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何指撥。師曰。劍去遠矣爾方刻舟。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石牛水上臥東西得自由。問如何是目前意。師曰。秋風有韻片月無方。問如何是學人用心處。師曰。覺戶不掩對月莫迷。問如何是青霄路。師曰。鶴棲雲外樹不倦苦風霜。問過去事如何。師曰。龍叫清潭波瀾自肅。師住黃山僅十叁載。學者來。無虛往。以後唐同光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示有微恙。至二十六日午時奄然坐化。壽七十二。臘五十叁。明年正月二十日塔于院西北隅。
洛京韶山寰普禅師。有僧到參禮拜起立。師曰。大才藏拙戶。僧過一邊立。師曰。喪卻棟梁材遵布衲山下見師乃問。韶山在什麼處。師曰。青青翠竹處是。遵曰。莫只遮便是否。師曰。是即是阇梨有什麼事。曰擬申一問。未審師還答否。師雲。看君不是金牙作。爭解彎弓射尉遲。遵雲。鳳凰直入煙霄去。誰怕林間野鵲兒。師曰。當軒畫鼓從君擊。試展家風似老僧。遵曰。一句迥超今古格松蘿不與月輪齊。師曰。饒君直出威音外。猶較韶山半月程。遵曰。過在什麼處。師曰。倜傥之辭時人知有。遵曰。與麼即真玉泥中異不撥萬機塵。師曰。魯般門下徒施巧妙。遵雲。學人即恁麼。師意如何。師曰。玉女夜抛梭寄錦于西舍。遵曰。莫便是和尚家風也無。師曰。耕夫置玉漏(卿公事苑雲。當作玉耧。謂耧犁也耕人用耧所以布子種。禅錄所謂看縷打耧。正謂是也。魏略曰。皇甫陰爲炖煌太守。民不曉耕種。因教民作耧犁省力過半。然耧乃陸種之具。南人多不識之。故詳出焉。音樓)不是行家作。遵曰。此是文言和尚家風如何。師曰。橫身當宇宙誰是出頭人終谥無畏禅師。
太原海湖和尚。因有人請灌頂叁藏供養。敷坐訖。師乃就彼位坐。時有雲涉坐主問曰。和尚什麼年行道。師曰。坐主近前來。涉近前。師曰。只如憍陳如是什麼年行道。涉茫然。師咄曰。遮尿狀鬼。僧問。和尚院內人何太少。定水院人何太多。師曰。草深多野鹿。岩高獬豸稀。
嘉州白水寺和尚。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四溟無窟宅一滴潤乾坤。問曹溪一路合譚何事。師曰。澗松千載鶴來聚。月中香桂鳳皇歸。
鳳翔天蓋山幽禅師。僧問。如何是天蓋水。師曰。四海滂池不犯涓滴。問學人擬看經時如何。師曰。既是大商何求小利。洪州建昌鳳棲山同安和尚(第一世住)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金雞抱子歸霄漢。玉兔懷胎入紫微。僧曰。忽遇客來將何只待。師曰。金果早朝猿摘去。玉華晚後鳳銜來。問終日在潭爲什麼釣不得。師曰。玄源不隱無生寶。莫謾垂鈎向碧潭。問澄機一句曉露不逢時如何。師曰。太陽門下無星月。天子殿前無貧兒。問如何是同安轉身處。師曰。曠劫不曾沈玉露。目前豈滯太陽機。問險惡道中如何進步。師曰。玄身透過千差路。碧海無波往即難。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一片玉輪今古在。豈同漁父夜沈鈎。問如何是大勿慚愧底人。師曰。空王不坐無生殿。迦葉堂前不點燈。
景德傳燈錄卷第十六景德傳燈錄卷第十七
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師法嗣第五世下二十六人袁州洞山良價禅師法嗣二十六人
洪州雲居山道膺禅師 撫州曹山本寂禅師
洞山第二世道全禅師 湖南龍牙山居遁禅師
京兆華嚴寺休靜禅師 京兆蚬子和尚
