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自由談——走在人生邊上

  佛法自由談——走在人生邊上

  賢宗法師與行動成功團隊座談開示

  杜柯整理

  學員:打坐的時候怎樣才能讓意識集中一點?

  賢宗法師:打坐的時候你越強製,思緒跑得越快,最好是接受自己,放下自己。你的念頭很多,就只想一個念頭,如把意念放在一個地方,鼻尖、手指或什麼地方。或者專注呼吸,專注呼吸的時候妄念自然就減少了,你可以吸進來,停一下,再吸進來,再停一下,把它分成幾段,這樣就可以攝心。還可以把眼睛閉起來,眼珠提起來,看著前面灰灰的一片。

  打坐最好達到無形無事的境界,就是你的心像天空萬裏無雲那種狀態,你整個人都空掉了,一念不起,物我兩忘。那時候,你身上就不會有任何執著和妄念。

  學員:有時候腿疼啊,念頭還是老在腿上……

  賢宗法師:所以你首先要把腿練出來,不要去想更高的境界。佛教裏面講坐禅有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四禅就到了無形無事的程度,那種狀態是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最關鍵一點,他進入那種狀態的時候,物我兩空,整個人與宇宙萬物合而爲一。爲什麼說打坐可以健身、可以長壽呢?時間空間都沒有了,在你面前,可能一年就是一刹那,當然長壽了。修道就是讓我們悟道,悟道實際上就是證道,道跟你是合一的不是分離的。當你進入事物的規則之後,沒有什麼事做不好。所以真正一個大成就的修行者,他在這世間什麼事都能做好。因此我們就要訓練自己這種狀態,回到家裏,家裏很溫暖很幸福很安詳;回到企業,心無旁骛鬥志昂揚,企業蒸蒸日上;到外面旅遊,大自然跟你合而爲一,身心愉悅;躺在床上,呼噜呼噜就能睡著。任何時候,你都不是抽離的。所以這就需要訓練,當我們訓練到這種狀態以後,你會發現,人生很快樂、正如。但這種訓練也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你每天打坐,每天反省,慢慢地把分別的、形事的、執著的那個“我”修掉,這樣不管在哪個環境,都能融入到裏面去。

  修行最關鍵是堅持。回去每天打坐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你不要去求什麼,“道”這個東西,你越求,它離你越遠。身體放松,坐在那裏,自然而然,你就能進入。佛教裏面的打坐是讓我們開無上智慧,什麼叫無上,就是讓你站在人生的製高點去看待世間,一般人很難做到,你要去參透生死,從生和死的角度去看你現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你用這種高度去看的時候,發現面前碰到的所有問題,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爲我們已經站在生死的角度去看待生命的過程,在佛教裏講,就是用無量生死來看待一期生命,無量生死是什麼呢?我們這一期生命之前有無量生死,這一期生命之後,又有無量生死。對無量生死來講,我們這一期生命又算什麼!你能接受自己的身體,接受自己的家庭,接受自己目前的一切,就能安心,當你心安下來時,就能臣服自己。你如果不能接受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目前的狀態,一天到晚就存在很多妄想,什麼人家做得那麼好,我怎麼這麼差,無論如何也要折騰一下。最後,你沒有那個福報,沒有那個資源,又不安住目前的現狀,會恰如其反,你投進去的錢不光賺不到,還連本都拿不回來。是吧,這都是妄念造成的。有的人做事老想走捷徑,甚至不擇手段,最後呢,可以看到是什麼結果。所以這都不是安住的狀態,人要安住自己其實很不容易,只有修行者,或者說透視了人間一切的智者,他才能把心安下來。

  學員:今天早晨第一次、第二次盤腿還能堅持到最後,下午打坐就特別疼,堅持不下來了,念頭總在腿疼上……怎麼辦?

  賢宗法師:你也可以不盤嘛,兩個腿就這樣交叉好了,這叫散盤。其實不盤也沒有關系,打坐關鍵是練我們的定力。再說盤腿是一步步來的,要循序漸進,你想練幾天就腿不疼,怎麼可能。

  學員:很多時候腦子想堅持,可就是堅持不住……還有什麼方法?

  賢宗法師:平時也可以掰掰腿、壓壓腿什麼的。這個我有時候想,也許跟人的性格有關系。我們把性格認爲是一個人的業力,業力是什麼,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基礎,一個人的素質,它哪裏來的,當然是過去世中所積累。比如,有的人做什麼,能一直堅持下去,最後就能從中受益;有的人叁天打漁兩天曬網;有的人來到這裏之後,回去從來不做。蘇格拉底有一個訓練:一次布置一個作業,讓他的學生,每天就這麼做幾百下。最後叁年下來只有一個人做下來了,就是柏拉圖。後來柏拉圖就成爲蘇格拉底的衣缽繼承者。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做任何事最終能把它做成的就是堅持?我們建香海禅寺也是這樣。只要你認爲自己的方向正確,就想盡辦法去做,有各種各樣的苦難,也堅持下來,十年、二十年、五十之後,你會發現那個結果不一樣。往往朝叁暮四的人,什麼都做不成。

  學員:對于一個初學者,是知識重要呢,還是打坐重要?

  賢宗法師:堅持最重要。

  學員:現在,我們的整個身體很僵硬,打坐以後身體的轉化過程是怎樣的,到最後很舒服的狀態又是什麼樣的?

