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成你爲善或爲惡的力量。
◆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個不必逃避人類社會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樂的人。如果,一個人離開城市,到山中去過著幽寂的生活,那麼,他也只不過是第二流的隱士,他,還是環境的奴隸。
◆享受你自己的生活,不要與別人比較。
◆凡事要多爲別人設身處地的著想。多一分寬容即少一分爭執,多一分慈悲即少一分對立,你的心胸將會更寬廣,因爲它再也不是一個只有自我的空間,而是可以包容一切衆生的世界。
◆衡量一個人傑出與否,取決于他能否經得起挫折和考驗。
◆我們應該感謝爲我們指出缺點的人,當然,缺點並不因被指正而消失,但我們會因爲缺點,而良心感到不安,而從那些缺點之中走出來。
◆積蓄的池水,因不流的緣故,遂生腐敗的細菌。怠惰之人,亦複如是。
◆傷人的話,絕口不說。久而久之,你就是一位親切的人了。
◆恨不能止恨,愛才能止恨。如誤會永遠不能用辯論中止,它需要方法、和解及體諒對方來化解。
◆唯有借助同情的力量,來寬恕別人所犯的錯誤,你才能與他人和平相處。
◆我最大的願望是絕不發怒、永遠說真話、親切溫和,不責難任何人,以忍耐對待暴躁的人,以善意對待傷害自己的人。
◆工作本身並無苦與樂的區別,端看我們自己的心態而定。
◆一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的愚昧,而一個愚人,會自以爲他什麼都懂。
◆爲了將一件事情做得正確、做得好,必須知道做的方法——這是任何人都了解的。而想生活得舒適、活得好,也一樣必須先知道該怎麼生活。
◆不把必然會失去的東西,硬據爲己有的人,才是最富有的。
◆你給予人的,終究還是你的東西,而你所把持不放的東西,早已是失落的東西。
◆一個人在承認一切之後,他自會沒有懼怕的。“心靈安適”,就是一個人在承認一切之後的心境。
◆外界事物之意義,即是你生命經驗本身之意義。
◆快樂的微笑及愉悅的心情,是保持生命健康的唯一藥石,它的價值是千百萬,但卻不用花費一分錢。
◆“快樂”是人類最優異的資質,快活的人,不會探聽他人的隱私,不會非難他人,更不會挖苦旁人的缺點,挑剔別人的毛病。他會毫不吝啬的體貼別人,給衆生歡喜,給衆生希望。
◆獲得快樂的方法就是——不要爲能力無法達到的事而煩惱。
◆以愉悅的心情接受任何一件事物,而不要以懷疑的眼光來看,必能有一番新的景象。
◆常向光明快樂的一面去看,那就是成功的秘訣。
◆“微笑”是你的隨身寶,也是開啓人際關系的金鑰匙,你應該好好地把握住它。
◆常露微笑、常保和善、常施小惠,即能外得人和,內得心安。
◆微笑永遠受人歡迎,它是大自然中消除煩惱的良方,但它不能買,不能求,不能借、也不能偷。縱使你抛棄了它,任憑是誰也不能將它占爲己有。
◆朋友之間最珍貴的贈品,是原諒與寬恕。
◆善于寬恕的人,他的心是長在傷害構不到的地方。
◆外表謙和,能使周遭的朋友,易于同你相處。
◆時常贊美別人的人,自己本身一定具有更多值得贊美的長處和修養。
◆懂得施舍給予之人,是永遠不會匮乏及空虛的。因爲,在他那慈悲施予的心田中,已播下更豐足的種子,來滋養喜悅的生命。
◆真正的謙讓,是最高的與一切的美德之根本。
◆真正善良謙虛的人,可以從他們對事物的熱心(忘我)狀態看出來,他們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人都有脾氣,卻常常抑製不住,而發生許多原可避免的爭執。我們要做到心平氣和,必須從小處著眼,以智慧觀照,久而久之,自然會收到大功效。
◆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而傲慢則爲它的最大障礙;也就是說,即使被人毀謗、被人誤解的時候,仍要謙遜忍受,因爲,唯有謙遜,我們才能替自己或別人的關系帶來和平。
◆該做的事,就誠心誠意去做,則永遠不會慌忙失措,也不會悲觀或憤慨不平,反而會使你安定,並充滿歡喜的來面對所有事情。
◆健康,就是擁有一付好脾氣。
◆和而敬之,則每個人的心,自然變得清淨,自己的周圍,也將變得極具明潔。
◆嫉妒的人,誠然是自尋苦惱。
◆真正的美德,是背地裏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可以公諸于世的。
◆心胸開朗的人,必然心地光明,並顯得平和、甯靜。
◆以善對待惡,比以惡對待惡,更容易、更富有智慧。
◆唯有開朗的心情,才能爲我們提供冷靜。
◆真實的話語,經常是單純的,是每個人都能了解的,而且,含有最深刻的思想。
◆自信,可以使我們的心,甯靜而穩重。
◆禮貌的對待每一位衆生,就是承認那個人和自己一樣具有人性的尊嚴,並可養成一種平等待人的習慣。
◆給別人帶來陽光的人,不可能把自己排拒在光明之外。
◆“正義”是永恒的太陽,世界無法拒絕它的到來。
