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9 古尊宿語錄▪P129

  ..續本文上一頁

  神通遊戲力。一一本無生。菩薩能親證。如來更妙明。聲聞聞未信。緣覺覺猶驚。唯有大乘器。靈源發便清。

  其八。

  佛性天真事。誰言別有師。男兒彈指處。女子出禅時。不費绉毫力。何曾動所思。衆生總平等。日用自多疑。

  其九。

  學道先須明有悟。法王法印印無偏。拈來事事皆過量。把出心心總離緣。由是衆生顛倒解。不觀諸祖上來傳。蓮花世界同遊戲。主伴交參影像前。

  其十。

  龍象朝昏禅悅處。幽深難勝此軒窗。心爲遊戲神通藏。身是光明智照幢。徇物高低雖有二。歸源本末且無雙。但能知見同真正。外道天魔稽首降。

  大義寮。

  大義無文字。誰雲達磨傳。此心元淨妙。是法本明圓。有據人人佛。無生念念禅。開單兼展缽。一一火中蓮。

  其二。

  大義即爲寮。包容起一朝。聖凡同寂滅。主伴共逍遙。少語工夫大。多聞慧解饒。禅余遊覺苑。朋友好相邀。

  照軒。

  本性本明妙。如何卻妄緣。常光常寂照。淨智淨空圓。舉衆皆平等。臨機總見前。唯除不信者。教外豈虛傳。

  其二。

  西來教外傳。開悟卻憑言。心是神通藏。身爲智照軒。法空平等座。善巧總持門。大義靈無盡。禅家各有源。

  法會寮蘭軒。

  晚應清涼候。花苞吐國香。謝庭家世短。孔子教風長。有德更誰並。無人亦自芳。蘭軒禅者衆。佛性戒冰霜。

  其二。

  無人亦自秀。況植梵王家。僧衆共白業。禅庭開素花。對談爲法會。長養壅溪沙。正似修行者。常將戒定加。

  春秋皆有蘭複作偈以原之。

  鶴白兼烏黑。心爲造化元。二儀雖有象。一氣本無言。萬物遂其性。四時歸所存。秋花與春豔。香每滿蘭軒。

  寄荊南高司戶五偈。

  若把心無卻。教誰辨主賓。不知妄想性。便是聰明人。只要自覺了。頓忘能所親。但觀佛與祖。一一洞天真。

  其二。

  知見無生力。禅門已了心。不從達磨得。豈向釋迦尋。莫被無言溺。須妨有語沈。現成常現在。唯悟始知深。

  其叁。

  小乘修小法。妄現寂寥禅。務靜欣無念。嫌喧怖有緣。不知佛世界。即是已心田。起坐明如日。衆生共皎然。

  其四。

  學道多沙數。阿誰能自尋。二八禅悅性。千裏月明心。瑩徹同僧俗。靈通共古今。莫將閑藝解。可惜枉埋沈。

  其五。

  男兒丈夫志。開鑿自家田。莫逐雲門語。休依臨濟禅。人人元具足。法法本周圓。但作主中主。門門日月天。

  和開福長老送強禅者七偈。

  逆行順行皆青春。或是或非不動神。往往總隨聲色轉。回頭又昧本來人。

  一氣才和萬物春。不勞功力豈勞神。非言非句非文字。快活當機有主人。

  多執平常夢裏春。依他妄計自傷神。更傳臨濟雲門語。奇特商量愁殺人。

  雲門臨濟百花春。一一靈機總有神。到底不關言語事。錯傳錯解誤他人。

  直截根源教外春。阿誰不聖不通神。雖然向道離蚖舍。又作無心常醉人。

  言句清新便謂春。平常爲實用安神。希望成道不求悟。更把糟糠教授人。

  悟來無物不爲春。荊棘林中解養神。常與不常虛對實。臨機提出總由人。

  寄浮山岩中渙達二上人。

