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若複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于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旛。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于諸佛所成就大願。愍衆生故。生此人間。
佛又告訴藥王菩薩:“當我滅度之後,假使有人聽到這部妙法蓮華經,乃至能聽到此部經的一偈或一句,而能在一念中生出隨喜贊歎,我都會給這些人授成佛之記。假使又有人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此部經或者能單單爲人解說經文的某一首偈頌,那麼這個人又把法華經恭敬禮拜好像是禮敬佛一樣的看待。這人能作種種的供養,以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旛、衣服、伎樂來供養,乃至只是合掌禮拜。藥王!你應當知道他們已經在過去生中供養過十萬億的諸佛。他們在諸佛的國土,能成就他們所發的誓願,只因爲他們慈悲憐愍一切衆生,因此而生到人間來,目的乃是要度脫一切衆生,同到彼岸,所以說,他們都是大菩薩的化身而來教化衆生。”
藥王。若有人問。何等衆生于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于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旛。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
藥王!如果有人問你,那一類的衆生,在未來的世界中,應當作佛呢?你應該指示他們,唯有這些受持、讀誦、書寫、宣說這部法華經的人,在未來的世界中,必定能成佛。是什麼緣故呢?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部法華經,乃至一句,或者用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旛、衣服、伎樂來供養這部經典。爲什麼我們需要供養經巷呢?因爲經卷就是諸佛的法身。甚至若人能合掌恭敬這部經卷,這個人就是一切世間人所應該瞻仰和尊奉者。我們也應該供養這位法師,猶如供養佛一樣。
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哀愍衆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王。當知是人。自舍清淨業報。于我滅度後。愍衆生故。生于惡世廣演此經。
你應當知道,在佛滅度之後,若有人能解說這部法華經,他們都是大菩薩的化身。他們早已成就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只不過因爲哀愍五濁惡世中我們這些罪苦的衆生,而發大誓願再生到此世間來廣爲演說,和分別解釋這部法華經。何況是那些能盡他們的誠心去受持,和作種種供養此部經的人呢?藥王!你應當知道他們都已經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發願再來度脫一切衆生,而舍去他們自己的清淨業報,在我滅度之後,爲憐愍一切衆生而生到這五濁惡世,爲一切衆生廣演宣說此部法華經。
若是善男子善女子。我滅度後。能竊爲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于大衆中廣爲人說。
假使有善男子、善女子,在我滅度之後,能單獨爲一個人演說這部法華經,乃至只爲他人解說經文裏的一偈一句,或者少分,你應當知道這個人,是遵從如來所教,如受佛遣使派他來這世間爲人講述法華經的。何況那些能在大衆中爲他人廣說此部經呢?
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現于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訾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
藥王!假使有惡性的人,以不善心,在一個劫中,現身在佛前,而常常毀謗罵佛,他的罪報還算輕。可是,假使有人用他的一句惡言,毀謗諷剌讀誦法華經的出家和在家人,那人的罪報比毀謗佛的人更加重了幾倍。那是什麼緣故呢?因爲佛是慈悲平等的。若人如何毀謗或贊歎佛,佛都如如不動。但是一個讀誦法華經的人,若他還未證得無生法忍,而有人毀謗,令他生出嗔恨心或者退轉心,而不能成就他的道業,那麼,這個毀謗的罪就比謗佛的罪重得多了。而且佛經就是佛的法身。若人謗佛經,也就是毀謗佛的法身。在金剛經上說:“凡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爲有佛。”
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爲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贊歎。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旛。衣服肴馔。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
