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法。盡還集一處。然後我身乃出現耳。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樂說大菩薩:“這位多寶如來在往昔未成佛以前,又發一個深重的大願:“假使我的寶塔爲聽法華經的緣故,出現諸佛之前,若有想見我全身的四衆,必須請這位說法華經的佛,把他在十方說法所有的分身佛,統統集合在一處(這是一本散爲萬殊,萬殊仍歸一本的境界)。等待這位佛的分身諸佛,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然後我的全身才能出現于四衆的面前。””
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于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
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大樂說!我的分身諸佛,在于十方所有的世界中說法,教化衆生。現在應當召集諸佛來,共同瞻仰多寶如來身。這樣,多寶如來才能現全身。”
大樂說白佛言。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
大樂說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們不但願意見多寶如來的全身,而且也願意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分身諸佛。我們藉此機會,禮拜諸佛、供養諸佛。”
何謂禮拜?禮就是頂禮,拜是參拜。有人說:“拜佛是迷信,佛像是用木和泥所造,或者用金、銀、銅、鐵所造,或者用石和瓷所造,拜他有什麼用呢?這豈不是迷信嗎?”這不是迷信,拜佛有心理治療的功用,能消除貢高我慢心,能生柔和心、生恭敬心,把剛強的性情,改變爲和藹的性情。拜佛又有生理治病的功用,又能令腹部縮小,使人不會有血壓高的病狀。
佛在未成佛以前,也拜其他的佛。所以成佛之後,就有人來拜他。好像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爲常不輕菩薩,見人就頂禮,還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因此,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就有很多人來拜佛。除非有人不想作佛,那又另當別論。若想成佛,一定要拜佛。所謂“佛前頂禮,罪滅河沙。”拜佛能將無量劫的罪業消滅。拜佛的功德,能滅盡生死的重罪。
拜佛是拜自性佛,將來成佛,也是成自性佛。
何謂供養?進財行施以爲供,有所攝資爲養。在佛教最重要就是供養,供養叁寶。供養佛以香、花、果、燈。供養法以贊歎、恭敬、受持、修行。供養僧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爲什麼要供養叁寶呢?爲求吉祥,一切順利。爲什麼你沒有好衣服穿?沒有好房子住?沒有好食物吃?皆因爲你過去沒有供養叁寶的緣故。你看世間大官大貴的人,他們都曾供養過叁寶,所以令生獲大福報。在叁世因果勸世文上說得很清楚:“今生富貴是何因?前世舍財裝佛金;今生貧賤是何因?前世不肯濟窮人;今生長壽是何因?前世戒殺多放生;今生短命是何因?前世殺害衆生靈;今生端正是何因?前世香燈供佛尊;今生醜陋是何因?前世汙□身佛前行。”這是最好的說明。
叁寶是世間良福田,也就是種福的田地。所謂“凡僧雖不能種福,但求福必假凡僧。”所以稱僧人爲福田僧。沒有供養叁寶,就沒有種福田的機會,來生也得不到福報。
爾時佛放白毫一光。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諸佛。彼諸國土。皆以玻璃爲地。寶樹寶衣以爲莊嚴。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遍張寶幔。寶網羅上。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從兩眉之間,放出一道白毫相的光明(白毫相光表示一乘中道)。即刻照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那樣多的國土諸佛。那些國土,都是以玻璃爲地,不像娑婆世界,以瓦石爲地。釋迦牟尼佛用神通之力,叁變土地,也就是叁次變娑婆世界以玻璃爲地。玻璃表示智慧光明。
娑婆二字是梵語,譯爲堪忍。這世界的衆生,能堪受忍耐一切諸苦,以苦爲樂,不知出離苦海。苦有叁苦、八苦及無量諸苦。
又有寶樹和寶衣,來作裝飾。寶樹能令衆生得到清涼,脫離熱惱的威脅。寶衣能令衆生性情溫柔,沒有無明的火氣。又有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國。普遍挂著寶幔和寶網,羅覆其上,作爲莊嚴校飾。
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諸國爲衆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處。亦複如是。
在東方那些國土的諸佛,用大妙音聲來說實相之法。又見到有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一切諸佛國土,爲衆生說法。不但東方是這樣的情形,就是其他九方,也是同樣的情形。凡是釋迦牟尼佛的白毫相光所照之處,都是這樣的情形。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非一般凡夫所能想像得到。
佛放白毫相光,爲什麼先照東方呢?因爲東方是一切的開始。東方是甲乙木,是天幹的開始;東方屬于春,是四季的開始;日出東方,爲一日的開始,所以白毫相光先照東方,次照其他九方。