  若是金毛那守窟。奮迅東西警群物。有時踞地吼一聲。突然驚起遼天鹘。所食不食雕之殘。戲來還是弄活物。翻嗟疥狗一何癡。到處荒園咬枯骨。

  送宣上人。

  落落空門子。心空法亦空。肩橫楖標杖。南北與西東。

  寄玿首座時在大愚。

  高安灘上古禅關。吾祖曾開徹困顔。經幾百年真迹在。長應留待子孫還。

  和答筠守錢郎中圓相頌送住洞山。

  未有難名。既形可措。圓滿現前。群迷得路。

  送榮上人往黃檗禮積翠庵老和尚。

  了然逆順皆方便。往往宗師昧者多。君欲決明心地印。鹫峰問取老禅和。到日應須次第攀。入方境界妙堪觀。重重無盡重重異。一一憑君仔細看。

  和真首座施茶。

  從苗辨地知音少。獨有吾師鑒最靈。烹出異常還普施。幾人于味得全醒。

  留真首座。

  名山靈迹遍優遊。賞勝心應近已休。好住新豐古洞裏。共揚佛事老春秋。

  因事。

  祖師心印鐵牛機。直要當鋒決是非。掣電未收轟霹雳。相逢誰是丈夫兒。

  南臺石頭真堂。

  南臺石上彭彭子。今古何人道可齊。昔日住庵真斧在。夜來明月落前溪。

  寄信上人時在般若臺。

  要行便行住便住。去住尋常與誰語。而今又在般若臺。無錢取妻衣自補。

  和香嚴和尚石磬。

  亂山深處雲藏久。不是知音辨也難。一日禅堂高挂著。時時響應萬機寒。玎珰報曉會茶晨。直下無私喚起人。各各殷勤烹啜了。可憐幽韻又虛陳。

  送道嚴沙彌南康丐。

  步步登高鳥道玄。心心開發火中蓮。沙彌品格沙門行。始解南康化有緣。

  送則上人。

  困魚止泺鳥棲蘆。空奮雙拳大丈夫。一一盡從胸臆裏。蓋天蓋地灑醍醐。

  送全禅者廣南作丐。

  達磨遺下一只履。老盧把住諸祖衣。家家門前赫日月。太平不用將軍威。

  送文禅人之吉州丐。

  自心隨色摩尼寶。莫問廬陵米價高。更欲遍遊華藏界。都歸仁者一眉毛。

  滁州全椒塔院鑒上人邀宿草庵。

  未能直到覺元妙。且向途中息草庵。勿謂無心便休去。前叁叁有後叁叁。庵內不知塵世事。此心能有幾人全。黑龍山寺椒城外。路入青林隱翠煙。

  和酬運判李大夫。

  同鄉同姓通玄土。應念群迷複現身。時向庵中開舊論。還隨法界在微塵。按行雖是江西漕。藜杖分明長者身。須信此心能自在。

  外官作論總非塵(李公自言是長者之後)又贈李運判。

  公道生平爲布施。況聞高潔到如今。利民利國何人識。元是仁慈古佛心。竹炬點來明有盡。智燈然去照無窮。故知般若靈光妙。行處輝華到處通。

  和泐潭幹長老見寄。

  泐潭幹老真淨翁。白頭彼此雪霜蒙。道人不必重相見。千裏長同月下風。長愛末山塵世外。老來無用更深藏。人間是事只如此。岩穴誰同一炷香。

  答新昌簿求圓通頌。

  何妨識取主人公。妙性雖空用不空。王事更繁皆自了。未聞裴楷獨清通。

  送昭禅者。

  馬駒踏處水雲深。問道無非特訪尋。別我又投叁祖去。取魚不在一清浔。

  和楊川秀才見別。

  詩句清新已出塵。西來祖道更能親。雖然頭戴烏紗帽。心是蓮花社裏人。

  龍湫。

  參天四面碧崔嵬。中有龍湫偃石堆。往往山前爲雨雹。正應從此起風雷。

  別江西漕王正言。

  滌盡塵勞破盡疑。廓然還得本心時。荒田不揀拈來草。生殺臨風自在施。

  和人歲旦。

