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自由谈——走在人生边上
贤宗法师与行动成功团队座谈开示
杜柯整理
学员:打坐的时候怎样才能让意识集中一点?
贤宗法师:打坐的时候你越强制,思绪跑得越快,最好是接受自己,放下自己。你的念头很多,就只想一个念头,如把意念放在一个地方,鼻尖、手指或什么地方。或者专注呼吸,专注呼吸的时候妄念自然就减少了,你可以吸进来,停一下,再吸进来,再停一下,把它分成几段,这样就可以摄心。还可以把眼睛闭起来,眼珠提起来,看着前面灰灰的一片。
打坐最好达到无形无事的境界,就是你的心像天空万里无云那种状态,你整个人都空掉了,一念不起,物我两忘。那时候,你身上就不会有任何执着和妄念。
学员:有时候腿疼啊,念头还是老在腿上……
贤宗法师:所以你首先要把腿练出来,不要去想更高的境界。佛教里面讲坐禅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就到了无形无事的程度,那种状态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最关键一点,他进入那种状态的时候,物我两空,整个人与宇宙万物合而为一。为什么说打坐可以健身、可以长寿呢?时间空间都没有了,在你面前,可能一年就是一刹那,当然长寿了。修道就是让我们悟道,悟道实际上就是证道,道跟你是合一的不是分离的。当你进入事物的规则之后,没有什么事做不好。所以真正一个大成就的修行者,他在这世间什么事都能做好。因此我们就要训练自己这种状态,回到家里,家里很温暖很幸福很安详;回到企业,心无旁骛斗志昂扬,企业蒸蒸日上;到外面旅游,大自然跟你合而为一,身心愉悦;躺在床上,呼噜呼噜就能睡着。任何时候,你都不是抽离的。所以这就需要训练,当我们训练到这种状态以后,你会发现,人生很快乐、正如。但这种训练也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你每天打坐,每天反省,慢慢地把分别的、形事的、执着的那个“我”修掉,这样不管在哪个环境,都能融入到里面去。
修行最关键是坚持。回去每天打坐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你不要去求什么,“道”这个东西,你越求,它离你越远。身体放松,坐在那里,自然而然,你就能进入。佛教里面的打坐是让我们开无上智慧,什么叫无上,就是让你站在人生的制高点去看待世间,一般人很难做到,你要去参透生死,从生和死的角度去看你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你用这种高度去看的时候,发现面前碰到的所有问题,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已经站在生死的角度去看待生命的过程,在佛教里讲,就是用无量生死来看待一期生命,无量生死是什么呢?我们这一期生命之前有无量生死,这一期生命之后,又有无量生死。对无量生死来讲,我们这一期生命又算什么!你能接受自己的身体,接受自己的家庭,接受自己目前的一切,就能安心,当你心安下来时,就能臣服自己。你如果不能接受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目前的状态,一天到晚就存在很多妄想,什么人家做得那么好,我怎么这么差,无论如何也要折腾一下。最后,你没有那个福报,没有那个资源,又不安住目前的现状,会恰如其反,你投进去的钱不光赚不到,还连本都拿不回来。是吧,这都是妄念造成的。有的人做事老想走捷径,甚至不择手段,最后呢,可以看到是什么结果。所以这都不是安住的状态,人要安住自己其实很不容易,只有修行者,或者说透视了人间一切的智者,他才能把心安下来。
学员:今天早晨第一次、第二次盘腿还能坚持到最后,下午打坐就特别疼,坚持不下来了,念头总在腿疼上……怎么办?
贤宗法师:你也可以不盘嘛,两个腿就这样交叉好了,这叫散盘。其实不盘也没有关系,打坐关键是练我们的定力。再说盘腿是一步步来的,要循序渐进,你想练几天就腿不疼,怎么可能。
学员:很多时候脑子想坚持,可就是坚持不住……还有什么方法?
贤宗法师:平时也可以掰掰腿、压压腿什么的。这个我有时候想,也许跟人的性格有关系。我们把性格认为是一个人的业力,业力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基础,一个人的素质,它哪里来的,当然是过去世中所积累。比如,有的人做什么,能一直坚持下去,最后就能从中受益;有的人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有的人来到这里之后,回去从来不做。苏格拉底有一个训练:一次布置一个作业,让他的学生,每天就这么做几百下。最后三年下来只有一个人做下来了,就是柏拉图。后来柏拉图就成为苏格拉底的衣钵继承者。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做任何事最终能把它做成的就是坚持?我们建香海禅寺也是这样。只要你认为自己的方向正确,就想尽办法去做,有各种各样的苦难,也坚持下来,十年、二十年、五十之后,你会发现那个结果不一样。往往朝三暮四的人,什么都做不成。
学员:对于一个初学者,是知识重要呢,还是打坐重要?
贤宗法师:坚持最重要。
学员:现在,我们的整个身体很僵硬,打坐以后身体的转化过程是怎样的,到最后很舒服的状态又是什么样的?
