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上善若水,向善若水

  上善若水,向善若水

  贤宗法师于香海禅寺第77期感恩禅开示

  杜柯整理

  一、无常

  刚才听的这首歌叫《醒来》,它告诉我们最重要一点:无常。无常是宇宙规律,是不可更改的事物运行法则。为什么会存在无常,因为一切事物都在不断迁徙变化着,刹那生灭,长流不驻。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一个本然的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无常”,那什么才是常呢,这世间有“常”吗?——仰俯天地,纵览古今,并未发现有不曾变化的东西,可以说,只有“无常”才是唯一的常。

  大乘佛法赖以建立的基础,就是这个“无常”,在佛教中有个独有的名词,叫“空”。空,是从事物的缘起角度说的,就是一切事物皆是因缘和合而成,缘聚而生,而散而灭。所以“空”是说明依赖因缘而生的一切,都没有独立的自主性可言,不是我们惯常理解的什么都没有了,不是说连因缘果报都不存在了。如果什么都没有了,那还活什么呢?

  一般而言,随着每个人年龄不断增大,对“无常”的理解会随之加深。人,越年青的时候越执着,所以对年青人讲无常,许多人错误地理解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好像让他们什么都不干了,让他们过早地看破红尘,消极无为。其实红尘看不看破,它一直就在那搁着,在那里飞舞,并不会因为你有所改变,相反倒是你自己最终改变去适应红尘。

  仔细留意你就会发现,人生中,“无常”无处不在。今天这个人还活蹦乱跳,明天运回来就成一盒骨灰了。今天一对情侣还缠缠绵绵如胶似漆,明天发现已经分手各奔东西了。今天这个人还在位子上志得意满吆五喝六,明天已经下台无人问津了。今天这个人还是名头很响如日中天,明天已经锒铛入狱声名狼藉了。今天这个人还腰缠万贯财大气粗,明天已经破产倒闭一贫如洗了。……

  所以什么都是无常的,只不过有的“无常”得快,有的“无常”得慢,只在时间长短而已。什么都是无常的:生死无常,情感无常,权力无常,名位无常,财富无常,包括我们的相貌、健康都无常,——你现在很年轻,有一天会变老,你现在很漂亮,有一天会变丑,而老到极致之后,有一天便会死亡,死了之后,新的生命又出来了。

  生生不息,循环不已。

  人生就是这么“冤枉”,这么无奈,这么规行矩步。

  当然,有人不认为生命是可以延续的,他们认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要抓住这有限的一生拼命去追求享受。关于生死是个很大的话题,我在这里也不说多少,只给大家推荐几本书去看看,了解一下生命的真相。《前生后世》、《不死之谜》、《生命之后的生命》、《灵界漫游》等等,当然还有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那里面就有鬼的记载,苏东坡的儿媳妇被鬼附体了,那鬼对苏东坡提条件,有一番大智大勇的争斗,大家可以去看看。另外还有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写他母亲去世后自己奔丧回来,母亲上身邻居大婶和他对话,都是真实的记载。

  因为我们不了解无常,错误地解读世间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同时也不可避免错误地诠释了人生存在的意义,所以很痛苦。要想不痛苦,就要正确地把握事物存在的规律,用一颗智慧之心去接纳它。所以佛教里的智慧为最高等的智慧,是出世间的大智慧,但它又能反观自照,以出世之心入世,应用于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层出不穷的烦恼,如何应对?我希望大家记住四句话,也许,对你有点用处。

  这四句话是: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

  既然问题是真实存在的,躲也躲不过,那就应该面对它,你只有积极面对,才可能接受它,最后解决它。

  当你的心能面对它,接受它,你就可以找到一定的方法解决它,解决,是早晚的,这世上本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当你把事情解决之后就应该放下它,忘记它。忘记,是一种洒脱,一种心态,一种格局,一种人生超然的境界,佛教告诉我们四大皆空,所以没有什么不可以忘记,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其实,佛教从某种角度就是一门教我们如何“放下”的学问。

  如果你不能面对它,不能接受它,不能解决它,不能放下它,只要有其中一个“不能”,你的心就不安于当下,而心不安于当下,总在攀援、纠结之中,你的痛苦就来了。

  人生可以每一刻都在当下中去体验和感受生命。一个时刻安于当下的人,身上有超常的大智慧,大超脱,大定力,所以我们应该训练自己任何时候都能安于当下,广义地讲,安于当下其实就是一种禅定的状态。

  昨天早晨四点钟我起来,去上海开会,一直开到下午,晚上回来已经12点了,奔波了一天,很疲惫。当时寺院大门关闭我进不去,在外面被嗖嗖的冷风吹了半个多小时,如果我心存抱怨,就会纠结,不安于当下,那这半个小时里一定非常痛苦。事实上我当时很自在,心想,和桐乡所有的单位比起来,还是我们寺院的保安工作做得最好,所以心里很安慰,很快乐。

