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蠅營苟且就是內心一片黑暗。你看,一個人偷偷摸摸做事情,我們叫鬼鬼祟祟,他就變成了鬼,鬼就害怕光明,光一來他就消失了。你看那些思想陰暗的人,一般都把自己遮起來,不願意抛頭露角,就是住的地方也窗簾深垂;相反,一個內心敞亮、健康的人,一般都喜歡把窗戶打開,他們不喜歡呆在陰暗裏的感覺。看看你平時的愛好趨向,就知道自己內心深處有多少光明。
我經常教寺院的義工做一些觀想,說你每天早晨起來,合掌,放松,然後觀想身邊有無量的光圍繞,進入你的體內,把身上所有負面的情緒沖洗殆盡,最後,你看到自己的身體像琉璃一樣通透,像山澗泉水一樣潔淨無染。每天給自己這樣一種暗示,你會發現,你可以充滿著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面對每個人,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願意看到別人哭喪的臉。
佛法的思想告訴我們:要以光明之心去對待一切。人生最好的修行就是時刻告訴自己,此心光明。光明,就一定是清涼,一定是慈悲,一定是輕安,一定是自在,一定是喜樂,所以在佛法中,光明就代表智慧。你如果缺少以上因素,就是缺少智慧。
是心光明,可以用來作爲觀照自己、激勵自己的標准,其實佛法裏講的所有東西都是爲了對治我們的煩惱習氣,當你的內心漸趨光明了,你的煩惱也就消除了。
四、布施
人一貫的思維是從自己出發,以自我爲中心,因此,一般人都不願意施舍。正因爲我們只想著自己,于是把所有的通道都封閉了,一直把自己限製在狹小的境域,成爲井底之蛙,還自鳴得意。
一個聖人,一個得道者,他是物我兩空,無物也無我,沒有任何執念,故而可以乘物以遊心,潇灑出塵,自由無礙,以涵養天真渾厚之性情。他們不被物欲所累,不被情欲所傷,綿綿若存,與萬物同根,與天地合其德。
佛教中的菩薩,她“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其實也是與天地合其德,她與衆生融爲一體,喜怒哀樂都感同身受,用盡方法去幫助衆生,度化衆生。這是一種廣大的布施。
李嘉誠對他兒子李澤楷說的一段話,廣爲流傳,可以說就是他經商的秘訣,這個秘訣卻是大家見慣不驚的“布施”,“你和別人合作,本來可以拿百分之八十,你就拿百分之六十”,此是讓利,讓利就是布施。
我們建香海禅寺的過程也是如此。我們寺院缺錢,但還要布施,不過我們沒有錢布施,所以就做法布施和無畏布施,盡量服務每個到這裏來的人,把善念傳給他們,植入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因子,最後,支持我們的人越來越多,所以這個寺廟就衆人拾柴火焰高地建了起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培養一顆布施之心,學會不斷付出,不斷施舍。布施是培植福報的重要途徑,連如來都“不舍穿針之福”,何況凡夫?所以福報就是你平時一點一滴行爲的積累。不過布施的含義非常廣,錢財只是其中一種,你還可以用體力布施,用微笑布施,用快樂布施,用技術布施,你在街上撿一個垃圾袋也是布施,你布施清潔的環境和環保的理念……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以前的秤十六兩一斤,因此有半斤八兩之說。就在這個十六兩一斤的年代,有個縣城南街開著兩家米店,一家叫“永昌”,另一家叫“豐裕”。“豐裕”米店的老掌櫃眼看兵荒馬亂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一個歪主意,他把星秤師傅請到家,避開衆人,悄悄說:“麻煩師傅給這杆秤星改十六兩爲十五兩半一斤,我多加一串錢。”。這位星秤師傅爲了多得一串錢,就忘掉了行規和職業道德,答應下來。老掌櫃吩咐完畢,留下星秤師傅在院裏星秤,他自己踱進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老掌櫃有四個兒子,都幫他料理米店。最小的兒子兩個月前娶了一個私塾老師的女兒爲妻。新媳婦在屋裏做針線,爹吩咐星秤師傅的話全被她聽見了。老掌櫃離開後,新媳婦沈思了一會兒,走出新房對星秤師傅說:“俺爹年紀大了,有些糊塗,剛才一定是把話講反了。請師傅將星改成十六兩半一斤的秤,我再多送您兩串錢。不過,你就不要讓俺爹知道。怕俺爹臉上挂不住。”星秤師傅反正是可以再多得兩串錢,無乎不可,就答應了。一杆十六兩半一斤的秤很快製成。星秤師傅果真沒把秤的變化告訴老掌櫃。老掌櫃因多次請他星秤,對他的手藝信得過,當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
