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5 續傳燈錄▪P99

  ..續本文上一頁峰。

  南書記者。福州人。久依應庵。于趙州狗子無佛性話豁然契悟。有偈曰。狗子無佛性。羅睺星入命。不是打殺人。被人打殺定。庵見喜其脫略。紹興末終于歸宗。

  侍郎李浩居士。字德遠號正信。幼聞首楞嚴經如遊舊國。志而不忘持橐。後造明果投誠入室。應庵揕其胸曰。侍郎死後向甚麼處去。公駭然汗下。庵喝出。公退參不旬日竟跻堂奧。以偈寄同參嚴康朝曰。門有孫膑鋪。家存甘贽妻。夜眠還早起。誰悟複誰迷。庵見稱善有鬻胭脂者。亦久參應庵頗自負。公贈之偈曰。不塗紅粉自風流。往往禅徒到此休。透道古今圈樻後。卻來這裏吃拳頭。

  道場全禅師法嗣

  常州華藏伊庵有權禅師。臨安昌化祁氏子。年十四得度。十八歲禮佛智裕禅師于靈隱。時無庵爲第一座。室中以從無住本建一切法問之。師久而有省。答曰。暗裏穿針耳中出氣。庵可之。遂密付心印。嘗夜坐達旦。行粥者至忘展缽。鄰僧以手觸之。師感悟爲偈曰。黑漆昆侖把釣竿。古帆高挂下驚湍。蘆花影裏弄明月。引得盲龜上釣船。佛智嘗問。心包太虛量廓沙界時如何。師曰。大海不宿死屍。智撫其座曰。此子他日當據此座呵佛罵祖去在。師自是埋藏頭角益自韬晦。遊曆湖湘江浙幾十年。依應庵于歸宗。參大慧于徑山。無庵住道場招師分座說法。于是聲名隱然。住後上堂。今朝結卻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亂走。心行滅處解翻身。噴嚏也成師子吼。旃檀林任馳驟。剔起眉毛頂上生。剜肉成瘡露家醜。上堂。禅禅無黨無偏。迷時千裏隔。悟在口皮邊。所以僧問石霜。如何是禅。霜雲。碌磚。又僧問睦州。如何是禅。州雲猛火著油煎。又僧問首山。如何是禅。山雲。猢狲上樹尾連顛。大衆。道無橫徑立處孤危。此叁大老行聲前活路用劫外靈機。若以衲僧正眼。檢點將來不無優劣。一人如張良入陣。一人如項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敵。若人辨白得可與佛祖齊肩。雖然如是。忽有個衲僧出來道。長老話作兩橛。也適來道。道無橫徑無黨無偏。而今又卻分許多優劣。且作麼生只對。還委悉麼。把手上山齊著力。咽喉出氣自家知。淳熙庚子秋示微疾。留偈趺坐而逝。茶毗齒舌不壞。獲五色舍利無數。瘗于橫山之塔。分骨歸葬萬年寺左。

  雙林用禅師法嗣

  婺州叁峰印禅師。上堂舉野狐話曰。不落不昧誣人之罪。不昧不落無繩自縛。可憐柳絮隨春風。有時自西還自東。

  大沩行禅師法嗣

  常德府德山子涓禅師。潼川人也。上堂。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遂喝曰。鯨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衆中忽有個衲僧出來道。長老休寐語。卻許伊具一只眼。上堂橫按拄杖曰。一二叁四五六七。七六五四叁二一。循還逆順數將來。數到未來無盡日。因七見一因一忘七。踏破太虛空。鐵牛也汗出。絕氣息無蹤迹。擲拄杖曰。更須放下這個。始得參學事畢。上堂拈拄杖曰。有時奪人不奪境。拄杖子七縱八橫。有時奪境不奪人。山僧七顛八倒。有時人境兩俱奪。拄杖子與山僧削迹吞聲。有時人境俱不奪。卓拄杖曰。伴我行千裏。攜君過萬山。忽然撞著臨濟大師時如何。喝曰。未明心地印。難透祖師關。

  萬年贲禅師法嗣

  溫州龍鳴在庵賢禅師。上堂舉崇壽示衆曰。識得凳子周匝有余。雲門道。識得凳子天地懸殊。師曰。崇壽老漢坐殺天下人。雲門大師走殺天下人。龍鳴則不然。識得凳子四腳著地。要坐便坐要起便起。上堂舉趙州勘婆話頌曰。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將玉笛向人吹。曲中無限花心動。獨許東君第一枝。

