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密無人見爪牙變化何時逢霹雳蜿蜒長日吐煙霞不知何代經降伏曆盡乾坤幾歲華。
文殊臺。
煙霞萬頃錦成堆舊是文殊顯化臺西極好風南海過中天法雨下方來彩亮獅子乘雲去金佩龍王帶月回千古靈蹤何所見清涼石畔野花開。
古鏡臺。
似玉無瑕古鏡臺乾坤未判自先開一天雨洗塵埃淨萬壑雲收月影來金碧畫中開曉匣冰蟾暈裏長蒼苔何由飛上青霄外分散神光照九垓。
金鳌橋。
金鳌出地欲騰空橫駕長溪碧霧中倒影不隨流水去幻身應與臥龍同恍疑銀漢連烏鵲複訝清波現彩虹莫向滄溟戴蓬島行人永賴度西東。
羅漢崖。
神僧高隱在天臺借問何時度海來雲路舊通方廣寺石崖況近梵王臺靈光午夜連明月聖迹千年寄碧苔異景青春常不老至今猶見百花開。
梯雲嶺。
古嶺岧峣近碧空天梯萬丈跨飛虹雲開鳥道層層險路入松門步步通仙仗每遊蒼樹裏樵歌遙度碧煙中幾回自補東山屐前後登臨嘯晚風。
象骨峰。
大象由來力勢雄是誰剸骨架空中髓枯盡變玲珑石秀發還從造化功疑是巨身沈古澗更無長鼻動春風何當一夕生元氣還載神僧過日東。
磨香石。
玲珑石上好磨香造化鍾成古道傍清氣不隨風散盡英華長與霧悠揚依稀雞舌浮春暖恍惚龍涎吐夜涼知是何人留手澤經過誰不嗅余香。
放生池。
秋氣清涼春氣和放生池上放生多恣飛恣躍無拘系隨去隨來脫網羅荷葉蓋中擎化雨菱花鏡裏漾仁波俯臨清淺觀天影萬像熙熙共蕩摩。
蘸月池。
湛湛平池數畝寬一波不動夜光寒弄珠神女乘空去臨鏡嫦娥倒影看白碧古今長混合青天上下映團栾水晶宮殿無纖翳時見蛟龍海底蟠。
望州亭。
夕陽西下水東流獨上高亭望趙州雲起碧空迷鶴影雨收蓬島露鳌頭嘗茶人往知何處祇樹華殘度幾秋十二欄幹吟倚遍一輪明月在滄洲。
卓錫泉。
雪峰峰下翠岩前卓錫開通一派泉甘味絕勝和石髓流香應是帶龍涎碧寒苔藓封靈迹清雜松篁響夜弦溪轉機玄留不住終歸大海浸蒼天。
應潮泉。
碧沼靈泉應海潮潮來泉長去還消一呼一吸通天地乍淺乍盈隨旦霄下有水仙居溟漠上浮清氣逼炎囂恐驚深窟蛟龍睡不敢問吹碧玉箫。
時天順元年丁醜歲僧錄司右街覺義前。
雪峰七十六代住山嗣祖月庵沙門源潭敬顯。
次韻二十四景詩。
雪峰山。
六華凝結素芙蓉隔崦流雲淡複濃夏入伏中微覺暑時移秋半便如冬銀堆錯落千重崱玉砌槎牙百丈松幾度雨花臺上望光搖樓閣起霜鍾。
寶所臺。
瓊瑤臺畔彩華亭高倚雲霞遠送青翡翠雀棲多寶樹珍珠花插粹金瓶沈香煙吐屏前鴨紫竹枝敲榭角鈴倚遍玉欄揮梵塵半空黃鶴載仙靈。
藍田莊。
井井藍田繞雪峰幽人種玉玉多鍾徑邊梅落香難散岩罅泉飛水自舂山女穿雲閑拾翠山僧帶雨看耕農丹山碧水煙村遠九裏松深翠幾重。
枯木庵。
古木中虛廣若宮老僧于此坐談空根蟠地軸通滄海影落湘簾映繡栊石竹雲邊搖晚翠山茶雪後觀春紅對茲休問榮枯事都在冥冥幻化中。
叁毬堂。
床猊塵尾妙無邊名播華夷五百年叁個趯丸非定器一團真氣合幹圓循環偶數原奇數來往人間忽上天千百衆中誰會得玄沙微笑立堂前。
一洞山。
