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煩惱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覓影。離衆生而求佛果。喻默聲而尋響。當知得無所得。失無所失。未及造谒聊伸此意。伏望答之。二祖大師答曰。備觀來意皆如實。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真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悉皆如。愍此二見之徒輩。伸詞措筆作斯書。觀身與佛不差別。何須更覓彼無余。居士得偈欣然奉侍。諸仁者。古人悟心布之文字。實是希有。還見二祖大師與居士所證所得之事麼。良久雲。浩劫有窮。斯文不泯。久立。
上堂。慮而解思而知。孤燈難並太陽輝。不是心不是佛。爲君掃蕩精靈窟。摩天鹞子入雲飛。千裏萬裏只一突。阿剌剌。下座。
上堂。不起疏慵不進修。實無言說實無求。奪饑人口中之食。驅耕夫手裏之牛。真快活百無憂。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風浪拍天流。陳與明還佛頂心經願請上堂。唵齒臨唵齒臨。唵部臨唵部臨。大衆。此是甚麼言語。義理如何。還有人會得麼。若道是言語。又不成言語。若道有道理。又不成道理。可謂言诠不到。分別不及。先聖呼爲密語。又曰真言。一切言音從是而生。一切語教從是而出。山僧適來看經中。得七字陀羅尼。能滅千災成就萬德。今對諸人舉此七字陀羅尼一遍。諸人谛聽。遂默然屈第一指至第七指曰。諸人聞得麼。恐諸人不聞。更舉一遍。又默然屈一指至七指曰。聞得麼。大衆。唯佛與佛乃能知之。自余群生悉皆罔措。有方便門。名曰重說偈言。今更再叁分明說此七字咒曰。佛頂心經齋願了。大衆。曉得其中旨趣麼。待山僧奉爲解釋一字字要知落處。若論佛。只是當人更無物。若論頂。晝夜舒光照前境。若論心。看時無相用時深。若論經。解語能言不是聲。若論齋。所爲所作盡和諧。若論願。猶如身在龍門院。若論了。無慮無疑心皎皎。心皎皎。增添福壽災殃少。論量功德廣難思。須彌未大滄溟小。山僧適來說者。是真言。世人只知有言。不知有真。若不知真。所言皆妄。何者名爲真言。能出萬宗故曰真言。亦名叁昧王。亦名萬字頂。亦名微妙章句。亦名秘密大總持。至心受持大有靈驗。所謂山僧七字咒也。乃屈指曰。一二叁四五六七。諷誦受持皆秘密。如人親入寶山中。一切珍奇從此出。久立。
上堂。道可學耶實不可學。心可悟耶實不可悟。不學不悟真機全露。明月娑婆浮生旦暮。眼若不睡諸夢除。古今出入無門戶。遂召大衆曰。是什麼。
上堂。山僧略升此座。大衆永息狐疑。各各金毛師子。去來哮吼全威。臨濟高聲連喝。德山拈棒痛槌。縱有一言半句。終不別作路歧。大衆。抖擻精神著瞌睡。作麼是甚生次第事。你自鈍置。山僧恁麼道。要人到不要人到。試點撿看。
上堂。舉洞山和向示衆曰。兄弟。初秋夏末或東去西去。直須向萬裏無寸草處去始得。又雲。只如萬裏無寸草處。作麼生去。石霜聞之乃曰。出門便是草。僧舉似洞山。洞山曰。大唐國內能有幾人。師曰。出門便是草。閑殺龍門老。北去禮文殊。南來登五老。鬓發已蒼浪。言歸恨不早。獨立秋風前。相思望江島。好好不用更尋討。
上堂。什麼物恁麼來。休將明鏡挂高臺。什麼物恁麼去。分明不用當頭舉。舉得分明得更難。澄潭不許蒼龍盤。便恁會太無端。遂拍手呵呵大笑雲。華藏毗盧世界寬。
