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商通佛,小商通我▪P2

  ..續本文上一頁、都在充電的習慣,當你走在馬路上,看到一個美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很漂亮很優雅,那這裏面除了她的長相和穿著裝扮之外,還有她的氣質和精神,形成一種潛移默化、愉悅人心的磁場,她的衣著打扮肯定和她整個人合二爲一相得益彰,當物我合一的時候那種狀態是最美的。什麼樣的人,適合什麼樣的打扮,衣服和人不分家,最妙的是讓別人感覺這個衣服天然就穿在她身上,或者她生下來就帶著的,那這種狀態,就需要我們揣摩和研究。

  學習真的可以無處不在,關鍵是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這樣你就可以隨時得到“晉級”,提升自己。在培訓之外,多去讀書,在讀書之余,要了解每一個客人的心靈,他有什麼愛好,消費心理是什麼……今天,我不具體講銷售的方法和技巧,這不是我擅長的。我只給大家講最關鍵的一點:希望從今天起,每個人都走上一條修行之路。修行,不是說讓你多到廟裏去焚香、誦經、磕頭;修行,是不斷地修正,不斷地實行,其實是一條不斷地自我改變、自我超越之路,說白了一句話,就是認識自己,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從佛教的角度講,是向道而生,轉凡成聖的過程。有人覺得這個和我沒有關系,什麼道啊、聖啊之類的,但是你知道嗎,在生活中你會痛苦吧,如果你痛苦,你就是凡夫,如果你快樂,你就是得道之人,如果你迷茫,你就是凡夫,你如果自在,你就是得道者。如果你把什麼事情都處理的非常好,你就是得道之人,反之,你把什麼事都搞的亂七八糟,你就是一個凡夫。凡夫和得道者差別不一定多大,常常就在一念之間,——比如遇上一件事,你心生嗔恨,就是凡夫,你消除怨恨,包容他,轉嗔恨爲慈悲,就是得道之人。一個得道之人,他自然就在道中。道無爲而無不爲,至物而不傷,故可以長久。

  但是我們往往都是凡夫而不是得道之人,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們沒有去修行,沒有去修正自己不好的行爲。修行本沒有什麼高深,也不是剃個光頭穿個袈裟躲在廟裏才叫修行,你在家庭中,在菜市場,在工作單位,在滾滾紅塵中才是最大的修行。而且,修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事,它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是爲了讓我們的生命達到更圓滿的狀態。

  利他之心,自度度人

  我希望從現在開始,大家學會一種思考的生活方式,剛才戴總講過,無論碰到什麼問題要多問自己,不斷地思考。其實西方哲學最重要的一塊便是提問,從蘇格拉底到亞裏士多德,全是這樣。好比說,客人爲什麼不來我的店呢,他爲什麼要和我過意不去呢,我最近爲什麼老頭疼呢,爲什麼睡覺不香呢,都可以不斷問自己,去尋找答案。我以前上過一個教練技術的課,有次老師讓我們從這個地方走到那個地方,要求每個人走的不一樣。結果有人走過去,有人跑過去,有人跳過去,有人爬過去,有人唱著歌過去,我們50多人,沒有一個一樣的。所以你開動腦筋不斷想辦法的時候,辦法就來了,如果一個人老是不動腦子,坐在那裏不動,以後會得老年癡呆症的。多動腦子還有一個好處,會把你身上多余的脂肪消耗掉,不信的話,你看看我就知道了,我這麼瘦,就是因爲腦子一刻不停地在運轉。所以奉勸那些想減肥的人,此是無上減肥妙法,不傳之秘訣,今天我布施出來。

  實際上,只要碰到問題總會有解決的辦法,這世上一物降一物,都有對治的方法。只要你開動腦子,凝神想象,總有辦法解決。

  我以前在普陀山教書的時候,要買一臺音響,我去街上到處轉,上海人熱情,剛進去的時候,他巴不得跪下來給你擦鞋,可當你沒有買一旦離開他的店,整個臉就拉了下來,長的像驢臉,理都不理你。我本來是想轉一下再看,回來可能買他的,可看他的神情,就是他的東西最好我也不想買了。爲什麼,客戶是需要用心去經營,你不能認爲他今天不買,就冷若冰霜,他今天不買,你要讓他明天再來買,後天再來買,要有這種功夫。所有的客戶,都可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這是一個巨大的交易市場,我們釣魚,還放長線釣大魚呢,你對人家沒有耐心,人家怎麼可能馬上投懷送抱過來,這事說的直白一點就像談戀愛一樣,不遺余力、全情付出、耐心守候,才可能贏得對方。

