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祖羅睺羅多尊者。迦毗羅國人也。行化至室羅筏城。有河名曰金水。見五佛影。乃曰。此河之源。凡五百裏。僧伽難提居于彼處。如來志一千年後。當紹聖位。語已溯流而上。至一大山。石窟中僧伽難提安然在定。尊者伺之曰。汝身定邪。心定邪。難提曰。身心俱定。尊者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曰雖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如金出井。世相去來。金體常寂。尊者曰。水金在井。若金出井。金無動靜。何物出入。曰言金動靜。何物出入。言金出入。金非動靜。尊者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非物。尊者曰。此義不然。曰彼理非著。尊者曰。此義當墮。曰彼義不成。尊者曰。彼義不成。我義成矣。曰我義雖成。法非我故。尊者曰。我義已成。我無我故。曰我無我故。複成何義。尊者曰。我無我故。成于汝義。曰仁者師于何聖。得是無我。尊者曰。我師迦那提婆。證是無我。難提偈曰。
稽首提婆尊 而出于仁者 仁者無我故 我欲師仁者。羅睺羅多以偈答曰。我已無我故 汝須見我我 汝若師我故 知我非我我。難提心意豁然。願師度脫。胡跪而說偈曰。
叁界一明燈 回光而照我 十方悉開朗 如日虛空住 我得遇大聖 願依師解脫 志誠頭面禮 唯垂賜納受。尊者曰。汝心解脫。自性清淨。語已即以右手持金缽。舉至梵宮。取彼香飯。將齋大衆。而大衆慮金飯少。心各生厭。不得就食。尊者曰。非我之咎。即命僧伽難提分坐同食。衆複訝之。尊者曰。汝不得食。由心不了故。當知與吾分座同餐者。即過去婆羅樹王如來也。愍物降迹。汝輩亦莊嚴劫中。已至叁果。未證無漏者也。衆曰。我師神力斯可信矣。彼雲過去佛者。即切。疑焉。僧伽難提知衆生慢。乃曰。自雙林示滅。八百余年。人無至信。正念輕微。不敬真如。唯愛神力。言訖以右手漸展入地。至金剛輪際。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至會所。大衆即時欽慕作禮悔過。于是尊者告僧伽難提曰。如來以正法眼藏。付囑迦葉。次第傳授。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可護持。流布將來。無令斷絕。偈曰。
于法實無證 不取亦不離 法非有無相 內外雲何起。僧伽難提聞已。即于座前以偈贊曰。善哉大聖者 心明如日月 一光照世界 暗魔無不滅。付法已。安座示滅。衆奉全身起塔。即前漢武帝朝也。
第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室羅筏城寶莊嚴王子也。生而能言。常贊佛事。七歲即厭世樂。以偈告于父母曰。稽首大慈父 和南骨血母 我今欲出家 幸願哀愍故。父母聞偈。固止之。遂誓曰。我今不食。自取命終。乃聽宮內出家。命沙門禅利多就宮傳導。經十九年。尊者每自念曰。身居王宮。胡爲出家。一夕天光下燭。見一大路坦平。徐行數裏。至一大山。下有石窟焉。乃宴寂于中。父既失子。即擯禅利多。訪尋之。不知所在。尊者後遊摩提國。忽有微風襲衆。清涼休適。衆不知其然。尊者曰。此道德之風也。當有聖者出世。嗣續祖燈乎。言訖以神力攝諸大衆。登一高峰名寶落迦。尊者曰。此山頂有紫雲如蓋。聖人居此矣。尊者見一童子。持圓鑒直造尊者前。尊者問汝幾歲耶。曰我當百歲。尊者曰。汝年尚幼。何言百歲。曰我不會理。正當百歲。尊者曰。汝善機耶。曰佛言。
