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四

  妙法蓮華經

  五百弟子授記品淺釋

  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四 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

  這一品是佛爲五百弟子授記,實已把千二百五十弟子包括在內。在此佛開權顯實,示一佛乘,余二非真。爲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開示菩薩道事,皆當授記,未來世鹹得成佛。凡聽聞受持者,皆應發大乘心,修學菩薩道法,作法華會上未來預記弟子。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複聞宿世因緣之事。複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踴躍。即從座起。到于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瞻仰尊顔。目不暫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爲希有。隨順世間若幹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爲說法。拔出衆生處處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當爾之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滿慈子,從佛所說,得知化城方便智慧(第七品),隨衆生機宜而爲說法。又聞諸大弟子,即前千二百五十人得授成佛記別。複聞宿世因緣之事,即化城品,舉昔上子複講因緣。又聞諸佛有大智慧,隨緣自在,通達無礙,這是前所未有,故心地清淨而踴躍異常。即從座起,到佛前跪下,頭面致敬,接足作禮。禮佛已,退立一面,瞻仰佛之尊顔,目不轉睛。自心作念,世尊甚是希有奇特,佛之所爲,更是罕有,能以權巧方便智力,隨順衆生而說種種方便利導的佛法,令衆生拔除貪著,不複染汙六塵之境。我等智劣根淺,故未能盡說及宣揚諸佛功德,唯有吾佛,大覺世尊,能知我及衆生求佛深心,本來大願。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我常稱其于說法人中。最爲第一。亦常歎其種種功德。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于四衆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舍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爾時佛告訴諸大比丘:“你們現在見到這一位聲聞乘的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嗎?他在宿世中,曾發大願要助佛弘揚教法。我很贊賞他,因爲他說法第一。”當初佛轉大*輪,除了佛親自說法外,亦由徒衆們輪流說法。爲了激發徒衆們講經說法的智力辯才,佛陀常常給予說法者評語,使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萬佛聖城,亦仿效此佛製轉說法*輪,使說法者能任意發揮,推而廣之,擴而充之,深入佛法之奧妙,但必須合乎經中之道理。

  富樓那善說諸微妙法,因此天人,乃至于餓鬼、畜生都樂意聽聞。即使是好戰的阿修羅,亦馬上停止戰鬥而默然聽法。此外,阿羅漢及菩薩亦同樣喜愛聽他說法。佛常贊欺富樓那,過去生中廣修供養叁寶,及種種功德,精進勤修,善能護持宣揚佛法。又善于爲四衆開示使之獲大法益。除了佛外,在大衆中沒有人能比得上富樓那之辯才無礙,衆弟子中,說法第一。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于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谛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衆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衆生。

  釋迦牟尼佛言:“你們不要以爲富樓那只能護持助化宣揚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他早在過去無量劫中已能擁護奉持無量諸佛之法。于諸佛處,亦是說法人中之第一。”他又能通達明了諸佛所說空寂之法(般若智。叁藏阿含爲半智教,法華涅槃爲滿智教,故般若智是對半圓滿),得四無礙智,即四無礙辯:(一)法無礙辯。(二)義無礙辯——由一義而演說成無量義,又由無量義而歸納爲一。一爲無量,無量爲一。一即無量,無量即一,圓融無礙。(叁)辭無礙辯——願說佛法。(四)樂說無礙辯——樂于說法,從未懈息。善于觀機逗教,甚至見到豬、狗等也爲它說法。他對豬說:“你不要再貪吃貪睡了,也不要再躲懶偷安不精進,否則來世會再墮落爲豬,則永無脫離叁惡道之日。”他也對狗發出勸言:“你今後不要再悭貪,往金錢堆裏鑽,把銅板鑽呀鑽的,都化成水了!這樣何苦呢?應早日回頭,反迷歸覺。”

  “常能審谛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常能審察所說的是清淨法,無有疑惑之心。若人對自己所說之法起了懷疑:“剛才我所講的對不對呢?”自起疑時,亦會令聽衆頓時起疑:“簡宜胡說八道,不要聽他的!”

  富樓那雖身爲羅漢,卻已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那是因爲他在宿世中,已行菩薩道,並隨其壽命,于佛處修種種淨行。“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富樓那本是菩薩,但他“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隱實顯權,示聲聞相,藉以破世俗人之“見迹迷本”。故富樓那以此權巧方便法,隱大示小,饒益無量百千衆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又教化無量數種人,令其立志修成無上正等正覺。富樓那爲了莊嚴清淨佛土,故凡有利于佛教事,他從不放逸,以其所得教化衆生爲己重任。

