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四▪P2

  ..續本文上一頁從何而來?衆生同居于此娑婆世界,惡濁汙穢,有四惡道及女人。但在佛國土中,莊嚴清淨,故無惡道及女人。東方琉璃世界,及西方極樂世界中縱有女人,但無女事,亦無淫欲心,一切衆生皆是法子從法化生。斷欲去愛而修成法身,故琉璃世界亦稱爲歡喜世界。

  法明如來國土內之衆生,皆是化生而非胎生,自有化無,自無化有,變化無窮。有蓮華所化成之衆生,有的樹上化成,又有的海裏化成,國內境界皆不可思議。

  “無有淫欲”,人若要修道,不應有一絲毫之貪欲,何況自做?斷淫欲者,便有定力,才能證大神通、智慧顯現、身放光明。從戒定慧叁無漏學而生,飛行自在,隨意而至,即神境通。修習佛法之菩提心,有進無退,堅固不移,一日比一日進步,因有此精進志願,故有大智慧。

  國中之人,因修中道清淨勝行,所以身體皆呈現金色,自莊嚴國土而成就叁十二相。此國土有二種食:一者法喜食。富樓那以法爲食,心離貪著。自古凡夫皆以食物爲食,且貪著其味。若能不貪食,而以法爲食,則能法喜充滿,不覺饑餓。

  二者禅悅食。若人人修習禅定,日日不間斷,越坐越生歡喜,不願離其座,妙到極點。

  “食”有多種,凡夫是分段食。天人是思食。鬼神卻是觸食,他們用鼻嗅,故亦能稱爲嗅食。一般水果,就拿橘子來說,未供佛前,本有兩個,一爲橘子,一爲其“性”。開天眼者方能得見。橘子有形,其性無形,鬼神觸食時,即是食其性。此情形是很微妙,非一般人所能了解。供佛之後,其“性”即無,僅存橘子之形體。

  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衆。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衆生之類。其聲聞衆。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叁明。及八解脫。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劫名寶明。國名善淨。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法住基久。佛滅度後。起七寶塔。遍滿其國。

  有無量無數的大乘菩薩之衆,得大神通及無礙智(四無礙辯才),善能觀機逗教,因人說法。聲聞衆亦非算數能計,皆具足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叁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及內有色想觀外色、內無色想觀外色等八解脫法。

  法明佛所應化之土,如上所說,以無量功德而莊嚴之。在寶明劫中,法明佛于善淨國成佛,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佛法住世甚久。佛滅度後,衆弟子以七寶塔供養,遍滿其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比丘谛聽 佛子所行道 善學方便故 不可得思議

  知衆樂小法 而畏于大智 是故諸菩薩 作聲聞緣覺

  以無數方便 化諸衆生類 自說是聲聞 去佛道甚遠

  度脫無量衆 皆悉得成就 雖小欲懈怠 漸當令作佛

  內秘菩薩行 外現是聲聞 少欲厭生死 實自淨佛土

  示衆有叁毒 又現邪見相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衆生

  若我具足說 種種現化事 衆生聞是者 心則懷疑惑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作偈言:諸比丘衆,細心谛聽,佛子富樓那所行之道,善學方便慧,故能以權巧方便,行不可思議事。如衆生喜歡小乘法而畏懼大乘法(大智,即佛智),是故諸菩薩隱大示小,現聲聞、緣覺身,以無數方便法門,教化一切衆生。自稱爲二乘聲聞,離佛道甚遠,以是方便,而度脫無量衆生,令得成就出世之道。雖然小乘人欲懈怠,中道自盡,也要令他們漸漸回小向大,得成佛道。

  內秘菩薩行而外現聲聞身,作聲聞行少欲法,厭離生死,內心實自遊戲神通,自莊嚴佛國土,但故意現有叁毒(貪、嗔、癡)及邪見相,而不貪染,以此種種方便因緣,誘導迷惑者,易得相從。如迦留陀夷,假現好女人之相,但實非如此。有智者皆能知其非真好色,不過是權巧方便示現此相。其他佛弟子如舍利弗等現嗔相,或貪或癡相,亦不外以方便法,隨類教化,故現種種形相。今日簡而說之,不敢盡言,因恐諸聞者信心未堅,生疑惑想。

  今此富樓那 于昔千億佛 勤修所行道 宣護諸佛法

  爲求無上慧 而于諸佛所 現居弟子上 多聞有智慧

  所說無所畏 能令衆歡喜 未曾有疲倦 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 具四無礙智 知諸根利鈍 常說清淨法

