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宮殿,現出光明和威耀的境界,從前所未曾有,見了歡喜踴躍,生出希有心。他們都想知道此種殊勝境界的來源,于是此五百萬億大梵天王也集天王諸衆開了一個討論會。皆議論紛紛,互相詢門,是什麼因緣,他們所有的宮殿都有這種的光明呢?就在這時,在此會中,有一位大梵天王,名叫屍棄,爲一切大梵天衆即說偈言:
現在以什麼因緣,我們的宮殿,得此種威德和光明的照耀呢?從來沒有像如此的莊嚴,這種微妙的瑞相,是我們從前所未曾見過的,這大概是有大德從天上生到人間,或者是有佛出現于世了。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襟盛諸天華。共詣下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于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闼婆。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輪。
當爾之時,上方五百萬億大梵天王以偈頌贊歎佛之後,就隨帶著宮殿,衣服盛滿了種種天華,共同到下方去尋找此相的來源。結果,他們遇見大通智勝如來,在菩提樹下作道場。佛坐在師子座上,所有的天、龍王、乾闼婆、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又見到大通智勝王的十六個兒子,在請佛轉*輪。
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處。時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這時所有的大梵天王都向佛頂禮,又繞佛百千匝,用天華散在佛的身上,他們所散下來的天華,猶如須彌山那麼多,數目是無邊無際,不但用此天華來供養佛,而且又供養佛的菩提樹。以華供養完畢之後,又各用他們最珍惜的宮殿,獻給大通智勝王佛,就一起的說:“我們一心願佛憐愍我們,饒益我們,我們願在叁寶的面前種福造功德,請佛接受我們所要供養世尊的宮殿,並住在此宮殿。”當爾之時,所有的大梵天王,就在佛前,一心齊聲的用偈頌來贊歎大通智勝如來。
善哉見諸佛 救世之聖尊 能于叁界獄 勉出諸衆生
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類 能開甘露門 廣度于一切
于昔無量劫 空過無有佛 世尊未出時 十方常闇瞑
叁惡道增長 阿修羅亦盛 諸天衆轉減 死多墮惡道
不從佛聞法 常行不善事
我們感覺十分的幸運,能遇見諸佛,佛是一位救拔世間衆苦的賢聖和尊者,能令一切衆生超出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叁界牢獄而了生脫死,離苦得樂。佛也是具足大智慧、慈悲,普遍天人的導師,憐愍一切有情無情的衆生,發大慈悲心,揭開甘露的法門,令一切衆生悉聞法要而反迷歸覺。佛是慈悲平等,故能廣度無量恒河沙數的一切衆生,在往昔經過了無量無邊的大劫,未曾有佛出現于世,白白的空過去了,此時十方世界一片闇瞑無光,墮落地獄、餓鬼、畜生的衆生一天比一天多,而阿修羅道就很興盛,因爲衆生只會造業,爲非作歹,不行十善,只行十惡,故諸天衆也漸漸減少。由此可見,大多數的衆生死後都墮落到叁惡道裏去。因爲一切衆生未得見佛,未得聽聞佛法,所以,也不知如何去修行,嚴持戒律,廣修善法,只懂得認賊爲子,認黑是白,造出許多惡業,自然種下許多的惡因。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減少 罪業因緣故 失樂及樂想
住于邪見法 不識善儀則 不蒙佛所化 常墮于惡道
佛爲世間眼 久遠時乃出 哀愍諸衆生 故現于世間
超出成正覺 我等甚欣慶 及余一切衆 喜歎未曾有
我等諸宮殿 蒙光故嚴飾 今以奉世尊 惟垂哀納處
願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與衆生 皆共成佛道
因此我們體衰力倦,智慧也都一天比一天減少。這皆由于造許多罪惡的因緣,自性本來的安樂也失去,落于邪知邪見,不認識善知識,得不到佛的教化,生生世世都輪回于叁惡道中,佛是我們的明眼善知識,在久遠劫來才出現于世。而佛是爲了哀愍一切衆生而出現于世,修道得成正覺。我等及一切衆生都很欣慶,從來未曾如此的歡喜和贊歎。我們所有的宮殿得蒙佛的光明照耀,嚴飾得比從前更好更莊嚴,故現在我們願將宮殿奉獻和供養佛,惟願佛大發慈悲接受我們這個供養,又發願要把此供佛的功德,普遍回向于一切法界衆生,願我等與一切衆生,共同成佛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白佛言。惟願世尊轉于*輪。多所安隱。多所度脫。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
世尊轉*輪 擊甘露法鼓 度苦惱衆生 開示涅槃道
惟願受我請 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 無量劫集法
當爾之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用偈頌贊佛之後,一起向佛而說:“現在惟願世尊,能爲我們轉大*輪,令我們得到安隱和解脫。”就在這時,所有的大梵天王,又用一首偈頌來贊歎佛:
