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近戚之家。又不嬰于我慢。良亦可尚。因賜之題。豈徒然哉。亦王者溥濟萬物之源也。其錄叁十卷。時景祐叁年四月日賜序。
天聖廣燈錄卷第一。
鎮國軍節度使驸馬都尉臣李遵勖編。
金仙以大法眼藏。謂之教外別行。故有授記然燈付囑迦葉。而賢劫次第。前有六佛。景德傳燈錄中。先已具載。今之編次。從因地以至傳法來曆。繼自釋迦佛以降。天竺釋迦牟尼佛。佛在舍衛城竹林精舍。阿難白言。如來往昔供養幾佛。求于菩提。複于何佛。最初種諸善根。佛告阿難。我念過去無量劫中。閻浮提有一刹利王。名降魔冤。住蓮華大城。十善化世。時有佛出世。號然燈。其王聞佛功德。躬迎供養。時雪山南有一大姓婆羅門之子雲童。爲五百婆羅門子上首。年十六。諸珍寶仙人。受學毗陀等論。卒業辭還。仙曰。我法教中。弟子學道得成。應須厚報。雲童曰。未審何物堪酬訓道。仙曰。當須金寶瓶缽杖蓋革屣。悉用金裝。雲童答曰。我今唯此一身。仙若聽我丐求。即來奉上。乃辭行。至輸羅波奢大城之中。有一婆羅門。名祭祀德。家世富饒。正設般遮于瑟。(無遮齋也)最後一日。雲童至會。衆久已欽名。歡喜逢迎。推爲上座。受第一供養。雲童收哒嚫已。持奉仙師。行至蓮華大城。見嚴麗有若諸天集會。即問城人。欲何所作。答曰。汝不聞。然燈如來出世。今降冤王請佛入城。故斯嚴潔。雲童即自念。我今應往起居。酬仙未晚。又念。佛法唯重。以法供養。最爲殊勝。我未具法。可贖華以奉供。時王裒市香華奉佛。不許私賣。雲童求買。了不能得。忽于裏巷。見一青衣。名爲賢者。密持七莖優缽羅華。藏于瓶內。雲童見已。歡喜。乃出金錢買之。賢者曰。王禁私鬻華者。雲童曰。願潛辍五枚。誓不相忘。賢者曰。欲將何用。雲童曰。我適聞然燈如來出世。志買妙華以爲供養。賢者曰。若仁者能與我作未來因。長爲夫婦。及出家得道。願同修梵行。爲汝弟子者即與汝華。雲童曰善。我若行菩薩道。舍國城妻子頭目髓腦等時。卿能不作障礙者。即隨汝願。賢者曰。隨喜所作。我無吝惜。即收金錢付華五枚。並寄余華。同奉予佛。雲童持華。隨王獻佛。生希有心。而發願言。若我身得同佛身不謬者。是華住于空中。變大華蓋。才發願已。其華成蓋。住虛空中。覆佛頂上。是時天人各脫上妙寶衣。敷地供養。雲童唯有所著鹿皮。亦以布地。衆人罵辱。擲之遠處。時雲童怅然涕淚。自念孤窮。佛知其心。即變前途。忽爲泥濘。衆皆避之。雲童遽往泥中。敷鹿皮衣。仆面布發。願言。佛及人天。皆當踐過。若如來。不與我受菩提記。我終不起。時然燈佛與諸大衆。徐步而來。先踐其發。次履其身。顧大衆曰。汝等不得辄踐摩那婆身發。唯除如來。無可蹈者。複告雲童曰。汝能發此廣大誓願。荷負如來。不惜身命。此是第二阿僧祗劫。最初發菩提心之因地。自今已後。淨修叁業。行諸波羅蜜門。心不放逸。如救頭然。叁十七品具足八萬聖行。憐愍衆生。護持正法。叁昧正受。觀法無我。入甚深義。澤趣正覺。中無退屈。汝若能辦是事。即自唱言我能。時雲童聞佛教誨。悲喜兼盈。叁唱是言我能。然燈如來始告曰。摩那婆。(此雲善男子也)卻後無數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具足十號。如我無異。既獲授記。身意輕安。忽升虛空高七多羅樹。向佛作禮。佛告雲童曰。汝觀東方。即見河沙諸佛。爲雲童授澤定記。如是四維上下皆然。雲童即禮佛足。