上堂。好一隊。其中人還見其中事麼。若是其中人。必見其中事也。良久呵呵大笑曰。會麼。苟不然者。雖有其中事。元來不是其中人。縱是其中人。元來不了其中事。了得其中事。作得其中人。複何憂哉。不見沩山曰。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時有人問。樹到藤枯時如何。沩山呵呵大笑。又有幹峰示衆曰。法身有叁種病二種光。一一透得始解穩坐。雲門出衆而問曰。庵內人何故不見庵外事。幹峰呵呵大笑。大衆。有人或問道。此二老宿意旨如何。龍門拍手呵呵而笑。良久曰。你諸人何不與我放下布袋解開肚皮笑一聲子。
上堂。釋迦世尊已成正覺。彌勒大士當來下生。老盧持過嶺南。達磨攜來東土。各謂度生已畢。我願雲周。如何六道四生猶在。土石諸山未殒。淨妙國土不逢。爲是願力未充。爲是業果難盡。爲複別有道理。還有人斷得麼。若不同床睡。焉知被底穿。歸堂吃茶去。
上堂。空生不解岩中坐。春暖桃花樹樹紅。漏泄天機無覓處。都緣露柱挂燈籠。燈籠燈籠卻有古風。露柱露柱善解提舉。一旦師姑是女兒。大悟堂中吃茶去。
上堂。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亡性即真。根塵既謝鏡光現前。心法雙亡如何則是。赤胳胝身無妄想。眼聞耳見離攀緣。
上堂。迎日出門去。已覺披煙霧。冒月望山歸。重露顯禅衣。心悄悄步遲遲。無孔笛再叁吹。哩哩[忏-千+羅][忏-千+羅][忏-千+羅]哩。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猶唱翠眉低。君更聽莫狐疑。是何曲歸堂去。
上堂。真實到家之士。何暇論家。決定證得之人。甯標所證。論家論證。乃闾閻負販之徒。無證無家。誠飄露伶俜之子。何不興決烈之志。啓特達之懷。舉措看他上流。勿謾隨于庸鄙。一一從自己胸中流出。與我蓋天蓋地去始得。總似你恁麼。參學驢年去。
上堂。海門山長安道。茫茫煙水連芳草。樓頭客馬上郎。一聽落梅悲故鄉。春風過眼花飛盡。蝴蝶翩翩過短牆。君更聽是何章。會不得參堂去。政和八年九月。奉敕住和州褒禅。
上堂。謝恩畢。僧問。千裏遠聞音信好。不涉程途事若何。師雲。不挂叁寸。進雲。一輪明月當空照。萬裏清風宇宙寬。師雲。卻有商量。進雲。路上忽遇禅人問時如何。師雲。有甚難答。進雲。雲離谷口千山秀。月到天心四海明。師雲。誰是恁麼人。師複雲。大衆現前。豈不是舒州龍門山。適來敕旨。豈不是和州褒禅寺。令山僧往彼傳法住持。且何者是傳底法。要知佛法旨趣麼。不離龍門山。要見褒禅寺。不離褒禅寺。要見龍門山。龍門山則易見。褒禅寺即難見。有人見得褒禅寺麼。若明得。便有佛法旨趣。若也未明。良久雲。帝力丘山重。君恩宇宙寬。不才何以報。處處得心安。久立。
到褒禅入方丈。師據座雲。昔定明禅師燕坐此峰。住大叁昧。悲濟弘誓。澤及一方。山僧忝繼先蹤。續明後焰。十方坐斷。祖令當行。鳴鼓升堂。各須谛聽。