  富樓那樂說佛法,有四無礙智。現代之法師亦應有四無礙智,此四智必須具足,否則只有“樂說”佛法一智,終爲境所轉,譬如,本欲度一個人,但定力不足,結果反被那人所轉。

  又如“度狗者”,若對狗愛惜貪戀,也會被狗所度。從前有一位戲子,精通戲文,善于演戲,但他最愛的是一只“狗”,這只狗不是旁人,就是他的太太!因爲他的太太整天愛罵人,形同狗吠,終日汪!汪!汪的把這戲子吵得啼笑皆非,無日安甯,不得休息也不能修行。在他極度困擾中,我對他說:“你若有定力,煩惱自然會離你而去。你現在應修忍辱,忍受一切打罵。所謂“緣聚則成,緣散則離。””聽了這番話,此戲子果然修忍辱法門,叁年後他漸漸已能忍受逆境,而他的太太與世長辭,終于“解放”了他。

  諸比丘。富樓那。亦于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說法人中亦爲第一。于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複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于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盍無量衆生。令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淨佛土故。常勤勸精進教化衆生。

  諸位比丘,這位隱大示小的富樓那,亦于七佛及釋迦佛說法人中,皆爲第一。七佛是:(一)毗婆屍佛、(二)屍棄佛、(叁)毗舍佛、(四)拘留孫佛、(五)拘那含牟尼佛、(六)迦葉佛、(七)本師釋迦牟尼佛。以何因緣,富樓那爲七佛說法人中之冠?富樓那于過去無量億劫中,並不善于詞令,也不會說法、但對佛法非常渴仰,是故每逢有講經法會,他必定出席。他甯可不吃不喝不睡,卻不能不聽法,故以法爲食、以法爲水。不但如此,爲了表示恭敬,不管是誰在說法,他都恭敬胡跪,並做如是願:“將來出家後,必爲說法人之最,在每一位佛出世時,都要在佛座下講經說法,最爲第一。”他生生世世發此大願,果然遂心滿願,因爲發願所種下的菩提種子,能萌芽成長。機緣成熟時,他智慧煥發、辯才無礙。

  “于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複第一”:賢劫即聖賢出世之時,拘留孫佛當賢劫第一,拘那含牟尼佛第二,迦葉佛第叁,釋迦牟尼佛正當賢劫第四。于彼未來諸法所說法人中,富樓那亦爲第一。他聽法時能將一切妄想撇棄,並以真誠恒實,一心貫注,世世修來,才有此成就。故我們于修道時,勿存絲毫的妒忌障礙心,不要貪求名聞利養,不爭第一,而應常生贊歎他人之心,不恥下問,且心胸要豁達,方能與法相應無阻,得到法境相融,樂說無礙。不第一而自然第一。

  昔有金山活佛,具神通力,又能醫病,但無論誰在說法,他都必恭必敬,合掌胡跪。活佛尚如此重法,何況我們凡夫呢?他亦是累劫的苦修,方有此感應及神通。上海的一般人士,莫不恭敬佩服他。若遇寺內無米時,他只念“米來!米來!”米果然來也。見者莫不驚歎!

  富樓那之說法第一,非自“爭”來,而是公認的。他不僅在賢劫,乃至于未來世無邊佛所,亦皆護持演說宣揚正法,教導化誘利樂群生,令其建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因緣。誰若能精進勤奮教化衆生,誰即是清淨佛國土。故現在在萬佛聖城的翻譯經典,推廣佛教事業,苦修苦行,即是清淨莊嚴佛國土的殊勝因緣。

  現在我們莊嚴他佛國土,他日自己成佛時,自己的國土亦能莊嚴。此謂“以佛莊嚴自莊嚴”。清淨他佛國土,即清淨自性佛國土。若知而不行者,其自性之汙穢倍于五濁惡世。各位勿視爲等閑,我現在能講經說法,也可以說曾受過富樓那所教化。在少年時,我比一般人都笨,不善詞令,話也不敢多說,若非曾受富樓那之開示誘導,加以自已辛勤苦修,則不能爲之。

  漸漸具足菩薩之道。過無量阿僧祇劫。當于于此土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以恒河沙等叁千大千世界爲一佛土。七寶爲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溪澗溝壑。上寶臺觀。充滿其中。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富樓那漸漸具足菩薩之道,修成圓滿後即能成佛,覺行圓滿。他將來會在此娑婆世界成佛,號曰法明佛。其佛以恒河沙等叁千大千世界爲一佛土,爲佛所化。有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等七實,作爲嚴飾。地平如佛掌,佛心平故地面亦平。地平而無山、陵(小山)、溪澗、溝壑等喻沒有陰險、不平、貪欲之地。又有一臺,用七寶所建,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依空入道,故雲近處。人天互相得以瞻見,故言兩得相見。

  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衆生皆以化生。無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志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叁十二相而自莊嚴。其國衆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悅食。

  因“無諸惡道”,故此淨土無饑餓,無痛苦煩惱,也無有畜生。“亦無女人”,爲何沒有女人?人又…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