爾時十方諸佛。各告衆菩薩言。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
在這個時候,十方諸佛(釋迦牟尼佛的分身化佛),都對本國的菩薩說:“善男子!我現在應該往娑婆世界去,到釋迦牟尼佛的道場,並且供養多寶如來的舍利寶塔。”
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琉璃爲地。寶樹莊嚴。黃金爲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薮。燒大寶香。曼陀羅華。遍布其地。以寶網幔羅覆其上。懸諸寶鈴。唯留此會衆。移諸天人置于他土。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以大神通力,將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惡世,變爲清淨的世界。以琉璃爲地,寶樹莊嚴,用黃金爲繩,分界爲八道,代表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所變的土地,沒有聚落、村營、城邑,也沒有大海、江河、山川、林薮(大澤),地平如掌,清淨如鏡。又燃燒大寶香(功德香)。用曼陀羅(適意)華,散布于地上(作爲地毯,代表恭敬之意),又用寶網和寶幔羅覆其上。又懸挂各種寶鈴,代表樂隊,風吹寶鈴,奏出歡迎的音樂。只有留下住在法華會上的大衆。其余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統統都移到其他國土去。
這是初次變土地的境界,爲什麼要這樣呢?因爲歡迎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及多寶如來莅臨的緣故,所以要莊嚴一番。現在舉出一個淺顯的例子來說明。好像有人請貴賓,一定將室中不清淨的東西搬出去,打掃幹淨,煥然一新,然後一灑香水,使滿室有芬芳之香味。令貴賓有心曠神怡,賓至如歸之感。
是時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爲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寶樹下。一一寶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所分身化佛,各帶一位大菩薩,作爲侍者,一同來到娑婆世界,各到菩提樹下。每棵菩提樹的高度,約有五百由旬(小由旬四十裏,中由旬六十裏,大由旬八十裏),菩提樹的枝葉和華果,非常茂盛,次第莊嚴,令其美觀。
在每棵菩提樹的下邊,皆有師子寶座,其高度有五由旬。用最名貴的七寶,校飾其座,五光十色,燦爛奪目。這是表示歡迎貴賓之誠心。
有人問:“爲什麼叫做師子座?”就是諸佛說法時所坐的法座。因爲諸佛說法,好像師子吼一樣的有威德,令天魔、外道心驚膽寒,不敢興風作浪,有調伏作用。師子是百獸之王,它吼叫時,百獸聞之,皆生畏懼。永嘉大師曾經說過:“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因爲這種關系,所以叫做師子座。
爾時諸佛。各于此座結跏趺坐。如是展轉。遍滿叁千大千世界。而于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
在這個時候,十方諸佛,各在師子座上,結雙跏趺坐。這樣一位佛連著一位佛,輾轉一排一排的坐,已經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可是在東方所分身的化佛,尚有未能入座,何況其他九方的諸佛呢?
有人問:“什麼是雙跏趺坐呢?”你們看佛所坐的姿勢,先將左腳搬在右腿上,然後再將右腳搬到左腿上,這叫雙跏趺坐。又有單跏趺坐,就是隨意將左腳放在右腿上,或者將右腳放在左腿上。雙跏趺坐叫做金剛坐,這是降魔坐。坐禅的人能結雙踟趺坐,容易入定。這種坐法,能降其心,令人不散亂,精神集中,不生妄想。
我們爲什麼不能開悟?就因爲妄想紛飛,心猿意馬拴不住,向外奔馳。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道時,第一句話便說:“奇哉!奇哉!奇哉!大地衆生,無不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參禅就是克期求證,參話頭就是控製妄想。由此可知,妄想是修道的絆腳石。
在中國大陸佛教中有這樣一句話:“金山腿子高旻香”。在鎮江金山寺坐禅的人,不准換腿。無論腿怎樣痛,仍然咬緊牙根忍耐著。如果動一動,就挨香板子(用木做板子,打在身上,實在不好受)。久而久之,腿就聽指揮。所謂“金山禅和子,腿最守規矩。”
在揚州高旻寺坐禅的人,最守時間的規矩。以香代替時鍾,到止靜的時候,就止靜;到開靜的時候,就開靜,一分鍾也不錯,所以稱爲高旻香。凡是在這兩寺參過禅、打過坐的人,經過大冶洪爐,千錘百煉出金剛。虛雲老和尚,就在高旻寺參禅而開悟。
結跏趺坐的功德,能生戒力、定力、慧力,叁力具足。所有金剛護法神,都來保護你。所有天魔知難而退,離你遠遠的。所有惡鬼向你叩頭。今天講個公案:
從前有位和尚,專爲死人念經,維持生活,所以稱爲趕經忏。有一天,他爲死人做完法會,半夜的時候,他便回廟。走到河邊,天降大雨,他在橋下避雨。心血來潮,便結雙跏趺坐。此時,來了兩個鬼,見他是個金塔,因爲塔中皆供養佛舍利,乃頂禮叩拜。不久,和尚覺得腿痛,將雙跏趺變成單跏趺,二鬼擡頭一看,金塔成爲銀塔,但也不計較,照拜不誤。未幾,和尚覺得腿還是痛,遂改變成如意坐(即是將雙腳放下)。二鬼一看,銀塔已變成泥巴堆了!二鬼大怒,要打泥巴堆。和尚一看,嚇得魂飛天外,出一身冷汗。于是即刻恢複雙跏趺坐。二鬼一看,又是金塔,便拜到雞鳴而去。從此之後,和尚放棄趕經忏,專心修禅,不久明心見性,自稱“鬼逼禅師”。
這個公案乃是傳說,無法證實。可是,結跏趺坐,功夫純熟,而自知…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