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陰半晴。要汝惺惺。果惺惺也。與天地合其德。日月齊其明。乃喝雲。切忌拖泥帶水。下座。
上堂。智不到處切忌道著。道著則頭角生。諸禅德。古人一期唱道。則無可不可。若是洞山即不然。智不到處正好道。道不著時無所生。無生大道鬧縱橫。縱橫任運人難測。新羅日午打叁更。參。
上堂。今朝八月一。漸熱既消。漸涼複至。調燮人間。育養萬類。成就四時。無思焉無爲焉。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祖師門下豈孤然哉。是以真機無定。祖道難思。有時熱有時涼。生也殺也。撈籠萬有。提拔四生。破妄想塵。出大經卷。而無心焉。而無爲焉。緣感乃應。豈預搔而待癢乎。諸禅德。且作麼生是各各當人一卷大經。會麼。垢盡則明現也。叁千大千世界遐迩。只在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當念。乃喝雲。不信自殊勝。甘爲下劣人。
上堂。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既收得不護惜。也要衆人見。蓦拈柱杖擲下雲。還識麼。若識。燒沈水香供養諸禅德。明月照見夜行人。良由不是他家事。參。
上堂。佛法現前。僧俗俨然。八月初五。冷落秋天。晚參上堂。有相身中無相身。無明路上無生路。志公和尚欺我等愚迷。壓良爲賤。然則敢問諸人。而今四大五蘊。是有相之身。那個是當人無相之體。良久噓。欲報先聖護念恩。粉骨碎身又安得。
上堂。舉雪峰雲。南山有修鼈鼻蛇。汝等諸人。出入好看。玄沙雲。用南山作麼。師雲。奇哉善知出處。非父不生其子。蓦拈柱杖召大衆雲。南山鼈鼻蛇。卻在者裏。便擲下雲。擬即喪身失命。
上堂。昔有五百羅漢。以六神通降一毒龍。了不能得。忽異方有一尊者至。衆謂曰。我等盡其神力。降不可得。尊者可能降之。尊者乃彈指一下。其龍便伏。諸禅德。據此還有優劣也無。若言無。五百衆盡其神力皆曰不能。此尊者一彈指。而毒龍便伏。既有優劣。如何可明。于此明得。作個出格道人。動靜去來。五眼不能睹。十力不能知。堪受人天供養。日消萬兩黃金。于此未明。山門今日作齋供養羅漢。且隨隊長連床上開單展缽。下座。
上堂。只知今日明日。不覺前秋後秋。諸禅德。休得也未便好休。而今更有什麼事。見麼。四大海水灌入你諸人鼻孔裏。須彌山突出額角邊。叁十年後不得辜負洞山長老。
上堂。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遂拍禅床左邊雲。不是師子吼。又拍禅床右邊雲。不是無畏說。你擬心早是腦裂也。更擬如何若何。一隊野狐精。喝一喝。下座。
上堂。平旦寅。狂機中有道人身。乃喝雲。不是狂機。又唾雲。不是狂機。若作狂機會。又爭得。行住坐臥山河大地不是狂機。且道作麼生是道人身。良久雲。各自歸堂吃茶。晚參上堂。此個事。學不得。教不得。傳不得。須是當人悟始得。悟得也。可可地。閑閑地。了了明明地。曆曆落落地。一切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用外求。乃拈柱杖橫按雲。橫按镆邪全正令。太平寰宇斬癡頑。遂擲下。良久喝一喝。下座。
上堂。師子不食雕殘。快鷹那打臥兔。放出臨濟大龍。抽卻雲門一顧。遂拈柱杖雲。雲行雨至。叁草二木。
