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並且,能生到十方諸佛國土,親聞妙法蓮華經。即是蓮華化生,九品蓮華爲父母。若生到天上,也同樣受到最殊勝美妙的快樂。
于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名曰智積。白多寶佛。當還本土。釋迦牟尼佛告智積曰。善男子。且待須臾。此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可與相見論說妙法。可還本土。
就在這個時候,下方的多寶佛駕到。跟隨著他的侍者是一位菩薩,名叫智積。他對多寶佛說:“我現在可回去了嗎?”這時,釋迦牟足佛告訴智積說:“善男子!你再等一會兒。這裏的法會中有一位菩薩,名文殊師利,你可以和他見面,互相認識,文殊師利是很有智慧的一位菩薩,你可以和他談論妙法蓮華經的道理,然後再回去吧!”
爾時文殊師利坐千葉蓮華。大如車輪。俱來菩薩。亦坐寶蓮華。從于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湧出。住虛空中。詣靈鹫山。從蓮華下。至于佛所。頭面敬禮二世尊足。修敬已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卻坐一面。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仁往龍宮。所化衆生。其數幾何。文殊師利言。其數無量。不可稱計。非口所宣。非心所測。且待須臾。自當證知。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坐在千葉的寶蓮華上,蓮華大如車輪,跟隨他一起來到法會中的菩薩,也都坐寶蓮華上,從鹽海的龍宮,自然湧出,住于虛空中,而來到靈鹫山,佛說法之處。再從蓮華下來,來到佛前,五體投地,恭敬禮拜釋迦牟尼佛和多寶佛。禮拜完畢,又到智積所坐的位置,互相問訊,坐到一邊。智積菩薩就問文殊師利菩薩說:“仁者!您到龍宮去,教化了多少條龍呢?”文殊師利菩薩答曰:“所度的龍,不可悉數,非口所能說出,亦非心可測量。你等一會兒,就可知道了。
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湧出。詣靈鹫山。住在虛空。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蜜。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今皆修行大乘空義。文殊師利謂智積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爾時智積菩薩以偈贊曰。
大智德勇健 化度無量衆 今此諸大會 及我皆已見
演暢實相義 開闡一乘法 廣導諸衆生 令速成菩提
就在文殊師利菩薩還未說完的時候,忽然有無數的大乘菩薩,坐寶蓮華,從鹽水海湧出,到釋迦牟尼佛所在說法的靈鹫山,現出種種神通妙用,停住在虛空中。這些菩薩皆是文殊師利菩薩在海裏所教化出來的。各個都具足行菩薩道,共同討論六波羅蜜法。本來他們都是證得聲聞的果位。但是,他們已回小向大,行菩薩道,所以,他們在虛空中先宣說聲聞乘的行門,因爲他們對大乘法還未深入明白。如今一切證得聲聞乘及菩薩乘的聖人都一起發心修行大乘的空義,就是修行大乘的實相法門。文殊師利菩薩對智積菩薩說:“你問我在海裏教化了多少衆生之事,悉皆如是。”
當時,智積菩薩看見文殊師利菩薩所教化的衆生,都是現在修行大乘空義的大菩薩,故以一首偈頌來贊歎文殊師利菩薩:
“您是一位具足大智慧、大功德、大勇猛、大殊勝的尊者,故能教化無量無裏的衆生,行菩薩道。現在在這法華會中的一切衆生朥已經看見了。您能流暢的演說一切妙法,令所有的衆生明白大乘的實相意義。您又能開導闡明一乘的妙法,廣泛引導教化一切衆生,令他們快速成就無上菩提妙果。是我們尊敬信奉者。”
文殊師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說妙法華經。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頗有衆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衆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達諸法。于刹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衆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文殊師利菩薩說:“我在鹽水海中,恒常一心宣說妙法蓮華經。”智積菩薩聽了,心生懷疑,就問:“妙法蓮華經是一部甚深微妙不可思議的經,故稱爲一切經中的寶貝,世間上所希有。若有衆生聽見此經,能加緊精進努力修行此經,他是不是可以很快就成佛了呢?”文殊師利答:“在鹽水海裏有一個龍宮,龍宮裏的龍王,他有一位女兒,年齡才八歲,雖然她年紀小,但是有非常利根的智慧。她能知道衆生前因後果,她得到十種陀羅尼的法。(陀羅尼譯爲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也就是總持身口意清淨,不犯身口意惡業。佛所說的諸法她都能明白。)所謂:秘密之藏是爲此說而彼不知,爲彼說而此不知的秘法,同說一法,但互相得到的義理都不同,故稱秘藏。可是這八歲的龍女對諸佛所說的甚深秘密之藏,悉能受持讀誦,都能一一明白,她又能人甚深禅定,而且還能了達諸法,在一刹那之間,發大菩提心,得永不退轉,得辯才無礙。可是她慈念一切衆生,視一切衆生猶如赤子,她的功德圓滿,心裏念法,口演說法,說的是微妙廣大的法。她存有慈能予樂,悲能拔苦的心,而且能謙讓愛護一切衆生。她的志氣及意念都很柔和雅善,能速成菩提。”
