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父聞妙誨。遂許出家。尊者即與披剃受具。自此服勤左右。表則威儀。既而告之曰。如來以大法眼藏。付授迦葉。展轉相付。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護持。流布將來。勿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真理本無名 圖名顯真理 受得真實法 非真亦非僞。付法已。即入滅盡叁昧。衆以香薪阇維之。收舍利建塔于那蘭陀寺。即敬王朝也。
第十祖脅尊者。中印土人也。本名難生。初尊者將誕。父夢一白象。背有寶座。座上安一明珠。從門而入。光照四衆。既覺遂生。後值伏馱尊者。執侍巾瓶。未嘗眠睡。謂其脅不至席。遂號脅尊者焉。至華氏國。有長者。名寶身。而生七子。一名富那般多。二名富那金子。叁名富那月光。四名富那勝童。五石富那波豆。六名富那吉丹。七名富那夜奢。其第一子。性慕仙道。第二子勤行善業。第叁子凶險狂率。第四子信重叁寶。第五子好殺嗜酒。第六子五欲自恣。第七子每雲。我心是佛。願值達人。當評是事。時脅尊者憩一樹下。以手指地而告衆曰。此地變金色。當有聖人入會。言訖即變金色。時富那夜奢前詣而立。尊者問。汝從何來。夜奢曰。我心非往。尊者曰。汝當何止。曰我心非止。尊者曰。汝不定耶。曰諸佛亦然。尊者曰。汝非諸佛。曰諸佛亦非。尊者即說偈曰。
此地變金色 預知于聖至 當座菩提樹 覺華而成已。夜奢複說偈曰。
師座金色地 常說真實義 回光而照我 令入叁摩谛。尊者即與出家受具。乃告之曰。如來以大法眼藏。密傳迦葉。如是展轉。已至于我。我今付汝。汝當奉持。流布將來。無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真體自然真 因真說有理 領得真真法 無行亦無止。付法已。即現十八變。化火自焚。衆以舍利。隨處起塔。而供養之。即(禦名)王朝也。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華氏國人也。姓瞿昙氏。有六兄。各有所尚。夜奢自幼穎異。詣波羅奈國。有馬鳴大士。迎而作禮謂衆曰。識此人否。吾嘗夢大海。當坐一隅。譯水注海。謗流四方。又佛記雲。卻後六百年。當有賢者。馬鳴在波羅奈國。摧伏異道。發正信心。造起信論。即其人也。馬鳴致問雲。我欲識佛。何者即是。尊者曰。汝欲識佛。不識者是。曰佛既不識。爭知是佛。尊者曰。既不識佛。爭知不是。曰此是鋸義。尊者曰。彼是木義。複問曰鋸義者何。曰共師平出。又問木義者何。尊者曰。汝被解之。馬鳴知尊者義勝。遂請出家。尊者即爲披剃受具。尊者曰。汝憶往事否。者爲毗舍離國王。彼國人民有叁等。最上者。身有光明。衣食隨念。申等人。身無光明。自謀衣食。下一類人。如馬裸露。汝爲毗舍離王。多興慈愍。宿有神力。分身爲蟲。食其桑柘自成繭殼。國中馬人。取繭爲衣。汝後身沒。生中印土。馬人感戀悲號。因號馬鳴。汝當時爲馬人說偈曰。
我昔生梵天 梵天壽命盡 下生毗離國 與汝同憂苦 我見汝無衣 心生憐愍故 分身爲窠圍 令汝無憂苦。尊者乃告之曰。如來以大法眼藏。親授迦葉。次第囑累。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護持。流布將來。無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迷悟如隱顯 明暗不相離 令付隱顯法 非一亦非二。付法已。即現神力。而趣寂滅。衆興寶塔。用閟全身。即安王朝矣。