願求出家。然燈即爲授具。十億諸天。共持一發。歸天供養。佛告阿難。爾時雲童者。即我身是也。我從然燈佛所。第二發菩提心已來。常供養河沙諸佛。行菩薩道。以至成等正覺。余如本行經說。釋迦自迦葉佛所。正念往生兜率陀天。位當補處。名護明菩薩。化知足天。即現五種衰相。二十八天。俱來悲感。護明爲說法要。斷除攀緣。乃告金團天子。令選生處。有刹利灌頂甘蔗釋種淨飯王。劫初已來。輪王不斷。堪爲一生菩薩。作其父王。其家具六十種功德。母亦具叁十二勝相。(即天臂城釋種。名善覺。女摩耶夫人也。摩耶此雲淨行也)護明菩薩下生兜率。諸天勸請。護明止曰。我常爲汝等說。一切有處。皆是無常。如芭蕉堅。如借物用。會必別離。無有究竟。汝等沈醉。聞已旋忘。今更爲汝說一百八法門。與汝憶念。(法門如經)護明乃一心念。舍天壽命。時摩耶夫人于夜初分。遂白王曰。我從今夜請受八關齋戒。玄除五欲娛樂。王即許之。摩耶夫人是夜夢菩薩乘六牙白象從空而來。入于右脅而住。(當北土姬周第五主昭王二十叁年癸醜之歲。七月十五日夜矣)後及誕月。夫人遊于園中。攀波羅叉樹。菩薩從右脅而降生。(即昭王二十四年甲寅歲四月八日)周行七步。目顧四方。分手指天地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相者曰。太子具叁十二相。有二種報。在家爲轉輪聖王。治四天下。出家成阿耨菩提。化叁千界。以瑞異故。立名悉達多。(此雲一切利成)複有阿私陀仙人。知佛出世。自天而來。至于王所。王命太子見之。仙人拱立而謂王曰。我及一切人天。應當作禮。菩薩若返禮者。頭破七分。王曰。國之相師。說有二種果報。未知決定是非耶。私陀曰。彼人妄說。今我誠言。此子出家。成正覺道。爲人天師。轉妙*輪。願王善保聖子。福祐無疆。太子既生七日。摩耶遂薨。王選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令其傅育。年十九。王每慮太子舍家。爲造叁時殿。多方以娛之。時淨居天知時已至。于虛空中告曰。昔菩薩在兜率天時。發大誓。願度衆生。今久處王宮。時已至矣。勿貪世樂。即說偈曰。
世間事無常 猶如雲出電 尊者今時至 應舍家出家。太子深厭紛華。始有四門遊觀。次第見生老病死。屢咨父母。堅求出家。慈愛所鍾。莫從其欲。太子是夜感五夢。始。席此大地。枕以須彌。撮四大海水置于手足。次則有草一枝。名爲建立。自臍輪而至阿迦膩吒天。複見雜色四鳥。各從方來。至于足下。皆變白色。又有一獸。黧首白身。舐太子足。最後見一糞壤。高峻如山。在上遊行。不爲潰染。淨居天子複來告曰。諸天八部。遍滿虛空。贊助法王。不宜久住。是夜叁更逾城而去。遂至迦藍氏大仙所。仙人問曰。仁者發心欲求何事。太子曰。我見世間生老病死。叁界愛纏。不能出離。我要成佛度于未度。仙曰。善哉。貪愛者。是世間大惡蛟龍。居衆生心水。失一切善利。仁者頓能感寤。是大智人。即說偈曰。
一切法勝唯有行 清淨寂定不過心 染著恩愛最冤家 諸有恐怖是老死。太子問曰。諸根不定。雲何調伏。仙曰。凡衆生者。有其二義。一者本性。二者變化。本性者。謂地水火風空。我及無相。變化者。謂諸根境界。手足語言。動轉去來。及以心識。若能分別此之二義。不生愛染。名爲解脫。又複衆生。不了四種煩惱。貪著世間。一者無信。二者著我。叁者有疑。四者無定。複說偈曰。
