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堂。凡夫色礙。二乘空礙。菩薩色空無礙。目前萬象森羅。理事融通自在。僧堂又添暖火。十方高人共會。不必更分彼此同是一真法界。喝一喝。下座上堂雲。今朝十月二十五。須知有法離言句。本明本妙不假修一隊古佛參堂去。上座。冬後一陽生乾坤。解通變衲僧莫守株。彼此丈夫漢。日日天真活。人人自可見。如何都不顧。隨他物所轉。喝一喝下座。
啓聖節上堂。舜日共佛日長明。堯風與祖風並扇。所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祝延聖壽今正是時。乃呼萬歲萬萬歲。下座。
上堂。僧問。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山即不問。如何是寶。師雲。阇黎終日騎牛不識牛。進雲。恁麼則從今日歸家去也。師雲。如何是那一寶。僧便喝。師雲。前叁叁後叁叁。又作麼生。進雲。謝師指示。師卻喝雲。不識雲門關捩子。等閑動著眼[目+蚩][目+蚩]。複雲。那一寶。非今非古。非僧非俗。非男非女。十二時中光明烜赫。還有人著得價麼。若有人著得價。叁十年後不得辜負歸宗。莫有人著價麼。這一隊漢。十二時中是個甚麼。喝一喝下座。
上堂。今朝十月半。天上月初圓。遂拈拂子雲。拂子豈不是圓。又敲禅床雲。何曾偏來。大衆。只這偏圓道。聲色鬧浩浩。眼耳但聞。莫問歸宗老。
上堂。衲僧門下。無非過量境界自在禅定。乃喝一喝雲。豈不是過量境界。又謦欬一聲雲。豈不是自在禅定。阿呵呵。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
上堂。好雪。大衆。米面柴炭之屬一切成現。寒則圍爐向暖火。困來拽被蓋頭眠。好大衆。適從僧堂來。卻向僧堂去。喝一喝下座。
上堂。大衆。休得也無了期。共來林下學無爲。袈裟同肩一拂子。相逢能得幾多時。喝一喝下座。
化城大師來上堂。叁界無安猶如火宅。出得火宅未到寶所。且在化城。今日相逢化城。不見寶所何在。元來只是舊時源上座。大衆。元來一時總是舊時人。伏惟珍重。
上堂。大衆。古人道。盡大地是個解脫法門。枉作佛法會卻。何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歸宗則不然。盡大地是個解脫法門。不作知見解會有時見山不喚作山。有時見水不喚作水。大衆。彼此丈夫。莫受人謾。
上堂。大衆。歸宗不是無禅可談無法可說。正值雪寒不宜久立。
乃喝一喝雲。歸堂向火。
上堂雲。今朝正月初五。未免爲君重舉。斬新日月分明。禅家且莫莽鹵。還有不莽鹵底麼。且道是什麼。喝一喝下座。
上堂。今朝正月初十。晴暖春風襲襲。觸目無礙法門大家一時證入。喝一喝下座。
上堂雲。大衆。佛法兩字。彼此不著便。衆中莫有師子兒麼。不敢望你哮吼一聲。使大衆一時頂門上眼開。且莫嚼他古人殘羹馊飯也難得。歸宗今日謾你諸人去也。蓦拈柱杖擲下雲。南山鼈鼻蛇。解弄者收取。喝一喝下座。
上堂。二月仲春漸暄。時來萬物爭妍。莫待桃花悟道。出門芳草芊芊。喝一喝下座。
上堂。舉教中道。不見一法是大過患。乃喝一喝雲。有什麼過。蓦拈柱杖卓雲。有什麼患。複橫按雲。德山棒臨濟喝。舉世何人解提掇。天高地迥萬象閑。總是僧家好時節。遂擲下雲。是什麼時節。喝一喝下座。
上堂。世尊叁昧迦葉不知。迦葉叁昧阿難不知。因甚不知。只爲淺深有異。叁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首座叁昧大衆不知。因甚不知。對面不相識。開單展缽拈匙放箸。大衆叁昧各不相知。因甚不知。阿呵呵。複拈柱杖橫按雲。我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卓柱杖下座。