第十二祖馬鳴尊者。波羅奈國人也。亦名功勝。以有作無作諸功德最爲殊勝。故名焉。既受法于夜奢尊者。後于華氏國。忽有老人。座前法地。尊者曰。此非庸流。當有異相。言訖不見。俄從地踴出一金色人。複化爲女。右手指師。而說偈曰。
稽首長老尊 當受如來記 今于此地上 宣通第一義。說是偈已。遂而不見。馬鳴尊者曰。當有魔來。與吾校論。有頃風雨暴至。天地晦冥。尊者曰。魔之來信矣。我當除之。即指空中。現大金龍。奮發神威。震動山嶽。魔事隨滅。又經七日。有一小蟲。如蟭螟類。潛形座下。尊者置之手中。示衆曰。斯乃魔之所變。盜聽吾法爾。乃于之令去。魔不能動。尊者告之曰。歸依叁寶。即得神通。遂複本形。作禮忏罪。尊者問曰。汝名誰耶。眷屬多少。曰我名迦毗摩羅。有叁千眷屬。尊者曰。汝盡神力變化若何。曰我化大海。不足爲難。尊者曰。汝化性海得否。曰何謂性海。我未嘗知。尊者即爲說性海雲。山河大地。皆依建立。叁昧六通。由茲發現。迦毗摩羅遂發信心。學徒俱求度脫。尊者即與披剃受具。遂告毗摩羅曰。如來以大法眼藏。親授迦葉。次第囑累。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護持。轉化當來。無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隱顯即本法 明暗元不二 今付悟了法 非取亦非離。付法已。即入龍奮迅叁昧。挺身空中。如日輪相。然後示滅。四衆以真儀藏之龍龛。即顯王朝也。
第十叁祖迦毗摩羅尊者。華氏國人也。初爲外道。有徒叁千。通諸異論。領衆至西印土。彼有太子。名雲自在。知尊者名。延于宮中。以伸崇禮。尊者曰。如來有教。沙門不得親近國王大臣形勢之家。太子曰。我國城有大山焉。山中有一石窟。師可止此否。尊者即詣之。行數裏有一大蟒。來逆尊者。盤繞其身。尊者因與受叁歸依。蟒聽訖而去。尊者將至石窟。複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問訊。尊者曰。汝何所止。答曰。我昔嘗爲比丘。居止山林。多樂寂靜。初學比丘。數來請益。而我煩于應答。而生嗔恨。命終墮爲蟒身。住是窟中。今已千歲。適遇尊者。獲聞戒法。尊者問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曰北去十裏。有一大樹。蔭覆五百大龍。其樹王名龍樹。常爲龍衆說法。我聽受爾。尊者詣彼。龍樹出迎尊者曰。深山孤寂。龍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尊者曰。吾非至尊。來訪賢者。龍樹將欲歸依。心生疑慮曰。此師得澤定性。明道眼否。是大聖繼真乘否。尊者曰。汝雖心語。我已意知。但辦出家。何慮不聖。龍樹聞已悔謝。尊者即與披剃受具。遂告之曰。如來以正法眼藏。付于迦葉。如是展轉。乃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可護持。流布將來。無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非隱非顯法 說是真實際 悟此隱顯法 非愚亦非智。付法已。即現神變。化火焚身。龍樹收舍利起塔。即赧王朝也。
第十四祖龍樹尊者。西天竺國人也。亦名龍勝。始于毗羅尊者得法。後至南印土。彼國之人。多信福業。無智慧性。龍樹爲說教法。信受甚稀。聞尊者至。互相謂曰。人有福業。世間第一。徒言佛性。誰人睹之。尊者曰。汝欲見佛性。先須除我慢。彼曰。佛性大小。尊者曰。非廣非狹。無量無則。無福無報。不死不生。彼聞理勝。悉乃回心。尊者複于座上。身現圓月相。唯聞說法音。衆中有長者。名迦那提婆。謂曰。識此相否。衆曰。目所未睹。焉能辨識。提婆曰。此是尊者現佛性相。以示我等。言訖輪相即隱。還居本座。而說偈曰。
