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人生
〔法〕一行禅師
沈 默譯
練習“覺照(mindfulness)”就是練習“愛”。爲了使那些即將成家的人內在覺照素質得到 充分的發展,我曾請我的學生們幫助成立一個研究所,名之曰“幸福人生(the Happiness k o One Person)”。在那裏,我們將設置一個長達一年的科目,僅僅一門課程,那就是深入 觀察。在這一年裏,每位學生都要練習深入觀察,以便徹底看清自己心裏有多少鮮花,多少垃圾,多少美,多少醜,--不管這些東西是自己一手製造的,還是源于先人遺傳,或者得 自社會之潛移默化。課程結束時,每位學生還將得到一個學位證書,證明她或他“成績合格 ,准予結婚”。我認爲,對于所有的年輕情侶來說,在開始他們相知相惜的婚姻之旅之前,進 行這樣一番培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們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對方,同時花一定時 間去解開彼此心中的疙瘩,那麼,他們婚姻的第一年將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當我們進入一種人際關系中時,我們會興奮激動,熱情滿懷,並且有一種探索的願望。但是 ,我們往往並沒有真正地了解自己和對方。一天二十四小時生活在一起,我們會看到、聽到 和經曆許許多多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甚至想都沒有想象到的事情。當我們墮入愛河時,我們 製造了一個美麗的幻像,並把它投射到我們伴侶的身上;現在,當我們面對現實、幻想破滅 時,我們受到了小小的震動。除非我們懂得如何共同練習覺照,如何深入地觀察自己和對方 ,否則我們會發現,在這段時間裏,要維持我們的愛是很困難的。
在佛教心理學中,Samyojana(結)這個詞是指內心的結使、束縛或或疙瘩。比如,當某人對 我們說話不友好時,如果我們不知道他爲什麼要這樣說而感到惱怒,此時,一個疙瘩就在我 們心中形成了。缺乏理解是每個心結産生的原因。如果我們練習覺照,我們就能學會此種技 巧,即在我們每個心結形成的當下就警覺,然後想辦法解開它。心結形成之時,我們必須投 入全部注意力,趁“結”系得還不緊時,我們就去解開它,這樣,解結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如果我們不在“心結”形成之際去解,那麼,這些“結”就會變得越來越牢,越來越緊。我 們的心靈很難接受我們的負面情緒,如畏縮、恐懼和後悔等等,于是它就想方設法把它們埋 葬在意識的死解裏。我們煞費苦心,構建防禦工事,否認這些負面情緒的存在,可它們卻總 是試圖探出頭來。
要解開處于無意識狀態中的心結,首要的一步就是將它們帶入到顯意識中來。我們坐 禅、練 習有意識地呼吸,就是爲了接近它們。它們或許通過想象、情感、觀念、語言或行爲等等表 現出來。當我們煩惱時,我們可以觀照它,並且問自己:爲什麼她一那樣說話我就感到如此 地不愉快呢
”或者問:“爲什麼我老那樣呢
”或者問:“爲什麼我如此討厭電影中的那個角色呢
”密切地觀察自己可以把潛在的心結帶入視野中來,並且當我們有意識地去觀照它時,它就會開始漸漸地露出廬山真面目。在繼續觀察它的過程中,我們或許會遇到一些阻礙 ,但是只要我們增強自己的靜坐和觀照情緒的能力,心結的根源還是會慢慢地顯露出來的, 並且我們還將找到解開它的方法。這樣練習,我們將逐步地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使自己與 自己相處得越來越和諧。
當我們與另一個人生活在一起時,這樣的練習也是非常重要的。爲了維護彼此的幸福,我們 必須學會這一著,就是在我們共同造成的不良心緒剛一升起之時就將它轉化掉。有一個婦女 告訴我,她新婚之後叁天,就因丈夫而起了煩惱,在心中打下了幾個大大的結,之後,這些結在她心中埋藏了叁十年。她唯恐一告訴丈夫,就會導致“戰爭”。看 看吧,象這樣,夫妻雙 方之間缺乏真正的交流,幸福又從何談起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是心不在焉,我們將會 在自己所摯愛的那個人的心中播下痛苦的種子。
但是,當夫妻雙方相處得比較愉快、彼此之間沒有那麼多疙疙瘩瘩時,做這個練習是不難的 。我們可以一起來研究、考察那個因誤解而結成的疙瘩,然後共同把它解開。比方說,當我們聽見丈夫向朋友們吹噓他幹過的某件事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在心中打一個結,對他會有些許 的不敬與不快。但是如果我們馬上與他討論一下這件事,兩個人達成共識,那麼這個結也就 很容易解開了。
如果我們一起練習覺照的藝術,我們就能做到上述這一點。我們會看到對方象我們一樣,也是心既有鮮花、也有垃圾--之後,我們接受這一事實,我們的練習就是要澆灌她 心中的 花朵,而不是給她帶來更多的垃圾。我們要避免譴責和爭吵。當我們培育花朵時,如果花的長勢不好,我們不會去責備它們,也不會跟它們吵架,我們只會責備自己沒能夠照顧好它們 。我們的伴侶也是一朵花。如果我們照顧好她,她就會長得很美麗。如果我們對她照顧得不 好,她就會漸漸地枯萎。要想使一朵花長得好,我們必須了解它的習性。比方說,它需要多 少水
