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心裏溫暖、快樂,時間就過得快。時間過得快,人就容易長壽。
如果把這個方法再推廣延伸下去,面向全體社會,例如這個星期天我沒事,帶著老婆孩子到哪裏去做一點公益,以後說不定我出差了,我媽媽正好生病沒人照顧,我就可以通過這個組織,派人去照顧我媽媽,那樣我就不用太擔心。所以如果有“義工銀行”這個組織,就是你幫助的人沒有回報你,照樣有別人回報你,整個社會是聯網的。
這個設想,我們愛心聯盟可以先做起來,實踐一下。我們用這種方式,就是讓所有人都付出愛,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把人心中的柔軟和善良開發出來,這樣整個社會都會進入良性循環。
其實,人在這世界上根本不是孤立的,佛教中最後證悟的人都明白,所有的衆生本爲一體,正如我們都是一滴水,來自大海,當我們作爲浪花揚起來的時候,在空中也許是一滴一滴的,但落下去時你會發現,不分彼此,本爲一體。
不僅人與人密不可分,人與花草樹木、一蟲一獸也密不可分,如果我們的環境破壞了,食物鏈斷了,人類也沒法獨存。所以佛教講不殺生,一般人難以理解,那是因爲沒有看到事物表象背後的深層聯系。我曾經到印度去,覺得那裏很有意思,他們會把很老很老的樹定位爲“神”,這和我們民間信仰一樣。是神,就神聖不可侵犯,所以一個人如果隨便去把一棵古樹砍倒,一定遭到衆人譴責,大家認爲他侵犯了“神”,必有災殃。事實上,這個話也絕非虛妄,因爲開過天眼的人就可以看到,一般古樹上都有靈性棲息,這是他們的家。
在《智囊》中,有個記載很有趣:
唐朝的魏元忠還沒有發達時,家中有一個婢女出去汲水,回來看見一只猿猴在廚房裏看火,婢女驚奇地告訴魏元忠。魏元忠不慌不忙說:“猿猴是同情我沒有人手,爲我煮飯,很好啊!”他又曾經叫仆人,仆人沒有答話,而狗代他呼叫。魏元忠說:“真是孝順的狗,爲我代勞。”一次魏元忠在家中獨自坐著,一群老鼠拱手站在他前面。魏元忠說:“老鼠餓了,來向我求食。”就命令人拿食物喂老鼠。夜半時有貓頭鷹在屋頂鳴叫,家人想用彈弓趕走它,魏元忠又阻止說:“貓頭鷹白天看不見東西,所以在晚上出來,這是天地所孕育的動物,你把它趕走,要它去哪裏?”因爲他如此堅持,以後家人也就見怪不怪了。他的家,就像一個動物園。後來他成了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並兩次出任宰相。這,也許是他日後發達的原因吧?
二、光明心
光明心,就是內心沒有黑暗,全部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當你走到外面,看到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泉水叮叮,藍天白雲,和風吹拂,這時候,你會身心舒泰、愉悅,自然感到人間美好、溫暖,于是內心的郁結、黯淡便一掃而光。
可見,光明自來與黑暗是對立的,明來則暗謝,內心一旦充滿光明,陰暗的東西就無處立足。如果你的內心不夠光明,便陷入各種各樣矛盾、糾結中。
我理解孟子說的“浩然之氣”,就是光明之心。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可見孟子是個擁有光明之心的人,孟子說“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窮不失義,達不離道”這,都是能量充足的光明之心。他還說,“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什麼意思呢,就是他面對那些權貴心中說,你有你的財富,我有我的仁愛,你有你的權位,我有我的道義,我就是一匹布衣,又有什麼卑賤和低人一等呢?這,也是光明之心。
孟子還有句名言: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天下政治清明的時候,我就用道義主宰自己去行事;天下政治黑暗的時候,我就用生命去捍衛道義。這,更是一顆浩浩光明之心。
當然,這樣的光明之心,這樣的“浩然之氣”,決不是一天可以養成的。
在《呂氏春秋》中還講了一個故事:
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現在南陽缺一個行政長官,我問你,有什麼人可以擔當此任?”祁黃羊說:“我認爲解狐這個人可以當此重任。”晉平公十分驚奇:“解狐這個人不是你的仇人嗎?”祁黃羊回答說:“大王你只是問哪一個人可以當此重任,而沒有問誰是我的仇人。”晉平公贊歎道:“好胸襟。”于是就任用解狐爲南陽令。結果舉國上下沒有一個不說好的。又過一段時間,晉平公問祁黃羊:“現在國家缺一個校尉,我想問你,有什麼人可以擔當此任?”祁黃羊說:“我認爲祁午這個人可以當此重任。”晉平公十分驚奇:“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說:“大王你只是問哪個人可以當此重任,而沒有問誰是我的兒子。”晉平公贊歎道:“好胸襟。”于是就任用祁午爲校尉。結果舉國上下沒有一個不說好的。孔子聽見這件事感概地說:“好胸襟啊!在舉薦人才的時候,他對外並不忌諱自己的仇人,對內又不忌諱自己的兒子。祁黃羊真的可以稱得上公正無私。”