  潭州大沩咦庵鑒禅師。會稽人也。上堂。木落霜空天寒水冷。釋迦老子無處藏身。折東籬補西壁。撞著不空見菩薩。請示念佛叁昧。也甚奇怪。卻向道。金色光明雲。參退吃茶去。上堂。老胡開一條路。甚生徑直。秖雲。歇即菩提性淨明心不從人得。後人不得其門。一向奔馳南北往複東西。極歲窮年無個歇處。諸人還歇得麼。休休。上堂舉。晦堂和尚一日問僧。甚處來。曰南雄州。堂曰。出來作甚麼曰尋訪尊宿。堂曰不如歸鄉好。曰未審和尚令某歸鄉意旨如何。堂曰。鄉裏叁錢買一片魚鲊如手掌大。師曰。甯可碎身如微塵。終不瞎個師僧眼。晦堂較些子。有般漢便道。熟處難忘有甚共語處。上堂舉。罽賓國王問師子尊者蘊空公案。師頌曰。尊者何曾得蘊空。罽賓徒自斬春風。桃花雨後已零落。染得一溪流水紅。

  續傳燈錄卷第叁十四續傳燈錄卷第叁十五目錄

  大鑒下第十八世

  育王光禅師法嗣一十四人

  靈隱之善禅師  淨慈居簡禅師

  徑山如琰禅師  天童派禅師

  東禅觀禅師  上方铦禅師(已上六人見錄)

  育王宗印禅師  淨慈義雲禅師

  徑山妙嵩禅師  育王師瑞禅師

  育王權禅師  天童齊禅師

  雲居梵琮和尚  鐵牛印禅師(已上八人無錄)

  大鑒下第十九世天童傑禅師法嗣九人

  靈隱崇嶽禅師  臥龍祖先禅師

  薦福道生禅師  天童自鏡禅師

  淨慈慧光禅師

  隱靜致柔禅師(已上六人見錄)  蔣山慶如禅師

  靈隱了悟禅師

  侍郎張镃居士(已上叁人無錄)

  天童達觀禅師法嗣四人

  虎丘善濟禅師(一人見錄)  華藏善淨禅師

  天衣文蔚禅師  柏岩凝和尚(已上叁人無錄)

  徑山如琰禅師法嗣七人

  靈隱普濟禅師  淨慈聞禅師

  徑山肇禅師  雙林朋禅師(已上四人見錄)

  枯椿昙禅師  弁山阡禅師

  東山源禅師(已上叁人無錄)

  萬壽崇觀禅師法嗣四人

  黃龍慧開禅師

  石霜妙印禅師(已上二人見錄)  孤峰德秀禅師

  鴻福師洸禅師(已上二人無錄)

  育王師瑞禅師法嗣一人

  瑞岩崇壽禅師(見錄)

  靈隱之善禅師法嗣四人

  徑山善珍禅師(一人見錄)  淨慈仲穎禅師

  無方安禅師  霜林果禅師(已上叁人無錄)

  天童智穎禅師法嗣叁人

  徑山如珏禅師(一人見錄)  虎丘務本禅師

  雪峰德因禅師(已上二人無錄)

  淨慈居簡禅師法嗣二人

  育王大觀禅師(見錄)  石樓明禅師(無錄)

  鼓山安永禅師法嗣二人

  淨慈悟明禅師(見錄)  承天法堅禅師(無錄)

  直翁舉禅師法嗣一人

  天童岫禅師(見錄)

  育王妙堪禅師法嗣一人

  東湖祥禅師(無錄)

  育王宗印禅師法嗣一人

  道場法舟禅師(無錄)

  乾元宗穎禅師法嗣二人

  鼓山宗鑒禅師  白雲仁禅師(已上二人無錄)

  金山道奇禅師法嗣一人

  靈隱祖泉禅師(無錄)

  天童派禅師法嗣一人

  無鏡徹禅師(無錄)

  徑山嵩禅師法嗣一人

  無塵淨禅師(無錄)

