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山舉問仰山。且道黃檗後語但囑臨濟。爲複別有意旨。仰山雲。亦囑臨濟。亦記向後。沩山雲。向後作麼生。仰山雲。一人指南吳越令行。南塔和尚注雲。獨坐震威此記方出。又雲。若遇大風此記亦出。沩山雲。如是如是)師因半夏。上黃檗山見和尚看經。師曰。我將謂是個人。元來是唵黑豆老和尚。住數日乃辭去。黃檗曰。汝破夏來不終夏去。曰某甲暫來禮拜和尚。黃檗遂打趁令去。師行數裏。疑此事卻回終夏。師一日辭黃檗。黃檗曰。什麼處去。曰不是河南即河北去。黃檗拈起拄杖便打。師捉住拄杖曰。這老漢莫盲枷瞎棒。已後錯打人在。黃檗遂喚侍者。把將幾案禅板來。師曰。侍者把將火來。黃檗曰。不然子但將去。已後坐斷天下人舌頭在。師即便發去師到熊耳塔頭。塔主問。先禮佛先禮祖。師曰祖佛俱不禮。塔主曰。祖佛與長老有什麼冤家俱不禮。師便拂袖而出(又別舉雲。師問塔主。先禮佛先禮祖。塔主曰。祖佛是什麼人弟子。師拂袖便去)師後還鄉黨。俯徇趙人之請。住子城南臨濟禅苑。學侶奔湊。一日上堂曰。汝等諸人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向汝諸人面門出入。未證據者看看。時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下禅床把住雲。道道。僧擬議。師托開雲。無位真人是什麼幹屎橛。便歸方丈。師問樂普雲。從上來一人行棒一行喝。阿那個親。對曰。總不親。師曰。親處作麼生。普便喝。師乃打。師問木口和尚。如何是露地白牛。木口曰吽。師曰啞。木口曰。老兄作麼生。師曰。這畜生。大覺到參。師舉拂子。大覺敷坐具。師擲下拂子。大覺收坐具入僧堂。衆僧曰。這僧莫是和尚親故。不禮拜又不吃棒。師聞令喚新到僧。大覺遂出。師曰。大衆道汝未參長老。大覺雲。不審便自歸衆。麻谷(第二世)到參敷坐具問。十二面觀音阿那面正。師下繩床。一手收坐具一手搊麻谷雲。十二面觀音向什麼處去也。麻谷轉身擬坐繩床。師拈拄杖打。麻谷接卻相捉入方丈。師上堂雲。大衆。夫爲法者不避喪身失命。我于黃檗先師處。叁度問佛法的的大意。叁度蒙他賜棒。如蒿枝拂著相似如今更思一頓誰爲我下手得。時有僧出雲。某甲行得。師拈棒與他。其僧擬接。師便打(後雪峰拈雲。臨濟大似白拈賊)僧問。如何是第一句。師曰。叁要印開朱點窄。未容擬議主賓分。曰如何是第二句。師曰。妙解豈容無著問。漚和爭負截流機。曰如何是第叁句。師曰。看取棚頭弄傀儡。抽牽全籍裏邊人。師又曰。夫一句語須具叁玄門。一玄門須具叁要。有權有用。汝等諸人作麼生會。時唐鹹通七年丙戌四月十日。師將示寂上堂雲。吾滅後不得滅卻吾正法眼藏。叁聖出雲。爭敢滅卻和尚正法眼藏。師雲。已後有人問爾向他道什麼。叁聖便喝。師雲。誰知吾正法眼藏向這瞎驢邊滅卻。乃有頌曰。
沿流不止問如何 真照無邊說似他
離相離名人不禀 吹毛用了急還磨
頌畢坐逝。敕谥慧照大師。塔曰澄靈。景德傳燈錄卷第十叁
懷讓禅師及曹溪別出共七十七人(懷讓禅師第七世至第九世曹溪別出第二世至第六世)懷讓第七世一十一人(七世一作九世)郢州芭蕉山慧清禅師法嗣四人
郢州興陽清讓禅師 洪州幽谷山法滿禅師(已上二人見錄)
郢州興陽義深禅師 芭蕉山第二世住遇禅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吉州資福如寶禅師法嗣四人
吉州資福貞邃禅師 吉州福壽和尚
潭州鹿苑和尚(已上叁人見錄) 潭州報慈德韶大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汝州寶應和尚法嗣一人(即南院颙也)
汝州風穴延沼禅師
汝州西院思明禅師法嗣一人見錄
郢州興陽歸靜禅師
韶州慧林鴻究禅師法嗣一人見錄
韶州靈瑞和尚懷讓第八世六人汝州風穴延沼禅師法嗣四人
汝州廣慧真禅師 汝州首山省念禅師(已上二人見錄)
鳳翔長興和尚 潭州靈泉和尚(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潭州報慈歸真大師德韶法嗣二人
蕲州叁角山志謙禅師
郢州興陽詞铎禅師 懷讓第九世一人汝州首山省念禅師法嗣一人見錄
汾州善昭禅師(一人見錄贊頌附卷末)
曹溪別出第二世叁十人羅浮山定真和尚法嗣一人
羅浮山靈運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製空山道進和尚法嗣
荊州玄覺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韶州下回田善快和尚法嗣一人
善悟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司空山本淨和尚法嗣一人
中使楊光庭(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緣素和尚法嗣二人
韶州小道進禅師 韶州遊寂禅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祇陀和尚法嗣一人
衡州道倩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南陽慧忠國師法嗣五人(一人見錄)
吉州耽源山真應禅師 唐肅宗皇帝
唐代宗皇帝 開封孫知古
鄧州香嚴惟戒禅師(已上四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洛陽荷澤神會大師法嗣一十八人(二人見錄)
黃州大石山福琳禅師 沂水蒙山光寶禅師
磁州法如禅師 懷安郡西隱山進平禅師
澧陽慧演禅師 河陽懷空禅師
南陽圓震禅師 宜春廣敷禅師
江陵行覺禅師 五臺山神英禅師
五臺山無名禅師 南嶽皓玉禅師
宣州志滿禅師 涪州朗禅師
廣陵靈坦禅師 甯州通隱禅師
益州南印禅師 河南尹李常(已上一十六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曹溪別出第叁世九人下回田善悟禅師法嗣
