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11 五燈會元(宋 普濟 著)▪P179

  ..續本文上一頁則如是我聞,放下則信受奉行。」室中問崇真氈頭:「如何是你空劫已前父母?」真領悟曰:「和尚且低聲。」遂獻投機頌曰:「萬年倉裏曾饑馑,大海中住盡長渴。當初尋時尋不見,如今避時避不得。」師爲印可。一日與黃提刑奕棋次,黃問:「數局之中,無一局同。千著萬著則故是,如何是那一著?」師提起棋子示之。黃伫思。師曰:「不見道,從前十九路,迷殺幾多人。」師住持叁十余載,凡說法不許錄其語。臨終書偈,趺坐而化。阇維時暴風忽起,煙所至處,皆雨設利。道俗斸其地,皆得之。心舌不壞。塔于本山。

  雲頂宗印禅師

  懷安軍雲頂寶覺宗印禅師,上堂:「古者道,識得凳子,周匝有余。又道,識得凳子,天地懸殊。山僧總不恁麼,識得凳子是甚麼閑家具?」一日普說罷,師曰:「諸子未要散去,更聽一頌。」乃曰:「四十九年,一場熱哄。八十七春,老漢獨弄。誰少誰多?一般作夢。歸去來兮,梅梢雪重。」言訖下座,倚杖而逝。

  昭覺白禅師法嗣

  信相宗顯禅師

  成都府信相宗顯正覺禅師,潼川王氏子。少爲進士,有聲。嘗晝掬溪水爲戲,至夜思之,遂見水泠然盈室欲汲之不可,而塵境自空。曰:「吾世網裂矣。」往依昭覺得度,具滿分戒,後隨衆咨參。覺一日問師:「高高峰頂立,深深海底行。汝作麼生會?」師于言下頓悟,曰:「釘殺腳跟也。」覺拈起拂子曰:「這個又作麼生?」師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南遊至京師。曆淮浙,晚見五祖演和尚于海會,出問:「未知關[木+戾]子,難過趙州橋。趙州橋即不問,如何是關[木+戾]子?」祖曰:「汝且在門外立。」師進步,一踏而退。祖曰:「許多時茶飯,元來也有人知滋味。」明日入室,祖雲:「你便是昨日問話底僧否?我固知你見處,只是未過得白雲關在。」師珍重,便出。時圓悟爲侍者,師以白雲關意扣之。悟曰:「你但直下會取。」師笑曰:「我不是不會,只是未谙,待見這老漢,共伊理會一上。」明日,祖往舒城,師與悟繼往,適會于興化。祖問師:「記得曾在那裏相見來?」師曰:「全火只候。」祖顧悟曰:「這漢饒舌!」自是機緣相契。遊廬阜回,師以「高高峰頂立,深深海底行」所得之語告五祖。祖曰:「吾嘗以此事诘先師,先師雲,我曾問遠和尚,遠曰:貓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屍之德。非素達本源,不能到也。」師給侍之久,祖鍾愛之。後辭西歸,爲小參,複以頌送曰:「離鄉四十余年,一時忘卻蜀語。禅人回到成都,切須記取魯語。」時覺尚無恙,師再侍之,名聲藹著。遂出住長松,遷保福信相。僧問:「叁世諸佛,六代祖師,總出這圈匮不得。如何是這圈櫃?」師曰:「井欄唇。」上堂,舉:「仰山問中邑:『如何是佛性義?』邑曰:『我與你說個譬喻,汝便會也。譬如一室有六窗,內有一猕猴,外有猕猴從東邊喚狌狌,猕猴即應。如是六窗,俱喚俱應。』仰乃禮拜:『適蒙和尚指示,某有個疑處。』邑曰:『你有甚麼疑?』仰曰:『只如內猕猴睡時,外猕猴欲與相見,又作麼生?』邑下禅床,執仰山手曰:『狌狌與你相見了。』」師曰:「諸人要見二老麼?我也與你說個譬喻。中邑大似個金師,仰山將一塊金來,使金師酬價,金師亦盡價相酬。臨成交易,賣金底更與貼秤。金師雖然闇喜,心中未免偷疑。何故?若非細作,定是賊贓。」便下座。

