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者丐南康。
逢人便出有理但伸。一錐一劄要見通人。叁頭兩面任起情塵。道不屬诤法何有因。心既無住道乃通津。南康教化平等爲人。富亦不富貧元不貧。男之與女佛也天真。賢之與愚性也法身。孰爲彼我誰爲疏親。一一明妙一一精神。臨事活潑應機妙陳。不自覺悟逐樂因循。從頭指出無使漂淪。海淨禅者莫憚苦辛。
送言隆二禅者之南華禮六祖真。
曾聞菩提本無樹。又雲一花開五葉。是非有眼分不分。可使吾道生暐晔。曹溪分派共入海。寶林人間翠相接。其中塔廟居真身。同往瞻禮不可辍。又聞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當生退怯。又不見。古人已靈尚不重。況求諸祖解脫乎。大丈夫大丈夫。靈光烜赫阿誰無。當機大用脫知解。舉措何曾涉道途。本非文字不屬教。亦非禅道莫昧渠。明明一一離諸相。剛把迷頭貢面糊。二禅者是不是。若是。不妨南去見老盧。
送十一禅者往諸方緣化。
身是光明寶幢。心是神通法藏。多虛不如少實。千語終歸一當。欲知教外別傳。便是西來榜樣。神通利物昭昭。光明到處晃晃。不屬諸方語言。豈關森羅萬象。大機大用天真。或是或非過量。一得永絕攀緣。無法更堪比況。唯此一事真實。其余總是虛妄。可使法界有情。同悟此心無上。十一禅者化行。雄雄法王大將。後又添一人之萬載緣化。元是十一人。添子成十二。有利及無利。終不離行市。木塔老婆禅。河陽新婦子。普化解風顛。我今故直指。
上高李居士求頌。
李翁李翁慧性自通。知身幻妄處世皆空。尊卑貴賤暫且相逢。共若朝露總如春紅。倏忽變滅誰是我侬。唯心即佛靈妙難窮。長生不死人性皆同。明明日用不自信崇。悟無彼此迷有西東。李翁李翁夙植善功。一家蒙庇吉慶常隆。兒孫樂善齋心融融。正信清淨諸佛法中。或贊或毀如盲如聾。一切魔惱自然銷镕。道心堅固有始有終。
送照禅者。
龃龃牙牙人謂我惡。是是非非我謂人莫。不莫不作不惡不樂。法喜禅悅去黏解縛。黃龍家風佛手驢腳。後代兒孫須自開拓。大啓叁關末後一著。雖涉語言不在糟粕。皎潔靈源此彼何若。神通光明圓滿大覺。切忌思量應病與藥。
方禅人求師親書偈送。
字要親手書。偈不憑人作。彼此有如意。應病即與藥。鬧裏何妨佛手開。擬議之前出驢腳。任是碧眼胡兒。也須路頭迷卻。不是特地要辨清濁。活滾滾明落落。本自天然何須自縛。還鄉曲調和者稀。幹木逢場但戲樂。
送諸郡丐者。
諸郡丐者道無此彼。直截根源更何擬議。性本一源用無有二。但盡凡情別無勝義。觸目遇緣無非佛事。有利無利不離行市。幹木隨身逢場作戲。或逆或順或非或是。一主一賓一坐一起。照用臨時縱奪有以。臨濟兒孫衲僧巴鼻。教化衆生成就根器。家家觀音門門勢至。兒女大小神通活計。通人不疑法王已矣。
送德禅者丐平江。
平江一派東流。穿過千門萬戶。佛法大意分明。自是時人不顧。直到大海方休。浩浩無今無古。滔滔自有靈源。亦似參禅大悟。若也心地洞然。正法眼藏發露。何妨運出家珍。所在觀機救度。明年是日歸來。不爾卻依位住。
