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體全彰麼。彈指雲。切忌認性爲我。
一念動。一念靜。動靜二相渾無定。一個鼻孔香。一個鼻孔臭。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俊鹞搏空入雲端。欲落不能下。癞狗滾地墮泥中。欲起不能升。且道是苦是樂。但至否極泰來。自然群陰剝盡。一陽來複。到者裏雖是春同往歲。要如梅樁上。開的不是去年花。恰有個小犬跳躍。在傍叫道。光光光光光。圓明不覺失口說。卻被道著。
橫說十方。豎說上下。若道隨波逐浪。吾嘗于此切。只是你自未夢見在。有時如來。有時來如。有時來來。有時如如。若不如是。爭得如是。若問如何是如是。夜來諸人八萬四千毛孔。爲甚塞卻了一千二百五十。衆默然。王雲。是你不通。卻幹圓明甚事。
從來言。見道易。修道難。修道易。守道難。守道易。行道難。圓明不然此論。若見假道易。修假道難。修假道易。守假道難。守假道易。行假道難。若真實言。則行真道易。守真道難。守真道易。修真道難。修真道易。見真道難。但得真見。修守行皆易于爲力。若見處不真。修守行不但難之一字。亦斷不能成也。所以雲。參須真參。悟須實悟。但得本。何愁末。各人扪心自問。不可強蒸沙望成米飯。徒勞何益。若不到大休歇田地。不可妄爲休歇也。學者其勉諸。
有時大。有時小。有時有。有時無。大也非是放開。小也非是捏聚。有也非別有無。無也非別有有。若能恁麼。方得恁麼。若能得恁麼。不可知恁麼。若知恁麼。即不得恁麼。如是見。如是行。如是修。如是證。同見同行同修同證者。珍重勉之。
明頭也合。逾白晝之光。暗頭也合。較黑夜彌寂。開眼也合。無一物非我身。閉眼也合。無一物是我已。言本無物多饒舌。說一合相強安名。誰道豎窮叁際。橫亘十方。只得綿綿然知而不知。密密爾見而不見。依草附木。混俗和光。饑渴則飲食。寒熱則披解。往之來之。今之古之。聽天而天不拘。由命而命不束。雖非長生。卻乃久視。且道如何是久視。一粒金丹藏世界。萬般珍寶聚形山。喝一喝雲。有什麼交涉。
天堂地獄。即此人間佛國。忠恕貪嗔。皆是識性佛心。勉修善因以招福應。莫種惡果以造業根。雖是有爲幻做作。確然無相實功德。甯可從有背有。不可從空背空。背空從有。惡果而招善因。從空背有。善因而招惡果。然自本具。非向非背。非有非空。非無向背。非無有空。非無亦非。非非亦無。無非亦無。無無亦無。達者不用頻頻舉。未了之人仔細參。畫一○相雲。參什麼。複畫一鉵相雲。參什麼。複畫一閦相雲。參什麼。複盡掃卻雲。參什麼。參參參。
眼聽聲乃名真聽。耳觀色乃名正觀。非是六根互用。卻乃法爾如然。所以慈悲大士。號觀世音。若不如是。何得與佛佛同一慈力。與生生同一悲仰。雖然。此猶是化門度生。聲色見聞邊事。設有個漢道。舍此向上道句看。圓明只得撫其背雲。亦不必話作兩橛。
多少住山者。卻在山外住。多少江湖客。卻在水面行。不知朝堂城市中。人人卻在山水裏。不明斯旨者。大似诳惑闾閻說。話孰不知真語。實語。的語。確語。何則。試看住山者。阿誰不在山外住。江湖客。阿誰不在水面行。朝堂城市人。阿誰不在山間水裏。良久大笑雲。恁麼說話。可謂真實的確。诳惑闾閻也。有不甘者出來。大家同發一大笑。
情生智隔。念起神昏。是非迷正性。好惡障真心。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貪嗔癡念起。見怪不怪。其怪自壞。戒定慧情生。門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不見道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是以禅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且道此知見力。心也。意也。識也。非心也。非意也。非識也。磚石瓦礫。大的大。小的小。稱他分兩作麼。東西南北。近的近。遠的遠。量他丈尺作麼。只可言了心。不可言無心。所以雲。莫道無心卻是道。無心又隔萬重山。有法即有心。無心即無法。不是無法無心。只要心法一貫。傍有一從者雲。供養百千萬億佛。不如齋一無心道人闦。王雲。待汝會得無心。再向汝道。
十叁弟朝陽居士。丁酉年春。打破漆桶。以能問于不能。虛懷請示。難辭一番漏逗。援筆以應此。
昨有深契不生不滅。相應之說。夫見到不生不滅者。不足論也。今賢弟。乃坐在不生不滅甲裏也。夫坐在色身內不生不滅者。固不足數也。今賢弟。乃坐在法身中不生不滅者也。能此者叁十年後。覓個人也難得。若于如來法門。坐一微塵裏轉大*輪。于一毫端現寶王刹。尚未夢見在。今將色身法界。不妨蛇足一上。一切衆生。認色爲已。偶爾警省。識得本來主人。不生不滅者次也。一切聖賢以大千爲已。一念真實入妙圓覺海。不生不滅者上也。即如人之夭壽。物之短長。雖有差別。仍屬夢幻。又何足貴。色身不過百年。世界不過一劫。故認色身者。不可說短促。認法界者。不可說延長。如言色身法界。終歸于盡。將謂別有安身立命底所在。卻話成兩橛。如言色身法界皆無盡藏。乃外道空言。蓋色身小者近者不必言。即法界大者遠者。亦有成住壞空之理。今日所契。不生不滅相應處。猶是眼前功夫邊之展轉。如更踏一步向前。自然不假絲毫。便見叁身四智。人我衆生。叁千世界。八萬塵勞。豎窮叁際。橫亘十方。不生不滅。不滅不生。不生生。不滅滅。不生生滅。不滅生滅。不生生生。不滅滅滅。饒他如來一按指。海印發光。也只得向他道。者老漢不識好惡。莫道此山多險峻。前途猶有最高峰。同行者勉之。
