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心相应▪P2

  ..续本文上一页。他心里温暖、快乐,时间就过得快。时间过得快,人就容易长寿。

  如果把这个方法再推广延伸下去,面向全体社会,例如这个星期天我没事,带着老婆孩子到哪里去做一点公益,以后说不定我出差了,我妈妈正好生病没人照顾,我就可以通过这个组织,派人去照顾我妈妈,那样我就不用太担心。所以如果有“义工银行”这个组织,就是你帮助的人没有回报你,照样有别人回报你,整个社会是联网的。

  这个设想,我们爱心联盟可以先做起来,实践一下。我们用这种方式,就是让所有人都付出爱,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把人心中的柔软和善良开发出来,这样整个社会都会进入良性循环。

  其实,人在这世界上根本不是孤立的,佛教中最后证悟的人都明白,所有的众生本为一体,正如我们都是一滴水,来自大海,当我们作为浪花扬起来的时候,在空中也许是一滴一滴的,但落下去时你会发现,不分彼此,本为一体。

  不仅人与人密不可分,人与花草树木、一虫一兽也密不可分,如果我们的环境破坏了,食物链断了,人类也没法独存。所以佛教讲不杀生,一般人难以理解,那是因为没有看到事物表象背后的深层联系。我曾经到印度去,觉得那里很有意思,他们会把很老很老的树定位为“神”,这和我们民间信仰一样。是神,就神圣不可侵犯,所以一个人如果随便去把一棵古树砍倒,一定遭到众人谴责,大家认为他侵犯了“神”,必有灾殃。事实上,这个话也绝非虚妄,因为开过天眼的人就可以看到,一般古树上都有灵性栖息,这是他们的家。

  在《智囊》中,有个记载很有趣:

  唐朝的魏元忠还没有发达时,家中有一个婢女出去汲水,回来看见一只猿猴在厨房里看火,婢女惊奇地告诉魏元忠。魏元忠不慌不忙说:“猿猴是同情我没有人手,为我煮饭,很好啊!”他又曾经叫仆人,仆人没有答话,而狗代他呼叫。魏元忠说:“真是孝顺的狗,为我代劳。”一次魏元忠在家中独自坐着,一群老鼠拱手站在他前面。魏元忠说:“老鼠饿了,来向我求食。”就命令人拿食物喂老鼠。夜半时有猫头鹰在屋顶鸣叫,家人想用弹弓赶走它,魏元忠又阻止说:“猫头鹰白天看不见东西,所以在晚上出来,这是天地所孕育的动物,你把它赶走,要它去哪里?”因为他如此坚持,以后家人也就见怪不怪了。他的家,就像一个动物园。后来他成了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并两次出任宰相。这,也许是他日后发达的原因吧?

  二、光明心

  光明心,就是内心没有黑暗,全部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当你走到外面,看到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泉水叮叮,蓝天白云,和风吹拂,这时候,你会身心舒泰、愉悦,自然感到人间美好、温暖,于是内心的郁结、黯淡便一扫而光。

  可见,光明自来与黑暗是对立的,明来则暗谢,内心一旦充满光明,阴暗的东西就无处立足。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光明,便陷入各种各样矛盾、纠结中。

  我理解孟子说的“浩然之气”,就是光明之心。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可见孟子是个拥有光明之心的人,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这,都是能量充足的光明之心。他还说,“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什么意思呢,就是他面对那些权贵心中说,你有你的财富,我有我的仁爱,你有你的权位,我有我的道义,我就是一匹布衣,又有什么卑贱和低人一等呢?这,也是光明之心。

  孟子还有句名言: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天下政治清明的时候,我就用道义主宰自己去行事;天下政治黑暗的时候,我就用生命去捍卫道义。这,更是一颗浩浩光明之心。

  当然,这样的光明之心,这样的“浩然之气”,决不是一天可以养成的。

  在《吕氏春秋》中还讲了一个故事:

  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现在南阳缺一个行政长官,我问你,有什么人可以担当此任?”祁黄羊说:“我认为解狐这个人可以当此重任。”晋平公十分惊奇:“解狐这个人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大王你只是问哪一个人可以当此重任,而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晋平公赞叹道:“好胸襟。”于是就任用解狐为南阳令。结果举国上下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又过一段时间,晋平公问祁黄羊:“现在国家缺一个校尉,我想问你,有什么人可以担当此任?”祁黄羊说:“我认为祁午这个人可以当此重任。”晋平公十分惊奇:“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大王你只是问哪个人可以当此重任,而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晋平公赞叹道:“好胸襟。”于是就任用祁午为校尉。结果举国上下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孔子听见这件事感概地说:“好胸襟啊!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他对外并不忌讳自己的仇人,对内又不忌讳自己的儿子。祁黄羊真的可以称得上公正无私。”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讲“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来历,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公正无私呢,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光明。

