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9 古尊宿語錄▪P130

  ..續本文上一頁爲讷相尋。

  留題東軒。

  佛子異行藏。開軒亦有方。故因迎夜月。仍得待朝陽。群木煙初暖。幽蘭花正芳。坐來禅性澹。蜂蝶自輕狂。

  寄香城順禅師。

  靈觀抛頭後。名山護有神。道場千古舊。法席幾翻新。廢去何由物。興來故在人。況師先達者。不與衆同塵。

  寄程承事。

  七十六七八。時來又共新。青煙池上柳。白發鏡中人。但逐年華轉。焉知佛性真。寄言程老子。有酒且歌春。

  答靖安黃尉問疾二首。

  書來蒙慰問。外護力何偏。槌鼓會雲侶。焚香開雪箋。滿池蓮出水。迥漢月生天。又似新裁錦。文章少比肩老病連綿發。甯忘苦惱萦。百骸雖朽敗。一物卻精明。古屋縱傾倒。閑心亦坦平。但知行大道。懶更問前程。

  宿彬上人房。

  人事少相幹。亦由居處遍。不隨流過日。常得自安禅。野色郊源接。雞聲市井連。此身仍老矣。風暖杏花天。

  退洞山上毛大夫。

  名山不到處。閑欲遍追尋。擬把新豐月。將還悟本心。禅門無著性。仙府有知音。(筠陽乃李八伯昔隱之地也)聞說寒岩在。天臺第一深。

  遊東鼓寺。

  東鼓與西鼓。開先瀑布前。廬山圍不匝。勢更近南邊。

  遊景福訪省長老。

  人生倏忽間。春色又東還。方丈新宗匠。禅門舊竹間。嶺雲飛片片。溪水瀉潺潺。總是天真物。高僧心共閑。

  寄績溪蘇子由。

  達人居處樂。誰謂績溪荒。但得雲山在。後教塵世忙。文章叁父子。德行二賢良。卻恐新天子。無容老石房。

  蘇子由辟東軒有顔子陋巷之說因而寄之。

  才淹居亦弊。道在不爲貧。未灑傅岩雨。且蒙顔巷塵。曠懷隨處樂。大器任天真。半夜東軒月。勞生屬幾人。

  訪寶雲長老。

  相見呵呵笑。園林落葉多。青松色尚在。仁者道如何。世態期朝暮。風光逐绮羅。居山禅寂子。無猒我頻過。

  經宣梵院延亭。

  積善一方人。延祥日益新。共當千百載。長若二叁春。座客心心靜。環檐物物真。院頒宣梵號。天子福黎民。

  寄無爲居士。

  世俗事無盡。養高心自閑。蔬園通綠野。林塢帶青山。丹竈慵添火。雲庵懶著關。別應修有術。七十見朱顔。

  快亭。

  門徑松杉老。悠悠日月閑。法王真境界。禅者舊家山。祖意傳來久。人情自別攀。如何快我臆。滿座水聲還。

  清涼軒。

  夏間逃暑處。軒戶對岩阿。溪水漱無盡。竹風來更多。百骸煩既謝。諸祖意如何。坐久聞魚戲。時時動渌波。

  師在雙嶺。清旦維那問訊。乃曰寂寞。師曰。寂寞僧家事。遂成其偈。

  迥然生計別。趣向少知音。寂寞僧家事。諠嘩世俗心。長遭兒女累。莫厭水雲深。但樂西來意。塵勞久自沈。

  途中逢建州叁秀才。

  桃紅兼柳綠。天地雨初澄。琴劍叁才子。瓶盂一老僧。文章投北阙。道業繼南能。邂逅征途上。生平識未曾。

  送周道士。

  歸去靈溪觀。匡廬碧嶂深。澗松多偃蓋。岩溜盡鳴琴。不死徒餐藥。長生可練心。他年如有道。飛钖一相尋。

  送張佥判遊開先。

  步入青松裏。迢迢一徑通。漸分華藏界。深隱法王宮。道與神仙別。人非世俗同。欲知西祖意。庭柏老春風。

  謝新昌權宰見訪。

  秋試舉人回。峨峨將相材。過橋分路處。勒馬入山來。邑佐閑空望。林僧靜可陪。何當布霖雨。天下活枯荄。

  送然上人化導。