上堂。拈柱杖雲。涅槃心易曉。差別智難明。古人道。你有柱杖子。我與你柱杖子。你無柱杖子。我奪卻你柱杖子。歸宗則不然。你有柱杖子。我奪卻你柱杖子。你無柱杖子。我與你柱杖子。大衆。芭蕉與麼。歸宗不與麼。且道與麼是不與麼是。擲下柱杖雲。是什麼。良久雲。是即龍女頓成佛。非即善星生陷墜。
上堂。山門今日供養羅漢。爲十方檀越酬還心願。亡者生天現存獲福。召雲大衆。但只隨例餐锝子。莫問人間短與長。複拈起柱杖雲。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叁界不柰伊何。堪受人天供養。這一隊少叢林漢。總好與二十柱杖。喝一喝下座。
上堂。大衆。彼我雖殊根塵有異。然則性自平等無平等者。平等尚無。況有不平等者。蓦拈柱杖雲。情與無情共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遂擲下雲。撲落非他物。且道是什麼物。喝一喝下座。
隆慶長老來上堂。大衆。教中道。佛滅度後爲善知識者。總是見佛來。然則其爲善知識者。亦不可容易睹。善知識者。亦不可輕慢。隆慶禅師斯之謂也。老僧與知事首座大衆。同增歡慶。乃喝一喝雲。虎溪宗派龍山子孫。吉州隆慶大啓禅門。古人所謂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蓦拈起柱杖雲。爲是家珍爲是外物。大衆。卻請隆慶禅師決斷。擲下柱杖下座。
因開福專使至上堂。近有人從成都來。乃得潭州信。卻說廬陵米價高。蓦拈起柱杖雲。風行草偃。擲下雲。是什麼。喝一喝下座。
上堂。日往月來大盡小盡。光陰已去生死漸近。大衆總是祖師門下客。須知生死不相關。且道歸宗與麼說話。還有過也無。良久雲。父母不聽不得出家。
上堂舉。昔日臺山路上有一婆子。凡有僧問。臺山路向什麼處去。婆雲。蓦直去。僧擬行。婆雲。好個阿師又恁麼去。師雲。遊臺山者憧憧往來莫知其數。未有一人不被伊瞞。唯趙州一日謂衆曰。臺山下婆子。被老僧勘破了也。大衆雖然不受伊瞞。若點檢來也。好吃婆手中棒。且道。趙州過在什麼處。若知趙州過。方解不受人瞞。歸宗門下莫有不受人瞞底麼。喝一喝下座。
上堂。如來大師雲。不能了自心。如何知正道。又寒山菩薩雲。一念了自心。開佛之知見。大衆。是什麼。直下了取。拈柱杖雲。何誰不見。阿誰不知。知見分明。又擊禅床雲。阿誰不聞。阿誰不了。了心平等。若此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卓柱杖下座。
上堂。良久雲。船子下揚州。大地無寸土。蛇咬蝦蟆聲。更有衆生苦。蓦拈柱杖擲下雲。今朝二十五。喝一喝下座。
上堂。今朝六月旦。萬物隨時變。地肥茄子多。雨足甜瓜賤。紅桃大似拳。綠李圓如彈。誰識歸宗大道心。拈來一一人難辨。蓦拈柱杖雲。你有柱杖子。我與你柱杖子。你無柱杖子。我奪卻你柱杖子。又作麼生辨。若辨得出。不虛在歸宗過夏。若辨不出。禅床且替他吃棒。乃擊禅床下座。
上堂。大道不假雕镌。人心何須造作。但知一切臨時。拈來無非妙藥。蓦拈柱杖雲。豈不是妙。又擲下雲抛來擲去。有什麼過。乃喝雲。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上堂。古人有大智慧。隨宜自在無可不可。故僧問古德。如何是古佛心。答雲。牆壁瓦礫是。僧雲。牆壁瓦礫豈不是無情。德雲是。僧雲。無情還解說法否。德雲。常說熾然說無間歇。其僧于言下大悟。證無情說法。師雲。古佛身心如飲醍醐。渴心永寂。奇特甚奇特。安樂則不妨安樂。若是德山臨濟烜赫兒孫。他亦不吃這般茶飯。何也不是他所食之物。且道。德山臨濟兒孫所食何物。良久乃噓噓。佛法門中。可謂刁刀莫辨魚魯難分。下座。