筠州九峰普滿大師 臺州幽棲道幽禅師
洞山第叁世師虔禅師 洛京白馬遁儒禅師
越州幹峰和尚 吉州禾山和尚
明州天童山鹹啓禅師(十一卷有目無傳) 潭州寶蓋山和尚
益州北院通禅師 高安白水本仁禅師
撫州疏山光仁禅師 澧州欽山文邃禅師(已上一十八人見錄)
明州天童山義禅師 太原資聖方禅師
新羅國金藏和尚 益州白禅師
潭州文殊和尚 舒州白水山和尚
邵州西湖和尚 青陽通玄和尚(已上八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第六世之一四十叁人鄂州岩頭全豁禅師法嗣九人
臺州瑞岩師彥禅師 懷州玄泉彥禅師
吉州靈岩慧宗禅師 福州羅山道閑禅師
福州香溪從範禅師 福州羅源聖壽嚴禅師(六人見錄)
洪州大甯海一禅師 信州鵝湖山韶和尚
洪州大甯讷和尚(已上叁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洪州感潭資國和尚法嗣一人
安州白兆山志圓禅師(一人見錄)
濠州思明和尚法嗣一人
襄州鹫嶺善本禅師(一人見錄)
潭州大光山居誨禅師法嗣一十叁人
潭州谷山有緣禅師 潭州龍興和尚
潭州伏龍山第一世和尚 京兆白雲善藏禅師
潭州伏龍山第二世和尚 陝府龍峻山和尚
潭州伏龍山第叁世和尚(已上七人見錄)
大光山玄禅師 漳州藤霞和尚
宋州淨覺和尚 華州崇勝證和尚
鄂州永壽和尚 鄂州靈竹和尚(已上六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筠州九峰道虔禅師法嗣一十人
新羅清院和尚 洪州泐潭神黨禅師
吉州南源山行修禅師 洪州泐潭明禅師
吉州秋山和尚 洪州泐潭延茂禅師
洪州同安常察禅師 洪州泐潭悟禅師
吉州禾山無殷禅師 洪州泐潭牟和尚(已上十人見錄)
臺州湧泉景欣禅師法嗣一人
臺州六通院紹禅師(一人見錄)
潭州雲蓋山志元禅師法嗣叁人
雲蓋山志罕禅師 新羅臥龍和尚
彭州天臺和尚, (已上叁人見錄)
潭州谷山藏禅師法嗣叁人
新羅瑞岩和尚 新羅泊嚴和尚
新羅大嶺和尚(已上叁人見錄)
潭州中雲蓋山和尚法嗣一人
雲蓋山景和尚(一人見錄)
河中府棲岩存壽禅師法嗣一人
道德禅師(一人無機緣語句不錄)
吉州青原行思禅師第五世袁州洞山良價禅師法嗣
洪州雲居道膺禅師幽州玉田人也。姓王氏。童丱依師禀教。二十五受具于範陽延壽寺。本師令習聲聞篇聚。乃歎曰。大丈夫豈可桎梏于律儀耶。乃去詣翠微山問道。經叁載有雲遊僧自豫章來。盛稱洞山價禅師法席。師遂造焉。洞山問曰阇梨名什麼。曰道膺。洞山雲。向上更道。師雲。向上道即不名道膺。洞山曰。與吾在雲岩時秖對無異也。後師問。如何是祖師意。洞山曰。阇梨他後有一把茅蓋頭。忽有人問阇梨如何秖對。曰道膺罪過。洞山有時謂師曰。吾聞思大和尚生倭國作王虛實。曰若是思大佛亦不作。況乎國王。洞山然之。一日洞山問。什麼處去來。師曰。蹋山來。洞山曰。阿那個山堪住。曰阿那個山不堪住。洞山曰。恁麼即國內總被阇梨占卻也。曰不然。洞山曰。恁麼即子得個入路。曰無路。洞山曰。若無路爭得與老僧相見。曰若有路即與和尚隔生去也。洞山曰。此子已後千人萬人把不住。師隨洞山渡水。洞山問水深淺。曰不濕。洞山曰。粗人。曰請師道。洞山曰。不幹。洞山謂師曰。昔南泉問講彌勒下生經僧曰。彌勒什麼時下生。曰見在天宮當來下生。南泉曰。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師隨舉而問曰。只如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未審誰與安字。洞山直得禅床震動乃曰。膺阇梨。師合醬次洞山問。