山羊被殺因作聲 飛蛾投燈由火色 水魚懸鈎爲吞餌 世人趣死以境牽。複曰。若能離諸有相。即獲無相。既若不生。即名非想。悉達聞已。默而識之。蓋非究竟之法。安令我得至涅槃。說偈辭去。
本無生老病死過 並及地火水風空 湛然叁世無師教 常淨自然證解脫。次至優陀羅二仙所白言。大仙所行之法如何。大仙言。凡所于相。及于非相。此是大患大癡。若正意思惟。獨有微妙體性。寂定殊勝。至非想非非想處。命壽遐永。仙聖所居。悉達就彼二仙。五年修學。知非究竟。即詣雪山。六年苦行。成等正覺。(今概舉也)受大梵天王請。至鹿野苑中。始以四谛法。度五仙人。憍陳如等爲劣解者。令出叁界火難。說四谛法。而證聲聞。如兔渡河。乘號羊車。爲中根者。令觀生死根本。因起無明。如是十二攀緣。輪回不息。使順逆推究。滅無明根。證緣覺果。如馬渡河。乘名鹿車。爲木根者。頓開實相。直示菩提。即色即空。一則一切。修波羅蜜行。不住叁輪。入薩婆若城。無虧四攝。次登十地。漸斷叁愚。等妙圓明。成大菩薩。如香象渡河。乘白牛車。如來經行。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葉。分座令座。遂告雲。吾以微妙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當保護。傳付將來。無令斷絕。此大法眼藏。自爾爲初。人矚一人。不擇凡聖。爾時如來複爲迦葉說是偈曰。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又曰。吾今以僧伽梨衣。用付于汝。汝當護持。爲吾傳授慈氏如來。乃往拘屍那城娑羅雙林。示入涅槃。(娑羅樹。行列四雙。佛將圓寂。俄合爲二。因名雙樹。色白如練。故名鶴樹)複告純陀曰。諸佛境界。皆悉無常。諸行性相。亦複如是。如來既以種種法要。示教菩薩緣覺聲聞。化諸天仙外道。最後度須跋陀羅。遺教後代。即廣現神變已。右脅累足。北首而臥。入大寂滅定。應盡還源。是時大迦葉在外。最後而至。佛從金棺中。出現雙足。迦葉作禮已。人天衆奉梅。檀薪。終不能然。迦葉乃請如來叁昧火自阇維之。即時金棺從七寶床外舉。繞俱屍那城七幣。卻還本處。化火叁昧而自焚之。阿泥盧豆等。收舍利八斛四鬥。貯以金壇。阿阇世王與八國諸王。各嚴兵護。散分起塔。人天供養。
天聖廣燈錄卷第一。
天聖廣燈錄卷第二 (宋實)。
第一祖摩诃迦葉尊者。摩竭陀國人也。姓婆羅門。父名飲澤。母香志。昔毗婆屍佛世。爲鍛金師。莊嚴彼佛像。時有貧女。得一金錢。睹如來相。發希有意。持詣金師。請飾佛像。既而共發願。永劫爲清淨夫婦。由是因緣。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後生梵天。次生摩竭陀國。始名迦葉波。此雲飲光勝。身有殊妙光明。亦名金勝。蓋以金色爲號也。複名婆耆子。聞如來出世。志求出家。冀度諸有。佛言善來比丘。須發自落。袈裟著體。持頭陀行。佛常稱贊。如來在靈山說法。諸天獻華。世尊持華示衆。迦葉微笑。世尊告衆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囑摩诃迦葉。流布將來。勿令斷絕。仍以金縷僧伽梨衣付迦葉。以俟慈氏。世尊涅槃時。迦葉不在衆會。時迦葉方自外…
《006 天聖廣燈錄(宋 李遵勖 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