  大鑒下第二十世臥龍祖先禅師法嗣四人

  徑山師範禅師

  靈隱法薰禅師(已上二人見錄)  雲居慈覺禅師

  大慈道俦禅師(已上二人無錄)

  續傳燈錄卷第叁十五目錄(終)續傳燈錄卷第叁十五

  大鑒下第十八世

  育王光禅師法嗣

  杭州靈隱妙峰善禅師。吳興劉氏子。其先居彭城後徙吳興。高曾大父父皆登膴仕。師生纨绮中姿性高潔。年十叁即辭家祝發。受業德清齊政院。其師教以經論。一見辄了大意。乃遍參諸大老。時佛照光禅師唱道鄮山。師往參禮。以風幡語直箭鋒機蒙印可。贈以偈曰。今日與君通一線。斬釘截鐵起吾宗。自是辨慧融釋然。不以此自足。遊衡湘還入康廬。卓錫妙高峰下。面壁坐十年。一時學者尊稱之曰妙峰禅師。分座于雁山能仁。出世于慧因洪福萬年諸刹。退居臯亭劉寺者又十余年。大略如在妙峰時。其徒推迫不已。後領明之瑞岩蘇之萬壽常之華藏。晚至靈隱亦非所樂。靈隱密迩行阙輪蹄湊集。師掩戶若不聞。一無所將迎。公卿貴人或見之寒溫而已。會天童虛席。時鄭清之秉鈞軸。獨念非師莫宜居。因勉師行。師答曰。老僧年逾耄矣。尚夜行不休乎。辭弗就。鄭公益高之。師上堂雲。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信手拈來一時漏泄。以拂子擊禅床左邊雲。者裏是镬湯爐炭。擊右邊雲。者裏是劍樹刀山。前面是觀音勢至。後面是文殊普賢。中間一著還知落處麼。又擊雲。毗婆屍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又示衆雲。久參高士眼空四海鼻孔遼天。見也見得親。說也說得親。行也行得親。用也用得親。只是未識老僧拄杖子在。何故。將成九仞之山。不進一篑之土。生平善誘其徒。未嘗厲聲色。然一經指授。辄神融意悟心悅誠服。皆充然有得。將示寂澡身趺坐。書偈雲。來也如是。去也如是。來去一如。清風萬裏。遂逝。實端平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壽八十四。臘七十一。火浴獲舍利不可數計。塔于靈隱之西岡。鄭公銘其塔。

  杭州府淨慈北澗禅師。名居簡。字敬叟。蜀之潼川王氏子。以其寓北澗之日久故。人不名字之稱北澗雲。先出世天臺報恩光孝寺。退居杭飛來峰之陰。張公誠子與旴江刺史走書。以唐僧紹隆所開山處之。師高臥不起。而江東部使者以東林雲居力致之。亦複不起。後遷至淨慈。師頌世尊初生話雲。一聲哇地便吒哩。突出如斯大闡提。此土西天起殃害。堂堂洗土不成泥。又頌楞嚴經六解。一亡雲。六用無功信不通。一時分付與春風。篆煙一縷間清晝。百鳥不來花自紅。嘗辟一室以居名曰鲣室。作賦以自見。其略曰。進則面牆退則坐井。柱忽不支壁忽就殒。豁然而虛漠然而冏。如蒙之擊如震而警。又曰。如無盡藏。如大圓鏡。前山送青若壯士之排闼。後山回闖擬良工之禦駿。撫鴻鹄而晚眺。入冥冥而遠引。笑雲煙之輕去。漫悠悠而無定。駐落日于西崦。延初蟾于東嶺。是皆中所得也。有北澗集十九卷行世。旴江張公誠子序之曰。讀其文宗密未知其伯仲。誦其詩合參寥覺範爲一。人不能當也。北澗于人不苟合。合亦不苟暌。取舍去就之際潔如也。龍泉葉公水心酬師詩曰。簡公詩語特驚人。六反掀騰不動身。說與東家小兒女。塗青染綠未禁春。師居天臺委羽。有二姓爭竹山竭産不肯已。仙居丞王君怿來囑。師諷之乃作種竹賦一首示二姓。而訟遂止。

  杭州徑山如琰禅師字浙翁。臺州周氏子。穎悟邁倫。作維摩贊偈雲。毗耶示疾放憨。癡添得時人滿肚疑。不是文殊親…

《005 續傳燈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