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5 續傳燈錄▪P100

  ..續本文上一頁勘破。者些毛病有誰知。

  明州天童派禅師。字無際。題郁山主像偈雲。策蹇溪橋蹉趺時。誤將豌豆作真珠。兒曹不解藏家醜。笑倒楊岐老古錐。

  東禅觀禅師。字性空。上堂舉。鹽官國師因僧問。如何是本身盧舍那。師雲。與老僧過淨瓶來。僧將淨瓶至。師雲。卻安舊處著。僧複來問。師雲。古佛過去久矣。師雲。盲者難以與乎文彩。聩者難以與乎音聲。者僧既不薦來機。國師只成虛設。雲門道無眹迹。扶國師不起。雪窦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爭得無。也扶國師不起。以拂子畫一畫雲。前來葛藤一時畫斷。且道畢竟如何是本身盧舍那。擲拂子下座。又舉保壽和尚開堂日叁聖推出一僧公案。師雲。衆中商量道。叁聖有奔流度刃之作。向平地上湧波瀾。保壽用疾焰過風之機。向虛空裏轟霹雳。二大老各出一只手。扶豎臨濟正法眼藏。與麼說話要作臨濟兒孫。且緩緩。東禅道。蚊子如何擎大柱。藕絲焉可拄須彌。若是臨濟正法眼藏。端的向二人邊滅卻。

  上方樸翁铦禅師。天資奇逸辯博無礙。贊達磨像曰。一言已出驷難追。賴得君王放過伊。揚子江心航折葦。浪頭何似問頭危。

  大鑒下第十九世天童傑禅師法嗣

  杭州府靈隱松源禅師名崇嶽。生于處州龍泉吳氏。天姿純笃造詣端實。早歲慕出世法。稍長棄家衣掃塔服。受五戒于大明寺。首造靈石妙公。繼見大慧杲公于徑山。慧升堂稱蔣山應庵爲人徑捷。師聞之不待旦而行。既至入室未契。退愈自奮厲朝夕咨請。應庵舉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師雲。鈍置和尚。應庵厲聲一喝。師有省。應庵大喜以爲法器。說偈勸使祝發。隆興初師始得度于臨安西湖白蓮精舍。自是遍參諸大老。罕當其意者。乃入閩見乾元木庵永公。一日辭木庵。木庵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師雲。裂破。木庵雲。琅邪道好一堆爛柴聾。師雲。矢上加尖。如是應酬數反。木庵雲。吾兄下語老僧不能過。其如未在。他日拂柄在手。爲人不得驗人不得。師雲。爲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聖域固難矣。驗人者。打向面前過不待開口。已知渠骨髓何難之有。木庵舉手雲。明明向汝道。開口不在舌頭上。後當自知。逾年見密庵于衢州之西山。隨問即答。密庵微笑而已。師切于究竟至忘寢食。密庵移蔣山華藏徑山皆從之。會密庵入室次問傍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師侍側豁然大悟。乃曰。今日方會木庵道開口不在舌頭上。自是機辨從橫。密庵遷靈隱遂分座。旋出世于平江澄照。爲密庵嗣。徙江陰之光孝。無爲之冶父。饒之薦福。明之香山。平江之虎丘。慶元叁年靈隱虛席被旨補處。師上堂雲。大凡扶豎宗乘。須具頂門正眼懸肘後靈符。只如保壽開堂。叁聖推出一僧。保壽便打。叁聖道。與麼爲人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保壽擲下拄杖便歸方丈。二尊宿等閑一挨一拶。便乃發明臨濟心髓。只是不知性命總在這僧手裏。還有檢點得出者麼。昔年覓火和煙得。今日擔泉帶月歸。又因歲旦示衆雲。元正改旦萬事成現。有時放行有時坐斷。不惜兩莖眉和坐盤掇轉。佛法世法都盧一片。既是佛法世法。如何得成一片。但辦肯心必不相賺。居靈隱六年。法道盛行得法者衆。退居東庵。俄屬微疾倡道不廢。忽親作書別諸公卿。且垂二則語以驗來學曰。有力量人因甚擡腳不起。開口不在舌頭上。及贻書嗣法香山光睦雲居善開囑以大法。因書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玄關。佛祖罔措。加趺而寂。實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有一。坐夏四十。奉全身塔于北高峰之原。

