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若能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你的淫欲心就自然會脫離了。有人說:“那可壞了!我就喜歡淫欲,現在沒有了,該怎麼辦呢?”你若歡喜有,也不必擔心,還一樣可以有的。若不歡喜有,就可以沒有。你若喜歡有,又何必念觀世音菩薩?就照常保持它好了。
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
什麼叫嗔恚?嗔恚就是脾氣,就是煩惱,也就是無明。嗔恚有如火那麼厲害。所謂:“星星之火,可燒功德之林。”古人也說:“千日打柴一火焚。”意思就是你砍了一千天的柴,但只需一點火就能一下子把所有的柴都燒盡。這是形容我們在平時所作的善業功德,雖然修持多時,可是你一發脾氣,生了無明火,就把所積的種種功德都燒盡了。什麼樣的人歡喜發無明火呢?就是阿修羅。每一個人都有他所趣向之一道。有的屬佛道,其性格多數是慈悲。屬仙道者愛好清閑。屬人道者就和每一個人都有緣。屬鬼道者多數是性奸滑,不願吃虧,爲人不老實,總是鬼鬼祟祟的。鬼祟,就是和鬼做祟。祟,也就像前面所講的羅刹鬼,總想“欲來惱人”。屬畜生道者其貪欲重,無論什麼他都不怕多,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貪得無厭。屬修羅道者就好發脾氣,這種人動不動就生起火來,大發脾氣。像這一類人該怎麼辦呢?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呢?這部妙法蓮華經,已詳詳細細把這法門告訴你。就是要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並且要時時刻刻念,毫不間斷。常,謂之不斷。每到某一廟上去,凡有供佛的地方,或供觀世音菩薩的地方,便應該恭敬地叩頭頂禮。也不要今天拜,明天不拜;今早頂禮,晚間就不叩頭了。若能虔誠恒常敬禮諸佛菩薩,久而久之你的脾氣毛病就沒有了,連你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你們若不相信,我把自己一個經驗說出來讓諸位作爲借鏡。我以前也是脾氣很大的人,說打人就打人,說罵人就罵人。在我十二、叁歲的時候,歡喜打架,無論你是多大的大人,和我在一起就要聽我的指揮。不聽我指揮,我就打!死了也要打,打到你降伏爲止。這叫什麼?這就是一種修羅的行爲。以後我學佛了,才覺悟這種惡脾氣是不對的,也就改過自新,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所以現在做了師父也要修忍辱行。有時徒弟來欺負師父,先發脾氣,可是我低聲下氣,忍耐到他慢慢明白,知道自己錯了。以前我發人的脾氣,現在被徒弟來欺負我,這可說是一種報應吧!有人問:“那一個徒弟欺負你呀?”那一個欺負我就是那一個。沒有對我發脾氣也就不算,你有發過我的脾氣就會知道。
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
前面所講的是貪和嗔,現在講到癡,這叫叁毒。這叁毒把人的佛性,都毒得昏昧如睡覺了。爲什麼我們沒有覺悟,一生都在醉生夢死中?就因爲有這叁毒。貪,就是淫欲。本來這淫欲對自性上,爲害最大,可是一般人卻認爲這是一種最高的享受,所以盡做出顛倒的行爲,這塵垢一天比一天多,因此你自己的佛性光明就不顯現了。這是貪毒的厲害。嗔毒也和貪毒一樣,爲害甚大。
現在講的是癡毒。什麼叫“愚癡”?愚癡就是覺得自己不愚癡,這便是愚癡。認爲自己是很聰明有智慧的人,實際上你問他:“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將來你到什麼地方去?”他不知道。來不知來,去不知去,你想這樣的人最聰明嗎?但他可不承認自己是個愚癡人。所謂:“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無人防。”在這世界上,求名求利雖是件小事,可是人就一天到晚爲這個奔波勞碌,甚至去害人、殺人放火都是爲這個“利”。不是爲“利”就是爲“名”。在這世間上所有的國家和人類是數不盡那麼多,可是合起來講,就只有兩個人。怎樣說呢?一個是求名的,另一個不是求名,就是求利。名和利把所有人類都支配得顛顛倒倒,可是還不覺悟。從生到死都在掙紮。有的貪求做官,有的求發財,有的求男女以及求心理所傾向的快樂。一生渴望等待種種快樂,可是沒有享受多久,就死了。死後到什麼地方去也不知道。活時總自命不凡,覺得自己真了不起。我是最有智慧,聰明的人。甚至在學校讀書,我年年都考第一名,無論做任何事情,我都出人頭地,都比人高一等。自以爲異常聰明,其實連自己本來的面目也沒有認識,你就再聰明都是假,這是假聰明。如果你真正有智慧,就不會覺得自己有智慧。那麼說覺得自己是愚癡嗎?也不自覺是愚癡,更不自覺有智慧。雖然表面上看來和一般人是同一身體形狀,但是你所抱有的思想觀念是明白的。明白什麼呢?明白一切一切,如幻如化。知道所有一切是假的,你就不會貪著夢裏的榮華富貴,貪圖美色、爭人我、爭是非、爭第一、爭名奪利,而會明了一切都是無常的。所以金剛經上說: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爲法?就是一切有形相,可以看得到的都叫有爲法。就像夢幻,水泡似的。大海裏的水泡你說是真?是假?說是真的,它又會化爲烏有。說是假的,它卻有個水泡。雖然有水泡,可是不實在,沒有真實的體性。影,也是虛幻的。又像露水似的,早晨有露水,可是太陽一出來它又消逝了。電,也是有的,可是電光石火轉眼即逝,也非真實。若能作這樣觀想一切事物,又有什麼可執著呢?沒有所執著,才是真明白。也不會想東想西,更不會想南想北,把一切塵勞妄想都放下了。放下了塵勞妄想,那時候你不想成佛也不可以了,想沒有智慧也不可以了,自然就有了。
