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國人究竟能有多少個聽過這觀世音菩薩的名字?找一找看,我相信在全美國,能聽見觀世音的,連百分之一都沒有!你想一想,那麼多的人不能聞到觀世音菩薩,而你現在聞到了,聞也就是明白了,知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有叁十二應身,這種自在的神力。這是“聞是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名”:要緊就在此“一心”。這個一心最要緊,你不要二心,也不要叁心,更不要四個心,你心越多,可不像你做功德似的,別以爲越多越好。你造個心要是多了,越多越不好。爲什麼?因爲心一多就會發散,一散了就不專一。不專一就不靈了,就沒有功效。你若“兩心稱名”也不靈了,“叁心稱名”更沒有用。
“觀世音菩薩”:觀,就是觀看。世,就是世間。音,音聲。觀看世間一切音聲的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即刻就觀察這個衆生的音聲。“皆得解脫”:所有一切一切的苦惱,都得到解脫。解脫,就是沒有了。苦惱沒有了,得到什麼?就得到快樂。這個解脫也就是得到真正的自由,無拘無束,無挂無礙。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爲大水所湧。稱其名號。即得淺處。
這一段經文,是說觀世音菩薩救七難之中的火難和水難。“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者”:是指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這個人。若有,是現在沒有,將來會有的。假如有這樣的一個人,持是觀世音菩薩名。持,是多持,就是不忘的意思。也就是心心念念都執持著:“南無觀世音菩薩”。無論那一個人,想要解除這種七難的痛苦,先要常常恭敬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設入大火”:這是說你平時就念觀世音菩薩,而不是說等到困在大火裏,才念觀世音菩薩。不是現燒香、現念佛。不是說我今天有了災難,今天才念念觀音菩薩。這是:“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閑時一枝香也不燒,焦急了才臨時要抱佛腿,求救你的難。這時雖然你抱著佛腿,但佛也不理睬你。爲什麼?因爲你在平時就沒有修行,等有難時來求佛,這叫現燒香、現念佛。可是又有一種人,他平時也沒有燒香,也沒有念佛。但他有急難的時候,觀世音菩薩一樣救他,也一樣令他離苦得樂。這又是什麼道理?你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有前因、後果。在前世或者他曾勇猛精進修道,拚命的用功,念觀世音菩薩,甚至曾造了種種功德。所以今生雖然他沒有念,而因爲他前生念過,曾種下這種善根,所以他今生不念,觀世音菩薩也來救他。這是因爲有遠因的關系。因,有遠因,也有即因。遠因是前世所種的因;即因就是今生所種下的因。
或有人說:“我前生或者已種下因了,故現在我不必念了。將來我有難時,觀世音菩薩也會救我。”可是這不保險,你就是向我買保險,我也不賣的。如果你從今天開始誠心誠意的念,我則可以向你保證,必定能得到感應的,將來你有什麼災難,觀音菩薩一定會來救你。因爲你不是現燒香、現感應,就絕對有感應的。
從前有個人,他一心想到南海普陀山去朝拜觀世音菩薩。可是天下就有這麼巧的事情,就在他正要去朝拜南海普陀山那一天,剛上了船,家裏的鄰居便著了火。他的家人就跑來向他報告說:“不好了!你趕快回去呀!不要去朝普陀山啦,我們的鄰居著了火,你要回來照顧啊!”這人說:“我爲了想去朝拜觀音,已吃了叁年齋,現在我也上了船。家裏著火,我若是下船,它應該燒也一樣燒了。若不應該燒的話,觀音菩薩會保護著我,我就是不下去,它也一樣不燒的。我有這種誠心,甯可自己家裏被火燒了,我也要去拜觀音菩薩r!”
于是乎他家裏著火也不管了,就決定一心去拜觀音菩薩。他到南海普陀山朝拜觀世音菩薩回來之後,一看左右鄰裏、前後所有的房屋,都被火燒光,唯獨自己這間樓房,卻沒有燒。所以一般人就問他:“怎麼你的鄰居房子都燒了,而你的房子卻不著火呢?”他說:“我就因這次以最誠心去拜觀音菩薩。我去的時候,什麼也不管,它要燒就讓它燒,我把什麼都放下了。這是觀音菩薩的保佑。因爲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所以令我這房子沒有著火。”這是“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的實證。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因爲什麼而火不能燒?就因爲觀音菩薩有大威神力,所以火不能燒。