  在自然界,最光明的就数太阳了,我们看阳光普照大地,无论哪个角落它都洒遍,“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它绝不会因为这棵树粗就照耀,这棵树小,就不管它。也不会因为这个人长的漂亮,就多照一些,这个人长得丑,就不照了。它是一样的,不分彼此,不遗余漏,把光明撒向他们。

  作为一个企业老板,你也要有太阳之心,有太阳这样一颗光明之心,同样对待他们,无论贫富,贵贱,妍丑,智愚,没有分别心,只有布施之心,给他温暖,给他幸福,给他快乐。你的内心充满光明,对方就是阴暗的、邪僻的也能立刻化掉,化掉之后还能同化,使他的内心也充满光明。

  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仅仅是企业家了。

  三、清凉心

  清凉心,是内心世界一种宁静,安然,自在,寂灭,如如不动的状态,是一个人独处时心如明镜止水,丝毫不起波纹的状态,是夜晚仰望天空,浩然一轮圆月的状态。

  人的心最难得的是平静和清凉,平静是清凉的基础,如果平静都做不到,不可能达到清凉的状态。平静,也许并没有喜乐,而清凉,就能生起喜乐。

  我们只要坚持坐禅,就可以达到平静、清凉,乃至喜乐生起的境界。人生在世,要时时达到清凉的心境,就必须正确地面对挫折、失败、残缺、死亡,正确地解读财色名利,人我是非,爱恨情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清凉之心。

  在这个浮躁趋利的年代,要做一番大事,首先必须心静下来,心静下来才能生起智慧,而我们的心常常被七情六欲充满,障碍了。佛教讲,人有贪嗔痴慢疑根本五毒。贪,是第一大毒。贪婪之心可以说是动物的本性,对于基本需求,是应该的,但超过就危险了。因为人的贪婪之心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洪水猛兽,可以摧毁一切。佛典里有个故事说,一次佛陀和弟子阿难一起外出,走到一个地方,因为佛陀有天眼通,他看了看,说:这里埋有毒蛇。阿难也有神通,看了看说,真有毒蛇。恰好旁边一个农民,听到他们如此说十分惊奇,他们走后他就用锄头去挖,竟然挖出十几个金灿灿的罗汉像。他高兴死了,自己这么穷,现在可以好好享受一番,于是把它变现,用来盖房子,又买了很多家具。但是这些毕竟瞒不住,有人看他一下子发了,心生怀疑,于是前去报官,当时公共的宝藏都要交给国家。于是严刑拷打之后,把他投进监狱。最后,他在狱中感叹:不错,那里埋的真是毒蛇啊!

  所以,一个人要能进得来,出得去,拿得起,放得下,一个真正的智者,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同时就注意到其不好的一面。每个人都是一只孔雀,当你展开最漂亮的彩屏时,背后就藏着一个最丑陋的屁股。这个世界亦是如此。

  六祖慧能说:清净就是出家。倘若你时时保持一颗清凉之心,即便在家,也和出家一样。

  四、欢喜心

  欢喜心就是喜乐心。

  有的人,总把快乐建立在外缘上,例如涨了工资啊,提拔当了官啊,或者萍水相逢一个红颜知己啊,等等,一旦自己平平淡淡,就觉得生活索然无味,甚至愁苦满面。其实,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那种无条件的快乐,是无事生乐的状态,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不以外在的东西作为自己快乐条件的人,说明他的内心足够丰富,而那些把快乐建立在外部条件的人,其快乐总是非常脆弱,因为大家知道,世事分分秒秒发生变化,我们根本无法把握。

  知足就能长乐,常乐就能我净。知足长乐,常乐我净,它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应该从知足开始,向快乐出发。

  当你有一颗喜乐之心,见到谁都很顺眼,见花花开,见人人爱。相反,你不开心的时候,自己首先就很难看,有人说女孩子最好的化妆就是她的微笑,如果你的微笑没有了,还会很生动、漂亮吗?这时候,整个世界在你眼里也是灰色的,黯淡的。

  当你用心去欣赏一个人时,可以发现他平时没有发现的美,当你用挑剔、嫌恶的心去看别人时,会发现平时没有发现的丑。你的心是什么,看到的就是,你的心是狗屎,看到的就是狗屎,你的心是鲜花,看到的就是鲜花。

  故而,用欢喜之心去对待生活的每一个当下,你就是一个欢喜的人,幸福的人,自在的人,解脱的人。

  这节课我们简单讲了“四心”:我们要发菩提心,拥有光明心,永葆清凉心,修炼欢喜心,从四个方面去改造这颗心,那么就是一块顽石,随着时间,也可以锻造成无价宝玉。心是万善之源,亦是万恶之源。心是感应器,你有什么样的心,就可以感召什么样的世界,吸引什么样的人,心心相应,真实不虚。正如量子物理所言,在这个朗朗的大千世界,除了人心的波动之外,其实空无一物。

  

《心心相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