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淨行品淺釋▪P10

  ..續本文上一頁人根本就不講究這個。所以你坐到西方人旁邊,有很多人就有一股狐臭味道現出來,或者有一股洋蔥味,或者有一股臭襪子味道,就是他吃cheese(起司)吃得太多了,所以有這麼一股味。而天人身上常常是放香的,沒有這些麻煩,沒有狐臭,沒有洋蔥味,沒有臭被子味道,也沒有臭腳丫的味道。但是等到他五衰現相的時候,這些種子在他身體裏邊,所以味道都出來了,就臭氣入體,有臭氣了,這是一衰。

  (五)不樂本座。天人常常是坐著的,端然正坐,入禅定的樣子。等他一五衰現相的時候,業報現前,坐也坐不住了,就要跳起來;跳起來又不對,又坐下,坐下又站起來,就像猴子跳跳鑽鑽的。那麼一跳,跳得多就死了,這不是血管爆炸,也不是心髒病,但是就死了。死了,看他什麼業成熟,就受什麼果報。因爲天人不究竟,還在六道輪回裏邊,所以我們真正明白佛教的佛教徒就不希望升天。以上所說的是欲界。

  色界善巧:色界有色相、心識,他雖然沒有那麼重的欲念了,但是還歡喜著住到色相上,還有色相可見。

  無色界善巧:無色界就沒有色相了,只有心識,但是他那種欲的識、欲的思想還沒有斷,還有這種的麻煩。

  “超出叁界”,就是超出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叁界,那你生死才能了,不在六道輪回裏了。你要是超不出叁界,在叁界裏轉來轉去,就像在火宅裏邊一樣;這個房子已經著火了,你還不知道逃走,終究有一天,或者哪一個時候,就會被火燒死的。“叁界無安,猶如火宅”,所以我們應該修行,超出叁界,都應該用善巧方便,來教化叁界的衆生。

  過去善巧:過去諸佛是用善巧方便的法門,來教化一切衆生。

  未來善巧:未來的諸佛也是用善巧方便的法門,來教化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反迷歸覺,舍邪歸正。

  現在善巧:現在的一切諸佛也是用善巧方便的法門,來教化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出叁界,了生死。

  E4、道品助修

  雲何善修習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舍覺分。空。無相。無願。

  這是第六個問題,智首菩薩問如何“修涅槃因”,本段經文是說七覺叁空。七覺分,又叫七菩提分,或七覺支。《阿彌陀經》上不是也說:“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就是說的這個。叁空,這“空”空了,無相、無願,都空了。那麼智首菩薩又問了:

  雲何善修習念覺分:怎樣修習這種菩提的念覺分,念覺分怎麼修習?

  擇法覺分:又怎樣好好地修行擇法覺分?擇法覺分就是我們怎麼能知道什麼法是對的?什麼法是不對的?我們怎能有這種擇法眼來修擇法覺分呢?智首菩薩這樣問文殊師利菩薩。那麼這些現在都不需要答覆,後邊的偈頌都是答覆這些前邊所問的。

  精進覺分:怎樣能修習精進覺分?怎樣能好好修習精進,向前去精進,不向後退這種的法門呢?精進就是不懶惰,精進!但是人人都願意懶惰,不願意精進,所以得想個什麼辦法善修習精進覺分呢?

  喜覺分:怎麼樣來善修習歡喜佛法這種的菩提心?怎麼樣能令歡喜法這種的思想不斷呢?

  猗覺分:怎樣能使令修習輕安的這種覺分、這種的情形不斷?猗覺分就是輕安,輕安就是修習禅定的時候,覺得很舒服的,有一種很自在、很快樂的感覺,坐在那兒就不願起來了,覺得這坐的時候比什麼都好,也比吃什麼好東西都好,把其他什麼都忘了。得到輕安的這種境界,這是坐禅的人一開始有這種舒服、很自在的受用,很快樂的。

  定覺分:怎樣才能得到定覺分?能“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怎樣才能常常在定裏邊?怎樣修習呢?

  舍覺分:怎樣才能知道是法、非法,把非法舍掉,把一切貪愛也都舍掉,這要怎麼樣呢?這都請問文殊師利菩薩。

  空:怎樣才能真得到空了呢?

  無相:也沒有一切相了。

  無願:什麼都空了,相也空,願也空。怎樣才能破執著,得到這叁空呢?智首菩薩這麼請問文殊師利菩薩。

  D3、二段明離系果分二 E1、六度四等 E2、具足十力

  今E1、

  雲何得圓滿檀波羅蜜。屍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黎耶波羅蜜。禅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及以圓滿慈悲喜舍。

  這一段是問六波羅蜜,加四無量心,也就是如何“滿菩薩行”,所以智首菩薩又問文殊師利菩薩:

  雲何得圓滿檀波羅蜜:怎樣才能修習圓滿了檀波羅蜜?檀是梵語,譯爲“布施”,檀波羅蜜就是布施波羅蜜。波羅蜜也是梵語,譯成“到彼岸”,或者“彼岸到”。就是你沒有做完的事情,這是沒有波羅蜜;你事情做完了,這叫波羅蜜。好像你吃完飯了,這吃飯波羅蜜;穿上衣服了,穿衣服波羅蜜,因爲你穿上衣服,這波羅蜜了,穿好了;你睡覺睡醒了,這睡覺波羅蜜。說:“你這法師盡講穿衣服、吃飯、睡覺,我們不願意聽這個。”你不願意聽這個?你辦不到不吃飯,你辦不到不穿衣服,你辦不到不睡覺。那麼你既然辦不到,這講一講又有什麼關系?叫你到波羅蜜、到彼岸,這不是很好的嗎?

