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09 古尊宿语录▪P129

  ..续本文上一页

  神通游戏力。一一本无生。菩萨能亲证。如来更妙明。声闻闻未信。缘觉觉犹惊。唯有大乘器。灵源发便清。

  其八。

  佛性天真事。谁言别有师。男儿弹指处。女子出禅时。不费绉毫力。何曾动所思。众生总平等。日用自多疑。

  其九。

  学道先须明有悟。法王法印印无偏。拈来事事皆过量。把出心心总离缘。由是众生颠倒解。不观诸祖上来传。莲花世界同游戏。主伴交参影像前。

  其十。

  龙象朝昏禅悦处。幽深难胜此轩窗。心为游戏神通藏。身是光明智照幢。徇物高低虽有二。归源本末且无双。但能知见同真正。外道天魔稽首降。

  大义寮。

  大义无文字。谁云达磨传。此心元净妙。是法本明圆。有据人人佛。无生念念禅。开单兼展钵。一一火中莲。

  其二。

  大义即为寮。包容起一朝。圣凡同寂灭。主伴共逍遥。少语工夫大。多闻慧解饶。禅余游觉苑。朋友好相邀。

  照轩。

  本性本明妙。如何却妄缘。常光常寂照。净智净空圆。举众皆平等。临机总见前。唯除不信者。教外岂虚传。

  其二。

  西来教外传。开悟却凭言。心是神通藏。身为智照轩。法空平等座。善巧总持门。大义灵无尽。禅家各有源。

  法会寮兰轩。

  晚应清凉候。花苞吐国香。谢庭家世短。孔子教风长。有德更谁并。无人亦自芳。兰轩禅者众。佛性戒冰霜。

  其二。

  无人亦自秀。况植梵王家。僧众共白业。禅庭开素花。对谈为法会。长养壅溪沙。正似修行者。常将戒定加。

  春秋皆有兰复作偈以原之。

  鹤白兼乌黑。心为造化元。二仪虽有象。一气本无言。万物遂其性。四时归所存。秋花与春艳。香每满兰轩。

  寄荆南高司户五偈。

  若把心无却。教谁辨主宾。不知妄想性。便是聪明人。只要自觉了。顿忘能所亲。但观佛与祖。一一洞天真。

  其二。

  知见无生力。禅门已了心。不从达磨得。岂向释迦寻。莫被无言溺。须妨有语沈。现成常现在。唯悟始知深。

  其三。

  小乘修小法。妄现寂寥禅。务静欣无念。嫌喧怖有缘。不知佛世界。即是已心田。起坐明如日。众生共皎然。

  其四。

  学道多沙数。阿谁能自寻。二八禅悦性。千里月明心。莹彻同僧俗。灵通共古今。莫将闲艺解。可惜枉埋沉。

  其五。

  男儿丈夫志。开凿自家田。莫逐云门语。休依临济禅。人人元具足。法法本周圆。但作主中主。门门日月天。

  和开福长老送强禅者七偈。

  逆行顺行皆青春。或是或非不动神。往往总随声色转。回头又昧本来人。

  一气才和万物春。不劳功力岂劳神。非言非句非文字。快活当机有主人。

  多执平常梦里春。依他妄计自伤神。更传临济云门语。奇特商量愁杀人。

  云门临济百花春。一一灵机总有神。到底不关言语事。错传错解误他人。

  直截根源教外春。阿谁不圣不通神。虽然向道离蚖舍。又作无心常醉人。

  言句清新便谓春。平常为实用安神。希望成道不求悟。更把糟糠教授人。

  悟来无物不为春。荆棘林中解养神。常与不常虚对实。临机提出总由人。

  寄浮山岩中涣达二上人。

  若是金毛那守窟。奋迅东西警群物。有时踞地吼一声。突然惊起辽天鹘。所食不食雕之残。戏来还是弄活物。翻嗟疥狗一何痴。到处荒园咬枯骨。

  送宣上人。

  落落空门子。心空法亦空。肩横楖标杖。南北与西东。

  寄玿首座时在大愚。

  高安滩上古禅关。吾祖曾开彻困颜。经几百年真迹在。长应留待子孙还。

  和答筠守钱郎中圆相颂送住洞山。

  未有难名。既形可措。圆满现前。群迷得路。

  送荣上人往黄檗礼积翠庵老和尚。

  了然逆顺皆方便。往往宗师昧者多。君欲决明心地印。鹫峰问取老禅和。到日应须次第攀。入方境界妙堪观。重重无尽重重异。一一凭君仔细看。

  和真首座施茶。

  从苗辨地知音少。独有吾师鉴最灵。烹出异常还普施。几人于味得全醒。

  留真首座。

  名山灵迹遍优游。赏胜心应近已休。好住新丰古洞里。共扬佛事老春秋。

  因事。

  祖师心印铁牛机。直要当锋决是非。掣电未收轰霹雳。相逢谁是丈夫儿。

  南台石头真堂。

  南台石上彭彭子。今古何人道可齐。昔日住庵真斧在。夜来明月落前溪。

  寄信上人时在般若台。

  要行便行住便住。去住寻常与谁语。而今又在般若台。无钱取妻衣自补。

  和香严和尚石磬。

  乱山深处云藏久。不是知音辨也难。一日禅堂高挂著。时时响应万机寒。玎珰报晓会茶晨。直下无私唤起人。各各殷勤烹啜了。可怜幽韵又虚陈。

  送道严沙弥南康丐。

  步步登高鸟道玄。心心开发火中莲。沙弥品格沙门行。始解南康化有缘。

  送则上人。

  困鱼止泺鸟栖芦。空奋双拳大丈夫。一一尽从胸臆里。盖天盖地洒醍醐。