◆吾人一旦開展出,徹底覺悟後的精神力量,生活才有了真正的意義與價值。人生的本質,並不在于肉體生活,“肉體”,只是盛裝著這股內在力量的器皿,一切表面的物質,都只是爲這股精神力量而存在。
◆個人,是微不足道的,正當你看清楚這點是,才能成爲個人物。
◆倘若你覺得你蹙緊著眉,你應該讓愉快的思想,把它舒展開來;倘若你感覺你將要說出嚴诃不仁的話,那想法子換一種令人歡喜的話來說。你若要控製你的環境,先要學習控製你自己。
◆人生的陰影,多半是我們站在“自我”的燈下而影現的。
◆確實有許多人,只執著于自己的所見,且以其所僅見的部分,相互爭論。
◆認爲自己比別人聰明,是真正的受騙之道。
◆人越不知足,對自己的內在,就越缺乏改善,就越容易把自己的無知表現在外。
◆若要破除不良的習慣,以産生良好的情緒之前,我們首先,必須改變思考的習慣,因爲,一個人心中想什麼,他就是什麼。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傷害你,除了你自己心中的想法。
◆擇善固執是好的,但若只恁自己的一念善惡,而不去明辨是非的話,豈不成了擇惡固執。
◆注意!別讓錯誤紊亂了整顆心。你的過失,是最具有意義的教訓,這也是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天下事千頭萬緒,一個人處在其中,必須心平氣和,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天下的事,占不得便宜;有了貪便宜的心,便要付出昂貴的懊悔。
◆讓我們當自己最嚴格的批評家,在自己見不到的地方,更要衷心歡迎,別人建設性的善意批評。
◆否認自己的過失一次,就是重犯一次過失。
◆天下並沒有絕對壞的禍害,連最可惡的批評家,對我們也都有益處。
◆只注意別人,而忽略了自己該做的事,就是舍本逐末。
◆每一個人,都會列出一張長長的清單,要求他的朋友,應具備那些美德,及良好的品格,但卻很少有人願照著自己的清單,去培養自己的品德。
◆如果,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會互相挑剔對方,我們就不會對別人這麼吹毛求疵了。
◆我們要隨時不斷的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想像,去套在別人身上,而期待他們符合我們的假設。
◆我們既都是有短處的,又何必攻擊別人的缺點呢!
◆假如你有一件忿恨的事,或者和某人有點糾葛,不要老是翻來覆去,把你想的、感受的、或者想說的,在心裏一遍一遍的煎熬,因爲神經就是這樣磨損的。正如同鞋帶,在每天拉扯的地方磨損一般。
◆做一個旁觀者,任誰都可以評頭論足,評長論短,但你在下評語之前,是否會共體當事者萬分之一的痛苦和呻吟呢?
◆爲了善道行惡的人,論斷他們的缺點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喚醒隱藏在他們內心的良知。
◆說謊所受的懲罰,不在于人家不能相信他,而是在于他不能相信任何人。
◆一個不肯原諒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余地。
701~800則
◆不可因一時興起,而輕易的允諾于人。
◆對無知者最好的回答是——沈默。
◆“戀”的上半部是“變”的開始,失戀的人要懂得“戀”這個字隱藏的玄機。
◆兩性之間的愛,是一種能力最大的符咒,任何巫術、魔法都不得不對它讓步,但有一種力量能夠抵抗它,那是什麼呢?不是火,也不是空氣和物質,而是“時間”。
◆婚姻的成功,決不只是在尋找一個適當的人而已,而是自己要做一個適當的人。
◆當你思想日趨抑郁的時候,你應當善自督責。
◆假如你想擁有本不該屬于你自己的東西,那麼,你一定會連自己的東西都喪失掉。
◆當小孩子看著大人怒目相對,在爭吵的時候,會立刻給予正確的評價——倒不是論誰對誰錯,而是懷著憂心與厭惡之情,逃離吵架的人。
◆當一個人懷有成見時,便會對萬事萬物,使用既有的,或先入爲主的觀念,而忘了探究真相。事實上,若以既有的概念,來解釋所有的事物,則將會與該事物的真實,相去甚遠。
◆情緒化的觀念和想法,多少都會有些偏差,事情一旦涉及自己的情緒時,就很難客觀看待。
◆從某方面來看,許多問題似乎可以靠正義來裁判,但事實上,人生的問題,必須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才能解決。
◆凡事叁思之後,就會發現最初的想法根本不是思想,只是感覺而已。
◆世間,絕對不會有僅受誣謗,或只受稱譽的人。一般人心中的善惡標准及判斷,將會隨著時代的遷流而改變,人間所有價值,都是相對的,所以,世間的毀譽之論,根本就不值得我們去計較。
◆在生氣的時候,不管怎樣,總要留下後退的余地,絕不要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來。
◆反正,誰也挽不回過去,何不看開些。
◆發心不正,則所有的美德將付諸東流。
◆沒…
《清心語錄(慧律法師 893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