多少陽光
……諸如此類,所以我們也要深入地觀察自己和對方,以了解彼此的習性。
Suchness(特性)是一個術語,它的意思是指事物固有的性質。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特性,這 就是我們能辨認出它的原因。一只桔子有它的特性;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不會將它與檸檬混淆的原因。在我們的團體裏,我們用丙烷煮飯,我們了解它的特性,我們知道它很危險:如果 不慎泄漏到屋子裏,而其時我們正在睡覺或正好有人劃著了一根火柴,那麼它會毀掉我們。 但是我們也知道丙烷能助我們做出一頓美餐。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將它請入室內、並與之和平 共處的原因。
下面我想給大家講一個關于Suchness(特性)的故事。在賓候(Bien Hoa)有個精神病院,裏面有個精神病人。他看起來很正常,吃飯、說話跟其他人沒什麼兩樣。唯有一點,就是他深信自己是顆谷粒,所以每次一看見小雞,他就沒命地逃跑。當護士向醫生講述病人的病史時 ,醫生開導他說:“先生,您不是谷粒,您是個人。看,您有頭發、兩只眼睛、鼻子、兩只胳膊……”如此這般大大地做了一番說教,最後他問:“好了,先生,現在您能告訴我您是什麼嗎
”病人回答說:“醫生,我是個人。我不是谷粒。”醫生很高興。他覺得他的話對病人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爲保險起見,他還是要求病人每天說四百遍、寫叁百遍這個句子:“ 我是個人,我不是谷粒。”病人很聽話,很用心,他幾乎足不出戶,而只呆在房間裏,按照 醫生的吩咐,天天念呀,寫呀……
一個月以後,醫生來看他。護士彙報說:“他幹得很好,很勤奮,成天呆在屋裏做您吩咐的練習。”
醫生問:“先生,您感覺怎麼樣””
“很好,大夫,謝謝您。”
“您能告訴我您是什麼嗎””
“噢,當然啦,大夫,我是個人。我不是谷粒。”
醫生大爲高興。他說:“再過幾天您就可以出院了。請跟我到辦公室來。”但不幸的是,在醫生、護士、病人一同去辦公室的途中,一只小雞悠然而過,還沒等醫生反應過來,病人已撒腿 跑得無影無蹤。等到護士再把病人帶到辦公室裏來的時候,已是一個多小時以後了。
醫生很惱怒:“你說過你是人不是谷粒,爲什麼見了雞還跑?!”
病人回答說:“我自己當然知道我是人不是谷粒,但我怎麼能肯定那只雞也明白這一點呢
! ”
盡管他非常努力練習,但他並沒有能夠領會他的真實本性,即他的Suchness(特性);同樣的, 他也沒有能夠領會雞的特性。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如果我們想與另一個人生活在一種和平幸福的氛圍中的話,我們必須努力去了解他或她以及我們自己的特性。一旦我們了解了 ,我們就能夠毫不費力地、和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禅定就是要深入地觀察事物的特性,包括我們自己及眼前這個人的特性。當 我們了解了其人的 特性後,我們就會對他或她的困窘、抱負、痛苦和焦慮了然于胸。我們可以坐下來,握住我 們伴侶的手,深深地凝視著他,說:“親愛的,我充分理解你了嗎
我是不是在給你的煩惱 種子澆水
我給你的幸福種子澆過水嗎
請告訴我,我怎樣愛你更好。”如果我們是發自心底 說這番話的,他也許會哭起來,這是一個好信號。這意味著交流之門或許又將敞開。
愛語是練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每當對方幹得很好時,我們都應當祝賀他(她),以示我們的贊賞。對小孩來說,這一點尤爲重要。爲了幫助孩子成長,樹立自尊,每當他們說了一句好話、 做了一件好事時,我們都應表示贊歎。不要以爲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對方有愛和創造 幸福的能力,我們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並及時地表達我們的欣賞之意。這就是澆灌幸福種 子的方法。我們要避免下面這種有害的說話方式,如:“我懷疑你能不能幹成。”與之相反 ,我們應說:“親愛的,這件事有一定的難度,不過我相信你一定幹得了。”這種說話方式 會使對方越來越自信,能力也日益得到長足的發展。
夫妻雙方間出現問題時,如果我們很平靜,我們完全可以一種溫和友愛的方式來共同討論。 但是如果我們不夠平靜,那我們應當暫時不要開口。可以注意自己的呼吸。如果有必要還可 以在新鮮空氣中練行禅,看看地上的樹,天上的雲,看看流動的河水。一旦我們平靜下來, 可以用一種平和友愛的方式講話了,那時再恢複討論。如果在交談期間,惱怒的感覺又升起 來了,你可以再度停下來,注意呼吸。這就是覺照的練習。
我們大家都需要改變和成長。當我們結爲秦晉之好時,應當彼此許諾:共同改變、共同成長 ,一起分享習禅的果實。作爲一對夫妻,如果我們的婚姻生活幸福、和諧,彼此理解,互相 …
《琴瑟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