  賢宗法師:這個叫調。剛開始我們的身心很僵硬,我們把它調柔。我以前也練過瑜伽,你去硬掰的話越難掰過來,你吸一口氣,吐出來,告訴自己的身體,放松,最後我發現很多動作都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你要跟自己的身體對話,讓它放松。身體調到柔軟之後,你的身放松了,心也就安住了。心安住了,在這個過程中你就能享受到喜樂,那種清涼啊、甯靜啊、身心和諧啊,都出來了。這個狀態出來之後你就很喜歡打坐,每次你發現,抽鴉片都沒有打坐舒服。在佛教上這叫禅悅,“禅悅爲食”,打坐功夫深的人,飯都不用吃,身體能量照樣充足。所以你看那些出家人不結婚,離開了世間五欲,在廟裏、在深山老林裏過一生,爲什麼能堅持下來?他一定有個精神彌補的中介,不然不可能。實際上就是打坐很舒服,能給他身心帶來難以言傳的愉悅。什麼世間的榮華富貴,財色名利,都對他沒有吸引力了。

  學員:師父,我問一下,就是這個“助念”,挺神奇的。剛開始身體很硬,念著念著,人變得很柔軟,有的出殡的時候還很軟,而且夏天還不臭,這個是爲什麼?

  賢宗法師:我們的死,實際上是新的生命開始。如果你去世時懷著那種怨恨、恐懼、糾結,他就是叁惡道的因,他的面相會很猙獰恐怖,眼睛有時候都閉不上,這種人,肯定要墮惡道。反過來講,通過助念,他的魂魄包括身體的細胞都能接受到正能量,那種清涼和喜樂就能從內心生起,他的身體就變得柔軟和祥和,這種人,肯定會去叁善道。有人助念得好,還能聞到檀香,還能聽到天樂,能看到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來接迎他。四川就有個XX會的主席,他跟我講,自己原來也信佛,想把他媽媽念往生,但旁邊有人說:你媽媽那樣的人也往生,別做夢了!當他媽媽真的不行的時候,家人輪流24小時給她念佛,在他媽媽快斷氣的時候,他突然聽到非常好聽的音樂,出了門四處去找,發現沒有人。所以這音樂是天樂,是佛菩薩來了,整個房間充滿檀香味。

  他現在就很虔誠,把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積攢的工資全部投進去,蓋一個養老院,因爲他媽媽的往生讓他受了益,于是他就想幫助當地學佛的老人,也讓他們往生。

  佛教的原初目的就是讓我們了脫生死,真正出離這個世間,從解脫道開始修,它有一系列過程,就像我們以前講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到見道,一地、二地、叁地、四地,到十地,一直到正等正覺,每個階段有什麼樣的過程,都講得很具體。打坐呢,到了羅漢的解脫道,它基本上就達到了八地,到了八地,世間的一切“因”都沒有掉了。

  修行,最後就是讓你解脫。解脫,就要斷除世間一切的“因”。有人說斷除世間的因,我就不用住在這個世間了,不是的,斷因並不等于放棄,就是在這個世間,你爲人父母還是擔當父母的職責,做企業還是把你的企業經營好。放下不等于放棄,放下是對任何事物不起貪念,比如喝茶,我就喝茶,不會因爲這茶好喝,就使勁喝,茶不好喝,就産生厭倦心。對于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世間任何東西都不會讓他産生糾結,都能接納而不排斥。就是每天忙得像頭騾子,也能充滿快樂,不會産生怨恨、抱怨、糾結等煩惱,昨天讓他吃山珍海味,今天讓他啃饅頭,也不覺得有什麼區別。這就是世間的東西不會讓他産生貪戀和執著,因爲你貪戀什麼,什麼就成爲你的束縛,像繩子一樣把你綁住,綁得越多就越不能解脫,像權力、金錢、感情、物欲等等,一切東西,都會拉著你離不開這個世間,所以是修行的大敵。

  修行,最終是讓我們解脫。對你們現在而言,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是最重要的。呵呵。

  學員:打坐的時候念經效果好不好,可以這樣嗎?

  賢宗法師:一般打坐的時候是不念經的,但有人爲了攝心,也有念佛號的。你可以訓練自己念經的狀態,比如想打坐的時候沐浴更衣,然後熏香什麼的,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從你眼前輕柔地過去,那種狀態,實際上也是一種定境。

  打坐實際上是訓練你的聚焦,你嘴巴不出聲音,就腦子這樣想也可以。這和觀呼吸是差不多,就是以一個念頭來聚焦你,代替太多紛繁的念頭。

  學員:念經是不是跟讀書一樣,通過不斷地念,不斷地念,然後從中得到些什麼,悟到些什麼?這個作用是什麼呢?

  賢宗法師:有這層意思。經文也分兩種,一種是咒語,咒語從文字表面上你得不到多少收益,但你念的時候,身體整個氣場都會受到聲音的洗禮。還有種就是一般的經文,它相對比較長,念的時間久了你就會豁然而悟,當然,在念的過程中它也是有能量的,你要以清淨心去讀它,心不散亂,就會受到它的加持。

  學員:有些師父說學《金剛經》一部就可以了,有些師父說,什麼經都不用念,只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這個區別在哪裏?

  賢宗法師:這個在你自己。一句佛號你念到一心不亂也可以達到那…

《佛法自由談——走在人生邊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