南臺和福嚴長老結夏。
今夏南嶽南臺。晚飯不通水泄。杉松空引寒風。田地莓苔不潔。又道禁足九旬。人人口中一舌。去夏臘人消盡。今後渾鑄成鐵。殊不知有佛有法。豈更解移凹就凸。只待置個葛衫。准備來年夏熱。
送葉道人。
一葉落天下秋。夕陽西去水東流。黃河澄清聖人出。叁千年事何悠悠。稀複稀少複少。使我虛生幾回老。如今共喜居太平。何妨學佛閑訪道。歸去來歸去來。老盧得不在黃梅。普光心印神通藏。日用分明眼自開。
送琪道者作丐。
衲僧門下縱奪臨時。靈蛇在手猛虎當騎。有須便捋無尾莫追。放去防渴把住知饑。賓主易見隱顯難思。禅家大道法眼慈悲。
送閑上人之黃龍觐老師。
閑閑。一片祥雲別海山。卷舒出沒自有信。豈問薄霧萦漁灣。閑閑。閑情意態西南還。黃龍久約待爲雨。我今目送胡高攀。
和黃檗老和尚送李居士。
踏斷秤槌兩截分明。爲君直說黃檗苦口。多嫌叁冬何處無雪。難難。翻憶龐公與兒女。不婚不娉共頭活。
送吉州曾居士昆季。
來從山下來。去從山下去。行也曉便行。住也晚便住。在路同弟兄。到家會兒女。莫嫌言語太尋常。最是爲君省要處。省要處叁四五。須彌勃跳迦葉舞。
寄福嚴謹上人時在南臺。
白雲籠高峰。明月照淺水。誰雲與日同。方曰爲知已。北嶺壤邊人。南臺石上子。救得老盧頭。失卻少林齒。
送一禅者袁州丐。
佛子之心絲毫不挂。無底籃子骊珠滿瀉。袁州城裏任人著價。異日歸來倒騎鐵馬。
送俨禅者吉州丐。
佛子之心大喜大舍。喚龜作鼈指鹿爲馬。偃溪水聲廬陵米價。一一法門死蛇活把。
送慶禅者崇陽丐。
佛子之心無非利樂。衆生界中應病與藥。或呈佛手或出驢腳。我宗赫然莫錯莫錯。
送泰禅者丐米。
佛子之心能施惠澤。山前谷熟人間米白。十升一鬥大翁二伯。但盡凡情錢不露陌。
送際修造。
佛子之心逢場作戲。遇緣即興常可如意。佛殿叁門觀音勢至。彈指乃成九峰山寺。
過義井莊猛才上人求頌。
古佛家風在。尋常已自知。不勞心力處。忽迸電光時。既作韶陽客。當爲師子兒。目前凡與聖。一一莫存伊。
又滿莊主求頌。
智者能孤立。開花自有春。不爲萬法侶。肯作半途人。快臆乾坤大。威光日月新。尋常抛擲裏。誰識是天真。
寄饒守鄒幾聖。
此身穢惡聚。無佗又不得。智者知是幻。飲食聊滋益。中有淨法身。精明妙誰識。君與我無差。一得即永得。
寄葉推官二首。
此心難是便忘機。況屬衣冠富貴時。終日素餐甘自得。浮生虛幻許誰知。能將悟意唯書偈。不把吟情更作詩。一種家居超俗類。西天摩诘亦如斯。
近想道彌著。前來所得深。虛通真法性。皎潔淨名心。王事何妨及。塵勞已不侵。妙靈居日用。誰古複誰今。
和宜春張簿見寄。
萬類紛然居有爲。一一天真本無住。豈是明公獨妙明。我亦從中獲靈悟。情與無情及聖凡。解脫門開同一路。王也臣也自可知。此是如來親付囑。
卿上人禮師乞頌。
有僧近從廬山來。辄然問我求禅偈。我既臨時解變通。人頭鬼面超言義。而況佛法無定機。宗門自有通人至。子應久曆叢林師。潦倒所說是也不是。
張道人寂庵。