身現圓月相 以表諸佛體 說法無其戒 用辨非色聲。衆聞偈已。鹹願出家。龍樹即爲披剃受具。其國先有外道五千人。作大幻術。衆所宗仰。王返以佛乘。呼爲外道。龍樹至王殿前。王遂問曰。汝是何人。龍樹曰。我是智人。要化愚者。王曰。自稱其智。量是智人。龍樹曰。未知之事。但請問之。王曰。今日諸天當何所務。龍樹曰。帝釋與阿修羅王今正交戰。王曰。何以爲驗。龍樹曰。且待須臾。言訖投戈斷肢。自空而下。王見是事。遂發信心。悉爲化之。歸向叁寶。龍樹知王及衆正信。複造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垂之于世。後告迦那提婆曰。如來以大法眼藏。囑累迦葉。展轉相付。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護持。流布將來。無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爲明隱顯法 方說解脫理 于法心不證 無嗔亦無喜。付法已。入月輪叁昧。廣現神變。複就本座疑寂。迦那提婆與諸四衆。共起寶塔以葬焉。即始皇帝朝也。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天竺國人也。姓毗舍羅。初求福業。兼好辨論。聞龍樹名谒之。將及其門。龍樹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滿缽水呈之。尊者睹之。即以一針投之而進。忻然契會。後至迦毗羅國。彼有長者。曰梵摩淨德。財極富饒。而有二子。一名羅睺羅琰。二名羅睺羅多。長者園樹生大耳如菌。味甚香美。唯長者與羅睺羅多。取而食之。取已複生。自余親屬。皆不能見。時羅睺羅多。乃說偈曰。
此樹生奇耳 食以不枯槁 智者解此因 當師其至道。時迦那提婆曰。如來記。卻後第二五百年。有大菩薩。因耳解脫。即至淨德舍。忽見尊者。心生珍敬。求聞樹耳之緣。尊者曰。汝向來嘗飯一比丘否。長者曰。有一沙門。久曾勤供。近已滅度。墳塔仍存。尊者謂羅睺羅多曰。豈非能供侍彼比丘者乎。曰誠如所論。尊者曰。汝與此子心同勤敬。汝家親屬。嘗蘊慢心。不能得食。彼比丘雖持戒多聞。真理未達。壽命既盡。來償宿因。彼之比丘。生爲樹耳。父子得食。故當酬報。尊者問長者曰。汝年多少。曰我今七十九。提婆即以偈曰。
入道不通理 覆身還信施 汝年八十一 此樹不生耳。長者聞偈。彌加歎伏。曰。我今衰老。不克事師。願舍次子。依師出家。尊者曰。惟符佛記。今是其人。即與披剃受具。隨侍。遊化。至巴連弗城。聞諸外道欲障佛法。尊者入彼衆中。外道問曰。汝何不前。尊者曰。汝何不後。彼曰。汝似賤人。尊者曰。汝似良人。彼曰汝解何法。尊者曰。我百不解。彼曰。我欲得佛。尊者曰。何者是佛。彼曰我合得佛。尊者曰。既道我得。汝實不得。彼曰。我既不得。汝雲何得。尊者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無我故。所以言得。彼詞既屈。乃問尊者曰。汝名何等。尊者曰。我名迦那提婆。既而夙聞尊者之名。悔遏致謝。尊者乃告羅睺羅多曰。如來以大法眼藏。密付迦葉。展轉囑累。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護持。流演將來。無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本對傳法人 爲說解脫理 于法實無證 無終亦無始。偈已。入奮迅叁昧。身放大光而歸寂滅。衆起寶塔而供類之。即前漢文帝朝也。
天聖廣燈錄卷第叁。
天聖廣燈錄卷第四 (宋實)…
《006 天聖廣燈錄(宋 李遵勖 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