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迷津----惟覺老和尚佛法禅法問答
問: 惟覺老和尚傳的禅法,有什麼特色?
我現在的教法頓漸互相爲用,先修數息,再參話頭及放下。參話頭也是一種方便。最後必須明白本心才行。本心就是菩提心。以打禅七來說,頭兩天先教大家數息,使心慢慢平靜下來,之後再參話頭。參話頭才能轉識成智。參話頭,境界很多,必須「不離本參」,也就是不離當前這念心,才不曾走錯路,放下就是保持當前這一念,清楚明白,常寂常照,常照常寂。
釋迦牟尼佛拈花,迦葉尊者微笑,也是契合這一念心,清淨心,就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我現在喝茶,舉起茶杯,和釋迦牟尼佛拈花,有什麼差別?都是這一念心。誰在喝茶,如果是我自己在喝茶,每一口感受都不一樣,第一口覺得很舒服,第二口也不錯,第叁口、四口就淡而無味,不想再喝了。如果說是心在喝,前後層次、心理感受不一樣,請問:那一個是自己的心?如果契悟到喝茶是誰,就知道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的妙意。佛陀教下有很多方便門,但萬變不離其宗,宗即是本心,找到本心,就可循舊路回家,路就不會走錯了。這是屬于禅宗的頓法。其他漸修的法門很多,例如種種叁昧等等。
問:如果每天只能騰出一、二個小時,應該怎麼修行?
早晚抽出一段時間,先禮佛,接著誦金剛經,誦完經就打坐,至少叁十分鍾到一個小時。誦經的時候,如果有妄念,不要理它,繼續誦。起先是有念慢慢地由有念歸于無念,無念才是本心,譬如:打妄想、昏沈、感覺無聊,這些都表示剛才誦經的那念心保持不住了。
除了早晚專修的功課以外,白天隨時要保持安詳、自在、六根清淨、不攀緣,心清清楚楚,能夠作主,做任何事也是清清楚楚,有條不紊,不生挂礙。時時刻刻觀心返照,一有雜念妄想,立即把心收回來,這是動中修心。能夠動靜配合,靜也靜得,動也動得,修行很快就會相應。
問:禅坐會「走火入魔」嗎
「走火」是屬于生理上的問題。我們知道,生命是由兩大部分所組成:一種是物質,一種是精神。精神是指我們這個心,物質就是指色身。每一個人都有眼耳鼻舌身,都四肢五官,佛法上就把這四肢五官分成爲四大種: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大家都知道,道家安爐練丹,就是要先守丹田,運氣引導,存想一個定點。這個定點就是在我們肚臍眼下面一寸叁分的地方,用我們的意識把心念集中于此,那裏就會發燒、發熱,這就稱之爲「火」。把火集中在那個地方,然後用意識來引導這個火,打通任、督二脈,甚至于轉小周天、大周天。如果業障太重,心情過于急躁,方法拿捏不穩,就會産生氣血逆流,致微細神經受損,甚至發生嘔血,或者半身不遂,嚴重者因此死亡。佛法中根本就不修這個法門,是不會發生走火的毛病的。
再來講「入魔」。什麼是「入魔」?現在有很多學打坐的人,坐沒打好,反而變成神經兮兮的,什麼原因呢?就是有所求。希望佛菩薩來加持;希望上師來加持;希望耶稣來加持;希望濟公活佛及神明來加持等等。白天如此祈求,晚上也是如此。長此以往,幻境就來了;或夢到上帝、上師,或夢到菩薩,或夢到種種神明來同他講話,這時候他就信以爲真了,乃至于告訴他種種法門及吉凶禍福等。最初有些感應,慢慢愈信愈深、愈執著。以後,在白天彷佛也聽到有人跟他講:他是媽祖,他是上帝,他是觀音,是濟公等等,乃至說自己是羅漢、菩薩、佛來轉世度衆生的。
漸漸地,左右的人誤以爲他得了神通,而他說出來的話也似乎有些靈驗,有些似神通的樣子。現在就有很多這種人。經過一年、二年、叁年,這種感應慢慢不靈了,而且晚上失眠、頭痛,甚至于精神失常。這時候旁邊的人告訴他:「你是著魔了,不是得了什麼神通!」他一想,確實認爲著魔了;産生恐懼、煩惱,失去以前的信心,晚上睡覺也睡不著,精神恍惚。于是就到處找師父,求上師加持、念咒,用種種方法來降伏魔惱。不降伏還好,一降伏,問題就愈嚴重了,爲什麼呢?他不知道這些境界是意識變化出來的,是自己心當中生出來的幻境。這一降伏把心分成了兩邊,成了對立的兩種境界,自己和自己作對;慢慢地就變成精神失常。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社會上,這種人似乎是愈來愈多,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著魔」。我們了解什麼是「走火」、什麼是「入魔」之後,就知道這些與「禅」是毫無關系的。
問:何謂「以心印心」?
