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17 人天眼目(宋 智昭 集)▪P4

  ..續本文上一頁也。

  九帶(名法遠)

  浮山每于示徒之際。遍舉宗門語句。而學者編集。乞師名之。師因其類聚。目之曰佛禅宗教義九帶集。蓋擬班固九流之作也。

  【佛正法眼藏帶】

  夫真實之理。證成法身。照用之功。作爲報土。諸佛之本因既爾。諸祖之洪範亦然。五部分宗。萬派之精藍棋布。一燈分焰。十方之法席鱗差。又華嚴經雲。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昔靈山會上。世尊以青蓮目瞬示四衆。無能領其密意。惟大迦葉。獨領解佛旨。經雲。佛告大迦葉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囑與汝。汝當流布勿令斷絕。又臨涅槃告阿難言。十二部經。汝當流通。告優波離言。一切戒律。汝當奉持(一作受持)。付大迦葉偈雲。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于是大迦葉。持佛袈裟。于雞足山中。入寂滅定。待慈氏下生。兩手分付(古德著語雲。鳥棲無影樹。花發不萌枝。四海波濤淨。一輪明月天)。

  【大圓智頌】

  佛正法眼。迦葉親聞。祖祢不了。殃及兒孫。

  【大慧杲】

  迢迢空劫不能拘。佛眼何曾識得渠。妙體本來無位次。正因那得有規模。太虛寥廓塵埃淨。智鑒圓明物象殊。從此華山千古秀。任他潘阆倒騎驢。

  【佛法藏帶】

  夫叁乘教外。諸祖別傳。萬象之中。迥然獨露。纖塵未泯。阻隔關山。擬議差殊。千生萬劫。叁賢未曉。十聖那知。截斷衆流。如何湊泊。聖人曲成萬物而不已。刻雕衆形而無功。而況如來藏乎。所謂藏者。該括叁世過現未來諸佛法藏。其間有大小乘。小乘爲聲聞緣覺。大乘謂菩薩。于中支分爲八。謂叁藏五乘。其叁藏。謂經律論。五乘。謂聲聞緣覺菩薩而兼攝人天。然則教分名數。依根所立。而不離一乘。法華經曰。于一乘道分別說叁。又曰。尚無二乘。何況有叁。又曰。惟此一事實。余二則非真。此明依根立權。如華嚴說。如來藏以法界爲體。如來藏無前後際。無成壞法。無修證位。絕對待義。所以文殊偈曰。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叁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聖人說了義不了義。並是依根安立。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辨。叁藏五乘各有宗旨。于一乘論圓頓半滿。並是權立。惟華嚴一經。以法界爲體量。佛與衆生同一體性。本無修證。本無得失。無煩惱可斷。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古德著語雲。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古澗寒泉湧。青松雪後蒼)。

  【大圓頌】

  吾佛法藏。撈捷衆生。百千叁昧。彈指圓成。

  【大慧】

  十方通攝了無遺。叁際全超在此時。聖號凡名同一舌。劣形殊相謾多岐。家家門外長安道。處處窟中師子兒。打破淨瓶無一事。杜鵑啼在落花枝。

  【理貫帶】

  夫聲色不到。語路難诠。今古曆然。從來無間。以言顯道。曲爲今時。豎拂揚眉。周遮示誨。天然上士。豈受提撕。中下之機。鈎頭取則。投機不妙。過在何人。更或躊躇。轉加鈍置。理貫帶者。理即正位也。其正位中。而無一法空同實際。其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古德著語雲。衆角雖多一麟足矣。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大圓頌】

  理貫全收。萬派同流。毗盧華藏。物物頭頭。

  【大慧】

  真理何曾立一塵。呼爲正位早疏親。烏雞半夜鳴何處。枯木花開劫外春。信手垂慈常利物。擬心執著已乖真。君看鶴樹泥洹日。曾舉雙趺示衆人。

  【事貫帶】

  夫日月照臨不到。天地覆載不著。劫火壞時彼常安。萬法泯時全體露。隨緣不變。處鬧常甯。一道恩光。阿誰無分。華嚴經雲。刹說衆生說。叁世國土一時說(古德著語雲。覓火和煙得。檐泉帶月歸石長無根樹。山含不動雲)。

