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峰。
南书记者。福州人。久依应庵。于赵州狗子无佛性话豁然契悟。有偈曰。狗子无佛性。罗睺星入命。不是打杀人。被人打杀定。庵见喜其脱略。绍兴末终于归宗。
侍郎李浩居士。字德远号正信。幼闻首楞严经如游旧国。志而不忘持橐。后造明果投诚入室。应庵揕其胸曰。侍郎死后向甚么处去。公骇然汗下。庵喝出。公退参不旬日竟跻堂奥。以偈寄同参严康朝曰。门有孙膑铺。家存甘贽妻。夜眠还早起。谁悟复谁迷。庵见称善有鬻胭脂者。亦久参应庵颇自负。公赠之偈曰。不涂红粉自风流。往往禅徒到此休。透道古今圈樻后。却来这里吃拳头。
道场全禅师法嗣
常州华藏伊庵有权禅师。临安昌化祁氏子。年十四得度。十八岁礼佛智裕禅师于灵隐。时无庵为第一座。室中以从无住本建一切法问之。师久而有省。答曰。暗里穿针耳中出气。庵可之。遂密付心印。尝夜坐达旦。行粥者至忘展钵。邻僧以手触之。师感悟为偈曰。黑漆昆仑把钓竿。古帆高挂下惊湍。芦花影里弄明月。引得盲龟上钓船。佛智尝问。心包太虚量廓沙界时如何。师曰。大海不宿死尸。智抚其座曰。此子他日当据此座呵佛骂祖去在。师自是埋藏头角益自韬晦。游历湖湘江浙几十年。依应庵于归宗。参大慧于径山。无庵住道场招师分座说法。于是声名隐然。住后上堂。今朝结却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乱走。心行灭处解翻身。喷嚏也成师子吼。旃檀林任驰骤。剔起眉毛顶上生。剜肉成疮露家丑。上堂。禅禅无党无偏。迷时千里隔。悟在口皮边。所以僧问石霜。如何是禅。霜云。碌砖。又僧问睦州。如何是禅。州云猛火著油煎。又僧问首山。如何是禅。山云。猢狲上树尾连颠。大众。道无横径立处孤危。此三大老行声前活路用劫外灵机。若以衲僧正眼。检点将来不无优劣。一人如张良入阵。一人如项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敌。若人辨白得可与佛祖齐肩。虽然如是。忽有个衲僧出来道。长老话作两橛。也适来道。道无横径无党无偏。而今又却分许多优劣。且作么生只对。还委悉么。把手上山齐著力。咽喉出气自家知。淳熙庚子秋示微疾。留偈趺坐而逝。茶毗齿舌不坏。获五色舍利无数。瘗于横山之塔。分骨归葬万年寺左。
双林用禅师法嗣
婺州三峰印禅师。上堂举野狐话曰。不落不昧诬人之罪。不昧不落无绳自缚。可怜柳絮随春风。有时自西还自东。
大沩行禅师法嗣
常德府德山子涓禅师。潼川人也。上堂。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遂喝曰。鲸吞海水尽。露出珊瑚枝。众中忽有个衲僧出来道。长老休寐语。却许伊具一只眼。上堂横按拄杖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循还逆顺数将来。数到未来无尽日。因七见一因一忘七。踏破太虚空。铁牛也汗出。绝气息无踪迹。掷拄杖曰。更须放下这个。始得参学事毕。上堂拈拄杖曰。有时夺人不夺境。拄杖子七纵八横。有时夺境不夺人。山僧七颠八倒。有时人境两俱夺。拄杖子与山僧削迹吞声。有时人境俱不夺。卓拄杖曰。伴我行千里。携君过万山。忽然撞著临济大师时如何。喝曰。未明心地印。难透祖师关。
万年贲禅师法嗣
