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P89

  ..續本文上一頁麼。

  婺州普照瑜和尚上堂未坐謂衆曰。叁十年後大有人。向遮裏亡鋒結舌去在。還會麼灼然。若不是真師子兒。爭識得上來機。僧問。師子未出窟時如何。師曰。衆獸徒然。曰出窟後如何。師曰。孤絕萬裏。曰欲出不出時如何。曰當沖者喪。問向去事如何。師曰。決在臨鋒。師乃頌曰。

  決在臨鋒處  天然獅子機

  颦呻出叁界  非祖莫能知

  婺州雙溪保初禅師示衆曰。未透徹不須呈。十方世界廓然明。孤峰頂上通機照。不用看他北鬥星。僧問。九夏靈峰劍請師不露鋒。師曰。未拍金鎖前何不問。僧曰。千般徒設用。難出髑髅前。師曰。背後礙殺人。

  處州湧泉究和尚。師上堂良久曰。還有虎狼禅客麼。有則放出一個來。時有僧才出。師曰。還知喪命處麼。曰學人咨和尚。師曰。什麼處去也。問獅子未出窟時如何。師曰。抖[口+和]地。曰獅子出窟後如何。師曰。蓋天蓋地。曰欲出不出時如何。師曰。一切人辨不得。問向去事如何。師曰。俊鹞亦迷蹤。

  衢州羅漢義和尚。上堂衆集有僧才出禮拜。師曰。不是好底。僧曰。龍泉寶劍請師揮。師曰。什麼處去也。曰恁麼印龍溪南面盡鋒铓。師曰。收取。問不落古今請師道。師曰。還怪得麼。曰猶落古今。師曰。莫錯。

  前朗州大龍山智洪禅師法嗣。

  大龍山景如禅師(第二世住)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喝。僧曰。尊意如何。師曰。會麼。曰不會。師又喝。問太陽一顯人皆羨鼓聲才罷意如何。師曰。季秋凝後好晴天。

  朗州大龍山楚勳禅師(第四世住)上堂良久曰。大衆只恁麼各自散去。已是重宣此義了也。久立又奚爲然。久立有久立底道理。知了經一小劫如一食頃。不知道理便見茫然。還知麼。有知者出來。大家相共商量。時有僧出展坐具曰。展即遍周沙界。縮即絲發不存。展即是不展即是。師曰。爾從什麼處得來。曰恁麼即展去也。師曰。勿交涉。問如何是大龍境。師曰。諸方舉似人。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爾爲什麼謾我。問亡僧遷化向什麼處去也。師曰。阿彌陀佛。僧問。善法堂中師子吼。未審法嗣嗣何人。師曰。猶自恁麼問。

  興元府普通院從善禅師。僧問。*輪再轉時如何。師曰。助上座喜。曰合譚何事。師曰。異人掩耳。曰便恁麼領會時如何。師曰錯。問佩劍叩松關時如何。師曰。莫亂作。曰誰不知有。師曰出。

  前襄州白馬行霭禅師法嗣。

  襄州白馬智倫禅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真金也須失色。問如何是和尚出身處。師曰。牛抵牆曰。學人不會意旨如何。師曰。已成八字。

  前安州白兆山第二世懷楚禅師法嗣。

  唐州保壽匡祐禅師。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近前來近前來。僧近前。師曰。會麼。曰不會。師曰。石火電光已經塵劫。僧問。如何是爲人底一句。師曰。開口入耳。僧曰。如何理會。師曰。逢人告人。

  前襄州谷隱智靜禅師法嗣。

  谷隱知俨禅師登州人也。受業于本州鵲山。得法于前谷隱知靜禅師。繼踵住持玄侶臻萃。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白雲南傘蓋北。問如何是迦葉親聞底事。師曰。速須作卻。問如何是諸佛照不著處。師曰。問遮山鬼窟作麼。曰照著後如何。師曰。咄精怪。問千山萬水如何登涉。師曰。舉步便千裏萬裏。曰不舉步時如何。師曰。亦千裏萬裏。