離念性虛明。居此常寂照。萬象圓光中。清淨同一妙。開池養白蓮。門當市井道。我無人事心。人事不相到。
寄塘浦張道人。
世俗塵勞今已徹。如淨琉璃含寶月。煉磨不易到如今。寶月身心莫教別。死生倏忽便到來。幻化身心若春雪。唯有道人明月心。日用廓然長皎潔。
靖安令程節推。一日遊山。以諸堂寮舊名猥冗。各隨事易之。揭爲熏修精進廓然證宗性空實際不二了義法忍妙用和集雲鶴。老拙乃一一頌之。又作通人偈。共十叁首寄呈。
熏修。
圓滿菩提道。熏修乃得成。理雖頓悟勝。事要漸除輕。鏡藉重磨瑩。金須再煉精。勸令先自利。然後利群生。
精進。
六種波羅岸。先乘般若舟。自然無所住。何更有蹤由。勇猛能成佛。疏慵不到頭。蒙君共著力。禅者總精修。
廓然。
每來常默坐。卻洞廓然襟。廣大乾坤量。包含日月心。龐公雖去世。程老複知音。別聽爲霖雨。當期外護深。
證宗。
達佛心宗也。寸無差互時。相應存解行。瞻敬見師資。琢玉當成器。磨磚莫問伊。西來諸祖令。一一總如斯。
性空。
佛及衆生性。圓明體本同。見聞皆共有。取舍總非空。在事能潛隱。當機解變通。談禅並治俗。一一見全功。
實際。
妙湛總持際。光明覺性身。在家疑是客。別國卻爲親。漸誘終難信。高提複倍嗔。如今法末世。教我若爲人。
不二。 平等觀諸子。家門不二開。客程無是處。浪迹總歸來。法寶名如意。禅朋號善財。共遊華藏界。寰宇一塵該。 了義。 迷頭曾認影。了悟總成非。唯有道心在。更無禅病依。靜中聞水過。閑裏見蜂飛。一一天真事。何人共所歸。 法忍。 對境心常寂。靈源本不生。事隨高下應。機逐淺深評。剖判彰神用。觀瞻洞覺明。無非法忍力。更莫外求聲。 妙用。 神通並妙用。迎送及攀陪。更不假人教。自然隨事來。幻身同草木。淨性出塵埃。多謝程居士。迷頭總喚回。 和集。 法門元不二。所到便爲家。圓頂栴檀樹。方袍萏菡花。六和儀有伴。四攝道無涯。豈獨攜禅者。俱登大寶車。 雲鶴。 旦過晚應宿。山堂任去留。孤雲能自在。只鶴更優遊。楖標開青眼。袈裟伴白頭。未明西祖意。萍迹謾悠悠。 寄通人。 通人何揀擇。一一道無偏。擬欲分優劣。還應落蓋纏。心心同作佛。法法共談禅。但盡常情也。東流水滿川。 禅定軒十偈。 攝心名淨戒。禅定號波羅。到岸仍留筏。行慈複度他。悟懷生極樂。見性識彌陀。即此明軒下。菩提薩摩诃。 其二。 雖然迷悟別。平等一禅心。莫向雲門覓。休從臨濟尋。瑕銷成白玉。礦盡得黃金。無比不思議。靈源最甚深。 其叁。 本來同作佛。妄想共留連。此日不爲道。何時能去纏。便宜歸寶所。休更認空拳。一一天真性。花開火裏蓮。 其四。 西來元不二。天下所傳差。佛法無多子。門庭有幾家。主賓分兔馬。棒喝辯龍蛇。學者宜詳審。如今正可嗟。 其五。 諸祖傳心印。何曾別有禅。宗乘迷有異。佛法悟無偏。寶覺人人大。靈機事事圓。莫求奇特說。荒卻自家田。 其六。 小乘不見性。心外別有禅。妄現涅槃樂。迷遭煩惱纏。豈知潭底月。元在屋頭天。更把古人語。將爲奇特傳。 其七。…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