  道林一禅師法嗣

  大沩智禅師

  潭州大沩大圓智禅師,四明人也。上堂,舉南泉道:「叁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卻知有。」師曰:「叁世諸佛既不知有,狸奴白牯又何曾夢見?灼然!須知向上有知有底人始得。且作麼生是知有底人?吃官酒,臥官街。當處死,當處埋。沙場無限英靈漢,堆山積嶽露屍骸。」

  南嶽下十五世

  上封秀禅師法嗣

  文定胡安國居士

  文定公胡安國草庵居士,字康侯。久依上封,得言外之旨。崇甯中過藥山,有禅人舉南泉斬貓話問公,公以偈答曰:「手握乾坤殺活機,縱橫施設在臨時。滿堂兔馬非龍象,大用堂堂總不知。」又寄上封,有曰:「祝融峰似杜城天,萬古江山在目前。須信死心元不死,夜來秋月又同圓。」

  上封才禅師法嗣

  普賢元素禅師

  福州普賢元素禅師,建甯人也。上堂:「兵隨印轉,叁千裏外絕煙塵。將逐符行,二六時中淨裸裸;不用鐵旗鐵鼓,自然草偃風行。何須七縱七擒,直得無思不服。所謂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焰,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正恁麼時,且道主將是甚麼人?」喝一喝。上堂:「南泉道:我十八上便解作活計,囊無系蟻之絲,廚乏聚蠅之糁。趙州道:我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南頭買賤,北頭賣貴,點檢將來,好與叁十棒,且放過一著。何故?曾爲宕子偏憐客,自愛貪杯惜醉人。」上堂:「未開口時先分付,擬思量處隔千山。莫言佛法無多子,未透玄關也大難。只如玄關作麼生透?」喝一喝。

  鼓山僧洵禅師

  福州鼓山山堂僧洵禅師,本郡阮氏子。上堂:「黃檗手中六十棒,不會佛法的的大意,卻較些子。大愚肋下築叁拳,便道黃檗佛法無多子,鈍置殺人!須知有一人,大棒蓦頭打,他不回頭。老拳劈面槌,他亦不顧。且道是誰?」上堂:「朔風掃地卷黃葉,門外千峰凜寒色。夜半烏龜帶雪飛,石女溪邊皺兩眉。」卓拄杖雲:「大家在這裏,且道天寒人寒?」喝一喝雲:「歸堂去。」

  鼓山祖珍禅師

  福州鼓山別峰祖珍禅師,興化林氏子。僧問:「趙州繞禅床一匝,轉藏已竟,此理如何?」師曰;「畫龍看頭,畫蛇看尾。」曰:「婆子道:比來請轉全藏,爲甚麼秪轉得半藏?此意又且如何?」師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曰:「未審甚麼處是轉半藏處?」師曰:「不是知音者,徒勞話歲寒。」上堂:「尋牛須訪迹,學道貴無心。迹在牛還在,無心道易尋。」豎起拂子曰:「這個是迹,牛在甚麼處?」直饒見得頭角分明,鼻孔也在法石手裏。」上堂:「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卓拄杖曰:「恁麼會得十萬八千,畢竟如何?桃紅李白薔薇紫,問著春風總不知。」示衆雲:「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難睹。欲識大道真體,不離聲色言語。」卓拄杖雲:「這個是聲。」豎起拄杖雲:「這個是色。喚甚麼作大道真體?直饒向這裏見得,也是鄭州出曹門。」示衆:「若論此事,如人吃飯,飽則便休。若也不飽,必有思食之心。若也過飽,又有傷心之患。到這裏,作麼生得恰好去。」良久雲:「且歸岩下宿,同看月明時。」