其實這個故事就是講“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的來曆,爲什麼可以做到這樣公正無私呢,因爲他的內心充滿了光明。
在自然界,最光明的就數太陽了,我們看陽光普照大地,無論哪個角落它都灑遍,“陽光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它絕不會因爲這棵樹粗就照耀,這棵樹小,就不管它。也不會因爲這個人長的漂亮,就多照一些,這個人長得醜,就不照了。它是一樣的,不分彼此,不遺余漏,把光明撒向他們。
作爲一個企業老板,你也要有太陽之心,有太陽這樣一顆光明之心,同樣對待他們,無論貧富,貴賤,妍醜,智愚,沒有分別心,只有布施之心,給他溫暖,給他幸福,給他快樂。你的內心充滿光明,對方就是陰暗的、邪僻的也能立刻化掉,化掉之後還能同化,使他的內心也充滿光明。
能做到這一點,就不僅僅是企業家了。
叁、清涼心
清涼心,是內心世界一種甯靜,安然,自在,寂滅,如如不動的狀態,是一個人獨處時心如明鏡止水,絲毫不起波紋的狀態,是夜晚仰望天空,浩然一輪圓月的狀態。
人的心最難得的是平靜和清涼,平靜是清涼的基礎,如果平靜都做不到,不可能達到清涼的狀態。平靜,也許並沒有喜樂,而清涼,就能生起喜樂。
我們只要堅持坐禅,就可以達到平靜、清涼,乃至喜樂生起的境界。人生在世,要時時達到清涼的心境,就必須正確地面對挫折、失敗、殘缺、死亡,正確地解讀財色名利,人我是非,愛恨情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清涼之心。
在這個浮躁趨利的年代,要做一番大事,首先必須心靜下來,心靜下來才能生起智慧,而我們的心常常被七情六欲充滿,障礙了。佛教講,人有貪嗔癡慢疑根本五毒。貪,是第一大毒。貪婪之心可以說是動物的本性,對于基本需求,是應該的,但超過就危險了。因爲人的貪婪之心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洪水猛獸,可以摧毀一切。佛典裏有個故事說,一次佛陀和弟子阿難一起外出,走到一個地方,因爲佛陀有天眼通,他看了看,說:這裏埋有毒蛇。阿難也有神通,看了看說,真有毒蛇。恰好旁邊一個農民,聽到他們如此說十分驚奇,他們走後他就用鋤頭去挖,竟然挖出十幾個金燦燦的羅漢像。他高興死了,自己這麼窮,現在可以好好享受一番,于是把它變現,用來蓋房子,又買了很多家具。但是這些畢竟瞞不住,有人看他一下子發了,心生懷疑,于是前去報官,當時公共的寶藏都要交給國家。于是嚴刑拷打之後,把他投進監獄。最後,他在獄中感歎:不錯,那裏埋的真是毒蛇啊!
所以,一個人要能進得來,出得去,拿得起,放得下,一個真正的智者,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同時就注意到其不好的一面。每個人都是一只孔雀,當你展開最漂亮的彩屏時,背後就藏著一個最醜陋的屁股。這個世界亦是如此。
六祖慧能說:清淨就是出家。倘若你時時保持一顆清涼之心,即便在家,也和出家一樣。
四、歡喜心
歡喜心就是喜樂心。
有的人,總把快樂建立在外緣上,例如漲了工資啊,提拔當了官啊,或者萍水相逢一個紅顔知己啊,等等,一旦自己平平淡淡,就覺得生活索然無味,甚至愁苦滿面。其實,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那種無條件的快樂,是無事生樂的狀態,爲什麼這樣呢?因爲不以外在的東西作爲自己快樂條件的人,說明他的內心足夠豐富,而那些把快樂建立在外部條件的人,其快樂總是非常脆弱,因爲大家知道,世事分分秒秒發生變化,我們根本無法把握。
知足就能長樂,常樂就能我淨。知足長樂,常樂我淨,它們聯系在一起,所以應該從知足開始,向快樂出發。
當你有一顆喜樂之心,見到誰都很順眼,見花花開,見人人愛。相反,你不開心的時候,自己首先就很難看,有人說女孩子最好的化妝就是她的微笑,如果你的微笑沒有了,還會很生動、漂亮嗎?這時候,整個世界在你眼裏也是灰色的,黯淡的。
當你用心去欣賞一個人時,可以發現他平時沒有發現的美,當你用挑剔、嫌惡的心去看別人時,會發現平時沒有發現的醜。你的心是什麼,看到的就是,你的心是狗屎,看到的就是狗屎,你的心是鮮花,看到的就是鮮花。
故而,用歡喜之心去對待生活的每一個當下,你就是一個歡喜的人,幸福的人,自在的人,解脫的人。
這節課我們簡單講了“四心”:我們要發菩提心,擁有光明心,永葆清涼心,修煉歡喜心,從四個方面去改造這顆心,那麼就是一塊頑石,隨著時間,也可以鍛造成無價寶玉。心是萬善之源,亦是萬惡之源。心是感應器,你有什麼樣的心,就可以感召什麼樣的世界,吸引什麼樣的人,心心相應,真實不虛。正如量子物理所言,在這個朗朗的大千世界,除了人心的波動之外,其實空無一物。
《心心相應》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