  【大圓頌】

  事貫萬有。纖塵不漏。萬象森羅。全機無咎。

  【大慧】

  轉處孤危萬事休。隨緣得旨複何求。群生造化乘斯力。一道靈光觸處周。即事即空無剩法。全心全佛有來繇。填溝塞壑無人會。可笑騎牛更覓牛。

  【理事縱橫帶】

  夫觸目是道。佛事門中。絕迹無私。通貫實際。圓融事理。運用雙行。器量堪任。隨機赴感。門風露布。各在當人。建立宗乘。強生枝節。出門問路。指東劃西。曆劫頑嚚。如何扣發(古德著語雲。針鋒頭上翻筋鬥。紅爐焰裏碧波生。猿抱子歸青嶂裏。鳥銜花落碧岩前)。

  【大圓】

  理事縱橫。照用齊行。這邊那邊。日午叁更。

  【大慧】

  塵塵實際本和融。舉體全該事理同。應物行權無定法。隨緣立理絕羅籠。竿頭有路通車馬。棒下無生觸祖翁。出沒縱橫全體用。夕陽西去水流東。

  【屈曲垂帶】

  夫垂者。聖人垂機接物也。屈曲者。脫珍禦服。著弊垢衣也。同安雲。權挂垢衣雲是佛。卻裝珍禦複名誰。珍禦名不出世。垢衣名出世。僧問石門徹和尚。雲光法師爲甚麼。卻作牛去。徹雲。陋巷不騎金色馬。回途卻著破襕衫。聖人成佛後。卻爲菩薩。導利衆生。是名不住無爲不盡有爲矣。文殊師利問維摩诘雲。菩薩雲何通達佛道。摩诘雲。菩薩行于非道。是名通達佛道(古德著語雲。慈雲普覆無邊際。枯木無花爭奈何。宛轉是非從曲直。個時消息解通風)。

  【大圓頌】

  屈曲垂慈。棒喝齊施。覆藏密旨。少室靈枝。

  【大慧】

  不裝珍禦示初機。出世權披弊垢衣。細路曲盤連夜過。故鄉迢遞幾時歸。垂絲千尺鈎還曲。利物多方語帶悲。休論長安風物好。得便宜是落便宜。

  【妙[口+十]兼帶】

  汝州風穴和尚示衆雲。夫參學眼目。臨機直須大用現前。莫自拘于小節。設使言前薦得。猶是滯殼迷封。縱饒句下精通。未免觸途狂見。勸汝諸人。應是從前依他作解。明昧兩岐。凡聖疑情。一時掃卻。直教個個如師子兒哮吼一聲。壁立萬仞。誰敢正眼觑著。觑著則瞎卻渠眼(古德著語雲。一句曲含千古韻。萬重雲散月來初。垂絲千尺意在深潭)。

  【大圓頌】

  妙[口+十]真機。境物如如。是凡是聖。無欠無余。

  【大慧】

  擡搦繇來作者知。個中一字兩頭垂。同生同死何時曉。雙放雙收舉世疑。照膽蟾光沈碧漢。拍天滄海浸須彌。聞韶忘味有余樂。方識詩人句外奇。

  【金針雙鎖帶】

  夫雞足分燈之後。少林傳芳以來。各闡玄風。互興佛事。若憑言诠爲據。斷滅法門。更成造作修功(一作更或功行修持)。平沈先聖。頭頭顯露。物物明真。不用躊躇。直截便道(古德著語雲。風吹南岸柳。雨折北池蓮。白鹭下田千點雪。黃鹂上樹一枝花)。