上堂。今朝六月二十五。莫問超佛及越祖。但只粥飯飽便休。日月朝昏自回互。蓦拈柱杖雲。回互不回互。佛殿走出叁門。僧堂趒過廚庫。柱杖子穿卻諸人鼻孔。回而更相涉。乃擲下良久雲。不爾依位住。喝一喝下座。
上堂。一葉落天下秋。廬山山北到江州。蓦拈柱杖擲下雲。若知撲落非他物。須信縱橫得自由。解夏日上堂。四月十五結夏。七月十五解夏。世俗谛中有秋有夏有解有結。佛法門中無是無非無得無失。莫非妙用。有時結也。九十日內。水泄不通。聖凡路絕。誰敢咳嗽。若咳嗽也。須是你解咳嗽始得。有時解也。十方通徹。去來自在。亦須知有路頭去處始得。且道不解不結又作麼生。良久喝一喝下座。
上堂。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昨日撞鍾送法眼入塔。今朝擊鼓集禅衆升堂。千般時節萬種因緣。總不出這個。大衆且道。這個是什麼。乃喝雲。異生見解我執不同。又爭怪得老僧。
上堂。今朝八月中秋。正是月圓當戶。所謂盲者不見非日月之咎。故經雲。是法平等無有高下。迷者自迷悟者自悟。大衆當知。不得莽鹵。
上堂。一切衆生總一般妙明。日用更無偏等。閑卻被邪師指。剛道西來別有禅。蓦拈柱杖雲。且道。是西來是妙明心地。複擲下雲。試斷看。喝一喝下座。
上堂雲。今朝九月一。夜來霜氣寒。當知門外路。一一透長安。喝一喝下座。
上堂。諸州丐士經年去。次第歸來複納疏。打鼓普請共證明。今朝九月二十五。大衆證明則不無。須知缽孟飯。粒粒皆辛苦。缽裏飯滋味。大衆總知。歸宗道。今朝九月二十五又且如何。良久乃呼侍者。參退請諸郡化主吃茶。喝一喝下座。
上堂。今朝十月一。天下暖爐開。衲僧頂門眼。依舊蒙塵埃。歲月既已往。死生還到來。床添新蒿薦。一任雪成堆。遂拈袈裟角雲。大衆。人人有分。須是頂門眼開始得。喝一喝下座。
上堂。古人所謂終日忙忙。那事無妨。師雲。不妨簡要。只如開單展缽拈匙把箸揚眉瞬目。有什麼妨處。行住坐臥動靜去來。又有何異。蓦拈柱杖敲香卓雲。妨個什麼。複擲下雲。不可喚作忙也。敢問大衆。那事作麼生。良久喝一喝下座。
上堂。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唯二乘禅定寂滅爲樂。是爲真樂。學般若菩薩。法喜禅悅爲樂。是爲真樂。叁世諸佛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爲樂。是爲真樂。石霜普會雲。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是謂二乘寂滅之樂。雲門雲。一切智通無障礙。拈起扇子雲。釋迦老子來也。是謂法喜禅悅之樂。德山棒臨濟喝。是叁世諸佛慈悲喜舍之樂。除此叁種樂。不爲樂也。且道。歸宗一衆在叁種內叁種外。良久雲。今日莊主設饡飯俵嚫錢。參退僧堂內。普請吃茶去。喝一喝下座。
上堂。萬法是心光。諸緣唯性曉。本無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好大衆。修山主見處。與大衆見處。日用無差。大衆見處。與歸宗。長老見處。日用…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