天下名傳第一山山中有洞異人寰璚芝瑤草芳菲外瑞霭祥雲缥缈間偶見金蓮從地湧倏看白鶴自天還天臺劉阮應堪笑出洞懷仙鬓巳斑。
半山亭。
巍亭結架碧雲端畫棟雕梁玉砌闌勢概山川能自大清留風月不須寬隔溪紅影流殘照入座青陰送曉寒堪笑會稽蘭渚會流觞曲水恣盤桓。
化城亭。
扶筇閑步上高臺滿目煙霞錦作堆翠竹風搖明月碎青山雨過白雲開王孫顯化城中住佛子從多劫外來可是導師方便處天華法雨共徘徊。
無字碑。
一片名碑偃徑邊龍章鳥篆古曾镌月斜梅影淡如墨雨洗苔痕滑似涎天愛奇文雷電取地鉗怪石雪霜堅要令夜夜星辰照歲久無人構一椽。
萬松關。
萬樹喬松插漢齊孤標挻秀列菩提月中影淡霜根冷雨後陰濃草徑迷黃粉飄時香逗谷白苓生處氣蒸泥關前間植琅玕竹引得青鸾紫鳳棲。
雪峤路。
久住銀山鐵壁中岧峣一徑少人通天神種玉鋪瑤砌羽客乘雲步梵宮夢入九霄魂杳渺覺來千界月朦胧峰回岫轉雲深處迥與紅塵路不同。
龍眠方。
蜿蜒山勢半欹斜仿彿龍眠霧氣遮松底枯根蟠老骨竹邊新筍迸靈牙暮歸古寺聞真法晨向東林咀绛霞滄海夜深明月上颔珠一顆散光華。
文殊臺。
六出峰頭翠作堆文殊臺恍近華臺維摩示疾床中臥龍女呈珠海上來獅座氤氲香霧繞象峰皎潔景星回時人會得清涼意大地春歸花自開。
古鏡臺。
本來明鏡亦非臺鏡若明兮心自開窈窕青鸾團影無婵娟玉兔送光來中涵日色星星火背剝銅青點點苔海角天涯雲散盡禅心皎皎照京垓。
金鳌橋。
遠見鳌山聳碧空鳌橋又跨漢津中衢通京國千岐路水出源頭萬派同白晝無蹤騰化杖青霄有影接飛虹高僧西去何時返橋畔松枝欲向東。
羅漢崖。
一錫飛來駐上臺巉崖高處絕人來澗邊雨洗降龍缽岩畔風生伏虎臺抱子玄狷窺綠樹引麑白鹿舐蒼苔懸知諸漏都忘盡鐵杖敲門總不開。
梯雲嶺。
迢迢石磴挂晴空山轉橫垂飲澗虹斷雁恍疑天上落歸鴉閃與日邊通遠看人影依微際近聽松琴杳霭中靜夜不知明月上玲珑仙佩振香風。
象骨峰。
屹哉巨獸更威雄夷國來歸佛地中曾授普賢行願力仍從雪老苦修功如何孤骨長埋石無複雙牙再露風焚卻幻身名尚在真靈元自海涯東。
磨香石。
天降芒星石魄香誰言磨蕩翠微傍晴分煙縷非風袅夜吐精花帶月揚不比紫茸茶品液可宜龍腦雨中涼而今蘭若流光遠何必長薰解脫香。
放生池。
聖朝壽域煦天和品類群生放且多堪笑坦途施坎阱更嗟平地下絲羅謾將此處爲仁海淨洗人心正欲波撤去商家叁面網乾坤生氣共呵摩。
蘸月池。
誰鑿方塘一鑒寬澄波湛湛月華寒紛纭野馬空中絞燦爛冰輪水上看桂洗清香浮馥馥松垂瘦影照栾栾老僧不斫吳剛斧留個根株偃蹇蟠。
望州亭。
亭繞千山萬壑流相望趙老在何州心馳寥廓天窮處目斷蒼茫水盡頭雨洗鳌峰吟裏趣雲迷鶴路望中秋神機欲問因何事知在蓬瀛第九洲。
卓錫泉。
攜錫尋源象骨前須臾卓錫湧甘泉清疑沆瀣潛通脈香訝神龍暗吐涎激石翻騰浮蟹眼出溪嗚咽響鶤弦一泓澄定光明鏡同我禅心漾個天。
應潮泉。
石中迸出契江潮氣與陰陽長複消挹取多人隨滿淺升沈有候測晨霄曾將清味滋吟吻卻笑貪名播俗囂隱拙雪山高處臥月明洗耳夜聞箫。
二十四景總詩。
雪峰寶所近藍田枯木叁毬一洞天半嶺化城無字石萬松雪峤有龍眠文殊古鏡金鳌畔羅漢梯雲象骨巅香石放生池蘸月望州卓錫應潮泉。