問重關工夫如何。大事巳明。雖忌疑而他求。恐腳跟不穩。然多強作主宰。有誤向上。如未踏重關。最忌不疑。得少爲足。不肯努力行者一步。破參後要疑而進。重關後要不疑而入真實。如無明者件事。原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既無明本無。又何用斷。若以靜止動。以真除妄。饒伊一念萬劫。終是空亡外道。成得個甚麼邊事。佛雲迷頭認影。只爲衆生。一向忘頭認影熟了。錯認顛倒。既識得頭了。管他影作麼。然此事不可作一。不可作二。影是日月燈火光芒邊事。有頭必有影。有影必有頭。衆生住影觀頭。聖賢住頭觀影。說不得自觀自。說不得他視他。日月燈火四光息後。那有頭視頭底事。四光不能長息。頭影何得長無。因熟處難忘。所以有無量劫熏習種子之說。只者一句若錯解了。賺煞多少人。譬如日光頭影隨日滅。月光頭影隨月生時。還喚他是先前底影子得麼。原是當處受生。當處受滅。經雲。金巳出礦。不複爲礦。總工夫渾些。乃又來認影認礦。並非我頭金。來作礦作影也。勉之。
問回途工夫如何。一切衆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破本參後妄想巳除。透重關後執著全消。智慧德相。那裏有證不得底事。只是此時。且莫管回途不回途。及前後等事。但就者裏靜以俟之。隨遇而安。說個叁千大千世界。視如宅舍。不免猶有小大遠近比量在。我只是見得一切處。皆可坐臥起居。有什麼堂寢庭陛之分。所謂無入而不自得。切不可作是非覺。不可作真妄覺。不可作舍就覺。不可作去住覺。如是覺者。是名正覺。者還是燈影邊事。譬如燈體雖無用。其用在光。然其光卻在燈體。破參如燈近光。透重關如燈遠光。不能即至于燈體者。是燈光暗弱無力也。故行履到周年半載。若仍不見動靜。還是重關工夫。未曾通徹。果能一念信心。當下用力。不妨重起疑情。古雲。功不浪施。又雲。佛法不怕爛卻。即便錯用了心。也只當書作幾篇文字。辦理幾件事情。總是認得明了。一切不妨底。光畢竟能見體。體畢竟不離光。然是體不在內。實在內。不在外。實在外。千萬不可預爲計較。徒自障礙。更不可錯認錯解。那句經那句文。著一境界。便是魔境。雖然。從緣入者不是家珍。即愚兄從上所說。也只作公案看去。不可被葛藤絆住。必待一一從胸襟中流出。方是向上一路。因賢弟問有反面回途。如何用力。不知何前何後。隨援筆寫及。然此乃是目下工夫道理。用力所在。若更進一步處。預言無益。候一步踏到時。自然慶快平生。不消言得。
王雲。佛法度人無量。佛法誤人無量。一切衆生熱火寒冰內。九橫八苦。千生千死。六道輪回。無有休息。茫茫業海。痛莫可喻。善男信女。能生一念淨信。猛省回光。即登彼岸。超離苦海。是佛法度人無量處。彼岸巳登。萬業冰消。逍遙極樂之鄉。遊戲清涼之界。回觀叁界。猶如火宅。譬如傷弓之鳥。遐舉高飛。又如漏網之魚。深藏遠遁。往往令人執指爲月。畫餅充饑。這是佛法誤人無量處。那裏知得镬湯爐炭內。即是法王全身。法華經中化城之喻甚切。衆生于一切痛苦。孰不生厭。厭故易棄。一切樂利。孰不生戀。戀故難舍。乃至生必定愛。死必定惡。故離死從生易。舍生就死難。所以說者件事。非將相之所能。若論生中之生。將相能也。死中之死。將相能也。生中之死。死中之生。將相不能也。不見道天下可均。白刃可蹈。中庸不可能。何故不可能。因有能所以不能也。這百尺竿頭懸崖撒手一步。必須大丈夫漢才能了辦。非希圖小利。畫地自止輩。所可擬料也。古人雲。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才有是非。紛然失心。又雲。取舍之心成巧僞。若欲了明此事。待汝脫卻汗衫。斷了命根。方許汝會常住真心也。要會常住真心麼。晝行須把火。夜坐莫張燈。且道是度人無量。是誤人無量。喝一喝雲。向下文長。來日再說。
一日王雲。者件事因在內。所以不在外。因在外。所以不在內。因不在內外。所以在內外。因在內外。所以不在內外。不見臨濟道。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人境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後人不解其旨。把作接人邊會去。未免辜負他前人。此等說話。譬如天之春夏秋冬。地之東西南北。人之生老病死。日之子午卯酉。月之晦朔弦望也。且道孰有孰無。孰真孰妄。本是以有顯無。以無顯有。二既不無有。四何得有無。有無尚且不立。真妄從何而分。所以說無明識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既是無明即佛性。空身即法身。則佛性法身何可貴。無明空…
《004 禦選語錄(清 世宗皇帝 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