潭州無學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衡州道倩和尚法嗣
湖南如寶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耽源山真應和尚法嗣
吉州貞遂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磁州法如和尚法嗣
荊南惟忠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河陽懷空和尚法嗣
蔡州道明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烏牙山圓震禅師法嗣
吳頭陀 四面山法智禅師(已上二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五臺山無名禅師法嗣一人
五臺華嚴澄觀大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益州南印和尚法嗣一人
義俯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曹溪別出第四世五人荊南惟忠禅師法嗣四人(忠禅師亦名南印)
道圓禅師 益州如一禅師
奉國神照禅師 廬山東林雅禅師(已上四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吳頭陀法嗣一人
玄固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曹溪別出第五世四人遂州道圓禅師法嗣一人見錄
終南山圭峰宗密禅師
奉國神照禅師法嗣
鎮州常一禅師 滑州智遠禅師
鹿臺玄邃禅師(已上叁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曹溪別出第六世一十一人圭峰宗密禅師法嗣
圭峰溫禅師 慈恩寺太恭禅師
興善寺太錫禅師 萬乘寺宗禅師
瑞聖寺覺禅師 化度寺仁瑜禅師(已上六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鹿臺玄邃禅師法嗣
龍興念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滑州智遠禅師法嗣
彭門審用禅師 圓紹禅師
上方真禅師 東京法志禅師(已上四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懷讓禅師第七世前郢州芭蕉山慧清禅師法嗣
郢州興陽山清讓禅師僧問。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時如何。師曰。其問甚谛當。僧曰。既是坐道場。爲什麼不得成佛道。師曰。爲伊不成佛。
洪州幽谷山法滿禅師。僧問。如何是道。師良久曰。會麼。僧曰。學人不會。師曰。話道語下無聲。舉揚奧旨丁甯。禅要如今會取。不須別後消停。
前吉州資福如寶禅師法嗣。
吉州資福貞邃禅師(第二世住)僧問。和尚見古人得何意旨便歇去。師作圓相示之。問如何是古人歌。師作圓相示之。問如何是最初一句。師曰。未具世界時阇梨亦在此。問百丈卷席意如何師。良久。問古人道前叁叁後叁叁意如何。師曰。汝名什麼。曰某甲。師曰。吃茶去。師謂衆曰。隔江見資福刹竿便回去。腳跟也好與叁十棒。豈況過江來時。有僧才出師曰。不堪共語。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山河大地。
吉州福壽和尚。僧問。祖意教意同別。師乃展手。問文殊騎師子普賢騎象。未審釋迦騎什麼。師舉手雲。邪邪。
潭州鹿苑和尚。僧問。余國作佛還有異名也無。師作圓相示之。問如何是鹿苑一路。師曰。吉嘹舌頭問將來。問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南嶽石橋。僧曰。如何是出門合轍。師曰。拄杖頭鞋。師上堂展手雲。天下老和尚諸上座命根總在遮裏。有一僧出曰。還收得也無。師曰。天臺石橋側。僧曰某甲不恁麼。師曰。伏惟尚飨。問如何是世尊不說說。師曰。須彌山倒。曰如何是迦葉不聞聞。師曰。大海枯竭。
前汝州寶應和尚法嗣(亦曰南院)。
汝州風穴延沼禅師余杭人也。初發迹於越州鏡清順德大師。未臻堂奧。尋詣裏州華嚴院。遇守廊上坐。即汝州南院侍者也。乃密探南院宗旨。後至南院初見不禮拜。便問曰。入門須辨主。端的請師分。南院以左手拊膝。師喝。南院以右手拊膝。師又喝。南院舉左手曰。遮個即從阇梨。又舉右手曰。遮個又作麼生。師曰瞎。南院擬拈拄杖次。師曰。作什麼。奪拄杖打著老和尚。莫言不道。南院曰叁十年住持。今日被黃面淅子上門羅織。師曰。和尚大似持缽不得詐道不饑。南院曰。阇梨幾時曾到南院來。師曰。是何言欤。曰老僧端的問汝。師曰也不得放過。南院曰。且坐吃茶。師方敘師資之禮。自後應沩仰之懸記出世聚徒。南院法道由是大振諸方矣。師上堂謂衆曰。夫參學眼目。臨機直須大用現前。勿自拘于小節。設使言前薦得。猶是滯[谷-禾+卵]迷封。縱然句下精通。未免觸途狂見。觀汝諸人。應是向來依他作解。明昧兩岐與爾一時掃卻。直教個個如師子兒吒呀地哮吼一聲壁立千仞。誰敢正眼觑著。觑著即瞎卻渠眼。師又赴郢州衙內。升座示衆雲。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去即印住。住即印破。秖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還有人道得麼。時有盧陂長老出問。學人有鐵牛之機。請師不搭印。師雲。慣釣鯨鲵澄巨浸。卻嗟蛙步展泥沙(卿公事苑雲。蛙當作窪。謂馬出于渥窪水也。風穴所謂展者。以良馬出清水。而反展臥于泥…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