  黃龍逢禅師法嗣

  薦福擇崇禅師

  饒州薦福常庵擇崇禅師,甯國府人也。上堂,舉:「僧問古德:『生死到來,如何免得?』德曰:『柴鳴竹爆驚人耳。』僧曰:『不會。』德曰:『家犬聲獰夜不休。』」師曰:「諸人要會麼?柴鳴竹爆驚人耳,大洋海底紅塵起。家犬聲獰夜不休,陸地行船叁萬裏。堅牢地神笑呵呵,須彌山王眼觑鼻。把手東行卻向西,南山聲應北山裏。千手大悲開眼看,無量慈悲是誰底?」良久曰:「頭長腳短,少喜多嗔。」上堂,問侍者曰:「還記得昨日因緣麼?」曰:「記不得。」複顧大衆曰:「還記得麼?」衆無對。豎起拂子曰:「還記得麼?」良久曰:「也忘卻了也。叁處不成,一亦非有。諸人不會方言,露柱且莫開口。」以拂子擊禅床,下座。

  長甯卓禅師法嗣

  育王介谌禅師

  慶元府育王無示介谌禅師,溫州張氏子。謝知事,上堂:「尺頭有寸,鑒者猶稀。秤尾無星,且莫錯認。若欲定古今輕重,較佛祖短長,但請于中著一只眼,果能一尺還他十寸,八兩元是半斤。自然內外和平,家國無事。山僧今日,已是兩手分付,汝等諸人還肯信受奉行也無?尺量刀剪遍世間,志公不是閑和尚」上堂:「文殊智,普賢行,多年曆日。德山棒,臨濟喝,亂世英雄。汝等諸人穿僧堂,入佛殿,還知險過鐵圍關麼?忽然踏著釋迦頂,[甯+頁]磕著聖僧額頭,不免一場禍事。」上堂:「我若說有,你爲有礙。我若說無,你爲無礙。我若橫說,你又跨不過。我若豎說,你又跳不出。若欲叢林平怗,大家無事,不如推倒育王。且道育王如何推得倒去?」召大衆曰:「著力!著力!」複曰:「苦哉!苦哉!育王被人推倒了也。還有路見不平,拔劍相爲底麼?若無,山僧不免自倒自起。」擊拂子,下座。師性剛毅,莅衆有古法。時以谌鐵面稱之。

  道場慧琳禅師

  安吉州道場普明慧琳禅師,福州人。上堂:「有漏笊籬,無漏木杓。庭白牡丹,檻紅芍藥。因思九年面壁人,到頭不識這一著。且道作麼生是這一著?」以拄杖擊禅床下座。上堂:「一即多,多即一。毗盧頂上明如日。也無一,也無多,現成公案沒淆訛。拈起舊來氈拍板,明時共唱太平歌。」

  道場居慧禅師

  安吉州道場無傳居慧禅師,本郡吳氏子。上堂:「鍾馗醉裏唱涼州,小妹門前只點頭。巡海夜叉相見後,大家拍手上高樓。大衆若會得去,鎖卻天下人舌頭?若會不得,將謂老僧別有奇特。」上堂:「百尺竿頭弄影戲,不唯瞞你又瞞天。自笑平生岐路上,投老歸來沒一錢。」上堂,舉臨濟示衆曰:「一人在高高峰頂,無出身之路;一人在十字街頭,亦無向背。且道那個在前,那個在後?」師曰:「更有一人不在高高峰頂,亦不在十字街頭,臨濟老漢因甚不知?」便下座。

  顯甯圓智禅師

  臨安府顯甯松堂圓智禅師,上堂:「蘆華白,蓼華紅。溪邊修竹碧煙籠。閑雲抱幽石,玉露滴岩叢。昨夜烏龜變作鼈,今朝水牯悟圓通。咄!」

  烏回良範禅師

  安吉州烏回唯庵良範禅師,上堂:「塵劫已前事,堂堂無背面。動靜莫能該,舒卷快如電。莫道凡不知,佛也觑不見。決定在何處?合取這兩片。薦不薦,更爲諸人通一線。」良久曰:「天下太平,皇風永扇。」上堂,舉:「僧問趙州:『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是時人窠窟否?』州曰:『曾有人問,老僧直得五年分疏不下。』」師召衆曰:「趙州具頂門眼,向擊石火裏分缁素,閃電光中明縱奪。爲甚麼卻…

《011 五燈會元(宋 普濟 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