温州龙鸣在庵贤禅师。上堂举崇寿示众曰。识得凳子周匝有余。云门道。识得凳子天地悬殊。师曰。崇寿老汉坐杀天下人。云门大师走杀天下人。龙鸣则不然。识得凳子四脚著地。要坐便坐要起便起。上堂举赵州勘婆话颂曰。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
潭州大沩咦庵鉴禅师。会稽人也。上堂。木落霜空天寒水冷。释迦老子无处藏身。折东篱补西壁。撞著不空见菩萨。请示念佛三昧。也甚奇怪。却向道。金色光明云。参退吃茶去。上堂。老胡开一条路。甚生径直。秖云。歇即菩提性净明心不从人得。后人不得其门。一向奔驰南北往复东西。极岁穷年无个歇处。诸人还歇得么。休休。上堂举。晦堂和尚一日问僧。甚处来。曰南雄州。堂曰。出来作甚么曰寻访尊宿。堂曰不如归乡好。曰未审和尚令某归乡意旨如何。堂曰。乡里三钱买一片鱼鲊如手掌大。师曰。宁可碎身如微尘。终不瞎个师僧眼。晦堂较些子。有般汉便道。熟处难忘有甚共语处。上堂举。罽宾国王问师子尊者蕴空公案。师颂曰。尊者何曾得蕴空。罽宾徒自斩春风。桃花雨后已零落。染得一溪流水红。
续传灯录卷第三十四续传灯录卷第三十五目录
大鉴下第十八世
育王光禅师法嗣一十四人
灵隐之善禅师 净慈居简禅师
径山如琰禅师 天童派禅师
东禅观禅师 上方铦禅师(已上六人见录)
育王宗印禅师 净慈义云禅师
径山妙嵩禅师 育王师瑞禅师
育王权禅师 天童齐禅师
云居梵琮和尚 铁牛印禅师(已上八人无录)
大鉴下第十九世天童杰禅师法嗣九人
灵隐崇岳禅师 卧龙祖先禅师
荐福道生禅师 天童自镜禅师
净慈慧光禅师
隐静致柔禅师(已上六人见录) 蒋山庆如禅师
灵隐了悟禅师
侍郎张镃居士(已上三人无录)
天童达观禅师法嗣四人
虎丘善济禅师(一人见录) 华藏善净禅师
天衣文蔚禅师 柏岩凝和尚(已上三人无录)
径山如琰禅师法嗣七人
灵隐普济禅师 净慈闻禅师
径山肇禅师 双林朋禅师(已上四人见录)
枯椿昙禅师 弁山阡禅师
东山源禅师(已上三人无录)
万寿崇观禅师法嗣四人
黄龙慧开禅师
石霜妙印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孤峰德秀禅师
鸿福师洸禅师(已上二人无录)
育王师瑞禅师法嗣一人
瑞岩崇寿禅师(见录)
灵隐之善禅师法嗣四人
径山善珍禅师(一人见录) 净慈仲颖禅师
无方安禅师 霜林果禅师(已上三人无录)
天童智颖禅师法嗣三人
径山如珏禅师(一人见录) 虎丘务本禅师
雪峰德因禅师(已上二人无录)
净慈居简禅师法嗣二人
育王大观禅师(见录) 石楼明禅师(无录)
鼓山安永禅师法嗣二人
净慈悟明禅师(见录) 承天法坚禅师(无录)
直翁举禅师法嗣一人
天童岫禅师(见录)
育王妙堪禅师法嗣一人
东湖祥禅师(无录)
育王宗印禅师法嗣一人
道场法舟禅师(无录)
乾元宗颖禅师法嗣二人
鼓山宗鉴禅师 白云仁禅师(已上二人无录)
金山道奇禅师法嗣一人
灵隐祖泉禅师(无录)
天童派禅师法嗣一人
无镜彻禅师(无录)
径山嵩禅师法嗣一人
无尘净禅师(无录)
大鉴下第二十世卧龙祖先禅师法嗣四人
径山师范禅师
灵隐法薰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云居慈觉禅师
大慈道俦禅师(已上二人无录)
续传灯录卷第三十五目录(终)续传灯录卷第三十五