  曾聽新豐曲。檐頭雨滴聲。還吹無孔笛。用度有緣生。欲破他迷暗。當開已悟明。春風活萬物。天道美何評。

  清公默庵。

  久息遊方念。庵居道可親。依依雖有主。寂寂似無人。池裏蓮從老。門前事自新。此心誰會得。庭柏對長春。

  留題玿公寂照軒。

  幽軒名寂照。四海坐中閑。景物有遷色。主人無異顔。野泉澄檻外。香霭起檐間。涼夜誰相問。寥寥月滿山。

  送人之南嶽。

  境幽南嶽寺。一一碧岩分。遠近松相接。高低鍾共聞。靈禽時奏樂。香石日籠雲。想到經行處。昭然趣不群。

  雷秀才顯閣。

  靜構南池上。群芳益我曹。蘭仍沾雨露。松下隱蓬蒿。環坐山川秀。開懷意氣豪。爲儒斯有業。何慮桂枝高。

  上藍清涼軒。

  觀機唯說法。一聽一清涼。欲盡衆生病。當開甘露場。幽深方丈後。掩映府門傍。有問西來意。城頭角韻長。

  遊桃源贈劉君實。

  宛若神仙府。疑無世俗風。人家山色裏。門徑水聲中。柳綿共垂綠。桃花相映紅。煙光正和暖。遊樂意何窮。

  與道士話長生。

  悠悠人共老。誰複解追尋。豈信長生道。分明不滅心。魂飛瑤阙遠。夢役海山深。語此迷方者。無勞競寸陰。

  書道士壁。

  仙學迷多說。當依柱史評。無心歸大道。有得失長生。物我同真宰。親疏豈可名。良哉衆妙本。一一在忘情。

  留贈香城淳長老。

  簾卷西山色。禅心共月華。香城深處寺。靈觀上人家。絕頂壇猶在。盈頭乳已賒。而今淳道者。經誦白蓮華。

  題矮雞冠。

  潔白異衆卉。階前莎草齊。曉來和露看。只欠一聲啼。

  再遊永固院。

  悠悠塵世外。居者少關心。是事有遷謝。斯門無古今。乾坤同永久。山水共幽深。我愧重來此。諸方懶去尋。

  淨頭端上人求洗滌之說因而成偈。

  段食共滋養。皆名有漏身。焉知大小事。不昧往來人。曆曆隨聞見。惺惺應屈伸。變通元自在。鑒照本天真。由逐江湖客。恥爲堯舜臣。所依投旅舍。妄計困風塵。病故嫌王膳。饑仍預國民。既能分皂白。須解別疏親。朽宅蚖蛇會。浮泡屎尿陳。何妨觀穢惡。卻要滅貪嗔。除垢超凡果。談空入聖因。迦文教雖舊。釋子道應新。革屣排朱戶。禅衣挂綠筠。攝心彰戒定。彈指覺坑神。吐唾防塗壁。抛籌怕動鄰。爲僧當異俗。學佛便行仁。伏忍冤憎盡。興悲鳥獸馴。汲湯宜讓伴。盥手忌淋垠。受用生慚愧。供承識苦辛。階磚同鏡面。瓦宇若魚鱗。狼籍欣歡少。光明贊歎頻。桶盆還次第。灰土最精淳。塞鼻奢紅棗。迎賓熾绛唇。去驕終遠害。習慢必遭迍。匾器易盈滿。曠懷忘賤貧。沙門修慧命。菩薩振慈綸。總具如蓮性。誰偏可意珍。莫迷臭皮袋。苦海枉沈淪。

  石笕二十韻。

  帶月眠霜磨複琢。南康匠者好規模。引回鹿野靈源水。瀉入梵宮香積廚。宜作奇祥當聖代。永爲盛事在元符。(年號)依依數裏松蘿下。往往諸方佛刹無。左折右盤何缭繞。高來低去更萦纡。屈伸宛若蒼虬活。裁剪分明碧玉俱。解逐方圓稱上善。能隨甜苦任殊途。既成蔬飯鳴犍椎。還奉林僧洗缽盂。及物泠冷離洞府。宛湍瑟瑟近簾隅。禅堂客喜滋茶味。祖席人傳美畫圖。澄湛池塘榮菡萏。清涼肺腑飲醍醐。調和口腹功非小。蕩滌塵埃德不孤。遐迩溪山同掩映。朝昏鳥獸共歡呼。屯雲坳裏龍擡首。貯雪岩前虎踞軀。夾道載杉根漸著。傍垠種竹葉微蘇。橋橫深澗優遊也。亭起危巒悅望乎。佛手開時慚潦倒。馬蹄踏處愧疏愚。賢將世子勤其力。則與清師忘所劬。(清則賢世四十人共成笕事)千載石門憑沃潤。萬家檀越賴沾濡。辄將長句伽陀贊。誰謂江河壯帝都。