  襄州普甯院法顯禅師。僧問。曩劫共住爲什麼不識親疏。師曰誰。曰更待某甲道。師曰。將謂不領話。問萬水千山如何登涉。師曰。青霄無間路到者不迷機。

  前廬山歸宗第四世住弘章禅師法嗣。

  東京普淨院常覺禅師者陳留人也。姓李氏。幼習儒學絕無幹祿之意。志樂山水頗以遊覽爲務。至廬山歸宗禅師會下聞法惺悟遂求出家。未幾歸宗將順寂。命師撫之曰。汝于法有緣。他後濟衆人莫測其量也。仍以披剃事囑諸門人訖。然後示滅。師至梁乾化二年落發。明年納戒于東林寺甘露壇。尋遊五臺山。還上都于麗景門內獨居。二載間有北鄰信士張生者。請師供養。張素探玄理。因叩師垂誨。師乃隨宜開誘。張生于言下發悟。遂設榻留宿。至深夜與妻竊窺之。見師體遍一榻。頭足俱出。及令婢仆視之即如常。張生倍加欽慕曰。弟子夫婦垂老。今願割宅之前堂以裨丈室。師欣然受之。至後唐天成叁年遂成大院。賜額曰普淨。師以時機淺昧難任極旨。苟啓之非器。令彼招謗讟之咎。我甯不務開法。每月叁八施浴僧道萬計。師常謂諸徒曰。但得慧門無壅則福何滯哉。一日給事中陶谷入院致禮而問曰。經雲。離一切相則名諸佛。今目前諸相紛然如何離得。師曰。給事見個什麼。陶欣然仰重。自是王公大人屢薦章服師號。皆卻而不受。以開寶四年十二月二日示疾。十一日告衆囑付訖右脅而化。壽七十有六。臘五十有六。今法嗣繼世住持彌盛。

  前襄州石門山第叁世慧徹禅師法嗣。

  石門山紹遠禅師(第四世住)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十方無異類揭覺鳳林前。問先師歸于雁塔。當仁一句請師垂示。師曰。修羅掌內擎日月。夜叉足下踏泥龍問金龍不吐凡間霧。請師舉唱鳳凰機。師曰。白眉不展手長安路坦平。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布袋盛烏龜。問如何是石門境。師曰。孤峰對鳳嶺。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岩中殘雪處處分輝。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滴瀝非旨趣千山不露身。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白牛露地臥清溪。問生死之河如何過得。師曰。風吹荷葉浮萍草。問如何是叁乘教外別傳一句。師曰。羊頭車子入長安。問生死浪前如何話道。師曰。毛袋橫身絕飲啄。青溪常臥太陽春。問如何是道。師曰。山深水冷。曰如何是道中人。師曰。金槌擊金鼓。問天陰日不出光輝何處去。師曰。鐵蛇橫大路通身黑似煙。

  鄂州靈竹守珍禅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錫帶胡中土瓶添漢地泉。問迷悟不入諸境時如何。師曰。境從何來。曰恁麼即入諸境去也。師曰。龍頭蛇尾漢。

  前洪州同安志和尚法嗣。

  朗州梁山緣觀禅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資楊水急魚行澀。白鹿松高鳥泊難。問大衆雲集白鹿一句請師闡揚。師曰。近日居何國土。又曰。梁山高挂秦時鏡。光壽門風不假燈。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龍生龍子鳳生鳳兒。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蔥嶺不傳唐土信。胡人謾說太平歌。問如何是從上傳來底事。師曰。渡水胡僧無膝褲。背駝梵夾不持經。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南華裏。曰爲什麼在南華裏。師曰。爲汝問正法眼。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曰。密有端。長老訪師晤坐譚話時。有僧問。二尊不並化。爲什麼兩人居方丈。師曰。一亦非師。有頌曰。