  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很年輕,年輕是最大的資本和財富,不過要記住一點,如果你覺得今天很無聊,不知道時間怎麼打發,玩玩手機,看看電視,侃侃八卦,逛逛街,你這個月是這樣活,下個月還是這樣活,今年是這樣活,明天還是這樣活,那你活100歲跟活20歲有什麼區別?20歲死了和100歲死了有什麼不同?只有找到生命的價值原點,你才能找到現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意義在哪裏。人爲什麼活著?在稱爲“企業中最偉大的哲學家,哲學家中最偉大的企業家”的稻盛和夫說過,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磨煉靈魂。換句話說,人生是用來提升心智的修煉場,是造物主爲了塑造我們的人格,利用各種不同的道具給予我們的訓練而已。所以人生本來都是一種修行,只有修的好與不好之分,但每個人都在修煉場中。

  如果你把你的店,這一畝叁分地當做體現你生命價值提升靈魂的一個場所,每一個人來,你能提升他的生命內涵,贊美他,讓他穿最漂亮的衣服展現最優美的一面,使他覺得活著是那麼有意義,那樣你開的就不是一個店,你影響的也不是一個地區,你可以輻射全球造福人類,可以改寫一個時代人的精神面貌,那麼你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中會煥發出精彩的光芒,人我兩利,這是最有價值的。

  有人覺得我這話太大了,但人活著一定是跟生命的意義相關,當我們從來不知道生命的價值體現在哪裏的時候,就會把生命看的非常狹小,局限,從象牙塔裏走不出來。如何讓你個體的價值跟所有人結合在一起?利他。當一滴水放入大海之後才能永恒,否則就幹枯掉了。我們知道國民黨那個時代基本上統治著整個中國,但最後爲什麼被毛澤東打垮了,當然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利他,共産黨當時代表了大多數中國人的利益,你看我們每一個政府前面都有五個大字;爲人民服務。什麼是人民?芸芸衆生,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讓自己的價值跟芸芸衆生合二爲一,社會需要的就是你努力的方向,那麼你的價值就變成普世價值。不要認爲這個普世價值我當了總統才能做,你是一個老百姓,你做每一件微小的事都能體現這種價值,正如一滴水裏可以映射出整個大海的恢弘。

  相反,一個人沒有利他之心,自私自利,整天考慮著自己的利益得失,這種人走到哪裏都不會受到歡迎。你如果跟父母、朋友、伴侶在一起,時刻考慮到對方,時刻爲別人服務,這樣的家庭無疑是非常溫馨、美好、快樂的。如果你跟你的員工、朋友、親人都處于那種狀態的時候,就是人生最美好的狀態。

  利他。他,是指你之外的所有人,包括你的父母,伴侶,鄰居,朋友,員工。佛教講,修行是個漫長的過程,中間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利他。我們要從凡夫到成就無上大道,中間所有的曆程也是利他,在利他的過程中放下我執,放下貪嗔癡,——因爲我執和貪嗔癡,會妨礙你更好地利他。

  守持這樣一種思想,可以幫助你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我們想把企業做到多大,你的利他就要多大。大到全中國,全世界,甚至六道衆生。當然六道衆生是佛教的境界,你利益的人越多,企業就越大,你利益一個省,你的企業就是省級的,你利益全中國,你的企業就是國家級的,你利益全球,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都受益,你的企業就是世界型的。你能利益一切,就能成就一切,在度人中度己,這其實已經步入了佛教的無上智慧。

  利他並不代表我們都要用金錢去做施舍,金錢和物質只是我們利他的一種方式,實際上利他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有一顆利他之心。你有這樣一顆心的時候走到哪裏都可以利他,上街可以撿垃圾,下班可以攙扶老人,坐公交可以讓座位,對陌生人可以善意地微笑,就是面對空無一人的大自然,面對沈靜的一草一木,你都可以默默無聞地感恩。

  

《大商通佛,小商通我》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