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把我的利益視爲第一的一種見解。有這種見解的人不會有大作爲。
一個以國家的利益爲第一的人,一定會變成被國人所敬重的人;一個以區域利益爲第一的人,一定會變成這個區域所敬重的人;把整個家庭、親朋、好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親朋好友一定會非常地敬重他。
你所考慮的範圍有多廣,因受益而敬重支持你的人就有多廣。
什麼是邊執見?比如,把“我”和“我的”利益當成永恒的,或者是固執地認爲人死之後什麼都沒有,沒有後世,這樣的一種見。
什麼是邪見?不承認行善積德的結果,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前世後世,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就叫邪見。
六、把自己的一切事當成是至高無上的:取結
凡是我說的話、所想問題的答案,是也得是,不是也得是,包括自己的價值觀、見解、行爲等等,不允許任何人提出絲毫不一樣的見解,或者反對的意見。這種把自己的一切事當成是至高無上的,就叫做見取結。
還有一種戒禁取,認爲某一種荒誕的行爲是最上、最好,我這樣做會得到解脫。
七、對任何事情都産生懷疑:疑結
請記住了,人一生當中一定不要染上懷疑的病。當你一旦染上的時候,就再也不會有快樂、幸福可言。
這種疑病,對任何人都有可能産生,包括對父母、對丈夫、對妻子、對朋友、對學校、對領導、對社會。一旦建立了這種疑結之後,除了“我”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信的了,這樣的結局是什麼?除了“我”之外,再也不會有人相信你。
八、嫉妒:妒結
有人比自己的學問大,嫉妒;比自己權力大,嫉妒;比自己錢財多,嫉妒。不要說遇到比自己厲害的人,就是跟自己一樣的,心裏都很不舒服。這種心態是造成自己不幸福的最根本因素。
世界之大,爲什麼只有我這樣才行,他那樣就不行了呢?你追求幸福和快樂,也一定要允許他人同樣也尋求快樂、利益。而且,今天你得的多,明天他得的多,後天你得的多⋯⋯這本來就是來來去去、沒有一個絕對固定的事情。因此,做人要打開胸懷,不能狹隘,否則會活得很麻煩。
九、吝啬:悭結
其實人要想獲得更多,就要學會施予。你要是舍不得這個,舍不得那個,就不會有人向你舍。有人給別人施舍時,心甘情願,但在你面前的時候,就是舍不得。爲什麼?因爲你對他舍不得。因此,要學會磨掉這種悭吝的心。
人之所以獲得財富,有叁種原因:第一,前世布施得多,所以今世榮華富貴。第二,今生修得好,施舍得好。第叁,暫時從別人手裏借來的,但是,改天你還是要翻倍還的。這說的是投機取巧弄來的財富,不是正當的。
其中前世修福報的人是什麼樣的呢?
特別喜歡給別人施予,有了東西喜歡跟朋友分,跟同學分,跟父母分,他有福報就是這種品性在起作用。
就像過去你是學計算機的,現在碰到計算機,就用不著學,你本來就會。因爲你過去所學的起作用了。施予也是一樣,因爲前世有這個習氣,今生生下來,你就喜歡這樣。
什麼是今世修來的福報呢?有些人本來不是非常豪爽的人,但他明白了舍得的道理之後,便慢慢自我改變。這種人,今生和來世都會很安樂的。
而那些投機取巧的人,今天騙這個,明天騙那個,老想占便宜,終有一天他會發現失去的會遠遠多于現在獲得的。騙別人的人,一定會被別人所騙,這是必然的道理。
破解不“公平”的命運
只要你沒有做惡事或者善事,就絕對不會得到任何苦或樂的果報。任何一個果報,都是由善或惡的業力所生。就像農夫若不向田裏播種的話,就不會有任何收獲,因爲沒有種子,是不會結果的。
人在世上,只要所造之業沒有受到損壞,必將領受業果報應——一種是現世報,一種是來世報,一種是他世報。
現世報
上半生所做的事情,下半生得到結果,那叫現世報;今年做的事,明年得到結果,那也是現世報。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現世報。比如說,現在退休了,在家裏安安穩穩地待著,每月拿到退休金,那就是現世報。爲什麼?因爲你破解不“公平”的命運上半生做的積累,下半生看到了結果。
這個月工作,月底的時候發工資,也是現世報,因爲一個月努力地工作,就有了回報。同樣,我們現在得到的一切快樂,是過去和現在所造的業力的結果。
現世報當中比較明顯的,比如說上半生作惡多端,下半生多災多難,一個又一個的災難和苦惱接踵而來。
又比如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不孝順父母,老了以後,他的孩子也會對他不孝,虐待他、欺淩他,這就是現世報。
由于今生殺生太多,最後得短命果報,叁、四十歲就死掉了,這也是現世報。
來世報
來世報是什麼呢?這輩子做的事,這輩子沒有得到結果,下一輩子才得到。無論是惡的果報,還是善的果報,這種果報往往增長很大。
因爲業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增大。所造的這個業在來世感果,由于業增長的時間很長,果報會變得很大很大。我們往往認爲,我之所以現在活得這麼幸福美滿,並非前世積善的結果,但實際上前世積善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比如,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帝王將相之子,或是富貴人家的子弟;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平民百姓或是窮人家的孩子。當然了,以後有沒有出息,最終取決于個人努力的結果。但是,其前提條件畢竟不同,前者一句話就能達到的事情,後者恐怕要努力二、叁十年才能辦到,況且往往要付出沈重的代價。這從表面上看似乎命運
很不公平,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爲這都是我們前世自己所造的福報。
但是前世代替不了今生,今生所做如何,方能決定你未來的結果。比如剛才所說的,窮人家的孩子不如富家子弟的條件優越,但是他不斷努力,謙虛謹慎,積極進取,今生會造下很大福報。而富家子弟由于先天條件優越,不思進取,反而容易墮落。前世與今生的果報是這樣,今生與來世的果報又何嘗不是如此?