贤宗法师:这个叫调。刚开始我们的身心很僵硬,我们把它调柔。我以前也练过瑜伽,你去硬掰的话越难掰过来,你吸一口气,吐出来,告诉自己的身体,放松,最后我发现很多动作都是可以做到的。所以你要跟自己的身体对话,让它放松。身体调到柔软之后,你的身放松了,心也就安住了。心安住了,在这个过程中你就能享受到喜乐,那种清凉啊、宁静啊、身心和谐啊,都出来了。这个状态出来之后你就很喜欢打坐,每次你发现,抽鸦片都没有打坐舒服。在佛教上这叫禅悦,“禅悦为食”,打坐功夫深的人,饭都不用吃,身体能量照样充足。所以你看那些出家人不结婚,离开了世间五欲,在庙里、在深山老林里过一生,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他一定有个精神弥补的中介,不然不可能。实际上就是打坐很舒服,能给他身心带来难以言传的愉悦。什么世间的荣华富贵,财色名利,都对他没有吸引力了。
学员:师父,我问一下,就是这个“助念”,挺神奇的。刚开始身体很硬,念着念着,人变得很柔软,有的出殡的时候还很软,而且夏天还不臭,这个是为什么?
贤宗法师:我们的死,实际上是新的生命开始。如果你去世时怀着那种怨恨、恐惧、纠结,他就是三恶道的因,他的面相会很狰狞恐怖,眼睛有时候都闭不上,这种人,肯定要堕恶道。反过来讲,通过助念,他的魂魄包括身体的细胞都能接受到正能量,那种清凉和喜乐就能从内心生起,他的身体就变得柔软和祥和,这种人,肯定会去三善道。有人助念得好,还能闻到檀香,还能听到天乐,能看到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来接迎他。四川就有个XX会的主席,他跟我讲,自己原来也信佛,想把他妈妈念往生,但旁边有人说:你妈妈那样的人也往生,别做梦了!当他妈妈真的不行的时候,家人轮流24小时给她念佛,在他妈妈快断气的时候,他突然听到非常好听的音乐,出了门四处去找,发现没有人。所以这音乐是天乐,是佛菩萨来了,整个房间充满檀香味。
他现在就很虔诚,把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积攒的工资全部投进去,盖一个养老院,因为他妈妈的往生让他受了益,于是他就想帮助当地学佛的老人,也让他们往生。
佛教的原初目的就是让我们了脱生死,真正出离这个世间,从解脱道开始修,它有一系列过程,就像我们以前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到见道,一地、二地、三地、四地,到十地,一直到正等正觉,每个阶段有什么样的过程,都讲得很具体。打坐呢,到了罗汉的解脱道,它基本上就达到了八地,到了八地,世间的一切“因”都没有掉了。
修行,最后就是让你解脱。解脱,就要断除世间一切的“因”。有人说断除世间的因,我就不用住在这个世间了,不是的,断因并不等于放弃,就是在这个世间,你为人父母还是担当父母的职责,做企业还是把你的企业经营好。放下不等于放弃,放下是对任何事物不起贪念,比如喝茶,我就喝茶,不会因为这茶好喝,就使劲喝,茶不好喝,就产生厌倦心。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世间任何东西都不会让他产生纠结,都能接纳而不排斥。就是每天忙得像头骡子,也能充满快乐,不会产生怨恨、抱怨、纠结等烦恼,昨天让他吃山珍海味,今天让他啃馒头,也不觉得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世间的东西不会让他产生贪恋和执着,因为你贪恋什么,什么就成为你的束缚,像绳子一样把你绑住,绑得越多就越不能解脱,像权力、金钱、感情、物欲等等,一切东西,都会拉着你离不开这个世间,所以是修行的大敌。
修行,最终是让我们解脱。对你们现在而言,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是最重要的。呵呵。
学员:打坐的时候念经效果好不好,可以这样吗?
贤宗法师:一般打坐的时候是不念经的,但有人为了摄心,也有念佛号的。你可以训练自己念经的状态,比如想打坐的时候沐浴更衣,然后熏香什么的,然后一个字一个字从你眼前轻柔地过去,那种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定境。
打坐实际上是训练你的聚焦,你嘴巴不出声音,就脑子这样想也可以。这和观呼吸是差不多,就是以一个念头来聚焦你,代替太多纷繁的念头。
学员:念经是不是跟读书一样,通过不断地念,不断地念,然后从中得到些什么,悟到些什么?这个作用是什么呢?
贤宗法师:有这层意思。经文也分两种,一种是咒语,咒语从文字表面上你得不到多少收益,但你念的时候,身体整个气场都会受到声音的洗礼。还有种就是一般的经文,它相对比较长,念的时间久了你就会豁然而悟,当然,在念的过程中它也是有能量的,你要以清净心去读它,心不散乱,就会受到它的加持。
学员:有些师父说学《金刚经》一部就可以了,有些师父说,什么经都不用念,只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这个区别在哪里?
贤宗法师:这个在你自己。一句佛号你念到一心不乱也可以达到那…
《佛法自由谈——走在人生边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