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烦恼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寻响。当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未及造谒聊伸此意。伏望答之。二祖大师答曰。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悉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伸词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居士得偈欣然奉侍。诸仁者。古人悟心布之文字。实是希有。还见二祖大师与居士所证所得之事么。良久云。浩劫有穷。斯文不泯。久立。
上堂。虑而解思而知。孤灯难并太阳辉。不是心不是佛。为君扫荡精灵窟。摩天鹞子入云飞。千里万里只一突。阿剌剌。下座。
上堂。不起疏慵不进修。实无言说实无求。夺饥人口中之食。驱耕夫手里之牛。真快活百无忧。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风浪拍天流。陈与明还佛顶心经愿请上堂。唵齿临唵齿临。唵部临唵部临。大众。此是甚么言语。义理如何。还有人会得么。若道是言语。又不成言语。若道有道理。又不成道理。可谓言诠不到。分别不及。先圣呼为密语。又曰真言。一切言音从是而生。一切语教从是而出。山僧适来看经中。得七字陀罗尼。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今对诸人举此七字陀罗尼一遍。诸人谛听。遂默然屈第一指至第七指曰。诸人闻得么。恐诸人不闻。更举一遍。又默然屈一指至七指曰。闻得么。大众。唯佛与佛乃能知之。自余群生悉皆罔措。有方便门。名曰重说偈言。今更再三分明说此七字咒曰。佛顶心经斋愿了。大众。晓得其中旨趣么。待山僧奉为解释一字字要知落处。若论佛。只是当人更无物。若论顶。昼夜舒光照前境。若论心。看时无相用时深。若论经。解语能言不是声。若论斋。所为所作尽和谐。若论愿。犹如身在龙门院。若论了。无虑无疑心皎皎。心皎皎。增添福寿灾殃少。论量功德广难思。须弥未大沧溟小。山僧适来说者。是真言。世人只知有言。不知有真。若不知真。所言皆妄。何者名为真言。能出万宗故曰真言。亦名三昧王。亦名万字顶。亦名微妙章句。亦名秘密大总持。至心受持大有灵验。所谓山僧七字咒也。乃屈指曰。一二三四五六七。讽诵受持皆秘密。如人亲入宝山中。一切珍奇从此出。久立。
上堂。道可学耶实不可学。心可悟耶实不可悟。不学不悟真机全露。明月娑婆浮生旦暮。眼若不睡诸梦除。古今出入无门户。遂召大众曰。是什么。
上堂。山僧略升此座。大众永息狐疑。各各金毛师子。去来哮吼全威。临济高声连喝。德山拈棒痛槌。纵有一言半句。终不别作路歧。大众。抖擞精神著瞌睡。作么是甚生次第事。你自钝置。山僧恁么道。要人到不要人到。试点捡看。
上堂。举洞山和向示众曰。兄弟。初秋夏末或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始得。又云。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石霜闻之乃曰。出门便是草。僧举似洞山。洞山曰。大唐国内能有几人。师曰。出门便是草。闲杀龙门老。北去礼文殊。南来登五老。鬓发已苍浪。言归恨不早。独立秋风前。相思望江岛。好好不用更寻讨。
上堂。什么物恁么来。休将明镜挂高台。什么物恁么去。分明不用当头举。举得分明得更难。澄潭不许苍龙盘。便恁会太无端。遂拍手呵呵大笑云。华藏毗卢世界宽。
上堂。好一队。其中人还见其中事么。若是其中人。必见其中事也。良久呵呵大笑曰。会么。苟不然者。虽有其中事。元来不是其中人。纵是其中人。元来不了其中事。了得其中事。作得其中人。复何忧哉。不见沩山曰。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时有人问。树到藤枯时如何。沩山呵呵大笑。又有干峰示众曰。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一一透得始解稳坐。云门出众而问曰。庵内人何故不见庵外事。干峰呵呵大笑。大众。有人或问道。此二老宿意旨如何。龙门拍手呵呵而笑。良久曰。你诸人何不与我放下布袋解开肚皮笑一声子。
上堂。释迦世尊已成正觉。弥勒大士当来下生。老卢持过岭南。达磨携来东土。各谓度生已毕。我愿云周。如何六道四生犹在。土石诸山未殒。净妙国土不逢。为是愿力未充。为是业果难尽。为复别有道理。还有人断得么。若不同床睡。焉知被底穿。归堂吃茶去。
上堂。空生不解岩中坐。春暖桃花树树红。漏泄天机无觅处。都缘露柱挂灯笼。灯笼灯笼却有古风。露柱露柱善解提举。一旦师姑是女儿。大悟堂中吃茶去。
上堂。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根尘既谢镜光现前。心法双亡如何则是。赤胳胝身无妄想。眼闻耳见离攀缘。
上堂。迎日出门去。已觉披烟雾。冒月望山归。重露显禅衣。心悄悄步迟迟。无孔笛再三吹。哩哩[忏-千+罗][忏-千+罗][忏-千+罗]哩。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犹唱翠眉低。君更听莫狐疑。是何曲归堂去。