  演暢如是義 教諸千億衆 令住大乘法 而自淨佛土

  未來亦供養 無量無數佛 護助宣正法 亦自淨佛土

  常以諸方便 說法無所畏 度不可計衆 成就一切智

  現在此富樓那,于過去諸佛處所,勤修清淨菩薩之道。宣揚護持諸佛法,爲求如來無上智慧,于諸佛處,說法第一,現居于一切弟子之上。博學多聞,有大智慧,所說法得無所畏,能令聽者生歡喜心,未有任何疲倦之相。助揚佛事,已度生死,得大神通。因具四無礙智,知諸衆生的根性利鈍,常說清淨無上妙法,流通演暢如是之義。教導無數億衆生,令得安住于大乘法中,而清淨以自嚴其佛國土。于未來亦供養諸佛,以修福分。以外現劣相,應諸根機,助宣正法;內秘真心,自心清淨莊嚴佛土。常以諸方便善巧之法,說微妙無上法而心無所畏,度無數衆生,皆令成就一切智慧。

  供養諸如來 護持法寶藏 其後得成佛 號名曰法明

  其國名善淨 七寶所合成 劫名爲寶明 菩薩衆甚多

  其數無量億 皆度大神通 威德力具足 充滿其國土

  聲聞亦無數 叁明八解脫 得四無礙智 以是等爲僧

  其國諸衆生 淫欲皆已斷 純一變化生 具相莊嚴身

  法喜禅悅食 更無余食想 無有諸女人 亦無諸惡道

  富樓那比丘 功德悉成滿 當得斯淨土 賢聖衆甚多

  如是無量事 我今但略說

  供養佛是修福,說法爲修慧,福慧雙修至具足時,得成佛名曰法明。其國名善淨,土地皆由七寶所合成,時劫名爲寶明,國內無數億之菩薩,皆有大神通,威德力具足。複有無量聲聞,已得叁明、八解脫及四無礙智,以如是等小乘人,修無漏功德,名之爲僧。其國諸生,沒有淫欲,若人能在這個娑婆世界,修道清淨,自嚴戒律,心無淫念,亦同于此國土無異。但人若要斷淫去愛,必須要經過考驗。首先,不對他人起淫念,若無此念,即使別人對自己有淫意,自己也“不知”,非不知,而是不生此念,形同木樁、磚頭、瓦塊。知此爲淫,但不爲之所動,所謂“不動則無”。

  善淨國內淫欲既已斷,衆生皆蓮華化生,具相莊嚴,以聽經、禅悅、法喜充滿爲食,一喜則能得無限樂。有人問:“沒有女人這個國土怎會有人?”你就只知道有女人,而不知斷淫去愛,性淨明體。

  此國既無女人,無諸惡道,更無余外分段食想。富樓那比丘圓滿一切功德,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當得如此同居淨土,菩薩、聲聞、人天衆甚多,此爲不可言盡,只略略說之,免令衆生生出疑惑。

  爾時千二百阿羅漢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歡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見授記。如余大弟子者。不亦怏乎。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诃迦葉。是千二百阿羅漢。我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于此衆中。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爲佛。號曰普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時千二百阿羅漢—皆證無學,心自在者,即煩惱已盡。因地時修行時爲比丘到果地爲羅漢,有叁義:(一)應供:應受天、人及神之供養。(二)殺賊:殺煩惱之賊。菩薩是殺“不賊”,羅漢不認爲是賊,但菩薩卻認爲是賊而除之。(叁)無生:煩惱不生之義。因爲“生”才要滅,“不生”就不用滅。不生不滅,即無生法忍。

  阿羅漢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無挂無礙,無人我、衆生、壽者相。但是衆羅漢因見佛陀爲富樓那授記,不禁作如是念:“佛授記之事,是前所未有。若能各別給予我們授記,那就太好了!”佛悉知悉見衆人之心意,故告之摩诃迦葉,吩咐大家不要心急,佛會爲他們一一次第授記。

  在此衆中,我最先度化的是憍陳如,他是最精勤于修道及最能主持佛法之大弟子,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佛,號曰普明如來。憍陳如,即解本際—明白本來的面目。他最先受具足戒,亦是最先開悟的弟子,故爲千二百阿羅漢之長老。

  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迦留陀夷。優陀夷。阿冕樓馱。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周陀。莎伽陀等。皆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盡同一號。名曰普明。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翻譯爲江或河。此表示于河邊或江邊修行。迦留陀夷,雲黑光,因其長相烏黑,他不守戒律,喜歡在晚間“逛街”,有一次就闖了禍。那天月黑風高,在暗中更顯得他臉部發光。他走到一家門前,順手敲了幾下,即時有一孕婦應門而至,誰知一開門,她見到暗中有一“發光物體”立于門前,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昏了過去。因這一念恐懼,動了胎氣而導致小産。婦人乃痛斥之。佛即時開會並製定比丘們不准晚間遊街。然此比丘雖曾犯過錯,卻很有人緣,很得衆徒之尊敬及信任,並曾度化千名夫婦。此意謂迦留陀夷,爲教化誘導衆生而假現不守規矩之態,是一種“反面”的教導。優陀夷是阿難之徒,雲出現,最能嚴持戒律。阿冕樓馱,曾因七天不睡而使雙目失明。有一次,佛陀的法說得很妙,但阿冕樓馱睡得更妙,不斷地打瞌睡,于是佛诃責之:“咄咄胡爲睡,螺蛳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佛這一呵責,使這個身爲堂弟的阿冕樓馱,頓時從…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