  題雙嶺昙顯法師影堂。

  雨花臺下真身在。便是梁朝顯法師。南嶽早傳思大道。北齊曾挫陸修詞。沙門既悟神通妙。道士休誇咒術奇。舉一無人能舉二。至今佛日聖明時。

  秋夜宿景德院。

  荷滿秋塘菊滿籬。淒涼軒檻冷風吹。西來祖意堪任處。方丈禅心正寂時。岸住何妨停桌子。車行須是打牛兒。通人聞說呵呵笑。帶水拖泥老古錐。

  和積翠庵老和尚送李二十歸袁州。

  深入靈山罷問禅。還家林徑步苔錢。悟懷此去須知幸。付偈誰來得有緣。隱俗但忘憎愛見。同塵甯畏是非遷。時時好味庵中旨。若遇如君始可傳。

  和揚川秀才。

  同是浮泡幻化身。鬓邊白發但驚春。墜星灣裏曾分舊。卷簟山中又話新。君把詩篇多適性。我將佛法獨怡神。雖然禅悅吟情別。得意逍遙總要津。

  謝毛大夫見留。

  山野欣逢太守賢。故伸鄙臆下雲巅。莫嫌苦死辭幽隱。卻爲勞生屬晚年。多病況慚非道德。疏慵虛占好林泉。片雲飄逸情無限。不用羁留重愛憐。

  次韻郡倅李朝散留題洞山。

  淩空疊翠岚光裏。一簇樓臺釋子宮。誰謂道場無事到。自須蓮社有緣通。曾迎彩旆長松下。得奉冰顔累日同。從此承恩何以報。悠悠心在白雲中。悟本道場叁百載。至今香火盛玄關。未遊長謂于人外。及到分明在世間。境屬化風林壑靜。僧依勝迹钖瓶閑。訟庭無事民情樂。洞寺何妨一再還。

  寄蘇子由。

  遍因訪祖參禅後。拙直尋常見愛稀。有道卻從人事得。無心應與世情違。時光易變誰驚老。真趣難窮自覺微。尤荷多才深此意。諠嘩聲裏共忘機。

  與會勝禅老。同坐夏琅玡。至秋作偈相別。以敘一時之事。

  涼秋時節諸禅子。去去楊朱路任差。到處有山容駐钖。何方無寺不爲家。萬緣脫去輕浮世。一性常來看落花。我亦與師雖老大。更尋幽隱過年華。

  送祥長老住雲門。

  曾學雲門自在禅。而今歸去豈無緣。南山下雨機雖妙。北鬥藏身語更玄。衣到老盧長把住。法從少室廣流傳。諸方彼此休分別。唯佛功深見處圓。

  退居彭判官以詩見留次韻奉答。

  勝刹當年偶重棲。老來猶占自知非。欲憑別選僧中德。可使重拈石上衣。法付王臣千古振。道期高下一心歸。何妨免我羁留事。閑爲君通佛祖機。

  和饒守周開祖見贈。

  休話東西北與南。群生佛性妙相參。詩書未必無夫子。道德何妨有老聃。不二靈源誰共覺。以叁真教自殊探。山間老也爲遺物。多謝通人顧草庵。

  寫懷寄五峰長老。

  此寄欲抛抛未得。長思來伴老嵩丘。道因無念殊途會。人到有年諸事休。閑徑草深方禁足。碧林蟬叫又驚秋。世情追逐何時盡。

  覽鏡那堪更白頭送西安丐者。

  禅性天真蓮出水。等慈及物別岩阿。供投野老門門到。飯谒林僧寺寺過。獨木溪橋人戶少。孤村草店路頭多。風寒日晚宿歸處。猶隔畬園五裏坡。…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