  送全禅者广南作丐。

  达磨遗下一只履。老卢把住诸祖衣。家家门前赫日月。太平不用将军威。

  送文禅人之吉州丐。

  自心随色摩尼宝。莫问庐陵米价高。更欲遍游华藏界。都归仁者一眉毛。

  滁州全椒塔院鉴上人邀宿草庵。

  未能直到觉元妙。且向途中息草庵。勿谓无心便休去。前三三有后三三。庵内不知尘世事。此心能有几人全。黑龙山寺椒城外。路入青林隐翠烟。

  和酬运判李大夫。

  同乡同姓通玄土。应念群迷复现身。时向庵中开旧论。还随法界在微尘。按行虽是江西漕。藜杖分明长者身。须信此心能自在。

  外官作论总非尘(李公自言是长者之后)又赠李运判。

  公道生平为布施。况闻高洁到如今。利民利国何人识。元是仁慈古佛心。竹炬点来明有尽。智灯然去照无穷。故知般若灵光妙。行处辉华到处通。

  和泐潭干长老见寄。

  泐潭干老真净翁。白头彼此雪霜蒙。道人不必重相见。千里长同月下风。长爱末山尘世外。老来无用更深藏。人间是事只如此。岩穴谁同一炷香。

  答新昌簿求圆通颂。

  何妨识取主人公。妙性虽空用不空。王事更繁皆自了。未闻裴楷独清通。

  送昭禅者。

  马驹踏处水云深。问道无非特访寻。别我又投三祖去。取鱼不在一清浔。

  和杨川秀才见别。

  诗句清新已出尘。西来祖道更能亲。虽然头戴乌纱帽。心是莲花社里人。

  龙湫。

  参天四面碧崔嵬。中有龙湫偃石堆。往往山前为雨雹。正应从此起风雷。

  别江西漕王正言。

  涤尽尘劳破尽疑。廓然还得本心时。荒田不拣拈来草。生杀临风自在施。

  和人岁旦。

  剃发内惊雪满刀。年华须信不相饶。逃生脱死勤为佛。莫谓明朝与后朝。

  送华禅者。

  此心本是法中王。南北东西岂有方。若遇风云轰霹雳。任教群雁不成行。

  奇程承事。

  老也须知不老身。同行同坐有精神。虽然无相无容貌。能为群生作主人。

  筠洪中路。有驿名大通。其傍精舍曰竹下。因投宿题之。

  有寺路傍名竹下。去洪一驿大通前。偶来投宿满窗月。伴我寥寥永夜禅。

  送晓化主。

  滕王阁上江山胜。洪井城中万事闲。祖意西来本清净。不须更要离人间。

  仙游观愚溪阁。

  济用古今流不尽。阁中谁是不言人。此心若似愚溪水。天下悠悠总任真。

  观彭学士。会黄檗老宿觉林院颂。遂乃咏之。

  性觉莹无垢。廓然圆满心。发生功若地。长养行如林。居士从元大。禅师复本深。相逢一家内。僧俗出殊钦。

  雪朝升座。僧问。雪上踪由事若何。师云。片片色无别。

  高僧因雪问。长老令当行。片片色无别。纷纷性共明。一阳曾告报。万物待生成。不独资禅悦。临机要尽情。

  吊黄龙和尚塔。

  示灭师何速。空遗塔此中。僧闲四海钖。谁复九年风。鸟外千峰绕。人间一径通。寥寥朝与暮。唯有白云同。

  新荷示徒。

  浊泥终不染。况在梵宫生。洁性一池碧。幽香满座清。团团初映水。短短渐分茎。更待莲花出。禅心妙可明。

  投老庵示众。

  九峰山色里。拙者草庵深。投老遂疏懒。问禅徒访寻。欲知诸祖道。不越众人心。彼此同成佛。聊为直指吟。

  题清居柏树。

  昔人曾指出。今古道传馨。祖意凭君悟。禅心使我惺。故知非俗物。还长在僧庭。凡木几回老。高标依旧青。

  呈筠守徐朝议辞有峰命二首。

  舍家从学道。无用乐天真。岂谓至愚者。仍惭老病身。不堪为度世。止合作闲人。乞放归山去。翛然老百春六十四年期。归闲已是迟。一身终有限。万事毕无时。学道当求静。为僧亦合宜。蜀江贤太守。外护却应知。

  张文结再任洪州。

  洪都王者府。复镇见君臣。不责辞南越。唯佳奉老亲。江山千里旧。宾主一时新。曾对谈禅客。惭非下榻人。

  大宁山堂。

  禅家能自静。住处是深山。门外事虽扰。座中人亦闲。渔歌闻别浦。雁阵下前湾。即此非他物。何妨洪府间。

  散珠亭。

  一一分龙口。当轩号散珠。若教收拾得。却恐久长无。合浦圆相似。隋庭夜不殊。岂惟能善利。万物有工夫。

  拟王元泽题凤凰台。

  凤去台长在。园林别屿连。因伤故国事。愿学老卢禅。净练澄江地。余霞散绮天。六朝人不见。极目旧山川。

  寄西庵法眼安师。

  不闻庵外事。此意有谁知。林壑路穷处。世途心尽时。钟声来旧寺。月色下新池。却笑承风者。区区老若为。

  寂轩。

  本来心自寂。不必更论禅。我欲辞多事。谁来共少缘。万杉青霭里。五老碧峰边。第一幽藏处。庐山小洞天。

  留题天水居士静宴阁。

  收心安养处。静不在山中。冬暖一炉火。夏凉三面风。遣时缘既薄。乐道意何穷。莫问人间事。劳生总是空。

  洞山讷庵。

  寂寂坐无语。何人知此心。别传来自昔。密付到如今。胡氏田园上。雷家洞府深。高僧庵舍在。谁…

《009 古尊宿语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