密勒日巴大師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們的前世真有出息!他掙來了我們的人身。可是今生的我們,千萬千萬不要把未來推到懸崖上!”說得很有道理!
他世報
就是今生造業來世不報,來世的來世也不報,可能過幾百年之後報,幾千年之後報,甚至多少劫之後才報。什麼時候具足了因緣,什麼時候報。
信因果,做人做事會很順
如果你造了善業,絕對不會因爲這個善業而得到苦報,一定會得到樂報;如果你所造的是惡業,絕對不會因這個惡業得到快樂或者安樂報,只會得到苦報。
人吃虧不是因爲善良,而是因爲缺少智慧
把吃虧的原因歸咎于善良,真是天大的謬論!這是絕對不會的。那爲什麼我們看到有些人很善良卻常常吃虧呢?那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把老實人和善良人混爲一談了。
如果你造了善業,絕對不會因爲這個善業而得到苦報,一定會得到樂報;如果你所造的是惡業,絕對不會因這個惡業得到快樂或者安樂報,只會得到苦報。
正如俗語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瓜而得豆者,未曾有也。種瓜唯有得瓜,種豆唯有得豆,作惡唯有苦報,作善唯有樂受。
由于不了解或者不真信這個道理,有些父母擔心地說:“我的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太善良了,怕他吃虧呀!”
甚至在教育孩子時說:“孩子,別太善良了,善良要吃虧的!”把吃虧的原因歸咎于善良,真是天大的謬論!這是絕對不會的。
那爲什麼我們看到有些人很善良卻常常吃虧呢?那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把老實人和善良人混爲一談了。
其實,沒做壞事的人,並不一定是善良人。有些心術不正的人,因其既無德又無才,所以即便他天天想做壞事,也做不成什麼壞事。但這並不等于他是好人、善良人。由于其惡心常存,他必將得到苦報。
修善或作惡的關鍵在于起心動念。也有老實的人會吃虧,但那不是因爲他善良,而是因爲他缺乏智慧,缺乏才能,只有德而沒有才。所以,不要把吃虧的原因歸罪爲善良,而要歸結爲愚昧無知。
善人也有惡行,惡人也有善行
我們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說法,但很多人對此都半信半疑。爲什麼呢?
不少人所認爲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點像拿幾塊錢買一碗面之類的事,我拿多少錢就給我多少面。這樣的因果我認爲肯定沒有。這不是因果,這叫做交易。
因果是什麼呢?因果很複雜,而且非常系統,不是說我做一善馬上就得一果,不是這樣的。
比如,你今生修善有可能今生就得報,也可能今生不得,來世得;還有可能來世也不得報,來世的來世才得報,甚至是來世的來世也不得報,百世以後才得報。
爲什麼是這樣呢
比如有一斤種子,如果你把它種到地裏,因緣具足,遇到了合適的環境,如好的土壤、肥料,充足的水分等,幾天可能就長出苗芽了。如果你一個月之後種,那一個月之後才能長。如果叁年之後播種,那要叁年之後才可能發芽。
同樣的道理,我們無論是作惡還是行善,有的立刻得報,有的今生得報,有的則來世得報,甚至很多世之後得報。
很多人既修善又作惡。他修的善可能有八萬四千種,做的惡也可能有八萬四千種;每一天所修的善可能各式各樣無數,每一天所造的惡也可能同樣如此。
因爲我們每一刹那間,每一秒當中都在思考,有時候念善,有時候念惡,總而言之,心就像一個從來不停的小羊羔一樣。
我們身上的善和惡,就好比是混在一起的小麥和豌豆,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分得不是那麼清楚。
從概率上來說,善的力量大一些的話,得善的果報的可能性就大;惡的力量大,而且衆多的話,得惡的果報可能性大一些。然而,得善果的同時也會得很多惡果。
我們對因果問題必須要非常客觀、實際,而且要非常敏銳地去看待。不能簡單地認爲行善就必須馬上得善報,作惡馬上得惡…
《一切都還來得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