  夔州臥龍破庵禅師諱祖先。廣安王氏子。工夫穩實見地明白。嘗分座杭之靈隱。有道者請益曰。胡孫子捉不住。願垂開示。師曰。用捉他作什麼。如風吹水自然成紋。時無准侍傍大悟。有示楞嚴座主偈曰。見猶離見非真見。還盡八還無可還。木落秋空山骨露。不知誰識老瞿昙。

  饒州薦福曹原生禅師。南劍人。分座雲居。出世妙果徙龜峰。後住薦福逾月化去。詠靈雲石。有偈曰。雲去雲來非有意。雲來雲去亦無心。有無截斷靈何在。突兀一峰青到今。

  天童枯禅自鏡禅師。福州高氏子。作上鍾偈曰。一模脫就轉風流。平地教他不肯休。要得洪音喧宇宙。直須更上一層樓。

  淨慈慧光禅師字潛庵。作化鹽偈曰。合水和泥一處烹。水幹泥盡雪花生。乘時索起遼天價。公驗分明孰敢爭。

  太平府隱靜萬庵致柔禅師。潮州陳氏子。上堂舉天衣懷禅師雁過長空影沈寒水話。因頌曰。長空孤雁一聲秋。獻寶波斯鼻似鈎。風卷白雲歸別嶂。黃昏月挂柳絲頭。

  天童達觀禅師法嗣

  蘇州虎丘幼堂善濟禅師。題魚籃觀音像贊。曰雲鬓濃妝苦強顔。爲他閑事入塵寰。攜來活底無人買。只作尋常死貨看。

  徑山如琰禅師法嗣

  靈隱大川禅師諱普濟。明州奉化人。纂修五燈會元。題世尊出山相偈雲。龍章鳳質出王宮。肘露衣穿下雪峰。智願必空諸有界。不知諸有幾時空。

  杭州徑山偃溪聞禅師閩人。開爐上堂舉。趙州示衆雲。老僧叁十年前在南方火爐頭。有個無賓主話。直至如今無人舉著。拈雲。森羅萬象明暗色空。日夜舉揚。趙州古佛不是不知。只爲貪程太速。

  徑山淮海肇禅師。泰州人。贊達磨偈曰。踏翻地軸與天關。合國人追不再還。去去一身輕似葉。長江千古浪如山。

  婺州雙林介石明禅師。因見郁山主畫像傍僧索贊。師信筆書曰。拾得明珠笑眼開。爲言塵盡轉生埃。若無直下承當者。孤負阇黎一撲來。

  萬壽崇觀禅師法嗣

  黃龍慧開禅師字無門。杭州人。作朝陽補衲偈曰。寒時急用底物。趁暖著些針線。忽然臘月到來。免致腳忙手亂。

  潭州石霜竹岩妙印禅師。作對月看經偈曰。未動舌頭文彩露。五千余卷一時周。若言待月重開卷。敢保驢年未徹頭。

  育王師瑞禅師法嗣

  明州瑞岩壽禅師字無量。因僧問。世尊臘月八日正覺山前夜睹明星悟道。此意如何。師答以偈曰。明星現處眼皮穿。漢語胡言萬萬千。暴富乞兒休說夢。誰家竈裏火無煙。

  靈隱之善禅師法嗣

  杭州徑山藏叟禅師名善珍。泉南安縣呂氏子。年十十叁依郡之崇福寺南和尚出家落發。十六遊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靈隱入室悟旨。後出世住裏之光孝升承天。繼遷安吉之思溪圓覺福之雪峰。複以朝命移四明之育王臨安之徑山。師示衆雲。古者道。知之一字衆妙之門。又有道知之一字衆禍之門。只者二門入得更須出得。叁世諸佛出不得。六代祖師出不得。天下老和尚出不得。何故變鐵成金易。變金成鐵難。又據室雲。這裏是問訊燒香了。來老僧身邊立地底所在麼。呆子爾自鈍置猶可。莫來鈍置來僧嘗自題其像雲。參禅無悟識字有數。眼叁角似燕山愁胡。面百折如趙婆呷醋。一著高出諸方。敢道飯是米做。師生于宋紹興甲寅十月十二日。示寂于丁醜五月二十一日。壽八十叁。塔全身于徑山南塔院雲。