上堂。聖皇帝賜與名山。賢宰臣宣行睿旨。俾令貧道傳法住持。衆中還有荷擔重任者麼。試出衆道看。僧問。古人道。權借一問以爲影草。未審此理如何。師雲。子是何心行。進雲。可謂手執夜明符。幾個知天曉。師雲。曾問幾人來。進雲。到者裏多少人錯會。師雲。阇梨又作麼生。進雲。叁十年後有人會去。師雲。猶較些子。僧問。一塵才起大地全收時如何。師雲。兩塵也。進雲。恁麼則無邊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當念。師雲。含山縣裏事作麼生見得。進雲。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師雲。者個阇梨卻好商量。師複雲。龍蛇易辨衲子難瞞。辨別得否。山僧未來此間時。是山法席久虛。叢林不振。當此之時。還知定明禅師是汝諸人善知識麼。山僧既來此間。法席初開。叢林複建。亦定明禅師是汝諸人善知識。所以道。有佛無佛性相常住。若解恁麼看得。吾有道光矣。昔日有一員尊宿。衆集定。起來作舞曰。諸人會此意否。諸人無對。寂曰。山僧不舍道法而現凡夫事。師乃呵呵笑曰。奇怪。若是褒禅即不然。乃起作舞告衆曰。諸人會我意否。良久雲。清貧長樂。下座。
上堂。褒禅乍住太幹枯。月白風清入畫圖。人間縱有千般樂。不及今朝事事無。乃呵呵大笑。好大哥。
上堂。雲中石塔摩星鬥。定明禅師大張口。是你之言若解參。不必腰包天下走。遂卓柱杖一下曰。鳥對初陽自在啼。犬逢生漢連聲吼。又卓柱杖一下曰。歸堂上堂。只知今日明朝。不覺今朝明日。事事一似安排。箭箭自然中的。甜者甜于黃連。苦者苦過白蜜。吃得者般滋味。乃以手作舞曰。不妨邏邏哩哩。下座。
正月一日上堂。以柱杖劃一劃雲。天得一。鬥牛女虛危室畢。地得一。草木山河並土石。君得一。上下四維無等匹。召大衆曰。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明光的曆。有歡榮有愁戚。或冤親或順逆。富且貴貧且乞。萬樣千般誰運爲。空谷之聲隨應出。鴛鴦繡了任君看。不露金針太綿密。褒禅奉勸各回頭。莫待臨行卻啾唧。識取摩诃般若光。萬古悠悠是今日。久立。
上堂。如來無二種語。諸人如何會如來語。作麼生是二種語。須明取始得。一離間語。二和合語。無此二者。是名如來語。何名離間語。能聽法者雖願樂聽受。而所說法者不爲開示。是名離間語。能說法者雖樂開示。而聽法者不樂聽受。是名離間語。雖說無有能說可說。雖聽無有能聽可聽。得如此者。方名和合語。當觀此離間語和合語一耶二耶。同耶異耶。如此證知舍離間語。當得和合語。而如來無此二語者。不說不聽而已。然不說不聽亦有二事。一凡夫。二聖智。正如凡夫無所開示無所聽受。冥然莫覺故曰無明。亦名爲無說無聽。二聖智所到。到其無說無聽。亡賓主絕行解。自居究竟實地。亦名無說無聽。學者當善分別。勿生異見。不可瞞顸不分。
上堂。舉趙州和尚一日趙王來不下禅床曰。會麼。王曰不會。州曰。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禅床。騰騰和尚朝見則天。仰視則天曰。會麼。天曰不會。騰騰曰。山僧持不語戒。忠國師見肅宗帝。以手指頭帽子曰。會麼。帝曰不會。國師曰。天寒莫怪不下帽子。大衆。明得叁人意旨麼。譬如寶舟到岸獲大富而濟有余。玉戶抽關升于堂而入乎室。猶在門外。無柰不入之何。困守孤貧。豈是珠寶之咎。還會麼。卞和刖足。歸堂上堂。面前過便知是張叁李四。背後過爲什麼卻不見。壁者邊便見是條臺倚子。壁那邊爲什麼分疏不得。咫尺之間尚爾。況十方世界耶。參學人若不明。當知參學事卒未在。光陰迅速。入寺來早已九十日。諸郡發心化士且寬懷打疊。遂拈柱杖曰。東西南北四方人。地闊天遙最是親。衡嶽天臺連魏阙。乃彈指一下曰。輕輕彈指不勞神。複拈柱杖曰。山河大地日月…
《009 古尊宿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