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于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叁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舍身命處。爲衆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須臾頃便成正覺。
文殊師利菩薩提出龍女速成菩提之事,智積菩薩更生疑惑了,就問曰:“我見釋迦牟尼佛成佛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他在無量劫以前,行難行的苦行,一沙一塵、一毛一滴的積集功德。爲求菩提的覺道,未曾躲懶偷安。我現在遍觀這叁千大千世界,沒有猶如芥子那麼小的地方,沒有一粒微塵之處,不是菩薩舍棄身命的處所,爲要救度一切衆生的緣故。然後,衆生度盡,方成佛道。我不信龍女能在一刹那之間就立地成佛了。”
言論未訖。時龍女忽現于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贊曰。
深達罪福相 遍照于十方 微妙淨法身 具相叁十二
以八十種好 用莊嚴法身 天人所戴仰 龍神鹹恭敬
一切衆生類 無不宗奉者 又聞成菩提 唯佛當證知
我闡大乘教 度脫苦衆生
在文殊師利菩薩與智積菩薩議論未完的時候,這時龍女,忽然現身在法會中,恭敬頂禮諸佛菩薩,退坐一處,然後以一首偈頌贊歎多寶如來:“佛能深遠明白罪業及福相善惡的果報,故修福修慧,才能得到超然成佛之相,因爲身心清淨,智慧的光明便能遍照十方無窮無盡的世界。這種微妙清淨不可思議的法身,則得叁十二種大人之相,這是因爲佛已具足圓滿六度波羅蜜。佛又以八十種隨形好來莊嚴法身。是天人所頂戴敬仰,所有的龍神皆來恭敬,所有的衆生沒有不崇拜敬仰于佛。我又聽聞成佛的境界,唯有佛才能證明,故我現在闡揚大乘教理,欲度脫一切衆生離生死的苦海。”
爾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雲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叁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雲何女身速得成佛。
在龍女說完這首偈頌以後,大智舍利弗尊者對龍女說:“你所說立地成佛的事,真是令人難以相信。爲什麼我們不相信呢?因爲你是位女身。而女身是不清淨的,含有汙垢塵穢,非是成佛的法器。既然如此,爲什麼可以說你速得成就菩提呢?成佛的道路是非常的遙遠廣闊,所以釋迦牟尼佛叁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不知道經過了多少無量大劫,精進勤修苦行,積功累德,修六度萬行,而今才得成就佛道。何況女身有五種障礙:(一)不能作大梵天王,因女身不清淨。(二)不能作帝釋。(叁)不能作魔王。(四)不能作轉輪聖王。(五)不能成佛。女身既有這五種障礙,又何能成佛呢?怎麼可以說女身也可以成佛呢?”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直叁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複速于此。當時衆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爲十方一切衆生。演說妙法。
其實,舍利弗尊者在維摩經上,已經知道沒有男女相可得,但是,爲什麼他又在這妙法蓮華經的法會中懷疑龍女成佛的事呢?這是因爲他要爲一切衆生而請問這種法,恐怕衆生在這情形之下,心生懷疑,不相信這部法華經,所以他代表衆生請法。本來舍利弗尊者和智積菩薩都明了沒有男女相可得,但一般凡夫的看法,就有男女相之分。故舍利弗尊者故意跟龍女來一番辯論,爲一切衆生開權顯實。
這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超越叁千大千世界那麼寶貴,她手持這一寶珠來供養佛,佛即刻接受了。龍女對智積菩薩與大智舍利弗尊者說:“我呈獻這顆寶珠給佛,佛已接受了,你們說此事的發生是否很快?”他們說:“是很快的。”龍女說:“以你們兩位的威神力來觀察我成佛,比剛才我供養世尊還要快。”即時,在法會中,皆見龍女,在一刹那之間,現男子身,圓滿菩薩的行門,立刻往南方的無垢世界,坐寶蓮華上,蓮華化身成佛了。若人要得到蓮華化身,是很不容易的,必須要具足八種因緣:(一)甚至把生命舍去,也不說他人的過錯和是非。(二)變化人來皈依叁寶,而且還能化一切畜生都來皈依叁寶,行菩薩道。(叁)安止一叨,即一切善事都把它放在菩提心裏。(四)修清淨梵行,不貪、不嗔、不癡,來精修梵行。(五)造佛形像,安放在蓮華座上。(六)能除衆生愛惱。(七)與貢高者,能對他謙下。(八)不惱他人,不令他人生煩惱。所謂正覺,就是沒有妄想。這時,龍女即身成佛,得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普爲十方一切衆生演說無上妙法。
爾時娑婆世界菩薩…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