  【大圓頌】

  金針雙鎖。全心印可。有句無句。千花萬朵。

  【大慧】

  突出全機理事玄。東村王老夜燒錢。等閑得路明如日。舉步回頭直似弦。玄要並行無別語。機緣才兆不堪傳。從來大道無拘束。信手拈來百事全。

  【平懷常實帶】

  洛浦和尚示衆雲。末後一句。始到牢關。把斷要津。不通凡聖。尋常向汝諸人道。任從天下樂忻忻。我獨不肯。何故。靈龜負圖。自取喪身之兆。鳳萦金網。擬趣霄漢。以何期。尋常向汝諸人道。須于旨外明宗。莫向言中取則。所以道。石人機似汝也。解唱巴歌。汝若似石人。雪曲也應和。僧問南泉。如何是道。泉雲。平常心是道。如達平常道也。見山即是山。見水即是水。信手拈來。草無可無不可。設使風來樹動。浪起船高。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有何差異。但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邊方甯靜。君臣道合。豈在麒麟出現鳳凰來儀。方顯祥瑞哉。但得理歸其道事乃平實。無聖可求無凡可舍。內外平懷。泯然自盡。所以諸聖語言。不離世谛。隨順世間。會則途中受用。不會則世谛流布(古德著語雲。長因送客處。憶得別家時)。

  【大圓頌】

  平懷常實。事圓理畢。露柱燈籠。無得無失。

  【大慧】

  更無回互本圓成。觌面無私一體平。水上東山行不住。火中木馬夜嘶鳴。人間但見浮雲白。天外常看列岫橫。若爲平常心是道。擬心已在鐵圍城。

  浮山雲。據圓極法門。本具十數。今此九帶。已爲諸人說了也。更有一帶。諸人還見麼。若也見得親切分明。卻請出來說看。說得相應。則通前九帶。圓明道眼。若也見不親切。說不相應。但依吾語言。以爲己解。則名謗法。無有是處。諸人到此合作麼生。衆皆罔措。師遂叱散。

  黃龍叁關

  南禅師問隆慶閑禅師雲。人人有個生緣。上座生緣在什麼處。閑雲。早晨吃白粥。至晚又覺饑。又問。我手何似佛手。閑雲。月下弄琵琶。又問。我腳何似驢腳。閑雲。鹭鸶立雪非同色。黃龍每以此叁轉語。垂問學者。多不契其旨。而南州居士潘興嗣延之。常問其故。龍雲。已過關者。掉臂徑去。安知有關吏。從關吏問可否。此未過關者。複自頌雲。

  我手何似佛手。禅人直下薦取。不動幹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會得雲收月皎。方知此道縱橫。

  生緣有路人皆委。水母何曾離得蝦。但得日頭東畔出。誰能更吃趙州茶。

  (蘆山旻古佛語錄雲。昔見廣辨首座收南禅師親筆叁關頌。諷誦無遺。近見諸方語錄。不全。又多訛舛。故茲注破)。

  真淨文頌

  我手何似佛手。翻覆誰辨好醜。若是師子之兒。野幹謾爲開口。

  我腳何似驢腳。隱顯千差萬錯。豁開金剛眼睛。看取目前善惡。

  人人有個生緣處。認著依然還失路。長空雲破月華明。東西南北從君去。

  景福順(蜀人嗣南禅師)

  長江雲散水滔滔。忽爾狂風浪便高。不識漁家玄妙意。卻于浪裏飐風濤。

  南海波斯入大唐。有人別寶便商量。或時遇賤或時貴。日到西峰影漸長。

  (黃龍老和尚。有個生緣語。山僧承嗣伊。今日爲君舉。爲君舉貓兒。偏解捉老鼠)。

  南堂靜(名道興蜀人嗣五祖)

  我手何似佛手。爐[革+(備-人)]鉗錘掃帚。曾烹紫磨金身。光射七星牛鬥。

  我腳何似驢腳。白刃紅旗閃爍。坐斷百戰場中。妙用六韬叁略。

  人人有個生緣。視聽俯仰折旋。頂戴寰中日月。懷藏阃外威權。

  圓悟勤

  我手何似佛手。隨分拈花折柳。忽然撞著…

《017 人天眼目(宋 智昭 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