“若爲大水所漂”:如果你平時也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若在無意之中,不是有心要試驗觀世音菩薩,而去跳海,是否會靈驗不沈呢?如果你懷有試驗心,不是真信,那絕對不靈的,你去跳海毫無疑問是要淹死的。爲什麼?因爲你存一種試驗菩薩的心。觀世音菩薩並不是學生,你也不是老師,爲什麼你要試驗觀世音菩薩?因爲你不相信觀音菩薩有這麼大的神通,所以你才要試驗。你這一試驗不要緊,可是把自己的生命也犧牲了!不要拿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做賭注品。“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你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在不知不覺中,就到達淺處了。在大海裏不知怎樣子就跑到岸上去了,這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所以才有如此感應。
若有百千萬億衆生。爲求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刹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刹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這一段文是說七難之中的羅刹鬼難,也可以說是黑風難。若有百千萬億衆生,言其有這麼多的衆生,爲求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七寶。世間的人,到處尋求,你爭我奪,認爲這是寶了,其實都是身外之物。你沒有明白自性的實寶,而貪著外面的珍寶,就是得到了也沒有什麼大作用,對你自性上是毫無關系。但是一般人都要求這個“金”。每一個國家都歡喜黃金,所以老百姓也認爲這是一種稀奇少有的責重物,于是晝夜想法子求之。乃至于國家互相交戰,也是爲了這個黃金。爲什麼人以爲黃金是這樣的可貴?就因爲它最少,因爲少所以就珍貴了。如果黃金像土那麼多,人就認爲它不值錢。所謂:“物以稀爲貴”,因爲少所以人人就喜歡,甚至作夢也發了黃金夢,有的到非洲去掘金,有的到美國來掘金。以前聽說舊金山的金子最多,所以就跑來美國,尤其中國人到美國來是專門爲了掘金子。當美國的金子掘完了,便跑到澳洲去。美國有舊金山,澳洲又出了一個新金山。人就是專門搞金子。爲了到美國來找金子,在海裏也不知死了多少人。相信死的不少,因爲以前交通沒有現在這樣方便,新聞消息也沒有這樣靈通,故死了很多人也沒人知道。這都是遇到黑風之難,想去掘金在海上被巨風一吹,人船均毀。金爲第一等的貴重物,銀爲第二種的貴重物。此外還有琉璃,中國人把琉璃稱爲“青色寶”,青色的寶貝。砗磲是一種寶石,其石上長著好像車的輪子走過泥土而現出一道一道的車轍痕迹,一條白的隔著一條透光,形成一道道溝似的,故雲砗磲。雖然看上去像有溝條,可是用手摸石,卻是平平滑滑,並沒有溝,這是七寶之一。瑪瑙是一種玉石,這種石長得像馬腦,內有一條條的血線,白色石上帶有一條一條的像血絲的斑紋,所以叫瑪瑙。珊瑚是珊瑚樹,有的叁尺多高,我所見過的有一尺多高。珊瑚乃是由海裏一種蟲子變成。這也是一種化石,由蟲子變成植物,像樹的樣子。其質料像玉石,故非常名貴。在中國有一個富人名叫石崇,最歡喜和人比較富貴。一天他到一位皇親的家裏赴宴,這位是皇帝的親戚。當時皇帝賜他一棵珊瑚樹,大概有兩尺多高,因爲是皇帝賜的,自然特別名貴。皇親請石崇到他家裏,飯後便擺出這棵珊瑚樹給石崇看。豈知石崇用手拿起就摔爛了,使皇親憂愁得不得了!乃說:“這是皇上賜給我的,你怎麼把它摔碎了,現在一錢也不值了。”石崇說:“你不要擔憂,我再送給你一棵珊瑚樹,明天請到我家去,隨便你選,願意要那一棵就拿那一棵。”
次日皇親到石崇家裏參觀,整個客廳都擺滿了叁尺多高的珊瑚樹!皇親一看,心想:“哦!我雖然是皇親,都沒有你石崇這麼富有。”于是就選了一棵珊瑚樹回去。結果石崇也就因爲太有錢,被鬥爭死了。所謂“人爲財死”。人爲什麼而死?就爲了這個“財”;“鳥爲食亡”鳥因何而亡?就爲這個“食”。衆生就是這樣顛倒。
琥珀,是一種黃褐色透明的礦物,系松樹脂所變成的。真珠,是蚌殼內生出的一種圓體物質,玲珑透體,光亮可愛,名爲珍珠。
“入于大海”:人因爲想求這些財寶,就到大海裏去找寶貝。海裏的寶最多,故入海求寶。“假使黑風”:黑風,什麼是黑風?不錯,就是黑色的風。可是這種黑色的風,每一個人都有。什麼叫“黑色的風”?就是你面孔板起來時,面孔發黑了。人因爲有脾氣,所以才有黑風。若沒有脾氣,也就沒有黑風了。
這個“大海”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性海”——自性的性海。“黑風”喻衆生的無明,講來講去還是這個,沒有旁的。這個“無明”,又叫“煩惱”。你若生了煩惱,就是有黑風。若沒有煩惱,在你自性大海裏就風平浪靜。怎樣才能求到寶呢?就到你自性裏去發掘自性的實貝。當你欲要發掘自性的寶貝,這時就會遇到魔障。爲何會有魔障?乃因爲自己的德行不夠,德性不夠,道德不夠,功德不足。因爲沒有作功德,故、德行也不圓滿。德行不圓滿,所以才有黑風,才有魔障。你若是德大,黑風就化了。化爲什麼呢?化成祥雲,祥雲瑞氣。諺雲:“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人的道行若高了,就是龍見到你也盤起來。龍本來是很厲害的,它能翻江倒海、移山倒海。龍若一用神通,就能把山也搬了家,海也搬了家,所以龍的勢力很廣大。可是你若有“道”的話,龍雖然神通廣大,也不敢在你面前示威,老老實實地盤起來。老虎雖然最凶,你若是真正沒有脾氣了,那麼老虎見到你就變成你所養的貓狗一樣馴伏,向你搖頭攝尾作歡迎式,不會咬你。可是你要有這種道行,才會現出這種境界。如果沒有道,龍也不盤,虎也不臥了。
“德重…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