上堂。撫掌左右顧大衆雲。歸堂吃茶去。因發化主上堂。出家沙門。當清淨自活。以乞食爲正命。食不過分。離憍慢故。以乞法爲正念。增長智慧不滯寂故。蓦拈柱杖雲。你有柱杖子。與你柱杖子。你無柱杖子。奪卻你柱杖子。于此薦得。增汝智慧。破汝憍慢。火焰裏藏身。淤泥中出現。千手千眼大悲菩薩。一任神通變化。于此不薦。有清泉兮恣汝飲。有碧岩兮從汝棲。切忌寒猿深夜啼。謝主首上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舍一法。乃拈柱杖雲。不是一法。又舍個什麼佛事也。叁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人天普同供養。受供養則不無。還知滋味也無。若不知。分付與首座。複敲香臺雲。五千余軸言言異。一一龍宮海藏來。遂擲下雲。實際理地不用安排。分付與藏主。
上堂。九日無白醪。飽餐黃栗糕。十日有黃菊。催人打禾谷。五更鍾未鳴。鄰雞已數聲。相逢不下馬。各自奔前程。參。
上堂。昨日風氣暖。今朝天色寒。乾坤共著力。衲子眼皮寬。下座。
上堂。古德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又作麼生是家珍。蓦拈柱杖召大衆雲。還見麼。遂敲香臺複乃噓噓。釋迦老子棒打不殺。文殊普賢喚不回頭。休休。虛費力。且隨流。待伊時節至。一葉落天下秋。
上堂。洞山門下。要行便行。要坐便坐。缽盂裏屙屎。淨瓶中吐唾。執法修行。如牛拽磨。參。
上堂。謝黃檗先馳雲。分枝列派共闡宗猷。祖令全提各隨機變。灑黃龍之一雨。枯木重榮。繼斷際之遺蹤。真燈再焰。光我先覺。以進後昆。不任歡慶。某無似之者。何承先馳。上人遠離鹫嶺深入洞山。得得馳書。敘其法乳。過沐周勤。仰荷弗已。複拈柱杖召大衆雲。實謂雖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阿喇喇。也大奇。算來彼此丈夫兒。睡則同床各自夢。古今此理少人知。少人知付先馳。傳歸鹫嶺。分明舉向師。
上堂。洞山門下。要道便道。要用便用。救得眉毛。失卻鼻孔。乃喝雲。久雨不晴。參。出縣回上堂雲。叁日不相見。不得故眼相看。是何言欤。洞山數日不相見。相見只是舊時人。乃合掌雲。不審過去諸佛現在諸佛未來諸佛。參退吃茶。
上堂。洞山門下。有時和泥合水。有時壁立千仞。你諸人擬向和泥合水處見洞山。洞山且不在和泥合水處。擬向壁立千仞處見洞山。洞山且不在壁立千仞處。擬向一切處見洞山。洞山且不在一切處。你不要見洞山鼻。只在洞山手裏。擬瞌睡。也把鼻索一掣。只見眼孔定動。又不相識。也不要你識洞山。且識得自己也得。下座。
謝監院上堂。僧問。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時如何。師雲。斬新日月特地乾坤。進雲。龍得水時添意氣。虎逢山色長威獰。師雲。且得天下太平。進雲。與麼則道泰不傳天子令。師雲。老僧被你鈍置一場。複雲。身是光明幢。心是神通藏。大衆各自照顧抖擻精神。而今現定。僧也如是。俗也如是。釋迦也如是。彌勒也如是。還有人信得及麼。若信得及。不爲分外。若信不及。亦不虧欠。信與不信。光明幢神通藏。各自參堂去。下座。
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和尚家風。門雲。有讀書人來報。諸德。千聞不如一見。又作麼生見。良久雲。只爲分明極。翻令所得遲。
上堂。洞山門下。八凹九凸。交交加加。屈屈曲曲。崎崎岖岖。嵲嵲屼屼。水雲掩映。煙岚重疊。一道直截。觀者遊者。十人九人。舉步早是迷卻路頭也。其中莫有不迷者麼。乃喝雲。且道洞山路頭在什麼處。
