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纖塵不染,自心清涼

  纖塵不染,自心清涼

  賢宗法師于上海常明書院禅修營開示

  淨文整理

  以無我看世界

  我們聽《金剛經》,是因爲它能帶給我們智慧,斷除我們的執念,《金剛經》一直在不斷破除我們的執見和煩惱。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爲錯誤地理解了事情,爲什麼是錯誤呢?是因爲你把短暫的東西當作了長久,把變化的東西當作了永恒。人都特別喜歡關注自己,特別在意自己碰到的問題,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認爲解決目前問題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總是希望一個萬能的神立刻把我們的煩惱病痛和一切不如意解決掉,但是這個世界沒有無因之果,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原因和原則,我們聽《金剛經》也正是爲了看清事物的本質,找到事物發展的潛在規律,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我們所遇到的問題。

  今天的不健康來自于我們過去紊亂的生活習慣,今天的不如意來自于我們過去積壓了太多問題,既然是這樣,我們就要考慮到今天的所作所爲會在以後結下什麼樣的果,從今天就要努力,不再去種那些會導致惡果的因,從根本上戒除産生惡果的可能性。有的人會問,爲什麼我做了那麼多好事,那麼多布施,還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因爲你曾經種下的因結出今天的果,今天種下的因,還要一定過程才能結出果來。當你渴望得到某種結果時,唯一的路徑就是廣種福田,數量多了總有一些能生根發芽,結出豐碩的果實。人生的很多東西跟自然界的規律是一樣的。

  我們看待問題要從客觀的角度出發,不能凡事都站在自身角度來考慮,不能總把眼光執著于自己。有些東西我們永遠不明白,我們只能多看看自己的內心,放下你的身份和地位,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布施也要有智慧,當你用智慧去指導自己的行爲時,你會發現你的心變得慈悲柔軟了,你的見識增加了,你的心胸開闊了,你看世界的方式改變了,你的人生軌迹也就因此改變了。

  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認識和感知來源于我們的內心。所以在面對問題時,我們要第一個去思考自己和反省自己。我們對外境的感知和取舍,決定著我們的心境,心境決定著我們的起心動念。這種例子在我們身上每天都會發生。其實生活中很多問題根本都不是問題,所有問題都是來自于我們的內心,人生就是這樣,活的再好也是一息生命,活的不好也是一息生命,有錢沒錢,有名無名,最終都要到閻王爺門前排隊。

  仔細想想,我們每天到底在焦慮什麼?到底在煩惱什麼?我們要多關照自己的人生。人生經曆了各種各樣的苦難之後,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會跟一般人不同,他的境界會比那些沒經曆過磨難的人高很多。人生所謂的苦其實也是來自于我們的內心,在經曆過大苦大難之後,眼前這點小傷小痛根本不算什麼。

  在學佛的道路上,我們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苦難去磨練自己的意志,使自己成長。在痛苦的時候,我會去觀想,想象悲劇已經在自己身上發生,你怎樣去面對?想象你因爲車禍而殘疾,或者得了癌症生命即將走到終點,或者無緣無故被警察當成罪犯拖進監獄,這時你怎麼去面對?

  你如果能夠做到完全忘我的境界,你的內心是最明亮的,這時你才能真正看清自己,就像跑步運動員一樣,在沖刺的時候你要心無雜念地往前沖,不要想著爭第一,也不要擔心失敗,要把心思完全集中于沖刺這件事上,要做到沒有一點閑暇去妄想,只有這樣,你才能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一個人能做出讓人無法想象的成就,一定是在完全無我的境界下一瞬間創造的奇迹,這個時候我們身心合一,一言一行都能做到盡善盡美,這就是《金剛經》的精神。

  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總是用一種固有的觀念來看待世間的一切事情,致使我們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沒有深入到本質。我們隨時隨地都要想,我們有沒有破除我執我見,有沒有真正放下自我來完成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沒有把心關注在當下。佛法是給你智慧和人生力量的,而不是給你消極,更不是給你頹廢,也不是讓你無所作爲,而是讓你換一種眼光來看待世界,用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擔當你的人生,讓你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裏散發出無限的光輝。把心靜下來去思考活著的意義在哪裏?賺錢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在家庭裏處于什麼位置?在企業裏處于什麼位置?在社會中處于什麼位置?當你深入去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那些讓你糾結的東西原來不過如此,如此簡單地就找到了答案。這種答案就是《金剛經》裏面所說的:“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來不執著于相,最後達到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

  人生的善惡有時就在一念之中,一念善,一念惡,一念天上,一念地獄,就是一念之間的選擇就出現了這麼大的反差,當你爲人的時候就是善,當你爲己的時候就是惡,爲己就造業,爲人就培福。大企業之所以能成爲大企業,就是因爲他們辦企業是爲了利益衆生,一個企業如果不是爲了利益衆生而存在,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客戶圍繞在它左右,它就不會辦那麼大。貪官之所以落馬,就是因爲他們當官只爲己,沒有爲人民,人如果能夠爲人奉獻自己,他的人生道路會越走越開闊,也越能走出輝煌的結果。