藥王!若有人能讀誦法華經,你應當知道這人能得到像佛一樣的莊嚴。這人好像被荷擔在佛的肩膀上,無論他走到那一個方向,人都應該向此人恭敬頂禮,一心合掌問訊,恭敬而供養他,尊重和贊歎他。用華、香、璎珞、末香、塗香、燒香、缯蓋、幢旛、衣服、素菜,種種的法樂來供養他,又可用世間最上等的供養具來供善他。應用天上的寶花而散在他身上,因爲這人就是天上的寶聚,應該受如此的奉獻和供養。
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爲何這人得到如此的供養呢?就因爲這人最歡喜說法,使大衆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可得到究竟的無上正等正覺。當爾之時,釋迦牟尼佛欲再爲法會中的大衆們詳細的說一遍,于是就說出了一首偈頌。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當勤供養 受持法華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種智慧 當受持是經 並供養持者
假使有人想要住到佛道上,怎樣才算是住到佛道上呢?就是能一心向佛道,不論順逆境界來臨,都不受搖動,這才能真正的住到佛道上。那麼,想要住到佛道上,必須先要成就自然智。自然智也叫做無師智,就是不必在師父的指導之下,因爲已經覺悟了一切法。就如五祖大師說:“合是吾渡汝?”六祖大師就說:“迷時師渡,悟了自度。”這就是得到自然的智慧,也就如過河不需舟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得到自然的智慧呢?就應當常常勤精進的恭敬供養能受持、讀誦、書寫、演說法華經的法師們。假使又有人想要很迅速的得到包羅萬有,一切圓滿的智慧,就應常常心念這部經的微妙,身實行受持讀誦此部法華經,並且能轉而供養其他受持法華經的人。這人必定能得到佛的一切圓滿智慧。有了圓滿的智慧,也就不再迷而不悟,認假爲真,這就是真正住在佛道上了。
若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當知佛所使 愍念諸衆生
諸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舍于清淨土 愍衆故生此
當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于此惡世 廣說無上法
應以天華香 及天寶衣服 天上妙寶聚 供養說法者
假使有人能受持這部法華經,你應當知道這些人都是佛使他們來的。那麼爲何他們願生到這五濁惡世來呢?就因爲他們憐愍一切衆生,所以發願再來度脫一切衆生。所有能受持法華經的人,他們都舍離實報莊嚴土而願生到五濁惡世。你應當知道這些人,他們都不是受業報而生到人間,而是他們很願意自在的入此世間,並且能在這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中,廣說這部無上的妙法,來教化一切衆生。所以當我們遇見能受持廣說這部經的人,就應該用種種的天華、香,及天上的寶具、衣服,天上最妙好的寶物,來供養這說法的人。我們修道人不要聽到能受持法華經,能得到這麼多的好供養,就趕快去學習受持解說法華經。這種念頭實在是大錯特錯。我們受持誦念經典是爲了修行,了生脫死,爲了弘揚法華而不是爲了要貪圖供養。達摩祖師有一個女徒弟,她就是專門持誦這部法華經。當她死後,口裏生出一朵朵青色的蓮華來,這也就是她念誦法華經的功德。所以我們時刻都要提醒自己用功修行,譬如翻譯經典、早晚課、聽經之外,還能專持自己所應修的法門,這樣在修道上才能堅固自己修持的功夫,不要隨意把光陰空過去了。所以不論在家人出家人都應觀空無我,才能遠離妄念,得到寂靜。要減少自己的習氣毛病,把習氣改了,毛病也蠲除,這時候才能住于佛道,才能與佛法相應。
吾滅後惡世 能持是經者 當合掌禮敬 如供養世尊
上馔衆甘美 及種種衣服 供養是佛子 冀得須臾聞
若能于後世 受持是經者 我遣在人中 行于如來事
在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能在這五濁惡世中受持這部法華經的人,我們應當向他合掌禮拜恭敬,像供養佛一樣的供養這受持法華經的人。用上好的齋菜,以及種種的衣服來供養這一位佛的法子。希望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聽到這部法華經。如果在未來世中,有人能受持和解說此部經,這一個人如同是我所派遣他到人間來,實行佛所做的事情。就是專受持、讀誦、書寫、爲人解說這部法華經。
若于一劫中 常懷不善心 作色而罵佛 獲無量重罪
其有讀誦持 是法華經者 須臾加惡言 其罪複過彼
假使有人在一劫中,常懷著不善的心,板起面孔而毀謗佛,此人獲得的罪報是重如須彌,說不能盡。可是如果有一個能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而另有一人在短短的時間內毀謗他,那麼這人的罪過比毀謗佛的罪過還要重。
有人求佛道 而于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無數偈贊
由是贊佛故 得無量功德 歎美持經者 其福複過彼
假使有人一心要求佛道,而能在一劫中,在我面前合掌禮敬,還用無數的偈頌來贊歎佛。因爲他贊歎佛,所以得到的功德猶如恒河沙數。假使能贊歎受持法華經的人,他的福報比贊歎佛的功德更大。
于八十億劫 以最妙色聲 及與香味觸 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 若得須臾聞 則應自欣慶 我今獲大利
藥王今告汝 我…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