,誘逼你。總之,你愛好什麼,對方就利用什麼來製約你,正如有句話說:愛什麼,什麼就是你的死穴。這和現在官場上流行的一套完全一樣,你喜歡什麼就用什麼賄賂你,投其所好,怕就怕你什麼都不喜歡,——可當官的哪有什麼都不喜歡的?什麼都不喜歡就是爲了信仰當官。當然,信仰也可以加以利用,但他是不怕利用的。
《孫子兵法》講到,一個真正的統帥,總是站在國家、民族的高度去面對戰爭,他不會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輕易流露出來,讓對方有機可乘,從而造成巨大損失。因爲他肩負著神聖的使命,所以不會意氣用事,不會窮兵黩武,也不會濫殺無辜,這樣的人,才能做統帥。而這樣的人其實就是有信仰的人,正符合老子所言:兵者,不祥之器,聖人不得已而爲之。
嶽飛知道自己喝酒可能誤事,一下就把酒戒了,這種毅力,不是每人可以做到,很多人戒了一輩子酒,戒了一輩子煙,到老了還在犯。正因爲人家有如此大的定力、決斷力,所以才能做統帥。我們無法克製自身弱點,所以被自己的弱點製約,終其一生,成爲一個平庸的人。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無疑,禅修可以提高人的定力。因此“禅”往往和“定”聯系在一起,叫禅定。佛教說“外禅而內定”,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這也是由戒入定,由定生慧的過程。
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禅。禅叫冥想,或者叫靜慮。用句非常簡單的話可以解釋:獨一靜處,專精思維。就是使我們的心靜下來,達到澄澈、清明的狀態,此時再去思考一些問題,便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效果奇佳,事半功倍。
所以禅修的本質是調伏我們的心,如果心靜不下來,萬念紛馳蕪雜,即達不到觀照的作用。怎麼調伏呢?有很多方法,諸如,數息法,觀照自己的呼吸,一邊記數。另有念佛號、觀想什麼的。現在發展更多,還有動中禅之類。但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把心攝住就行了。心攝住,便能專注一事。學生如果專注聽講,成績一定不錯,老師如果專注講課,效果一定極佳。想一想,我們一生中有什麼事、什麼場景,一直不忘栩栩如生在腦海裏?那一定是我們當時心無旁骛,極其專注,所以留下了深刻印象。因而,禅修首先是訓練我們的專注能力,也就是定力。
至于冥想,實際就是身與心的合一。我們打坐時腿盤起來,手握在一起,整個人就和宇宙合而爲一了。要想合而爲一,須達到忘我狀態,這時候,物我的界限消失,物我不二,成爲一個東西。
其實我們人心就像一杯水,如果你不斷攪動,再清澈的水也會變渾濁;如果這杯水放在那裏不動,再渾濁的水也會變清澈。禅修,就是使自己變得越來越清澈、純一的過程。
研究發現,人體有個規律:當身體處在快速運動中,比如跑步時,我們的頭腦往往是不思考的,一片空白;反過來,如果身體不動,處于極其安靜時,我們的思維就非常敏銳,考慮問題很周全。這是動與靜的關系。
作爲一個企業的決策者,最重要的是把握方向,掌舵航標,那麼,他一定是一個靜慮者,因爲只有靜慮才能深入思考問題,並發現航線上的冰山一角。現在是信息時代,各種信息紛至沓來,目不暇接,倘若心不能靜下來,沒有足夠的定力,就可能眼花缭亂,做出錯誤的抉擇。我們看動物世界,蛇在捕捉獵物前怎麼做?一定是非常寂靜,眼睛死死盯著,脖子向後仰,然後在最佳時機出擊,一舉擒獲。
這也是靜與動的關系。不能更好地“靜”,即不能更好地“動”。換句話說,不能靜若處子,就不能動若脫兔。
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內心的甯靜和定力,怎麼訓練呢,獨一靜處,專精思維。經常找點時間讓自己獨處,面對牆壁或者其他什麼,總之閉上眼睛,關閉六根,切斷外緣,只覺察自己的內心。當心如一泓秋水般甯靜、澄澈,如如不動時,才是定力生成之時。
但事實上很多人,每天拿不出半小時讓自己打坐,他們把太多時間用在應酬上,甚至一天到晚忙個不停不知道忙什麼。這就看如何對每天24小時進行抉擇了,把自己的事排一排,哪幾件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沒有必要的,有意識去抉擇,然後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當你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能成爲命運的主人。
其實,只要你想做什麼,總是可以實行的,哪怕時間再緊。前段時間我也忙個不停,每天換一個地方去講課,新疆,廣州,深圳,貴州,廈門,福州,基本上一天一個城市。講課結束後主辦方請我吃飯,我基本都拒絕了,因爲吃飯要兩個小時,如果有什麼問題探討還可以,沒有問題就坐在那裏閑聊,聊的無多大意義,這時候我就覺得是對時間的浪費。我自己包裏有一本書,走到哪裏隨身帶著,爲什麼,可以見縫插針閱讀它,積少成多,我很多書就是這麼讀完的。所以,我崇尚盡可能簡單地生活,當外面的事越多,你會發現內心的甯靜越少,當外面的事越少,內心的甯靜就越多。
安于當下,執而不著
釋迦牟尼佛出生時誦了一句偈子: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什麼意思?他的這個“我”代表我們每一個人,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是可以自由主宰的。這個自由主宰才最尊貴。
現在有幾個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有人覺得,我要吃飯,我要唱歌,我要睡覺,我都能主宰啊,其實,這僅僅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東西我們沒法主宰。你生病了,說我不想生病行嗎?你要死了,說我再活十年行嗎?你越來越老了,說我不想老,想越來越年輕,行嗎?生命其實是很被動的,當我們不能主宰時,就成爲其奴隸,會被各種東西牽著走,金錢、權力、名譽、情感……你喜歡什麼,什麼就牽著你走,挾持著你,便失去自由。有人說,我就喜歡這個,好這一口,我活著就爲了這個。但我們仔細剖析一下,你迷戀的東西真的值得嗎?比如金錢,你喜歡,有了它可以買房買車,可以享受生活,但到一定程度之後你發現,錢可以買來健康嗎?錢可以讓你不死嗎?你想成爲某個行業的第一,錢可以轉化爲你的才華嗎?
有句話說,錢能買來的東西,往往低賤。事實確然如此,有的女人,你錢再多,也買不來她的愛情,她也不會和你結婚。當然這種女性現在很少了,但不會絕迹。相反,能用錢買來的女人,也不值得珍惜,今天你能買來,明天來個比你更有錢的,她就跟著別人跑了,你覺得錢可靠嗎?
西方有個亞曆山大,他臨死的時候對手下人講:我死後把我裝進棺材裏,把棺材打四個洞,讓我的雙手和雙腳伸出來,我要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亞曆山大大帝,死後也是兩手空空!
臨死的時候才醒悟過來,才把人生看透,這還屬于…
《空靈一夢解禅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