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笑看人生,逆境何嘗不是一種美▪P2

  ..續本文上一頁在座的女性向她們學學,不要整天只知道買化妝品看衣服,有空多看看書,了解點曆史和哲學。不是說要你跟你先生在外面沖鋒陷陣,至少你要把家裏打理好,讓你先生回來有一個溫暖的棲息所。當然,我沒經曆過,只是隔鞋搔癢,你們是過來人,是真正的見證人。人生到處都是修行,你是笑對生活還是愁眉苦臉?生活都會一一回報給你。只有我們完全回歸到自己的本來狀態,才能活出最真實的自己。人是無所不能的,只是我們有太多的擔心,太多的害怕,所以總是變得畏首畏尾。修行要做到“無我“,讓自己和環境完全融爲一體,奇迹往往就是在這種狀態下發生。

  搞藝術、設計和文藝創作的人,更需要達到無我的境界,達不到無我,你永遠無法做到最好,做不到最好,你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足。一個國家也是這樣,只有當你做出自己的特色時,你才能在世界之林中立于不敗之地,否則你永遠只是跟著別人走。教育孩子也如此,你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只能激勵他們去發掘自己的潛能,唯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做到爲自己而活。我們不要認爲某種職業好就要求孩子從事那個職業,認爲某種職業不好就不讓孩子從事,這樣做只會害了孩子的一生,孩子不是爲你而活的,是爲自己而活。你們要教給孩子的,是做事情時那種無我的精神。我推薦大家看一部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還有一部美國人拍的電影《幸福來敲門》,對我們教育孩子有很多啓發。它告訴我們要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自由地去發揮他們的優點,不要把你們未完成的願望強加在他們頭上。

  教育孩子要費很多心血,不要認爲把孩子生下來交給保姆和父母就完事了,事實上孩子的處世態度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父母,父母怎樣教他們,他們就會怎樣做。作爲父母,你若想讓你的孩子做得好,首先你自己要做到位,就像複印資料,如果資料有錯,你們覺得是要改原件還是改複印件?當然是要改原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出問題,做父母的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們回到原點來看“無我”,《四十二章經》裏面講到人修行的最高境界:無念、無住、無修、無證。這跟我們平時對修行的理解完全不同,這不是經書自相矛盾,而是因爲我們還沒達到那個境界,還有很多路要走。禅宗主張“破立”,即破除舊有觀念,建立新的觀念。無我就是破除我執我見和內心的一切煩惱糾結,無阻礙地去參自己的身心,去參悟世間的大道。這時候你看到的世界、你所理解的人生、你的價值觀是什麼樣?你的內心是什麼樣?大家可以把這幾個詞寫下來貼在房裏,每天念誦,用一顆甯靜、安詳和清涼的心去看待世間一切事物。

  人跟外界的矛盾實際上都是心念造成的,是虛幻的,當我們把心清靜下來,一切就都清靜了。古代有句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擔心的事情,十之八九是多余的。就好比我們的孩子做了錯事,有的人急得寢食難安,實際上這也是多余的,即使你的孩子殺人放火,事情都已經發生了,著急也是沒有用的,只能鼓勵他勇敢面對現實,幫助他改過自新。在座的很多都是企業一把手,你們都知道,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你都要去面對。選擇躲避,你又能躲到哪裏去?最終還是要面對。

  一個人要快樂地活著,首先要坦然面對生死,唯有如此,你才能坦然面對世間一切。世間一切事物都是輪回的過程,生老病死是一個輪回,人生起伏是一個輪回,成住壞空是一個輪回。以前我們建大殿的時候,後面村子裏有個村民來找我,說我們的大殿擋了他家的風水,他要把它炸掉。我說好吧,但是你在炸之前要准備兩件事情:買一口棺材,因爲炸的時候你可能會不小心把自己炸死;另一件是准備幾套衣服,因爲你炸了之後警察會來把你逮走,到時你就不用再回去拿換洗的衣服。這個大殿建起來,過幾百年幾千年,最終都會倒塌,不在于你炸不炸,但是你炸了它,自然你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後來他還是沒炸,反而是他家的房子拆掉了。