  二、柔软

  生命在于柔软。我们看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春天来了抽枝发绿,柔软娇嫩,到了秋天就变硬变老,到冬天花叶落尽,干枯冷硬。人也一样,婴儿才生下来时,软得似一团棉花,小孩的手脚可以拳在一起,但随着年龄越大身体越硬,老了就失去了弹性、韧性,死的时候,硬的像一块铁。

  所以老子早就说过: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要我们守柔,又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举个例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就是说天下最柔弱的是水,但最强大的也是水,因为水可以摧毁一切、淹没一切,可以水滴石穿,所以,我们人要学着做水。

  水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柔软。所以我们的心应该是水做的,应该柔软,心地柔软的人,身心轻安,与物无对,他的笑容是和煦的,磁场是安祥的,举止是从容的,气质是优雅的,神情是喜乐的,精神是安逸的,心态是开放的,思想是接纳的……因此,柔软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资质,或者说一种品质,是从内至外的柔软。柔软,其实就是接纳,就是慈悲,就是安于当下……

  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天堂在天上不在下面,地狱在下面而不在天上?初听这个问题感觉好笑,可你想想,还真有原因,为什么呢?根据物理学原理,重的东西下沉,轻的上浮,你看石头就往下沉,白云就在天上飘,因为你的身心很轻安、很柔软、很喜乐,所以灵魂就很轻盈,往上升;如果你的心很痛苦、很纠结、很嗔恨、很恐惧,灵魂就是沉重的,往下堕,到地狱里去。这是自然的道理。

  其实佛教里有一个理论:境随心转,心能转境。或者叫依报随着正报转。也就是说当你的心改变了,世界就改变了。你以什么样的心来解读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的。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调查,某人月薪两千元,有一套60平米的房子,和他差不多条件的找出几十个来。一个个了解,结果发现有人活的很好,有人活的一般,有人活的很痛苦。为什么在同样条件下会有千差万别的结果?——原因就是他们的心。有人心胸开阔,什么事都积极面对,人生充满着喜乐,而有人心胸狭隘偏激,遇事顽冥不化,看到的都是负面,所以活的很痛苦。现代医学认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程度跟自己的性格有关。我们古人说:求医药不如养性情。就是你的修养,你的心境,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甚至决定了你的寿命。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要离开世间去寻找佛法,那就像在兔子身上找角一样渺不可得。所以修行就要和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觉醒,在生活中提高我们的觉性。这几天禅修中,我们无论行住坐卧都是要打造这种气场,让你无论是打坐,行走,吃饭,还是睡觉,都身心一如,清净无染。

  这几天里我们不接电话,不上网,不多说话,管住自己的眼睛,管住自己的耳朵,管住自己的鼻子,让我们的心真正去觉察。你看,我们的学员牌为什么不写名字,只用一个符号代替?因为你一旦写了名字,别人就会望文生意,中国的文字是声形义的结合,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现在给你一个阿拉伯数字,就是一个符号,就是为了不让你分心,攀援,让你的心处于“止”的状态。

  生活中,有人不断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这时候,他就渐渐迷失掉自己。其实,人活着是一期生命的过程,了解了无常,了解了因果,你就不会迷惑。

  三、光明

  第三,我们要培养一颗光明心。

  一代大哲王阳明临终时说了两句话:是心光明,亦复何言。

  那什么是光明心呢?光明是与黑暗相对的东西,在夜里我们看不见,就必须要烛火,后来发明了电灯,灯和火是一个东西,都是光明。光明一来黑暗就没了,这叫明来暗谢。藏传佛教把释迦牟尼佛叫大日如来,什么是大日,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能量浩瀚。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那么,孔子也是光明,和释迦摩尼一样,都是可以让人们破迷开悟,见微显幽,迎光破暗的一种能量。

  出家的师父见了人就说“阿弥陀佛”,什么意思?——祝你无量光,无量寿。你内心有无量的光,就充满着喜乐,安逸,愉悦,就充满正能量,就能积极向上,幸福安详,你的生活就一定美好,和谐,那么这种人他一定能长寿,因为他心境好。

  所以我们每次照镜子时,不要看我鱼尾纹又长了多少,肤色是不是白,而要看我笑得是不是灿烂?如果你每天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我保证你越来越好看。所以美国有个模特讲:当你忘记化妆的时候,唯一能补妆的就是你的笑容。故而,我们要记住这个美容绝技,一笑遮百丑。一个笑得灿烂的人,心地一定是喜乐的,而喜乐一定来自一颗光明的心。

  有个设论说,这个世界假如没有水,会带来大灾难,但如果没有光,那就彻底完了。可见光的重要性。

  君子之所以自强不息,就是因为他内心深处光明湛然奔放,小人之所…

《上善若水,向善若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