  剃發內驚雪滿刀。年華須信不相饒。逃生脫死勤爲佛。莫謂明朝與後朝。

  送華禅者。

  此心本是法中王。南北東西豈有方。若遇風雲轟霹雳。任教群雁不成行。

  奇程承事。

  老也須知不老身。同行同坐有精神。雖然無相無容貌。能爲群生作主人。

  筠洪中路。有驿名大通。其傍精舍曰竹下。因投宿題之。

  有寺路傍名竹下。去洪一驿大通前。偶來投宿滿窗月。伴我寥寥永夜禅。

  送曉化主。

  滕王閣上江山勝。洪井城中萬事閑。祖意西來本清淨。不須更要離人間。

  仙遊觀愚溪閣。

  濟用古今流不盡。閣中誰是不言人。此心若似愚溪水。天下悠悠總任真。

  觀彭學士。會黃檗老宿覺林院頌。遂乃詠之。

  性覺瑩無垢。廓然圓滿心。發生功若地。長養行如林。居士從元大。禅師複本深。相逢一家內。僧俗出殊欽。

  雪朝升座。僧問。雪上蹤由事若何。師雲。片片色無別。

  高僧因雪問。長老令當行。片片色無別。紛紛性共明。一陽曾告報。萬物待生成。不獨資禅悅。臨機要盡情。

  吊黃龍和尚塔。

  示滅師何速。空遺塔此中。僧閑四海钖。誰複九年風。鳥外千峰繞。人間一徑通。寥寥朝與暮。唯有白雲同。

  新荷示徒。

  濁泥終不染。況在梵宮生。潔性一池碧。幽香滿座清。團團初映水。短短漸分莖。更待蓮花出。禅心妙可明。

  投老庵示衆。

  九峰山色裏。拙者草庵深。投老遂疏懶。問禅徒訪尋。欲知諸祖道。不越衆人心。彼此同成佛。聊爲直指吟。

  題清居柏樹。

  昔人曾指出。今古道傳馨。祖意憑君悟。禅心使我惺。故知非俗物。還長在僧庭。凡木幾回老。高標依舊青。

  呈筠守徐朝議辭有峰命二首。

  舍家從學道。無用樂天真。豈謂至愚者。仍慚老病身。不堪爲度世。止合作閑人。乞放歸山去。翛然老百春六十四年期。歸閑已是遲。一身終有限。萬事畢無時。學道當求靜。爲僧亦合宜。蜀江賢太守。外護卻應知。

  張文結再任洪州。

  洪都王者府。複鎮見君臣。不責辭南越。唯佳奉老親。江山千裏舊。賓主一時新。曾對談禅客。慚非下榻人。

  大甯山堂。

  禅家能自靜。住處是深山。門外事雖擾。座中人亦閑。漁歌聞別浦。雁陣下前灣。即此非他物。何妨洪府間。

  散珠亭。

  一一分龍口。當軒號散珠。若教收拾得。卻恐久長無。合浦圓相似。隋庭夜不殊。豈惟能善利。萬物有工夫。

  擬王元澤題鳳凰臺。

  鳳去臺長在。園林別嶼連。因傷故國事。願學老盧禅。淨練澄江地。余霞散绮天。六朝人不見。極目舊山川。

  寄西庵法眼安師。

  不聞庵外事。此意有誰知。林壑路窮處。世途心盡時。鍾聲來舊寺。月色下新池。卻笑承風者。區區老若爲。

  寂軒。

  本來心自寂。不必更論禅。我欲辭多事。誰來共少緣。萬杉青霭裏。五老碧峰邊。第一幽藏處。廬山小洞天。

  留題天水居士靜宴閣。

  收心安養處。靜不在山中。冬暖一爐火。夏涼叁面風。遣時緣既薄。樂道意何窮。莫問人間事。勞生總是空。

  洞山讷庵。

  寂寂坐無語。何人知此心。別傳來自昔。密付到如今。胡氏田園上。雷家洞府深。高僧庵舍在。誰…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