禅師傳授禅法,先要看弟子是否可以接受心法,擔當傳燈的使命。所謂「印心」就是印證他的知見、契悟的道是否正確,如其所悟的「道」與老師的「道」相契合,就爲「印心」。印即是印可,心是本心。既見自己的本心,當然也知道別人所契悟的本心,所謂佛佛道同。
其實,人人都有佛性,都可以契悟。儒家也說:「百姓日用而不自知」。一般人的心天天都在用,卻不知道這念心的微妙,不懂得保護自己,一般人只知道保護色身,不使它餓、凍、有病趕緊找醫生。自己的心有毛病,卻沒有辦法防護。明白這念心,經常保持甯靜,不起貪、嗔、疑,不造惡業,時時刻刻了了分明,自己作主,這才是真正保護自己。
問:神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神通本來是很簡單的一回事,只要你心清淨、心定了,這些都是心的作用,是人本自具足的東西,沒有什麼特別稀奇的,但是一般人不了解這個道理,沒有這個能力,就認爲是奇妙、不可思議的。
其實,真正有神通的人不會講,就好像一個人在銀行裏存了幾千萬,他會到處去宣揚這件事嗎?我相信沒有人會這麼傻吧!
真正有神通的人,才會知道人家說你有神通是在害你,因爲這種事情一經宣傳出去,所有的人統統都跑來求你指點,那你這一生不就完了嗎?這還好一點,更壞的情況是,你沒有神通,可是人家硬指你有神通,這個時候你說沒有神通好像有失面子,于是也硬著頭皮裝作有神通的樣子,那這就是大妄語了,要下地獄的。
就算你有神通,如果常常有人來找你挑戰、測試,像那些會武功的人到各處道館找人比劃一樣,那你不也要倒黴了嗎?這裏面問題很多,壞處不少,所以真正有神通的人就了解這些東西不能講。當然有神通也不是不能用,但要看情形,不能亂用。
我們一個人,如果能保持心地的清淨、光明自在,這比有神通更好。你有了神通,看到了其他的東西,假使沒有智慧,馬上會受這神通的攀緣跑掉,那壞處更多。
你即使得到了神通也不要執著,執著神通多半會走錯路。因爲你所看到的神通有遠近、大小、深淺的程度不同,譬如你看到某個人下禮拜有災難,但是你看不到下下禮拜的事情,說不定你這一看就判斷錯誤了。所以有神通也很危險,要小心用。
修禅定要不執著才會進步,禅也有正有邪,你持戒要清淨,不能說我們修禅的人,酒肉穿腸過,佛在當中坐,管他吃酒也好,吃肉也好,只要不做壞事就好了,這種思想慢慢演變就會産生邪見。
佛經上說:「不要執著神通。」但一般人覺得神通很好,可以幫人醫病、解厄,爲什麼不要執著神通呢?這要你到了那個境界,才會知道這話裏有甚深的道理存在。其實你不去求,不去執著,本事會更大,這就是道通了嘛!
當然神通也可以修,但是沒有正知正見,修出來做什麼?一般人把神通當做沽名釣譽的工具,這成了邪見。
不但神通不能執著,一切的智慧也是如此。修禅定境界就現前,不持戒,邪知見就産生。我們修行要清楚的保持當前這一念心,就不容易出事,在修行的路途上才不會擔誤時光,繞遠路。」
問: 有何方法可以印證自己的修行有沒有偏差?
佛法有事有理凡夫知事不知理,不管如何修都背道而馳,即使把身體燒了也是一樣。佛法最重要的是保持當前這一念心,這念心是法界,你是否與法界相應,自己心裏最清楚。
你守五戒,五戒與人道相應。你一天當中都在起貪嗔、邪見,這就是落入惡道的因,有因必有果,你反省自己一天當中起了多少惡因,如果惡因很多就必然墮入叁惡道中,沒有人救得了你。
如果你與十善相應,那你將來一定升天,這個法界是天道法界,修四禅八定的人,死後可升到色界天去,這就超越了欲界天。十善屬欲界,四禅八定可到色界、無色界天,你自己有沒有四禅八定自己心裏明白,這完全是實質上的問題。
你現在即使證了果,還是以五戒十善爲根本。不可能證了果,連五戒十善都沒有了,也不可能說現在我悟到空了,五戒十善是天人的事,我們修了,那就是顛倒。
佛法是以五戒十善爲根本,悟到緣起性空的道理,就更進一步深入法界、深入禅定,修行證到聲聞,初果二果證入真空涅槃,這其中也有很多的快樂,沒有煩惱,這就證入了聲聞果位。
如果你說你頓悟了,悟到了自性當前這個心,那你還須漸修,時時刻刻保持這個心,因爲你還有習氣要在行住坐臥中磨練自己。
你說你是聖人,那最低限度就得和聖心相應,所謂聖心就是無畏心、清淨心、慈悲心,你的行爲當中就會呈現這些心性。
而菩薩修菩薩行是要修大慈、大悲、大智、大願、大行,這就是現在因地修行必備的條件,如果你說你是菩薩,那就看看自己具備這些條件了嗎?
佛法不只是說說而已,它是可以充份在生活中顯現出來的。
問: 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打坐如果有任何善惡境界現前,皆不可執著。當下暗示自己,此乃識心幻現,堅住正念。楞嚴經雲:「雖有聖境,莫作聖解,若作聖解,即受群邪」。聖境如是,何況其他幻相。若見有幻相來擾,可將心安住在所修的法門上面,不要管它,繼續用功,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若在平時,或夢中亦有境界現前時,亦不可執著,須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智者當知切不可被幻境所騙,否則失去正念,迷失本心。若幻境不停,將心安住正念,一心誦持「心經」…
《法海迷津(惟覺老和尚佛法禅法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