  當一個人隨時隨地都處在一種悲憫之中,不管做什麼,他身上的氣場會越來越強。但是有的人讀不透這個道理,凡事認爲要對自己有利才做,對自己沒利就不做。生意人和企業家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企業家是爲衆生著想的,而生意人只是在爲自己,只考慮眼前的利益。你這個人活得快樂不快樂,幸福不幸福,你在別人心目中是什麼樣的狀態,這些都是自己的心境決定的。你是自私鬼,凡事以自己爲中心,你身邊的人就會離你越來越遠,你是個慷慨大方的人,凡事爲他人著想,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你周圍。這些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去參透它們,就會被本性中的惡牽著走,本性中的惡是什麼?貪婪、嫉妒、自私。看見一個東西好就要占爲己有,好的東西最好只是自己有,別人不要有,爲了達到這種目的什麼手段都用得出來。

  以厚德載萬物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找一種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它們,用一種正確的思維去處理自己的人生方向。人活在世上,要能夠做到厚德載物,有深厚的德行,你才能承載重大的事情,你內心的福德有多深厚,你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金剛經》告訴我們如何培養福德去承載人生的力量。福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講:平等心,利他心和悲潤心。

  人交朋友都有一種吸引力法,你身上散發著什麼樣的氣質就會吸引什麼樣的朋友,一個人愛在你面前說別人壞話,他也會在別人面前說你壞話,你們以後不要跟這種人在一起,跟他們在一起會消福報,你會被他拖下地獄。我們也要反觀自照?爲什麼我會和這樣的人成爲朋友?別人說長論短的時候你聽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你也會沾上那種習氣,你也會變得和他一樣愛說別人長短。你要想培養德行和福報,你就要遠小人近君子。那些心胸狹隘,完全以自我爲中心的人,要遠離他們。身上隨便有點錢就不可一世,對上谄媚對下頤指氣使,這樣的人都應該遠離。

  平等心不是說所有的人處在同一個位置,所有的人有同樣一種待遇,這是不可能的。因爲人的愛好不同,任何一種環境都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安靜的環境滿足了好靜的人,卻滿足不了好動的人,熱鬧的環境滿足了好動的人卻滿足不了好靜的人。每一個團體都有一個最終協調者和決定者,人們按照不同的付出得到不同的報酬,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差異是合理的。但是人性是平等無差別的,不管是總統或是乞丐,我們都要尊重,當我們以如此之心對待身邊每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會平和,就會感恩身邊每一個人。

  我們無論在哪裏接受到別人的服務都要感恩。你身邊的服務員和掃地的阿姨,你都要用平等心去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你吃飯時餓了就吃多一點,飽了就少吃一點,沒必要去苛責飯店的服務員。當你有一顆平等心,你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尊重和感恩。你不要因爲有個別人當你尊重他的時候他不知道感恩反而恩將仇報,就把整個社會否定掉,就不尊重任何人,這樣的人是有,但畢竟只是少數,大部分人都不會這樣。再說對萬物的尊重是從我們的內心産生出來的,我們有一顆平等心和感恩心實際上是自身的需要,而不是爲了做給別人看,爲了得到別人的感恩。當你身上産生這樣一股正能量的時候,你身邊就會吸引來一群同樣有正能量的人。

  平等不單單是人性,還包括一切動物,山河大地,用這種心來看待世界,你在哪裏都能找到人間天堂,如果你看到的世界都很痛苦,實際上最大的苦難者是我們自己。大家聽課能有多大的收獲,最終取決于你們的心,當你的心跟這個場合相適應時,你就能得到巨大收獲,我講的每一句話你都能聽得出神入化,當你的心跟這個場不相適應時,你坐在這裏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痛苦,我的每一句話對您們來講都是胡說八道。一個人在什麼場合能悟到什麼道理,跟他的人生閱曆有直接關系。

  平等心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更柔軟,讓我們看到的世界的衆生更慈悲,讓我們的分別心慢慢淡去,讓我們感受到世間萬物的平和和喜樂。而不是這個人有權有勢,你就用另外一種眼光去看他。當你的心處在平靜的時候,你所表現出來的人格就非常完美,你的一言一行,一切的一切都會做得非常周到。你處在什麼樣的心境,你就會産生一種什麼樣的相,當別人展現給你什麼樣的相的時候,你的內心也會做出反應,最終以你的相表現出來。當我們看到別人表現出一種我們不喜歡的狀態時,我們第一個要關照的是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對方。有的人之所以能有那麼大的承載力,是因爲他們付出了很多,這種付出一定是建立在平等心的基礎上。

  另外一個是利他心,利他可以用布施來形容,我們怎麼樣能做到無相布施,怎麼樣能夠做到心中只有別人,沒有自己,不求回報地爲他…

《纖塵不染,自心清涼》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賢宗法師答疑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