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004 景德传灯录(宋 道原 纂)▪P90

  ..续本文上一页明心不须认物。有云。色即是空。有云。非风幡动应须妙会。如是解会与祖师意旨有何交涉。既不许如是会。诸上座便合知悉。若于遮里彻底悟去。何法门而不明。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洞了。更有什么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上座岂是今日会得一。则明日又不会也。莫是有一分向上事难会。有一分下劣凡夫不会。如此见解设经尘劫。只自劳神乏思无有是处。僧问。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和尚如何为人。师曰。汝到诸方更问一遍。曰恁么即绝于言句去也。师曰。梦里惺惺。问橹桌俱停如何得到彼岸。师曰。庆汝平生。问如何是三种病人。师曰。恰问著。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此问不弱。问如何是六相。师曰。即汝是。问如何是方便。师曰。此问甚当。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也。师曰。终不向汝道。曰为什么不向某甲道。师曰。恐汝不会。问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如何是一华开五叶。师曰。日出月明。曰如何是结果自然成。师曰。天地皎然问如何是无忧佛。师曰。愁杀人。问一切山河大地从何而起。师曰。此问从何而来问如何是数起底心。师曰。争讳得。问如何是第二月。师曰。来处甚分明。曰为什么不会。师曰。唤什么作第二月。问如何是沙门眼。师曰。黑如漆。问绝消息时如何。师曰。谢指示。问如何是转物即同如来。师曰汝唤什么作物。曰恁么即同如来也。师曰。莫作野干呜。问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于莲华上为父母说法。未审如何是太子身。师曰。大家见上座问曰。恁么即大千同一真如性也。师曰。依俙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将别调中。问六根俱泯为什么理事不明。师曰。何处不明。曰恁么即理事俱如也。师曰。前言何在。师有时谓众曰。大凡言句应须绝渗漏始得。时有僧问。如何是绝渗漏底句。师曰。汝口似鼻孔。问如何是不证一法。师曰。待言语在。曰如何是证诸法。师曰。醉作么。师有时谓众曰。只如山僧恁么对他诸上座。作么生体会。莫是真实相为么。莫是正恁么时。无一法可证么。莫是识伊来处么。莫是全体显露么。莫错会好。如此见解唤作依草附木。与佛法天地悬隔。假饶答话简辩如悬河。只成得个颠倒知见。若只贵答话简辩有什么难。但恐无益于人翻成赚误。如上座从前所学。简辩问答记持说道理极多。为什么心疑不息。闻古圣方便特地不会。只为多虚少实。上座不如从脚跟下一时觑破看是什么道理。有多少法门。与上座作疑求解。始知从前所学底事。只知生死根源阴界里活计。所以古人道。见闻不脱如水里月。无事珍重。师有偈示众曰。

  通玄峰顶  不是人间

  心外无法  满目青山

  师后于般若寺开堂说法十二会。第一会师初开堂日示众云。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无动。见与不见。会与不会。唯我知焉。乃有颂曰。