上堂。舉昔日天臺國清寺因炙茄次。有拾得以竹弗向維那背上打一下。維那叫直歲。你看這風顛漢。拾得雲。蒼天蒼天。寒山問。你打伊作什麼。拾得雲。費卻多少鹽醬。諸禅德。拾得打維那。實謂費鹽醬多也。唯當別有道理。明眼衲僧試出來斷看。一爲衆決疑已曉未悟。二表自己參學辨其是非。冷地裏說葛藤。貶剝古今。不爲好手。有麼。若無。老僧爲你決疑去也。直歲苦苦。告退再叁。留得寒山拾得。總分付卻。掃地底教掃地。燒火底教燒火。諸寮兒子。莫令空過。饒舌豐幹到來。老僧爲伊勘過。監院維那典座直歲。更須要知寒山拾得姓個什麼。若也不知。異日他時總遭伊把鼻孔領過。喝一喝下座。
上堂。光剃頭淨洗缽。好便住惡便脫。好諸禅德。莫將世俗見。埋沒道人心。
上堂。洞山深幽且固。千年林木生煙霧。林間多少葛藤枝。左攀右惹難回互。回而更相涉。不爾依位住。呵呵呵。將謂洞山多葛藤。元來卻是參同契。乃喝雲。明眼衲僧莫容易。
上堂。但知隨例餐锝子。也得叁文買草鞋。只如新婦騎驢阿家牽。又作麼生。直饒道得。更問祖師鼻孔長多少在。下座。
上堂。裈無裆褲無口。頭上青灰叁五鬥。趙州老漢少賣弄。然則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嬌。其柰禾黍不陽焰。競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半作賣花人。
上堂。但離虛妄名爲解脫。其實未得一切解脫。作麼生是一切解脫。蓦拈柱杖雲關。又雲。雲門大師在柱杖頭上勃跳。還見翠岩眉毛麼。若也不見。洞山爲你注破。長慶來也。遂擲下雲。吹笛打鼓普請看。
上堂。謝莊主監收雲。參玄上士味道高人。于動靜日用間。百事成現受用具足。一一要知來處。所以古人雲。譬如大地。何物不從地之所生。諸佛唯指一心。何法不從心之所立。洞山分野。地之所生。或麥或麻。或豆或稻。然非其人。則不能成辦安立。既有安立。得不勞乎神用。然神用雖勞。粒粒不落別處。且道落在什麼處。遂拈柱杖擲下。召大衆雲。見麼。阿誰無分。知來處麼。若知。可謂不風流處也風流。
上堂。久參先德不在斯限。後進初機不用妄想。更依倚個什麼。何不撥開自己心地靈源。放出神通光明。滔滔流注成辦佛事。豈不快哉。蓦拈柱杖雲。不是神通光明。又擊香卓雲。不是佛事。遂擲下。良久喝一喝雲。夜半烏雞誰捉去。天明帶雪遭指注。
上堂。識情安排工夫。造作一向攀緣。己事荒卻。不信吾家正遍知。論劫莫能成正覺。喝一喝。下座。
上堂。舉叁聖雲。我逢人即出。出即不爲人。興化雲。我逢人即不出。出即便爲人。師雲。看者兩個老古錐。竊得臨濟些子活計。各自分疆列界。氣沖宇宙。使明眼衲僧只得好笑。諸禅德。且道笑作什麼。還知落處麼。若知。一任七顛八倒。若不知。且向叁聖興化葛藤裏咬嚼。下座。
除夜小參雲。一年將盡夜。萬裏未歸人。今夜一衆盡是他鄉之子。因何不歸。阿呵呵。直饒便歸得。歸得亦無家。正是諸人歸處。歸得麼。君不聞。龐居士雲。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爲。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以拂子敲禅床便起。歲旦上堂。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爲觀自在。諸禅德。今日人人添一歲。還見麼。若不見。又道。人人添一歲。若見。在什麼處安著。既見著處。便見出處。出處既明。方能世出世間。于法自在。觀自在菩薩。將錢買糊餅。放下卻是饅頭。好諸禅德。一年添一歲。一歲一如來。拈柱…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