若人生百歲 不解諸佛機 未若生一日 而得決了之。師曰。汝持鏡者。意何所明。答曰。
諸佛大圓鏡 內外無瑕翳 兩人同得見 心眼皆相似。父母奇之。舍令出家。尊者即與披剃受具。名伽耶舍多。時風吹銅鳴聲。尊者問曰。鈴鳴耶。風鳴耶。伽耶曰。非風鈴鳴。我心鈴耳。尊者曰。非風鈴鳴。我心誰爾。伽耶曰。俱寂靜故。非叁昧也。尊者曰。善哉繼吾嗣者。非子而誰。即告曰。如來以大法眼藏。付囑迦葉。如是展轉。以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護持。流布將來。勿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心地本無生 因地從緣起 緣種不相妨 花果亦複爾。付法已。攀樹而化。衆議曰。尊者樹下歸寂。其垂蔭後裔乎。將奉全身葬子高原。而衆力不能舉。即就樹起塔。當前漢昭帝朝矣。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摩提國人也。姓郁頭藍。父天蓋。母方聖。夢大神持鑒。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誕。體瑩如琉璃。未嘗洗沐。自然香潔。幼好閑靜。語非常童。持鑒出遊。遇難提尊者。至大月氏國。見一婆羅門舍有異氣。尊者將入彼舍。舍主鸠摩羅多問曰。是何從衆。曰佛弟子。彼聞佛號。心神竦然。即時閉戶。尊者有頃。自扣其扉。羅多曰。此舍無人。尊者曰。答無者誰。羅多聞語。知是異人。遽開關延接。尊者曰。者如來記。吾滅後千年。有大士出現于月氏國。紹隆玄化。今汝值吾。應斯嘉運。于是鸠摩羅多。發宿命智。投滅。出家。披剃受具訖。乃告之曰。如來以正法眼藏。付囑迦葉。次第傳授。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護持。流布將來。無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有種有心地 因緣能發萌 于緣不相礙 當生生不生。尊者付法已。踴身虛空。現十八變。自焚其軀。以舍利起塔。即成帝朝也。
第十九祖鸠摩羅多尊者。大月氏國。婆羅門之子也。昔爲自在天人。見菩薩璎珞。忽起愛心。墮生忉利。聞帝釋說法。複生梵天。以根利故。善談法要。諸天尊爲導師。遂降月氏。後至中天竺國。有大士名阇夜多。問曰。我家父母。素重叁寶。而嘗嬰疾瘵。凡所營作。皆不如意。而我鄰家久爲旃陀羅行。而身常勇健。所作和合。彼何幸而我何辜。尊者曰。何足疑乎。且善惡之報。有叁世焉。凡人但見仁夭暴壽。逆吉義凶。便爲亡因果。虛罪福。殊不知影響相隨。毫厘靡忒。縱經百千萬劫。亦不磨滅。時阇耶多聞是語已。頓釋所疑。尊者曰。汝雖已信叁業。而未明業從惑生。惑從識有。識依不覺。不覺依心。心本清淨。無生滅。無造作。無報應。無勝負。寂寂然。靈靈然。汝若入此法門。可與諸佛同矣。一切善惡。有爲無爲。皆如夢幻。阇夜多承言領旨。即發宿慧。懇求出家。既受具。尊者告曰。吾今寂滅時至。如來以正法眼藏。囑授迦葉。展轉相付。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護持。流布將來。無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性上本無生 爲對求人說 于法既無得 何懷決不決。師曰。此是妙音如來。見性清淨之句。汝宜傳布。言訖。即于座上。放大光明。照曜四衆。而入寂滅。阇夜多。起塔崇奉。即王莽時也。