我們及一切衆生都樂願請佛轉大妙*輪,如擊起甘露的法鼓,能度脫叁惡道裏的一切苦惱衆生,開示我們如何去修不生不滅成佛之道路。惟願世尊您能接受我們的請求,用您不可思議大微妙的音聲爲我們說法,並請求世尊哀憐我們,而演說無量劫以來佛積集智慧資糧,能修成佛道的法門。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請。即時叁轉十二行*輪。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余世間所不能轉。謂是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及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當爾之時,大通智勝如來接受十方五百萬億諸大梵天王及十六位王子的請求,即時先講四谛法門,因爲四谛各轉叁次,共轉十二次,故叫叁轉四谛十二*輪。第一轉叫做示轉,即是告訴我們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第二轉叫勸轉,即是勸我們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第叁轉叫證轉:此是苦,我已知,不複更知;此是集,我已斷,不複更斷;此是滅,我已證,不複更證;此是道,我已修,不複更修。
無論是沙門(譯爲勤息,即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婆羅門(譯爲淨行)、天衆、魔衆、大梵天王,甚至于一切天魔外道,都不能轉四谛的*輪,唯有佛才有此種方便,所說的即是苦、集、滅、道的法門。這四法又有苦法忍,苦法集,集法忍,集法集,滅法忍,滅法集,道法忍,道法集,故爲八忍法集。
佛又廣說十二因緣法,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衆生皆順著此流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還有還滅門,無明滅就行滅,行滅就識滅,識滅就名色滅,名色滅就六入滅,六入滅就觸滅,觸滅就受滅,受滅就愛滅,愛滅就取滅,取滅就有滅,有滅就生滅,生滅就沒有老死憂悲苦惱滅了。聲聞所修的是四谛法,緣覺所修的是十二因緣法。
佛于天人大衆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禅定。叁明六通。具八解脫。第二第叁第四說法時。千萬億恒河沙那由他等衆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諸漏心得解脫。從是已後。諸聲聞衆。無量無邊不可稱數。
佛爲天上五百萬億諸大梵天王及百千萬億不可思議恒河沙數的衆生,說四谛法和十二因緣法的時候,有六百萬億那由他的人,皆已棄舍一切的惡法,而得到一切無漏善法。什麼是“漏”?我們身體九孔常流不淨,也是屬于漏,如茶杯底下穿個洞,不能盛滿水,一切衆生一共有八萬四千種諸漏,最大的漏就是貪嗔癡慢疑。有了此種種漏,就生出來煩惱,有了煩惱就生出無明,有了無明就沒有智慧。若人能把無明去掉,便得般若智慧現前,若人能斷盡煩惱,便能將煩惱化爲菩提。這時身心都得到解脫,所謂得漏盡。從漏盡而證得甚深微妙的禅定,而此種禅定的功夫並不是由外邊所得來的,必要自性自入,自性自度,自修自了,故不須向外馳求。我們的本地風光,本有的智慧都是在每人自性裏邊,所謂“禅定”,即是得到靜慮的好處,梵語稱爲禅那,譯爲思惟修。得到禅定的人即可得到叁明:天眼明、宿命明(能知前生的事)、漏盡明(所有的習氣毛病都沒有了,故與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都斷盡了。)
爾時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爲沙彌。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養百千萬億諸佛。淨修梵行。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當爾之時,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之身而出家作沙彌。他們的六根非常通利,智慧十分明了,已經在過去生中,供養百千萬億的諸佛,所修的都是清淨梵行,一心所求無上正等正覺。
俱白佛言。世尊。是諸無量千萬億大德聲聞。皆已成就。世尊亦當爲我等說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我等聞已。皆共修學。世尊。我等志願如來知見。深心所念。佛自證知。爾時轉輪聖王。所將衆中八萬億人。見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聽許。
這十六個沙彌即是大通智勝如來的十六個兒子,都一起跟隨著佛出家修道,他們和五千萬億的大梵天王及百千萬億的天人等衆齊聲說:“世尊!現在在這個道場裏有無量千萬億的大聲聞衆,他們在過去生中,曾經做過許多的功德和善事,故具有無量的福德。可是現在,卻生出懷疑心,不知是否自己證了涅槃的果位。世尊!您應當爲我等一切聲聞解說佛的無上正等正覺法,讓我們也一起趣向菩提的大道。我等聽完佛所說的法之後,會一起依法修行。世尊!我們所有一切聲聞有一個志願,即是願得到佛的正知正見。佛老早就知道了,所以希望佛發大慈悲心憐愍我們一切衆生,而宣說此無上微妙的法。”
當爾之時,轉輪聖王(大通智勝佛之父親)命令八萬億人…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