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
婺州普照瑜和尚上堂未坐谓众曰。三十年后大有人。向遮里亡锋结舌去在。还会么灼然。若不是真师子儿。争识得上来机。僧问。师子未出窟时如何。师曰。众兽徒然。曰出窟后如何。师曰。孤绝万里。曰欲出不出时如何。曰当冲者丧。问向去事如何。师曰。决在临锋。师乃颂曰。
决在临锋处 天然狮子机
颦呻出三界 非祖莫能知
婺州双溪保初禅师示众曰。未透彻不须呈。十方世界廓然明。孤峰顶上通机照。不用看他北斗星。僧问。九夏灵峰剑请师不露锋。师曰。未拍金锁前何不问。僧曰。千般徒设用。难出髑髅前。师曰。背后碍杀人。
处州涌泉究和尚。师上堂良久曰。还有虎狼禅客么。有则放出一个来。时有僧才出。师曰。还知丧命处么。曰学人咨和尚。师曰。什么处去也。问狮子未出窟时如何。师曰。抖[口+和]地。曰狮子出窟后如何。师曰。盖天盖地。曰欲出不出时如何。师曰。一切人辨不得。问向去事如何。师曰。俊鹞亦迷踪。
衢州罗汉义和尚。上堂众集有僧才出礼拜。师曰。不是好底。僧曰。龙泉宝剑请师挥。师曰。什么处去也。曰恁么印龙溪南面尽锋铓。师曰。收取。问不落古今请师道。师曰。还怪得么。曰犹落古今。师曰。莫错。
前朗州大龙山智洪禅师法嗣。
大龙山景如禅师(第二世住)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喝。僧曰。尊意如何。师曰。会么。曰不会。师又喝。问太阳一显人皆羡鼓声才罢意如何。师曰。季秋凝后好晴天。
朗州大龙山楚勋禅师(第四世住)上堂良久曰。大众只恁么各自散去。已是重宣此义了也。久立又奚为然。久立有久立底道理。知了经一小劫如一食顷。不知道理便见茫然。还知么。有知者出来。大家相共商量。时有僧出展坐具曰。展即遍周沙界。缩即丝发不存。展即是不展即是。师曰。尔从什么处得来。曰恁么即展去也。师曰。勿交涉。问如何是大龙境。师曰。诸方举似人。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尔为什么谩我。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也。师曰。阿弥陀佛。僧问。善法堂中师子吼。未审法嗣嗣何人。师曰。犹自恁么问。
兴元府普通院从善禅师。僧问。*轮再转时如何。师曰。助上座喜。曰合谭何事。师曰。异人掩耳。曰便恁么领会时如何。师曰错。问佩剑叩松关时如何。师曰。莫乱作。曰谁不知有。师曰出。
前襄州白马行霭禅师法嗣。
襄州白马智伦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真金也须失色。问如何是和尚出身处。师曰。牛抵墙曰。学人不会意旨如何。师曰。已成八字。
前安州白兆山第二世怀楚禅师法嗣。
唐州保寿匡祐禅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近前来近前来。僧近前。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石火电光已经尘劫。僧问。如何是为人底一句。师曰。开口入耳。僧曰。如何理会。师曰。逢人告人。
前襄州谷隐智静禅师法嗣。
谷隐知俨禅师登州人也。受业于本州鹊山。得法于前谷隐知静禅师。继踵住持玄侣臻萃。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白云南伞盖北。问如何是迦叶亲闻底事。师曰。速须作却。问如何是诸佛照不著处。师曰。问遮山鬼窟作么。曰照著后如何。师曰。咄精怪。问千山万水如何登涉。师曰。举步便千里万里。曰不举步时如何。师曰。亦千里万里。
襄州普宁院法显禅师。僧问。曩劫共住为什么不识亲疏。师曰谁。曰更待某甲道。师曰。将谓不领话。问万水千山如何登涉。师曰。青霄无间路到者不迷机。
前庐山归宗第四世住弘章禅师法嗣。
东京普净院常觉禅师者陈留人也。姓李氏。幼习儒学绝无干禄之意。志乐山水颇以游览为务。至庐山归宗禅师会下闻法惺悟遂求出家。未几归宗将顺寂。命师抚之曰。汝于法有缘。他后济众人莫测其量也。仍以披剃事嘱诸门人讫。然后示灭。师至梁乾化二年落发。明年纳戒于东林寺甘露坛。寻游五台山。还上都于丽景门内独居。二载间有北邻信士张生者。请师供养。张素探玄理。因叩师垂诲。师乃随宜开诱。张生于言下发悟。遂设榻留宿。至深夜与妻窃窥之。见师体遍一榻。头足俱出。及令婢仆视之即如常。张生倍加钦慕曰。弟子夫妇垂老。今愿割宅之前堂以裨丈室。师欣然受之。至后唐天成三年遂成大院。赐额曰普净。师以时机浅昧难任极旨。苟启之非器。令彼招谤讟之咎。我宁不务开法。每月三八施浴僧道万计。师常谓诸徒曰。但得慧门无壅则福何滞哉。一日给事中陶谷入院致礼而问曰。经云。离一切相则名诸佛。今目前诸相纷然如何离得。师曰。给事见个什么。陶欣然仰重。自是王公大人屡荐章服师号。皆却而不受。以开宝四年十二月二日示疾。十一日告众嘱付讫右胁而化。寿七十有六。腊五十有六。今法嗣继世住持弥盛。
前襄州石门山第三世慧彻禅师法嗣。