  天童智穎禅師法嗣

  臨安府徑山荊叟禅師諱如珏。婺州人。室中僧問。如何是佛。師答曰。爛冬瓜。仍頌雲。如何是佛爛冬瓜。咬著冰霜透齒牙。根蒂雖然無窖子。一年一度一開花。

  淨慈居簡禅師法嗣

  明州育王大觀禅師。鄞縣橫溪陸氏子字物初。蚤參北澗于淨慈悟旨。典文翰聲稱籍甚。晚住育王。座下名缁蟻附。上堂雲。達磨正宗衲僧巴鼻。充塞虛空無處回避。堪笑迷流。白日青天開卻眼只管瞌睡。更有黃面老人。不識好惡入泥入水。卻道我然燈佛所無一法可得而爲我授記。何異好肉剜瘡空花求蒂。畢竟如何。悉唎悉唎。既順世塔葬于寺之西庵。

  鼓山安永禅師法嗣

  杭州淨慈晦翁悟明禅師福州人。上堂舉。夾山會下一僧到高亭才禮拜。亭便打。僧雲。特來禮拜師何打。又拜。亭又打趁出。僧回舉似夾山。山雲。會麼。雲不會。山雲。賴汝不會。汝若會即夾山口啞去。應庵拈雲。高亭一期忍俊不禁。爭奈拄杖放行太速。這僧當時若是個漢。莫道高亭夾山便是。達磨大師出來也斬爲叁段。何故家肥生孝子。國伯有謀臣。拈雲。高亭夾山門庭施設各得其宜。但中間一人較些子。應庵與麼道。也是鞏縣茶瓶。師嘗纂修聯燈會要傳于叢林。

  直翁舉禅師法嗣

  明州天童岫禅師字雲外。族昌國某氏。身材眇小精悍有余。師事直翁舉公剃落。究明曹洞宗旨盡其源底。出世慈溪石門。曆象山智門遷郡之天甯。繼以叁宗。四衆推挽升住天童。叢林莫不稽首稱慶。師說法能巧譬傍引。貴欲俯就學者而曲成之。至于奔轶絕塵。雖鹘眼龍睛亦無窺瞰分。上堂。鬧市紅塵裏有鬧市紅塵裏佛法。深山岩崖中有深山岩崖中佛法。山僧昨日出城門。鬧市紅塵裏佛法一時忘卻了也。行到二十裏松雲。便見深山岩崖中佛法。大衆且道。如何是深山岩崖中佛法。良久雲。白雲淡濘出沒太虛之中。青蘿夤緣直上寒松之頂。又謝首座書記藏主上堂。以拂子打圓相雲。摩诃衍法離四句絕百非。又打一圓相雲。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又打一圓相雲。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諸人還見麼。所見不同互有得失。天童這裏母固母必。師不倨傲。不貪積不私食。得施利隨與人。見後生敬之逾謹。二時粥飯必同衆赴堂。既寂無余資。禅者率錢津送後事塔葬于本山。弟子聘大方升獨木省愚庵證無印。四人足大其宗。但位不稱德。罕嗣其法者爾。

  大鑒下第二十世

  臥龍祖先禅師法嗣

  杭州徑山無准禅師諱師範。生于蜀之梓潼雍氏。九歲依陰平山僧道欽出家。經書過目成誦。紹熙五年冬登具戒。明年次成都坐夏正法。遇老宿名堯者。師請益坐禅之法。堯曰。禅是何物坐底是誰。師受其語晝夜體究。一日如廁提前話有省。明年辭去谒佛照于育王。佛照問師曰。何處人。師曰。劍州人。佛照曰。帶得劍來麼。師隨聲便喝。佛照笑曰。者烏頭子也亂做。貧甚無資剃發故。佛照室中常以烏頭子目之。久之複還靈隱。破庵居第一座。齋余同遊石筍庵。庵之道者請益胡孫子話。破庵答之語在破庵傳中。師于侍傍有省。破庵過天童掃密庵塔師偕往。逮破庵赴穹窿。未幾以臺雁未到拉月石溪同遊至瑞岩時雲巢領住持…

《005 續傳燈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