所以,當自己沒有智慧,不要以爲自己有智慧。智慧不是從外面得來的。不要生出一種驕傲心:“在一般人中,我最聰明,生得最美麗,我是一般人中的出乎其類,拔乎其萃,我是與衆不同的!”你若有這種思想,就是著相。相本來就是個臭皮囊,就如夢幻泡影。你一天到晚給它穿好衣服、吃好東西,盡心爲它設備享受。可是到它要走的時候,它可不管你了。有人就專爲這臭皮囊,又吸煙、又飲酒、又吃肉。一天到晚總在填這無底深坑,填了又漏,漏了再填,永遠填不滿。可是人就這樣除舊換新、新陳代謝,爲自己忙來忙去。
我爲什麼一天吃一餐?就因爲怕麻煩,所以少吃一點,省了很多麻煩。一般人認爲吃好東西是最好的享受,我卻認爲是麻煩的事。怎樣解釋呢?若吃多了,肚裏不舒服。吃少了又生出貪心:“這麼好吃,再多吃一點吧!”若不吃好的東西,就不會生出貪心,肚皮也不受罪了,所以這都是麻煩的事情。爲什麼人會有這些煩惱?就因爲自己太愚癡了,才貪享受、求富貴、求名利、求快樂,種種無非都是顛倒。你貪這貪那,結果又怎樣?到時候還一樣要死去。死的時候,一點把握也沒有,這豈不是愚癡嗎?如此愚癡該怎麼辦?依照法華經上的方法: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你這愚癡就跑了,智慧就來了。誰能知道自己是愚癡,那才是真正認識自己。已經有了智慧才覺得自己是愚癡。你若自己沒有智慧,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愚癡,就越跑越遠。自己本來是愚癡,而自以爲很聰明,豈不是愚癡上又加上愚癡?本來一個愚癡還不夠,變成雙料的愚癡。現在我們若想不愚癡,那就要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這是一個最妙、最靈的方法,絕對是如假包換,妙不可言的。
講到愚癡和智慧。什麼是愚癡?什麼是智慧?我講一個你們不相信的道理:“愚癡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癡。”爲什麼這樣講?在心經上有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種境界說明真色是從真空生出來的,真空是從真色而有的,所以二而不二。那麼愚癡與智慧是同樣的道理。你若會用時,就是智慧,若不會用便是愚癡。愚癡和智慧也不是兩個,就看你會用不會用?你若會用,愚癡也變成智慧;若不會用,智慧就變成愚癡。你若能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顛倒了。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衆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衆人愛敬。
釋迦牟尼佛講過以上的經文後,又叫了一聲無盡意菩薩說:“觀世音菩薩有前面所說的救七難、解叁毒的種種威神力量,他還有很多很多饒益衆生的神通妙用,所以衆生心裏應該常常念觀世音菩薩。”在這裏大家都要特別注意呀!“常應心念”:不是口頭上念而心不念。若能心念口不念亦可。總之要念玆在茲,永遠記得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若有女人設欲求男”:假如有這樣一個女人,她想要求一個兒子。怎樣求法才能如願?就依照法華經上所說的法門,即是要禮拜,並以香花水果等,供養觀世音菩薩,自然會得到一個福德智慧具足的男孩。若求女孩子,就會生一個相貌端正,鼻子長得像鼻子,眼晴長得像眼晴,耳朵像耳朵,嘴巴像嘴巴的女孩。那麼說難道眼晴還有不像眼晴的道理嗎?若不信,試看有的叁角眼,更有的鷹鈎鼻、小耳朵、大嘴巴,甚至有的鼻子、眼晴、嘴巴、耳朵都長在一起。你說像這種相貌醜怪,教人見了都駭怕,這就叫不端正。“宿植德本,衆入愛敬”:爲什麼會生端正、莊嚴好看的相呢?這都是因爲在前生,或者買過香花,用種種莊嚴具供養諸佛菩薩。由于往昔供佛積聚功德,故感生生相貌圓滿,莊嚴好看,人見人愛。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衆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衆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于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昔多。世尊。佛言。若複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
釋迦牟尼佛講完觀世音菩薩以上的救七難、解叁毒、應二求之後,現在又說:“無盡意!這位觀世音菩薩有如以上所說的力量。若有衆生能以恭敬觀世音菩薩,發心禮拜觀世音菩薩,他的福報,一定會存在的,…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