第二十祖阇夜多尊者。北天竺國人也。智慧淵沖。化導無量。後至羅閱城。數揚頓教。彼有學衆。唯尚辯論。爲之首者。名婆修槃頭。常一食不臥。六時禮佛。清淨無欲。爲衆所歸。尊者將欲度之。先問彼衆曰。此遍行頭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衆曰。道由行證。必獲聖果。尊者曰。今此頭陀。與道遠矣。不久當墮。衆曰。尊者有何德行。而譏我師。尊者曰。我不求道。亦不顛倒。我不禮拜。亦不輕慢。我不長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雜食。我不知足。亦不貪欲。心無所希。名之曰道。時遍行聞已。發無漏智。歡喜贊歎尊者。而說偈曰。
稽首叁昧尊 不求于佛道 不禮亦不慢 心不生顛倒 不坐不懈怠 但食無所好 雖慢而不遲 雖急而不躁 今我遇尊者 和南依師教。尊者謂衆曰。會吾語否。吾所以然者。爲其求道心切。夫弦急即斷。故吾不贊。令其住安樂地。入于佛慧。複告遍行頭陀曰。吾適對衆。抑挫仁者。得無惱于衷乎。曰我憶念過去劫前。生安樂國。師于智者月淨。記我。當證斯陀含。時有大光明菩薩出世。我以老故。策杖禮谒。師叱我曰。重子輕父。一何鄙哉。時我自謂無過。請師示之。師曰。汝禮大光明菩薩。以杖倚壁畫佛面。以此過慢。退失二果。我悔咎。以來聞諸惡言。如風如響。惟願尊者大慈。以妙法垂誨。尊者曰。汝久殖德本。當繼吾宗。如來以大法眼藏。密傳迦葉。次第囑授。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護持。流布將來。勿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言下合無生 同于法界性 若能如是解 通達事理竟。尊者付法已。不起于座。奄然歸寂。阇維。收舍利起塔。即漢明帝朝也。
第二十一祖婆修槃頭尊者。羅閱城人也。姓毗舍佉。父光蓋。母字嚴一。家當而無子。父母禱于佛塔。而求嗣焉。一夕母夢。吞明昧二珠。覺而有孕。經七日。有一羅漢。名爲賢衆。至其家。問曰。
我行四國土 尋光到于此 汝是誰居舍 而感生聖子。光蓋設禮。賢衆端坐受之。嚴一出拜。賢衆避席。光蓋罔測其由。遂取一寶珠。跪獻賢衆。既受之。殊無遜謝。光蓋不能忍。問曰。我是丈夫。致禮不顧。我妻何德。尊者避之。賢衆曰。我受禮納珠。貴福汝爾。汝婦懷聖子。生當爲世明燈。故吾避之。非重女人也。賢衆又曰。汝婦當生二子。一名婆修槃頭。則吾所尊者也。二名刍尼(此雲野鵲子)昔如來在雪山修道。刍尼巢于頂上。佛既成道。刍尼受報。爲那提國王。佛記曰。汝至第二五百年。生羅閱城。毗舍佉家。與聖同胞。今無爽矣。既生二子。尊者婆修槃頭。年至十五。禮光度羅漢出家。感毗婆诃菩薩。與之受具。至那提國。彼王名常自在。有二子。一名摩诃羅。次名摩拏羅。王問尊者曰。羅閱城土風。與此何異。尊者曰。彼土曾叁佛出世。今王國有二師化導。曰二師者誰。尊者曰。佛記。第二五百年。有一神力大士。出家繼聖。即王之次子也。吾雖德薄。當預其志。王曰。誠如尊者所言。當舍此子作沙門。尊者曰。善哉大王。能遵佛旨。後告之曰。如來以大法眼藏。密傳迦葉。如是次第展轉。以至吾。吾今付汝。汝善護持。流化將來。無令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泡幻同無礙 如何不了悟 達法在其中 非今亦非古。尊者付法已。凝然示寂。衆奉香大師焚其身。收舍利建塔。即炀帝朝也。
第二十二祖摩拏羅尊者。那提國常自在王之子也。年叁十遇婆修尊者。至西印土。彼國王名得度。即瞿昙族姓。歸依佛乘。勤行精進。一日于行道處。現一小塔。欲取…
《006 天聖廣燈錄(宋 李遵勖 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