石门山绍远禅师(第四世住)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十方无异类揭觉凤林前。问先师归于雁塔。当仁一句请师垂示。师曰。修罗掌内擎日月。夜叉足下踏泥龙问金龙不吐凡间雾。请师举唱凤凰机。师曰。白眉不展手长安路坦平。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布袋盛乌龟。问如何是石门境。师曰。孤峰对凤岭。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岩中残雪处处分辉。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滴沥非旨趣千山不露身。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白牛露地卧清溪。问生死之河如何过得。师曰。风吹荷叶浮萍草。问如何是三乘教外别传一句。师曰。羊头车子入长安。问生死浪前如何话道。师曰。毛袋横身绝饮啄。青溪常卧太阳春。问如何是道。师曰。山深水冷。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金槌击金鼓。问天阴日不出光辉何处去。师曰。铁蛇横大路通身黑似烟。
鄂州灵竹守珍禅师。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锡带胡中土瓶添汉地泉。问迷悟不入诸境时如何。师曰。境从何来。曰恁么即入诸境去也。师曰。龙头蛇尾汉。
前洪州同安志和尚法嗣。
朗州梁山缘观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资杨水急鱼行涩。白鹿松高鸟泊难。问大众云集白鹿一句请师阐扬。师曰。近日居何国土。又曰。梁山高挂秦时镜。光寿门风不假灯。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龙生龙子凤生凤儿。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葱岭不传唐土信。胡人谩说太平歌。问如何是从上传来底事。师曰。渡水胡僧无膝裤。背驼梵夹不持经。问如何是正法眼。师曰。南华里。曰为什么在南华里。师曰。为汝问正法眼。问如何是衲衣下事。师曰。密有端。长老访师晤坐谭话时。有僧问。二尊不并化。为什么两人居方丈。师曰。一亦非师。有颂曰。
梁山一曲歌 格外人难和
十载访知音 未尝逢一个
又颂曰。
红焰藏吾身 何须塔庙新
有人相肯重 灰里貌全真
前襄州广德第二世延和尚法嗣。
襄州广德周禅师。僧问。见话不学时如何。师曰。遍界没聋人谁是知音者。曰如何是知音者。师曰。断弦续不得历劫响冷冷。僧问。承教有言。阿逸多不断烦恼不修禅定。佛记此人成佛无疑。此理如何。师曰。盐又尽炭又无。曰盐尽炭无时如何。师曰。愁人莫向愁人道。向道愁人愁杀人。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四景德传灯录卷第二十五
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第九世上金陵清凉文益禅师法嗣上三十人
天台山德韶国师
杭州报恩寺慧明禅师
漳州罗汉智依大师 金陵章义道钦禅师
金陵报恩匡逸禅师 金陵报慈文遂导师
漳州罗汉守仁禅师
杭州永明寺道潜禅师
抚州黄山良匡禅师 杭州灵隐清耸禅师
金陵报恩玄则禅师 金陵报慈行言导师
金陵净德智筠禅师 高丽道峰慧炬国师
金陵清凉泰钦禅师
杭州宝塔寺绍岩禅师
金陵报恩法安禅师 抚州崇寿契稠禅师
洪州云居清锡禅师 洪州百丈道常禅师
天台般若敬遵禅师 庐山归宗策真禅师
洪州同安绍显禅师 庐山栖贤慧圆禅师
洪州观音从显禅师 庐州长安延规禅师
常州正勤希奉禅师 洛京兴善栖伦禅师
洪州新兴齐禅师
润州慈云匡达禅师(已上三十人见录)
青原行思禅师第九世上金陵清凉文益禅师法嗣
天台山德韶国师处州龙泉人也。俗姓陈氏。母叶氏。梦白光触体。因而有娠。及诞尤多奇异。年十五有梵僧勉令出家。十七依本州龙归寺受业。十八衲戒于信州开元寺。梁开平中游方诣投子山。见大同禅师。乃发心之始。次谒龙牙遁和尚问。雄雄之尊为什么近之不得。龙牙曰。如火与火。曰忽遇水来又作么生。龙牙曰汝不会。师又问。天不盖地不载。此理如何。龙牙曰。合如是。师不喻旨再请垂诲。龙牙曰。道者汝向后自会去。次问疏山曰。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疏山曰。左搓芒绳缚鬼子。师进曰。不落古今请师说。曰不说。师曰。为什么不说。曰个中不辨有无。师曰。师今善说。疏山骇之。师如是历参五十四善知识。皆法缘未契。最后至临川谒净慧禅师。净慧一见深器之。师以遍涉丛林亦倦于参问。但随众而已。一日净慧上堂有僧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净慧曰。是曹源一滴水。僧惘然而退。师于坐侧豁然开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遂以所悟闻于净慧。净慧曰。汝向后当为国王所师。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自是诸方异唱古今玄键。与之决择不留微迹。寻回本道游天台山。睹智者顗禅师遗踪有若旧居。师复与智者同姓。时谓之后身也。初止白沙。时吴越忠懿王以国王子刺台州。向师之名延请问道。师谓曰。他日为霸主无忘佛恩。汉乾祐元年戊申王嗣国位。遣使迎之申弟子之礼。有传天台智者教义寂者。屡言于师曰。智者之教年祀寖远虑多散落。今新罗国其本甚备。自非和尚慈力其孰能致之乎。师于是闻于忠懿王。王遣使及赍师之书。往彼国缮写备足而回。迄今盛行于世矣。师上堂曰。古圣方便犹如何沙。祖师道。非风幡动仁者心动。斯乃无上心印法门。我辈是祖师门下客。合作么生会祖师意。莫道风幡不动汝心妄动。莫道不拨风幡就风幡通取。莫道风幡动处是什么。有云。附物…
《004 景德传灯录(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