作什麼。師曰。合醬。洞山曰。用多少鹽。曰旋入。洞山曰。作何滋味。師曰得。洞山問。大闡提人殺父害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如是種種孝養何在。師曰。始得孝養。自爾洞山許之爲室中領袖。初止叁峰其化未廣。後開雲居山四衆臻萃。一日上堂。因舉古人雲。地獄未是苦。向此衣服下不明大事失卻。最苦。師乃謂衆曰。汝等既在遮個行。流十分去。九不較多也。更著些力便是上坐不屈平生。行腳不孤負叢林。古人道。欲得保任此事。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水底行。方有些子氣力。汝若大事未辦。且須履踐玄途。問如何是沙門所重。師曰。心識不到處。問佛與祖有何階級。師曰。俱是階級。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古路不逢人。可觀上座問。的罷標指請師速接。師曰。即今作麼生。觀曰。道即不無莫領話好。師曰。何必阇梨問如何是口訣。師曰。近前來向汝道。僧近前曰。請師道。師曰也知也知。師擲癢和問。衆還會麼。衆曰。不會。師曰。趁雀兒也不會。問如何得不惱亂和尚。師曰與我喚處德來。僧遂去喚來。師曰。與我閉卻門。問馬祖出八十八人善知識。未審和尚出多少人。師展手示之。問如何是向上人行履處。師曰。天下太平。問遊子歸家時如何。師曰。且喜歸來。曰將何奉獻。師曰。朝打叁千暮打八百。師謂衆曰。如好獵狗。只解尋得有縱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氣亦不識。僧問。羚羊挂角時如何。師曰。六六叁十六。又曰。會麼。僧曰。不會。師曰。不見道無蹤迹(有僧舉似趙州。趙州雲。雲居師兄猶在。僧乃問。羚羊挂角時如何。趙州雲。六六叁十六)衆僧夜參侍者持燈來。見影在壁上有僧便問。兩個相似時如何。師曰。一個是影。問學人擬欲歸鄉時如何。師曰。只遮是。新羅僧問。佛陀波利見文殊。爲什麼卻回去。師曰。只爲不將來所以卻回去。師謂衆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時一僧出曰。便請和尚釘鐵。師曰。口裏底是什麼。僧問。承教有言。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此意如何。師曰動即應墮惡道。靜即爲人輕賤(崇壽稠答雲。心外有法應墮惡道。守住自己爲人輕賤)僧問。香積之飯什麼人得吃。師曰。須知得吃底人。入口也須抉出。有一僧在房內念經。師隔窗問。阇梨念者是什麼經。對曰。維摩經。師曰。不問維摩經。念者是什麼經。其僧從此得入。問孤迥峭巍巍時如何。師曰。孤迥峭巍巍。僧曰。不會。師曰。面前案山子也不會。新羅僧問。是什麼得恁麼難道。師曰。有什麼難道。曰便請和尚道。師曰。新羅新羅。問明眼人爲什麼黑如漆。師曰。何怪。荊南節度使成汭遣大將入山送供。問曰。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如何是世尊密語。師召曰。尚書。其人應諾。師曰。會麼。曰不會。師曰。汝若不會世尊密語。汝若會迦葉不覆藏。僧問。才生爲什麼不知有。師曰。不同生。曰未生時如何。師曰。不曾滅。曰未生時在什麼處。師曰。有處不收。曰什麼人受滅。師曰。是滅不得者。師謂衆曰。汝等師僧家。發言吐氣須有來由。凡問事須識好惡。尊卑良賤信口無益。傍家到處覓相似語。所以尋常向兄弟道…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