  梁山一曲歌  格外人難和

  十載訪知音  未嘗逢一個

  又頌曰。

  紅焰藏吾身  何須塔廟新

  有人相肯重  灰裏貌全真

  前襄州廣德第二世延和尚法嗣。

  襄州廣德周禅師。僧問。見話不學時如何。師曰。遍界沒聾人誰是知音者。曰如何是知音者。師曰。斷弦續不得曆劫響冷冷。僧問。承教有言。阿逸多不斷煩惱不修禅定。佛記此人成佛無疑。此理如何。師曰。鹽又盡炭又無。曰鹽盡炭無時如何。師曰。愁人莫向愁人道。向道愁人愁殺人。

  景德傳燈錄卷第二十四景德傳燈錄卷第二十五

  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師第九世上金陵清涼文益禅師法嗣上叁十人

  天臺山德韶國師

  杭州報恩寺慧明禅師

  漳州羅漢智依大師  金陵章義道欽禅師

  金陵報恩匡逸禅師  金陵報慈文遂導師

  漳州羅漢守仁禅師

  杭州永明寺道潛禅師

  撫州黃山良匡禅師  杭州靈隱清聳禅師

  金陵報恩玄則禅師  金陵報慈行言導師

  金陵淨德智筠禅師  高麗道峰慧炬國師

  金陵清涼泰欽禅師

  杭州寶塔寺紹岩禅師

  金陵報恩法安禅師  撫州崇壽契稠禅師

  洪州雲居清錫禅師  洪州百丈道常禅師

  天臺般若敬遵禅師  廬山歸宗策真禅師

  洪州同安紹顯禅師  廬山棲賢慧圓禅師

  洪州觀音從顯禅師  廬州長安延規禅師

  常州正勤希奉禅師  洛京興善棲倫禅師

  洪州新興齊禅師

  潤州慈雲匡達禅師(已上叁十人見錄)

  青原行思禅師第九世上金陵清涼文益禅師法嗣

  天臺山德韶國師處州龍泉人也。俗姓陳氏。母葉氏。夢白光觸體。因而有娠。及誕尤多奇異。年十五有梵僧勉令出家。十七依本州龍歸寺受業。十八衲戒于信州開元寺。梁開平中遊方詣投子山。見大同禅師。乃發心之始。次谒龍牙遁和尚問。雄雄之尊爲什麼近之不得。龍牙曰。如火與火。曰忽遇水來又作麼生。龍牙曰汝不會。師又問。天不蓋地不載。此理如何。龍牙曰。合如是。師不喻旨再請垂誨。龍牙曰。道者汝向後自會去。次問疏山曰。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疏山曰。左搓芒繩縛鬼子。師進曰。不落古今請師說。曰不說。師曰。爲什麼不說。曰個中不辨有無。師曰。師今善說。疏山駭之。師如是曆參五十四善知識。皆法緣未契。最後至臨川谒淨慧禅師。淨慧一見深器之。師以遍涉叢林亦倦于參問。但隨衆而已。一日淨慧上堂有僧問。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淨慧曰。是曹源一滴水。僧惘然而退。師于坐側豁然開悟。平生疑滯渙若冰釋。遂以所悟聞于淨慧。淨慧曰。汝向後當爲國王所師。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自是諸方異唱古今玄鍵。與之決擇不留微迹。尋回本道遊天臺山。睹智者顗禅師遺蹤有若舊居。師複與智者同姓。時謂之後身也。初止白沙。時吳越忠懿王以國王子刺臺州。向師之名延請問道。師謂曰。他日爲霸主無忘佛恩。漢乾祐元年戊申王嗣國位。遣使迎之申弟子之禮。有傳天臺智者教義寂者。屢言于師曰。智者之教年祀寖遠慮多散落。今新羅國其本甚備。自非和尚慈力其孰能致之乎。師于是聞于忠懿王。王遣使及赍師之書。往彼國繕寫備足而回。迄今盛行于世矣。師上堂曰。古聖方便猶如何沙。祖師道。非風幡動仁者心動。斯乃無上心印法門。我輩是祖師門下客。合作麼生會祖師意。莫道風幡不動汝心妄動。莫道不撥風幡就風幡通取。莫道風幡動處是什麼。有雲。附物…

《004 景德傳燈錄(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005 續傳燈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