上堂。真实到家之士。何暇论家。决定证得之人。宁标所证。论家论证。乃闾阎负贩之徒。无证无家。诚飘露伶俜之子。何不兴决烈之志。启特达之怀。举措看他上流。勿谩随于庸鄙。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与我盖天盖地去始得。总似你恁么。参学驴年去。
上堂。海门山长安道。茫茫烟水连芳草。楼头客马上郎。一听落梅悲故乡。春风过眼花飞尽。蝴蝶翩翩过短墙。君更听是何章。会不得参堂去。政和八年九月。奉敕住和州褒禅。
上堂。谢恩毕。僧问。千里远闻音信好。不涉程途事若何。师云。不挂三寸。进云。一轮明月当空照。万里清风宇宙宽。师云。却有商量。进云。路上忽遇禅人问时如何。师云。有甚难答。进云。云离谷口千山秀。月到天心四海明。师云。谁是恁么人。师复云。大众现前。岂不是舒州龙门山。适来敕旨。岂不是和州褒禅寺。令山僧往彼传法住持。且何者是传底法。要知佛法旨趣么。不离龙门山。要见褒禅寺。不离褒禅寺。要见龙门山。龙门山则易见。褒禅寺即难见。有人见得褒禅寺么。若明得。便有佛法旨趣。若也未明。良久云。帝力丘山重。君恩宇宙宽。不才何以报。处处得心安。久立。
到褒禅入方丈。师据座云。昔定明禅师燕坐此峰。住大三昧。悲济弘誓。泽及一方。山僧忝继先踪。续明后焰。十方坐断。祖令当行。鸣鼓升堂。各须谛听。
上堂。圣皇帝赐与名山。贤宰臣宣行睿旨。俾令贫道传法住持。众中还有荷担重任者么。试出众道看。僧问。古人道。权借一问以为影草。未审此理如何。师云。子是何心行。进云。可谓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师云。曾问几人来。进云。到者里多少人错会。师云。阇梨又作么生。进云。三十年后有人会去。师云。犹较些子。僧问。一尘才起大地全收时如何。师云。两尘也。进云。恁么则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师云。含山县里事作么生见得。进云。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师云。者个阇梨却好商量。师复云。龙蛇易辨衲子难瞒。辨别得否。山僧未来此间时。是山法席久虚。丛林不振。当此之时。还知定明禅师是汝诸人善知识么。山僧既来此间。法席初开。丛林复建。亦定明禅师是汝诸人善知识。所以道。有佛无佛性相常住。若解恁么看得。吾有道光矣。昔日有一员尊宿。众集定。起来作舞曰。诸人会此意否。诸人无对。寂曰。山僧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师乃呵呵笑曰。奇怪。若是褒禅即不然。乃起作舞告众曰。诸人会我意否。良久云。清贫长乐。下座。
上堂。褒禅乍住太干枯。月白风清入画图。人间纵有千般乐。不及今朝事事无。乃呵呵大笑。好大哥。
上堂。云中石塔摩星斗。定明禅师大张口。是你之言若解参。不必腰包天下走。遂卓柱杖一下曰。鸟对初阳自在啼。犬逢生汉连声吼。又卓柱杖一下曰。归堂上堂。只知今日明朝。不觉今朝明日。事事一似安排。箭箭自然中的。甜者甜于黄连。苦者苦过白蜜。吃得者般滋味。乃以手作舞曰。不妨逻逻哩哩。下座。
正月一日上堂。以柱杖划一划云。天得一。斗牛女虚危室毕。地得一。草木山河并土石。君得一。上下四维无等匹。召大众曰。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明光的历。有欢荣有愁戚。或冤亲或顺逆。富且贵贫且乞。万样千般谁运为。空谷之声随应出。鸳鸯绣了任君看。不露金针太绵密。褒禅奉劝各回头。莫待临行却啾唧。识取摩诃般若光。万古悠悠是今日。久立。
上堂。如来无二种语。诸人如何会如来语。作么生是二种语。须明取始得。一离间语。二和合语。无此二者。是名如来语。何名离间语。能听法者虽愿乐听受。而所说法者不为开示。是名离间语。能说法者虽乐开示。而听法者不乐听受。是名离间语。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听无有能听可听。得如此者。方名和合语。当观此离间语和合语一耶二耶。同耶异耶。如此证知舍离间语。当得和合语。而如来无此二语者。不说不听而已。然不说不听亦有二事。一凡夫。二圣智。正如凡夫无所开示无所听受。冥然莫觉故曰无明。亦名为无说无听。二圣智所到。到其无说无听。亡宾主绝行解。自居究竟实地。亦名无说无听。学者当善分别。勿生异见。不可瞒顸不分。
上堂。举赵州和尚一日赵王来不下禅床曰。会么。王曰不会。州曰。自小持斋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腾腾和尚朝见则天。仰视则天曰。会么。天曰不会。腾腾曰。山僧持不语戒。忠国师见肃宗帝。以手指头帽子曰。会么。帝曰不会。国师曰。天寒莫怪不下帽子。大众。明得三人意旨么。譬如宝舟到岸获大富而济有余。玉户抽关升于堂而入乎室。犹在门外。无柰不入之何。困守孤贫。岂是珠宝之咎。还会么。卞和刖足。归堂上堂。面前过便知是张三李四。背后过为什么却不见。壁者边便见是条台倚子。壁那边为什么分疏不得。咫尺之间尚尔。况十方世界耶。参学人若不明。当知参学事卒未在。光阴迅速。入寺来早已九十日。诸郡发心化士且宽怀打叠。遂拈柱杖曰。东西南北四方人。地阔天遥最是亲。衡岳天台连魏阙。乃弹指一下曰。轻轻弹指不劳神。复拈柱杖曰。山河大地日月…
《009 古尊宿语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