一段時間之後,“豐裕”米店的生意越來越興旺;“永昌”米店的老主顧也來趕熱鬧,紛紛轉到“豐裕”買米。又一段時間之後,縣城東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遠,穿街走巷來“豐裕”買米,而斜對門的“永昌”米店簡直門可羅雀。到了年底,“豐裕”米店發了財,“永昌”米店沒法開張,就把米店轉給了“豐裕”。
年叁十的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老掌櫃心裏別提多高興,出了一個題目讓大家猜,看誰猜得出自家發財的奧秘。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說是老天爺保佑的,有人說老掌櫃管理有方,有人說米店位置好,也有人說是全家人齊心合力。老掌櫃最後嘿嘿一笑,說:“你們說的都不對。咱靠啥發財?靠得就是這杆秤!咱的秤十五兩半一斤,每賣一斤米,就少付半兩,每天賣幾百幾千斤,就多賺幾百幾千個錢,日積月累,咱就發財了。”
接著,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錢改十五兩半一斤秤星的經過說了一遍。兒孫們一聽,都驚訝得忘了吃餃子。驚訝之後,大家說他不露山不顯水,連自家人都沒察覺就把錢賺了,實在高明。
老掌櫃得意之極,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這時,新媳婦從座位上慢慢站起來,對老掌櫃說:“我有一件事要告訴爹,在沒告訴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應原諒我的過失。”待老掌櫃點頭後,新媳婦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兩串錢改十六兩半一斤秤的經過告訴了大家。她說:“爹說得對,咱是靠秤發的財。咱的秤每斤多半兩,顧客就知道咱做買賣實在,就願買咱的米,咱的生意就興旺。盡管每一斤米少獲了一點利,可賣的多了,獲利就大了。咱是靠薄利多銷發的財呀!”
大家又是一陣驚訝,個個張大了嘴巴。老掌櫃不相信這是真的,拿來每日賣米的秤一校,果然如此。老掌櫃呆住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慢慢走進自己的臥室。
第二天吃過年初一早飯,老掌櫃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從腰裏解下帳房鑰匙說:“我老了,不中用了。昨晚琢磨了一夜,決定從今天起,把掌櫃讓給老四媳婦,往後,咱都聽她的!”
人心,其實就是一杆秤,來不得半點虛假,你布施什麼就得到什麼。老四的媳婦就是靠布施發財的。
布施其實是跟我們人性反著走,你缺什麼就要送什麼,你喜歡什麼就要放棄什麼,以此可以破除我執,培植福報,並與衆生結緣。
要想改變自己的境遇,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布施,你應該每天晚上問自己:今天,我布施了嗎?不要等有錢了再布施,而是要布施了才有錢。你等有錢了再布施,有人要幾十年,有人要一輩子, 有人到老到死都沒有錢。
這節課我一共講了四點,第一無常,第二柔軟,第叁光明,第叁布施。懂得無常,我們就不執著,學會了珍惜,並且活在當下;做到了柔軟,我們就心生喜樂,並且具有産生巨大的以柔克剛的能量;心中光明,我們就不悲觀,與一切負面情緒相隔絕,並且擁有智慧;學會布施,你的人生會越來越富有,越來越順利。
其實對于這四點,我可以用一個提綱挈領式的比喻來做要求,那就是希望大家做“水”,向水學習。水,分分秒秒在變化,可以體現無常,又在柔軟中表現強大,“水利萬物而不爭”,它滋潤萬物,布施一切,擁有一顆豐足、光明之心。所以,上善若水,誠哉斯言!
《上善若水,向善若水》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