  暂下高峰已显扬  般若圆通遍十方

  人天浩浩无差别  法界纵横处处彰

  珍重。师升堂日有僧问。承古有言。若人见般若即被般若缚。若人不见般若亦被般若缚。既见般若为什么却被缚。师云。尔道般若见什么。学云。不见般若为什么却被缚。师云。尔道般若什么处不见。又云。若见般若不名般若。不见般若亦不名般若。般若且作么生说见不见。所以人道。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无一法不成法身。此是般若之真宗诸上座。又僧问。乍离凝峰丈室来坐般若道场。今日家风请师一句。师云。亏汝什么处。学云。恁么即雷音震动乾坤地。人人无不尽沾恩。师云。幸然未会且莫探头。探头即不中。诸上座相共证明令法久住国土安乐。珍重。第二会师上堂有僧问。承教有言。归源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如何是归源性。师云。尔问我答。学云。如何是方便门。师云。尔答我问。学云。如何趣向。师云。颠倒作么。又僧问。一身即无量身无量身即一身。如何是无量身师云。一身。学云。恁么即昔日灵山今来亲睹。师云。理当即行。又云。三世诸佛一时证明上座。上座且作么生会。若会时不迁。无丝毫可得移易。何以故。为过去未来现在三际是上座。上座且非三际。泽霖大海滴滴皆满。一尘空性法界全收。珍重。第三会师上堂有僧问。四众云集人天恭敬。目睹尊颜愿宣般若。师云。分明记取。学云。师宣妙法国王万岁。人民安乐。师云。谁向尔道。学云。法尔如然。师云。尔灵利。又僧问。三世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既是三世诸佛。为什么却不知有。师云。却是尔知有。学云。狸奴白牯为什么却知有。师云尔什么处见三世诸佛。又僧问承教有言。眼不见色尘意不知诸法。如何是眼不见色尘。师云。却是耳见。学云。如何是意不知诸法。师云。眼知。学云。恁么即见闻路绝声色喧然。师云。谁向尔道。又云。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豪参差相。事无不通。理无不备。良由一切言语。一切三昧横竖深浅隐显去来。是诸佛实相门。只据如今一时验取。珍重。第四会师上堂举。古人云。如何是禅三界绵绵。如何是道十方浩浩。因什么道三界绵绵。何处是十方浩浩底道理。要会么。塞却眼塞却耳塞却舌身意。无空阙处无转动处。上座作么会。横亦不得竖亦不得。纵亦不得夺亦不得。无用心处亦无施设处。若如是会得始会法门绝择。一切言语绝渗漏。曾有一僧问。作么是绝渗漏底语。向他道。口似鼻孔甚好上座。如此会自然不通风去。如识得尽十方世界是金刚眼睛。无事珍重。第五会师上堂有僧问云。天下太平大王长寿如何是王。师云。日晓月明。学云。如何领会。师云。谁是学人。又云。天下太平大王长寿。国土丰乐无诸患难。此是佛语古不易今。不迁一言。可以定古定今。会取好诸上座。又僧问。承古有言。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如何是有物先天地。师云。非同合。学云。如何是无形本寂寥。师云。谁问先天地。学云。恁么即随静林间独自游。师云。乱道作么。又云。佛法不是遮个道理。要会么。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始会。天下太平大王长寿。久立珍重。第六会师上堂示众云。佛法现成。一切具足。古人道。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若如是且谁欠谁剩谁是谁非。谁是会者。谁是不会者。所以道。东去亦是上座。西去亦是上座。南去亦是上座。北去亦是上座。上座因什么得成东西南北。若会得自然见闻觉知路绝。一切诸法现前。何故如此。为法身无相触目皆形。般若无知对缘而照。一时彻底会取好。诸上座。出家儿合作么生。此是本有之理未为分外。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若识心皎皎地。实无丝豪障碍。上座久立珍重。第七会师上堂有僧问。欲入无为海先乘般若船。如何是般若船。师云。常无所住。如何是无为海。师云。且会般若船。又僧问。古德云。登天不借梯。遍地无行路。如何是登天不假梯。师云。不遗丝发地。学云。如何是遍地无行路。师云。适来向尔道什么。师又云。百千三昧门百千神通门百千妙用门。尽不出得般若海中。何以故。为于无住本建立诸法。所以道。生灭去来邪正动静千变万化。是诸佛大定门无过于此。诸上座。大家究取增于佛法寿命珍重。第八会师上堂有僧问。世尊有正法眼付嘱摩诃迦叶。只如迦叶在宾钵罗窟。未审付嘱何人。师云。教我向谁说。学云。恁么即灵山付嘱不异今日。师云。尔什么处见灵山。又僧问。净慧宝印。和尚亲传。未审今日一会当付何人。师云。冬冬鼓一头打两头鸣。学云。恁么即千圣同俦古今不异。师云。禅河浪静寻水迷源。又僧清遇云。帝王请命师赴王恩。般若会中请师举唱。师云。分明记取。学云恁么即云台宝网同演妙音。师云。清遇何在。学云。法王法如是。师云。阿谁证明。又云。灵山付嘱分明。诸上座一时验取。若验得更无别理。只是如今。譬如太虚日明云暗山河大地一切有为世界悉皆明现。乃至无为亦复如是。世尊付嘱迄至于今。并无丝豪差别。更付阿谁。所以祖师道。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法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此是灵山付嘱榜样。诸上座彻底会取好。莫虚度时光国王恩难报。诸佛恩难报。父母师长恩难报。十方施主恩难报。况建置如是次第佛法兴隆。若非国王恩力焉得如此。若要报恩应须明彻道眼入般若性海始得。久立珍重。第九会师上堂有僧问。承先德云。人空法亦空。二相本来同。如何是二相本来同。师云。山河大地。学云。不会乞师方便。师云。什么处是不方便处。又僧问。承教有言。心清净故法界清净。如何是清净心。师云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学云。心与法界是一是二。师云。尔自问别人问。师又云。大道廓然讵齐今古。无名无相是法是修。良由法界无边心亦无际。无事不彰。无言不显。如是会得唤作般若。现前理极同真际一切山河大地森罗万象墙壁瓦砾。并无丝毫可得亏阙。无事久立珍重。第十会师上堂有僧问。承师有言。九天擎玉印七佛兆前心。如何是印。师云。不露文如何是心。师云。尔名安嗣。又云。法界性海如函如盖如钩如锁。如金与金色。位位皆齐无纤毫参差。不相混滥。非一非异。非同非别。若归实地去法法皆到底。不是上来问个如何若何便是。不问时便非。在长连床上坐时是有。不坐时是无。只如诸方老宿言教在世。如恒河沙。如来一大藏经卷卷皆说佛理。句句尽言佛心。因什么得不会去。若一向纤络言教意识解会。饶上座经尘沙劫亦不能得彻。此唤作颠倒知见识心活计。并无得力处。此盖为根脚下不明。若究尽诸佛法源。河沙大藏一时现前。不欠丝毫不剩丝毫。诸佛时常出世。时常说法度人。未曾间歇。乃至猿啼鸟叫草木丛林常助上座发机。未有一时不为上座。有如是奇特处。可惜许。诸上座。大家究取令法久住世间。增益人天寿命。国王安乐无事。久立珍重。第十一会师上堂。举古人云。吾有一言。天上人间若人不会绿水清山。且作么生是一言底道理。古人语须是晓达始得。若是将言而名于言。未有个会处。良由究尽诸法根蒂。始会一言。不是一言半句思量解会唤作一言若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始到古人境界。亦不是…

《004 景德传灯录(宋 道原 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005 续传灯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