  道在淺中求啊!修行,不要好高骛遠,想要跑到天上去求道,說:“現在火箭發明了,我將來坐火箭到天上去求道。”你這個妄想今生恐怕不能打完,不能滿願的。雖然科學發明,你要是想坐火箭到天上去,或者到月球去求道,這個妄想未免打得太沒有價值了。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做完了,做到圓滿了,這都叫波羅蜜。那麼波羅蜜在這個地方講,是說從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到涅槃的彼岸,叫波羅蜜。我們布施波羅蜜,布施到彼岸了。可是布施要存一個“叁輪體空”的思想,叁輪體空就是沒有一個能施,沒有一個所施,中間也沒有一個受者。沒有能施、所施、受者的思想,那麼你這個布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這才是真正圓滿檀波羅蜜。

  屍波羅蜜:屍,本來是屍羅,那麼只用一個字,就是屍波羅蜜。屍是戒律,就是波羅提木叉。波羅蜜,還是“到彼岸”。釋迦牟尼佛臨入涅槃時,阿難尊者以四事問佛,戒律是其中之一。阿難請問佛:“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爲師;佛入涅槃之後,我們以誰爲師呢?”釋迦牟尼佛就答覆阿難:“我在世的時候,你們以我爲師;我入涅槃之後,就以戒爲師。”所以佛入涅槃之後,一切的出家人都要受戒律。怎麼有戒律?就因爲當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六群比丘常常犯戒,犯了一條戒,佛就給說一條戒,以後不可以犯了,以後犯就墮地獄,就這樣說的戒。那麼佛在世說戒,大家都遵守戒律;佛入涅槃,一切出家人就都要依戒來修行,所以要以戒爲師。

  羼提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就是忍辱波羅蜜。忍辱力量很大,無論哪一位修道,應該要學忍辱。釋迦牟尼佛當初都做忍辱仙人,各位常聽到《金剛經》上就有忍辱仙人,歌利王割解他的身體,他都不生嗔恨心。我們現在是佛的弟子,有沒有人來割解我們的身體呢?沒有。那麼假如有人來割解身體,我們能不能忍?有的人說:“我可以的。”有的人就說:“等遇著再說。”有的人又說:“說實話的,不可以。”那麼釋迦牟尼佛是從這條路走過來的,以釋迦牟尼佛的德行,都有人去割解他身體,他都忍著,不生嗔恨。現在沒有人割我們的身體,我們就要嗔恨。你說這和釋迦牟尼佛比較起來,我們是不是應該生大慚愧?我們是佛的弟子,爲什麼不能取法于佛?爲什麼不能照著佛所修行的行門去修行?釋迦牟尼佛那時候沒有人爲他說法,說忍辱波羅蜜是怎麼樣忍辱,他自己就會忍辱;我們現在天天聽經聞法,有人說我們一個不好,就受不了,不能忍了,煩惱就來了;甚至于——啊!要氣死了。唉!真是可憐!

  忍辱是最妙的一個法門,你若真能忍了,不覺得忍辱像吃黃連那麼苦,而是覺得它像喝甘露那麼甜,這才有受用呢!“張公百忍,九世同居。”所以佛講忍辱波羅蜜,是非常好的,我們若能躬行實踐這一個“忍”字,就會有大的成就。你修這個“忍”字,先要從哪個地方入手?我現在告訴你,你們要把什麼事情都看得很普通的,要把“一切有爲法”,看得“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要看一切法,都如幻如化。一切法也就是一切事,也就是一切的境界,也就是你每天面前的所遭所遇,這都叫一切法。你在這個時候,面對現實,能認識,能人辦事,不要被事來辦(絆)人,不知怎麼樣好?能看得破,放得下,就得到自在。

  現在我主要要告訴你們一句我在美國所用的妙法。什麼呢?就是Everything is okay.怎麼樣都可以,沒有問題!你能以什麼事都沒有問題了,這就是一個“忍”,看什麼事情都很平常的,不執著,天地間一切的事情,都是如幻如化!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爲什麼你起煩惱?就因爲你很愚癡;你若聰明的話,絕對不會有煩惱,煩惱就是從無明那兒來的;若沒有煩惱,你的智慧就現前了。爲什麼我們記憶力那麼差?說是:“我年輕的時候記憶力很好;老了,就沒有記憶力了。”

  我今天到李居士(前抗日將軍李炎武)家去,他寫了一首詩,寫的字畫,我拿起看了一遍,這麼閉上眼睛一背就背出來,我現在念給大家聽一聽。他說:

  黑水千年湧 白山萬世雄

  吾家居僻麓 耕鑿樂斯螽

  弱冠投班筆 衰顔寄旅蓬

  何時歸故裏 再繞庭前桐

  “黑水千年湧”,因爲李居士是東北的人,東北有黑龍江,這黑水千年來都是像湧泉那麼滔滔不斷,川流不息。“白山萬世雄”,他住近于長白山的地方,長白山萬世在群山裏邊,都是一座大山,好像一個大英雄,所以說萬世雄;因爲他是個武人,所以一講就講英雄,英雄主義。“吾家居僻麓”,我的家在那一個偏僻的山腳下。“耕鑿樂斯螽”,耕是耕田,鑿是鑿井,那是在帝堯的時候說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他說:“耕鑿樂斯螽”,斯螽就是螽斯衍慶,這是從《詩經》上來的,就說他家裏人繁衍得很多,樂斯螽。“弱冠投班筆”,他說他年紀弱冠的時候,就投筆從戎去了,學班超;…

《華嚴經淨行品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