  這個世間沒有絕對的安全,也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當年我一個人來嘉興,只認識桐鄉市統戰部民族宗教委員會的主任,其他人一個都不認識,來這邊十年,把香海禅寺建設到今天的規模,可以說是步步維艱。我是靠著什麼力量走到今天的?是在自尊、自立、自強和自信基礎上的信念。人生的過程其實很簡單,但爲什麼很多人活著活著就迷失了呢?我建議大家每天做點功課,什麼功課?讀經典,汲取古人的經驗和思想見解,這樣可以使我們從迷惑的人生中走向一個光明的結果。

  佛學亦科學

  從目前世界發展的形式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文化必然會引領全世界,中國文化分叁派:儒家、道家和佛家。儒家適合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學習,道家適合經曆過世間滄桑的中年人學習,佛家適合看透世間種種的老年人學習。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曆過人生的各種階段,你領悟不到佛學的精髓。你不要認爲燒香拜佛就是迷信,其實不然,當你手中握著香,跪倒在佛前的時候,你要反觀自己的內心,促使自己去體悟宇宙萬物,體悟人生。佛教從來不講迷信,它是追求智慧與理性的。我們並沒有說佛陀提出來的東西一定就是正確的,所有的宇宙真理,都需要你自己去領悟,佛陀也是一個悟出宇宙真理的覺者,他是我們的老師,爲我們提出悟道的方法,但並不意味著他能代替我們去悟道。有句話叫“大愚有大悟,小愚有小悟”。就是說不管是誰,聰明也好,愚癡也好,他都有機會成佛。

  佛教與哲學、科學並不沖突的,各種學科其實當你理解透了都是相通的。佛陀在兩千多年前說,我們生活的宇宙有叁千大千世界,“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爲叁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叁千大千世界,是名爲一佛世界。”今天我們的科學也證實了,宇宙是無邊無際的。佛陀又說:“佛觀一杯水,八萬四千蟲。”今天我們也用顯微鏡證實了,每一滴水裏都有千萬個微生物。佛陀生前是怎麼看到這些東西的?靠證悟。紀曉岚先生的《閱微草堂筆記》,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裏面講到很多因果故事,很多事情是我們沒法親眼目睹的。事實上我們生活的世界非常大,我們看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我們看到的世界不等于其他動物看到的世界。有的人把眼睛蒙起來可以看到字,有的人不翻書就可以看到書中寫的內容,有些人沒有親自體驗過就認爲這是迷信,其實這是無知。

  對于未知世界的記載,佛教裏面有一部經論叫《祭神論》,又叫《聰明論》,它是原始宗教典籍的綜合。裏面描述的很多東西到現在還沒辦法被證實,但是終有一天會得到證實。進入佛教有五部經論是必讀書,《祭神論》就是其中一部。我們現在沒看到的東西不能否認它們的存在。那我們要怎樣來看待這個世界,怎樣規劃我們的未來?我們有時間要看一看六祖慧能的《六祖壇經》,它綜合了儒釋道各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今後的時間裏,禅修會越來越受人們的青睐,大家要學著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當作修行。因爲人活在世上什麼最重要?是快樂。要怎樣才能獲得快樂?就是放下煩惱,充實自己的身心,不要讓自己的心被環境牽著走。

  一個人要怎樣做到自尊、自立、自強和自愛?這就要你有獨立的內心世界,有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思想境界,我們要不斷地認識自己,戰勝自己,不斷做到人生的超越。你不要因爲別人很高就否定自己,每時每刻都要學著去發現自己的優點。有的人就像一壺溫水,隨便一燒就開,有的人就像一壺冰水,要燒很長時間才會開。不管是溫水還是冰水,只要燒了,早晚都會開,又何必因爲暫時沒開就自卑自餒呢?我們的條件、因緣促使我們今天只能達到這一步,那我們就走好這一步,明天有能力踏上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就勇敢地踏出去。人家幸運,那是無數劫以來修來的福報,沒必要去跟人家比,學著接受自己。

  參禅就是讓自己的內心回歸到無盡純樸的狀態,讓自己達到一種靜谧、清澄的禅境,再來看自己的家庭,事業和世間形形色色的人。再感悟自己跟這個世界的關系,你是從這個世界感悟到快樂還是痛苦,是積極還是消極?是和諧還是沖突?這個時候就要有一種力量去轉化它,轉化的過程就是智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通過自身的力量去使自己提升,這種力量是什麼,就是如實觀照自己。時刻觀照自己的一言一行,吃飯、走路、睡覺,每一個姿勢都要觀照,時刻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以後大家要經常打坐,在打坐的過程中觀自己的呼吸。

  

《笑看人生,逆境何嘗不是一種美》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