當代住山遠孫比丘智明九拜書。
真覺大師乘願輪而降迹裂愛網而出塵慧解超群求道誠切擇友尋師苟未契旨不計山岫夷險途路迩遐□難跋涉于再叁懈怠于中道既受德峤印證猶謂未惬于懷爰獲岩頭提獎始發成道鳌山之語歸創茲寺不召之衆至無所容升堂入室四十五人雲門玄沙爲上魯勘驗學者機緣語句載于方冊然蠹燹焚毀成壞非一賴舉墜補弊有其人至是而銷殒仍舊矣住山性庵明公慨念道非語言文字非語言文字而道不顯忝□重寄甯忍坐視裨祖道永弛而弗張後學之失眼乃訪索究尋得遺帙于道山之霜月樓躬親謄錄命匠锓梓將畢工圖志以谕後屬筆于余惟其酬應繁劇之際能恤厥祖機語之散失修複其敗缺志可尚遂書其概附于末簡耳。
時
大明成化甲辰仲冬望後前福州府僧綱司都
綱兼鼓山禅寺八十五代住持智明焚香拜志。
嗟夫時當末運正法凋零去聖真之愈遠熾魔外之邪途憾生何晚弗逢佛世是以清音絕聽妙解難通甯無愧于平生欤然幸佩夙因黍質缁流雖披尋梵夾漁獵藏乘仰其智山高聳睹斯義海淵深喜得遊泳數載漸啓昏蒙誠日益日損之可知也縱未臨阃奧巳造門牆矚茲華屋之嘉定有我跻之態孰肯虛度光陰甘心懵鹵而棄學者哉所謂一軸之間性天朗耀信不誣矣故我真覺大師禅心未徹之前不憚雲水亦嘗叁登九返之艱落後契旨于鳌山豁然心眼開通直證不疑之地方酬平生之志迄于踞坐雄峰雷音大震現獅子之全威傾醍醐之法乳接最上之根機示多方之誘導汲引後昆利資來葉向無說中說出于未聞中顯聞的老婆心切所謂曾爲浪子偏憐客慣愛添杯惜醉人欲使人人塵銷覺淨普令個個達本情忘頓省神珠在握不向佗求至寶懷中應須自慶故形于文字之中理出語言之表古雲解語非幹舌能觀不借眸之謂也所以佛法難逢猶盲龜值木似纖芥授針釋迦往昔舍全身以酬半偈常啼菩薩賣心肝而求般若豈聖言而可忽哉某甲曾覽老祖語錄惟尚寶之由借觀者吝置不還複遭回祿板毀灰燼懼然歎惜恐杜其嘉聲無傳慮乎昆雲無以龜鑒遽遂尋借書刊全本欲圖千載之下俾祖心煥然斯在者矣。
皇明萬曆丙戌年季秋吉旦 題。
雪峰晚學比丘定明 謹識。
書肆某者翻刻雪峰語錄二卷巳垂脫手忽得別本而點對校照則有天聖壬申歲翰林學士王隨所撰之序次有元豐叁年高郵孫覺所撰之後序並有方山慧真所撰之跋語而不系年也次有慧蟾所撰大師偈頌之序而不系年次有宣德癸醜歲毗陵胡濴所撰之雪峰崇聖禅寺碑記文次有永樂癸未歲希儒所作大師之贊二篇次有天順丁醜歲月庵所作之雪峰二十四景詩並前福州府僧網司都網兼鼓山禅寺八十五代住持智明所作之二十四景詩和及總詩一首及成化甲辰仲冬望後附于此錄末簡之文一篇次有萬曆丙戌歲定明梓行此錄之序右抄取爲一卷附二卷後二卷錄中有大師之年譜而別本無之今並看二本之編次則間有語句小異者前後易位者而于其事理互無增減譬如論語有齊魯別而今雖魯論獨行然齊論編次亦不可不知這回所刊者雪峰之魯論而所附者齊論之編次也且以彼所有而附于此所無使看者免二本點對之勞書肆除二本並刊之費雲爾。
元祿十五壬午春日卍山老衲書。
《018 雪峰真覺禅師語錄(居士 林弘衍 編)》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