大鉴下第十八世
育王光禅师法嗣
杭州灵隐妙峰善禅师。吴兴刘氏子。其先居彭城后徙吴兴。高曾大父父皆登膴仕。师生纨绮中姿性高洁。年十三即辞家祝发。受业德清齐政院。其师教以经论。一见辄了大意。乃遍参诸大老。时佛照光禅师唱道鄮山。师往参礼。以风幡语直箭锋机蒙印可。赠以偈曰。今日与君通一线。斩钉截铁起吾宗。自是辨慧融释然。不以此自足。游衡湘还入康庐。卓锡妙高峰下。面壁坐十年。一时学者尊称之曰妙峰禅师。分座于雁山能仁。出世于慧因洪福万年诸刹。退居皋亭刘寺者又十余年。大略如在妙峰时。其徒推迫不已。后领明之瑞岩苏之万寿常之华藏。晚至灵隐亦非所乐。灵隐密迩行阙轮蹄凑集。师掩户若不闻。一无所将迎。公卿贵人或见之寒温而已。会天童虚席。时郑清之秉钧轴。独念非师莫宜居。因勉师行。师答曰。老僧年逾耄矣。尚夜行不休乎。辞弗就。郑公益高之。师上堂云。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信手拈来一时漏泄。以拂子击禅床左边云。者里是镬汤炉炭。击右边云。者里是剑树刀山。前面是观音势至。后面是文殊普贤。中间一著还知落处么。又击云。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又示众云。久参高士眼空四海鼻孔辽天。见也见得亲。说也说得亲。行也行得亲。用也用得亲。只是未识老僧拄杖子在。何故。将成九仞之山。不进一篑之土。生平善诱其徒。未尝厉声色。然一经指授。辄神融意悟心悦诚服。皆充然有得。将示寂澡身趺坐。书偈云。来也如是。去也如是。来去一如。清风万里。遂逝。实端平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寿八十四。腊七十一。火浴获舍利不可数计。塔于灵隐之西冈。郑公铭其塔。
杭州府净慈北涧禅师。名居简。字敬叟。蜀之潼川王氏子。以其寓北涧之日久故。人不名字之称北涧云。先出世天台报恩光孝寺。退居杭飞来峰之阴。张公诚子与旴江刺史走书。以唐僧绍隆所开山处之。师高卧不起。而江东部使者以东林云居力致之。亦复不起。后迁至净慈。师颂世尊初生话云。一声哇地便吒哩。突出如斯大阐提。此土西天起殃害。堂堂洗土不成泥。又颂楞严经六解。一亡云。六用无功信不通。一时分付与春风。篆烟一缕间清昼。百鸟不来花自红。尝辟一室以居名曰鲣室。作赋以自见。其略曰。进则面墙退则坐井。柱忽不支壁忽就殒。豁然而虚漠然而冏。如蒙之击如震而警。又曰。如无尽藏。如大圆镜。前山送青若壮士之排闼。后山回闯拟良工之御骏。抚鸿鹄而晚眺。入冥冥而远引。笑云烟之轻去。漫悠悠而无定。驻落日于西崦。延初蟾于东岭。是皆中所得也。有北涧集十九卷行世。旴江张公诚子序之曰。读其文宗密未知其伯仲。诵其诗合参寥觉范为一。人不能当也。北涧于人不苟合。合亦不苟暌。取舍去就之际洁如也。龙泉叶公水心酬师诗曰。简公诗语特惊人。六反掀腾不动身。说与东家小儿女。涂青染绿未禁春。师居天台委羽。有二姓争竹山竭产不肯已。仙居丞王君怿来嘱。师讽之乃作种竹赋一首示二姓。而讼遂止。
杭州径山如琰禅师字浙翁。台州周氏子。颖悟迈伦。作维摩赞偈云。毗耶示疾放憨。痴添得时人满肚疑。不是文殊亲…
《005 续传灯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